曹植描寫洛神的句子200條

網絡整理 分享 時間: 收藏本文

曹植描寫洛神的句子200條

曹植《洛神賦》賞析

《洛神賦》是中國三國時期曹魏文學家曹植創作的辭賦名篇。以下是小編帶來的曹植《洛神賦》賞析,希望對你有幫助。

  《洛神賦》原文

作者:曹植

黃初三年,余朝京師,還濟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對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賦,其詞曰:

余從京域,言歸東藩,背伊闕 ,越轘轅,經通谷,陵景山。日既西傾,車殆馬煩。爾乃稅駕乎蘅皋,秣駟乎芝田,容與乎陽林,流眄乎洛川。于是精移神駭,忽焉思散。俯則未察,仰以殊觀。睹一麗人,于巖之畔。乃援御者而告之曰:“爾有覿于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艷也!”御者對曰:“臣聞河洛之神,名曰宓妃。然則君王所見,無乃是乎?其狀若何,臣愿聞之。”

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髣髴兮若輕云之蔽月,飄飖兮若流風之回雪。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秾纖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約素。延頸秀項,皓質呈露,芳澤無加,鉛華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聯娟,丹唇外朗,皓齒內鮮。明眸善睞,靨輔承權,瓌姿艷逸,儀靜體閑。柔情綽態,媚于語言。奇服曠世,骨像應圖。披羅衣之璀粲兮,珥瑤碧之華琚。戴金翠之首飾,綴明珠以耀軀。踐遠游之文履,曳霧綃之輕裾。微幽蘭之芳藹兮,步踟躕于山隅。于是忽焉縱體,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蔭桂旗。攘皓腕于神滸兮,采湍瀨之玄芝。

余情悅其淑美兮,心振蕩而不怡。無良媒以接歡兮,托微波而通辭。愿誠素之先達兮,解玉佩以要之。嗟佳人之信修兮,羌習禮而明詩。抗瓊珶以和予兮,指潛淵而為期。執眷眷之款實兮,懼斯靈之我欺。感交甫之棄言兮,悵猶豫而狐疑。收和顏而靜志兮,申禮防以自持。

于是洛靈感焉,徙倚彷徨。神光離合,乍陰乍陽。竦輕軀以鶴立,若將飛而未翔。踐椒涂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超長吟以永慕兮,聲哀厲而彌長。 爾乃眾靈雜遝,命儔嘯侶。或戲清流,或翔神渚。或采明珠,或拾翠羽。從南湘之二妃,攜漢濱之游女。嘆匏瓜之無匹兮,詠牽牛之獨處。揚輕袿之猗靡兮,翳修袖以延佇。體迅飛鳧,飄忽若神。凌波微步,羅襪生塵。動無常則,若危若安。進止難期,若往若還。轉眄流精,光潤玉顏。含辭未吐,氣若幽蘭。華容婀娜,令我忘餐。

于是屏翳收風,川后靜波。馮夷鳴鼓,女媧清歌。騰文魚以警乘,鳴玉鸞以偕逝。六龍儼其齊首,載云車之容裔。鯨鯢踴而夾轂,水禽翔而為衛。于是越北沚,過南岡,紆素領,回清陽,動朱唇以徐言,陳交接之大綱。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當。抗羅袂以掩涕兮,淚流襟之浪浪。悼良會之永絕兮,哀一逝而異鄉。無微情以效愛兮,獻江南之明珰。雖潛處于太陰,長寄心于君王。忽不悟其所舍,悵神宵而蔽光。

于是背下陵高,足往神留。遺情想像,顧望懷愁。冀靈體之復形,御輕舟而上溯。浮長川而忘返,思綿綿而增慕。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命仆夫而就駕,吾將歸乎東路。攬騑轡以抗策,悵盤桓而不能去。

  《洛神賦》賞析

曹植在詩歌和辭賦創作方面有杰出成就,其賦繼承兩漢以來抒情小賦的傳統,又吸收楚辭的浪漫主義精神,為辭賦的發展開辟了一個新的境界。《洛神賦》為曹植辭賦中杰出作品。作者以浪漫主義的手法,通過夢幻的境界,描寫人神之間的真摯愛情,但終因“人神殊道”無從結合而惆悵分離。

作品從記述離開京城,“背伊闕,越轘轅,經通谷,陵景山”的行程開始,描寫了作者與侍從們到達洛濱時的情景。當時“日既西傾,車殆馬煩”,他們稅駕蘅皋,秣駟芝田,容與陽林,流眄洛川。在一片靜謐的氣氛中,作者神思恍惚,極目遠眺波光瀲滟的洛水。就在他偶爾抬頭的一剎那,奇跡出現了:一個瓌姿艷逸的女神站立在對面的山崖上。這使作者驚愕萬分,他不自覺地拉住身旁的御者,急切地問道:“爾有覿于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艷也!”在這里,山邊水畔落日前的優美景色襯托出人物意外發現的驚喜之情,創造了一種引人入勝的意境。接下去御者的回答也十分巧妙,他避開作者第一個問題——“爾有覿于彼者乎”不答,而以“臣聞”“無乃”等猜測的口吻,鄭重其事地提出洛神宓妃,這在有意為下文對洛神的描繪留下伏筆的同時,又給本已蹊蹺的邂逅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洛神宓妃,相傳為遠古時代宓羲氏的女兒,因溺死于洛水而為水神。關于這個古老傳說中的女神,屈原在《天問》和《離騷》中都曾提及。以后司馬相如和張衡,又在賦中對她作了這樣的描繪:“若夫青琴宓妃之徒,絕殊離俗,妖冶嫻都,靚妝刻飾,便環綽約。……芬芳漚郁,酷烈淑郁;皓齒燦爛,宜笑的皪;長眉連娟,微睇綿藐”(《上林賦》);“載太華之玉女兮,召洛浦之宓妃。咸姣麗以蠱媚兮,增嫮眼而蛾眉。舒?婧之纖腰兮,揚雜錯之袿徽。離朱唇而微笑兮,顏的?以遺光……”(《思玄賦》)。與前人的這種直接描寫不同,作品首先以一連串生動奇逸的比喻,對洛神初臨時的情狀作了精彩紛呈的形容:“其形也,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仿佛兮若輕云之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回雪。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蓉出淥波。”其形象之鮮明,色彩之艷麗,令人目不瑕接。其中“翩若驚鴻,婉若游龍”,尤為傳神地展現了洛神飄然而至的風姿神韻。它與下面的“輕云之蔽月”和“流風之回雪”,都從姿態方面,給人以輕盈、飄逸、流轉、綽約的動感;而“秋菊”、“春松”與“太陽升朝霞”和“芙蓉出淥波”,則從容貌方面,給人以明麗、清朗、華艷、妖冶的色感。這種動感與色感彼此交錯和互相浸淫,織成了一幅流光溢彩的神奇景象,它將洛神的絕麗至艷突出地展現在人們的面前。在這種由反復比喻造成的強烈藝術效果的基礎上,作者進一步使用傳統手法,對洛神的體態、容貌、服飾和舉止進行了細致的刻畫。這位宓羲氏之女身材適中,垂肩束腰,麗質天生,不假粉飾;她云髻修眉,唇齒鮮潤,明眸隱靨,容光煥發;加之羅衣燦爛,佩玉凝碧,明珠閃爍,輕裾拂動,更顯得“瓌姿艷逸,儀靜體閑”。作者的這些描繪,使人聯想起《詩經》對衛莊公夫人莊姜的贊美:“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娥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衛風·碩人》);也使人聯想起宋玉對東鄰女的稱道:“增之一分則太長,減之一分則太短,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登徒子好色賦》)。作者顯然受了他們的影響,但是他比前人更重視表現人物的動態美。下面,他著重描寫了洛神天真活潑的舉止:“踐遠游之文履,曳霧綃之輕裾。微幽蘭之芳藹兮,步踟躕于山隅。于是忽焉縱體,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蔭桂旗。攘皓腕于神滸兮,采湍瀨之玄芝。”至此,洛神的形象已神態兼備,呼之欲出了。“余情悅其淑美兮,心振蕩而不怡”,作者為眼前這位美貌的女神深深打動了。他初為無以傳遞自己的愛慕之情而苦悶,繼而“愿誠素之先達”,“解玉佩以要之”。在得到宓妃的應和,“執眷眷之款實”之后,他又想起傳說中鄭交甫漢濱遺佩之事,對她的“指潛淵而為期”產生了懷疑。作者在感情上的這種一波三折的變化,形象地反映出他當時內心的微妙狀況。與其相應,洛神也感動了。不過作品沒有像寫作者那樣,直接寫她的心理變化,而是通過對她一系列行動的精細刻畫,表現出激蕩在她內心的熾熱的愛,以及這種愛不能實現的強烈的悲哀。她“徙倚彷徨。神光離合,乍陰乍陽”,一會兒聳身輕舉,似鶴立欲飛而未起;一會兒從椒涂蘅薄中經過,引來陣陣濃郁的芳香;一會兒又悵然長嘯,聲音中回蕩著深長的`相思之哀……當洛神的哀吟喚來了眾神,她們無憂無慮地“或戲清流,或翔神渚,或采明珠,或拾翠羽”時,她雖有南湘二妃、漢濱游女陪伴,但仍不免“嘆匏瓜之無匹兮,詠牽牛之獨處”,站在那里出神。剎那間,她又如迅飛的水鳥,在煙波浩渺的水上徘徊飄忽,行蹤不定。只有那轉盼流動、含情脈脈的目光,以及欲言還止的唇吻,似乎在向作者傾吐內心的無窮眷戀和哀怨。作者對洛神或而彷徨,或而長吟,或而延竚,或而飄忽的這種描寫,就好似一幕感情激烈、姿態優美的舞劇。人物以她那變化不定、搖曳多姿的舞步,展現了內心的愛慕、矛盾、惆悵和痛苦。尤其是“體迅飛鳧,飄忽若神。凌波微步,羅襪生塵。動無常則,若危若安。進止難期,若往若還”一段,更將這幕舞劇推向了高潮,人物的心理矛盾、感情波瀾在此得到了最充分的表現。正當作者與洛神相對無語、兩情依依之時,離別的時刻終于到了。這是一個構想奇逸、神彩飛揚的分別場面:屏翳收風,川后靜波,在馮夷、女媧的鼓樂聲中,由六龍駕馭的云車載著宓妃,在鯨鯢夾轂、異魚翼輈的護衛下,開始出發了。美麗的洛神坐在漸漸遠去的車上,還不斷地回過頭來,向作者傾訴自己的一片衷腸。“悼良會之永絕兮,哀一逝而異鄉”,深深的哀怨籠罩著這個充滿神話色彩的畫面。在陳述了“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當”的“交接之大綱”之后,洛神還信誓旦旦地表示:“雖潛處于太陰,長寄心于君王。”最后,洛神的艷麗形象終于消失在蒼茫的暮色之中,而作者卻依然站在水邊,悵悵地望著洛神逝去的方向,恍然若失。他駕著輕舟,溯川而上,希望能再次看到神女的倩影。然而,煙波渺渺,長夜漫漫,更使他情意悠悠、思緒綿綿。天亮后,作者不得不“歸乎東路”了,但仍“攬騑轡以抗策,悵盤桓而不能去”。作品這段文字洋溢著濃厚的抒情氣氛,具有一種勾魂攝魄的力量,它把洛神的形象在人們心中勾勒、烘托得更加突出、更加完美。

此賦的主要特點有三:特點一,想象豐富。作者從京城洛陽啟程,東歸封地鄄城。途中,在洛川之邊,停車飲馬,在陽林漫步之時,看到了洛神宓妃,這就是想象。她的體態搖曳飄忽像驚飛的大雁,婉曲輕柔像是水中的游龍,鮮美、華麗較秋菊、茂松有過之,姣如朝霞,純潔如芙蓉,風華絕代。隨后他對她產生愛慕之情,托水波以傳意,寄玉佩以定情。然她的神圣高潔使他不敢造次。洛神終被他的真情所感動,與之相見,傾之以情。但終因人神殊途,結合無望,與之惜別。想象絢爛,浪漫凄婉之情淡而不化,令人感嘆,惆悵絲絲。但這想象并不離奇,因此賦是有感于宋玉的《神女賦》《高唐賦》兩篇賦而作。

特點二,詞藻華麗而不浮躁,清新之氣四逸,令人神爽。講究排偶,對仗,音律,語言整飭、凝煉、生動、優美。取材構思漢賦中無出其右。此賦起筆便是平中蘊奇的氛圍創造。開頭平平的敘述,正與陶淵明《桃花源記》敘武陵人的行舟之始一樣,奇境的顯現在事前一無征兆。但在此刻,作者剎那間目睹了一幕終身難忘的景象:一位俏麗的女子,即洛神現身。接著作者像要與宋玉筆下的巫山神女爭輝似的著力描摹洛神的神采姣容以及痛苦情狀。然后寫洛神率眾離去,與屈原《離騷》抒寫主人公悲愴遠逝的景象有異曲同工之妙。

特點三,傳神的描寫刻畫,兼之與比喻、烘托共用,錯綜變化巧妙得宜,給人一種浩而不煩、美而不驚之感,使人感到就如在看一幅絕妙丹青,個中人物有血有肉,而不會使人產生一種虛無之感。在對洛神的體型、五官、姿態等描寫時,給人傳遞出洛神的沉魚之貌、落雁之容。同時,又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清新高潔。在對洛神與之會面時的神態的描寫刻畫,使人感到斯人浮現于眼前,風姿綽約。而對于洛神與其分手時的描寫“屏翳收風,川后靜波,馮來鳴鼓,女媧清歌。”愛情之真摯、純潔,一切都是這樣美好,以致離別后,人去心留,情思不斷,洛神的倩影和相遇相知時的情景歷歷在目,浪漫而苦澀,心神為之不寧徘徊于洛水之間不忍離去。

對《洛神賦》的思想、藝術成就前人都曾予以極高的評價,最明顯的是常把它與屈原的《九歌》和宋玉的《神女》諸賦相提并論。其實,曹植此賦兼二者而有之,它既有《湘君》《湘夫人》那種濃厚的抒情成分,同時又具宋玉諸賦對女性美的精妙刻畫。此外,它的情節完整,手法多變和形式雋永等妙處,又為以前的作品所不及。

洛神賦讀書筆記

洛神賦讀書筆記【1】

《洛神賦》的作者是建安文學的代表作家曹植。曹植,字子鍵,是曹操的第三子。其詩富有個性,骨氣奇高,辭采華茂,語言精煉,善用對偶,講究音律。《洛神賦》是曹植的一大代表作,也是其最出色的作品之一。

《洛神賦》又名《感甄賦》,后人對此有兩種說法,一種是說曹植眷戀甄宓而不得,睹物思人,心有戚戚然,乃作此賦;一種乃曰“甄”通“鄄”,《三國志·魏書·曹植傳》記載“黃初二年,監國謁者灌均希指,奏“植醉酒悖慢,劫脅使者”。有司請治罪,帝以太后故,貶爵安鄉侯。其年改封鄄城侯。三年,立為鄄城王,邑二千五百戶。”所以曹植被貶鄄城,內心苦悶而不得志,于是作此賦來“寄心君王”,借洛水女神的傳說,來抒發內心的無奈與憂愁,并希望得到精神上的解脫。針對第一種說法,宋人劉克莊、明人王世貞、清人何焯、朱乾等提出了質疑并拿出相應地觀點分析證明,所以我們今天更多地是贊同《洛神賦》是隱喻君臣大義。但無論是哪一種觀點,我們不得不承認的是這篇文章本身的精彩之處。

《洛神賦》全篇分為了六個段落。第一段從整體上交代了寫作的時間(黃初三年),背景(余朝京師,還濟洛川 。)和作賦的原因(感宋玉對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賦)。

第二段就直寫“我”的步履行徑,從“京域”回來,要“歸東藩”,在楊林從容悠游時,精移神駭,睹一麗人,于巖之畔,從而引出下文的對話。

第三段乃“我”對所見“麗人”的形容,從整體到局部,從遠及近,從大到小對洛神進行了細致的描說,包括肩、腰、脖、發髻、秀眉、唇、齒、眼睛、酒窩等身體部位的描寫和鞋、裙、首飾、衣服等的渲染,展現洛神的儀容服飾之美。

第四段開頭直抒胸臆——“余情悅其淑美兮,心振蕩而不怡”。洛神是那樣的美好,我十分愛慕她,沒有媒人,那就托微波來傳達我的心意吧,并且贈與信物,相約期會。卻又怕受到欺騙。

第五段寫洛神被我的真情感動后的種種情狀——徙倚彷徨,竦輕軀而未翔,呼朋喚友,或戲清流,或翔神渚,或采明珠,或拾翠羽等。

第六段寫天色已晚,諸神離去。洛神曉陳大義,無奈人神道殊,想著這一別就天各一方,再也無法相見,于是掩面哭泣,淚流浪浪。雖然如此,但也心系君王。最后神光離合,消失不見。

最后一段寫“我”對洛神的思念與不舍,于是逆流而上,前去尋找,但尋而不得,夜不能寐,沾繁霜而至天明。

統觀全篇展現的是一段從偶遇,驚艷,著迷,到感動,歡樂,最后卻是分離的凄清遭遇。究其原因,好似如洛神所言“人神道殊”。透過和洛神的這一段愛戀,我們看到的是“我”內心的苦悶和無奈,相愛不能在一起,這種感覺就像有才有志卻得不到重用一樣,所以就和曹植的現實境遇聯系在一起了。曹植由于之前與曹丕爭立太子的經歷,一直受到曹丕的猜忌和迫害,魏明帝即位之后,對曹植更為苛刻,對他嚴加防范和限制,所以曹植作此賦是表現自己“寄心于君王”,并不甘被棄置,希望能夠得到重用的表現。

《洛神賦》為曹植辭賦中杰出作品,帶有濃郁的浪漫主義色彩。具有幾個明顯的特點:【第1句】:情節完整。整篇文章從頭到尾記敘了我和洛神相遇相知相愛到分離的過程,展現了一段完整的感情經歷。【第2句】:意向豐富。全篇的意向有各種各樣的植物、動物、其它自然物和修飾物,例如香草杜蘅 、芝,秋菊,春松,芙蕖,幽蘭,清流,飛雪,太陽,游龍,大雁,魚,鸞,鯨鯢等等。【第3句】:辭藻華麗但不浮燥,清新之氣四逸。且文章多排偶對仗,給人以工整,凝練的感覺。【第4句】:描寫傳神,多用比喻、烘托,給人一種浩而不煩、美而不驚之感,使人看一幅絕妙丹青,個中人物極具神韻,美而不膩。特別是在對洛神五官神態的描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例如“髣髴兮若輕云之蔽月,飄飖兮若流風之回雪。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淥波。”

洛神賦讀書筆記【2】

我雖然以前看過《洛神賦》,但是也只是囫圇吞棗。近來再讀時,又有新的感悟。真是歲月如梭,領悟百出啊!《洛神賦》確實是一篇十分晦澀難懂的文言文,單憑我們現有的文言文知識是無法完全讀懂的。在百度的幫助下,我終于看懂了這篇東西的大意。

我喜歡詞,也喜歡賦。賦是一種韻散結合的新文體,它始于先秦,鼎盛于兩漢,風靡于六朝,革新于唐宋,延至于明清。我感覺衰于現代。可以說,賦一出世,就以其特有的生命活力,豐富和發展自己。在中國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占據著不可忽視的地位,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真正將《賦》的概念提出來,是戰國時代。它作為《六詩》之一出現在《周禮.春官宗伯.大師》:“曰風,曰賦,曰比,曰興,曰雅,曰頌”。賦的內容鋪陳夸張,辭藻絢麗,既有散文之形,又有詩歌之韻。

漢賦林立,曹植時期處于“三國”階段,其賦就是漢賦延續。但精于漢賦。曹植將《賦》演繹的讓人感嘆、哭泣、悲傷、歡樂、愉悅,十分精湛,讓人回味無窮。

正所謂“一千個人看《哈姆雷特》,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每看到大家將一篇純粹的文章進行各種各樣的詮釋時,我盡管反對,但也沒有跟其辯駁。但是,我發現《洛神賦》這篇文章,這篇極其華麗的歌賦被政治化,我就感覺有那么些不舒服。

確實,沒錯。結合曹植當時的背景(他失寵于曹操,又被其兄曹丕壓迫,更不得重用,被冷落;滿腹才華,卻無計可施,最終郁郁而終。),再根據此篇文章的具體大意(曹植遇到美好的洛神,最終卻“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當”,不得不離去。),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洛神是曹植的理想追求的化身,因為得不到,所以更符合歷史(他被打壓排擠,人生理想追求無法實現)。所以更能得出這是他原想“戮力上國,流惠下民。建永世之業,流金石之功”。卻因為是在魏文帝和明帝時代,他的愿望付諸東流。所以人們認為此文是“托詞宓妃,以寄心文帝”,總會得出《洛神賦》正是反映曹植君臣不得遇合、抱負無法施展的憤懣和苦悶之情。

每每看到人們往這方面想的時候,我就想說,“嗯,你們很厲害,很善于結合時代背景,說出了所謂的‘標準答案’,很不錯。我給你打個滿分。”

但是,做人不要太復雜,說來容易,做來難。其中的深刻和艱難,需要的是思想的精深和靈魂的感悟,需要的是摒棄一切奢求、含欲和妄想,卸掉一切外衣、面具和偽裝。為什么非得用政治化這種比較現實的眼光去品味一部極其美好的文學作品呢?文學作品都蘊含這作者的思想感情,但這感情為什么不可以是單純的?

這篇文章為什么不能是曹植真的是偶遇一位美女有感呢?或許就有人問了,不對啊,曹植可是有權有勢的人啊。是的,沒錯,但君不見《柏上桑》里的羅敷戲拒太守嗎?那曹植到得不到這位美麗的“洛神”又有何不可?

你看,《洛神賦》用現代的語言翻譯的話,大意應該是這樣的:啊,一位“高富帥”曹植在返京的路上,偶遇了“白富美”洛神。這是一場美麗的邂逅。兩人開始接觸了,產生了情感火花。但是呢,“恨人神之道殊兮”即因為某些原因,不得不斷絕來往。我們的曹植呢,就失落傷心,于是在“朋友圈”發表了感想,即《洛神賦》。

這是一個很普通的故事,像這種類似于一夜*的邂逅,最終兩人又不在一起的事例比比皆是。這是生活在現代都市的青年男女中極其常見的一幕。同時,一個人隨意發表感想,很純樸的觸情生情呢。這很正常。我不明白為什么非得往政治理想解讀,這是想顯得成熟嗎?有思想深度嗎?

他,曹植,也是人,也是一個普通的人,他也有自己的生活的一面。他就像我們現在的名人,他們也是有私生活的。不是說,他們的每一句話、每一個行為都蘊含極其深刻的內涵的。他也會宣泄一些自己的情感。想到此處,那么曹植就是發表他對美女“洛神”的不可及的失落不是嗎?

且看文章,洛神本是神話人物。然而曹植此時此刻,正值單身彌留之際,夢想洛神甄氏。與植心境同樣,想象美女如芙蓉出水。賦曰:榮曜秋菊,華茂春松。仿佛兮若青云之敝月,飄搖兮若流風之回雪。……云髻峨峨,修眉連娟。單唇外朗,皓齒內鮮。明眸善睞,靨輔承權。瑰姿艷逸,儀靜體嫻,柔情綽態,媚于語言。奇服曠世,骨象應圖。披羅衣之璀粲兮,珥瑤碧之華琚。戴金翠之首飾,綴明珠以耀軀。踐遠游之文履,曳霧綃之輕裾,微幽蘭之芳藹兮,步踟躕于山隅……

她長得體態輕盈柔美象受驚后翩翩飛起的鴻雁,身體健美柔曲象騰空嬉戲的游龍;容顏鮮明光彩象秋天盛開的菊花,青春華美繁盛如春天茂密的青松;行止若有若無象薄云輕輕掩住了明月,形象飄蕩不定如流風吹起了回旋的雪花;遠遠望去,明亮潔白象是朝霞中冉冉升起的太陽,靠近觀看,明麗耀眼如清澈池水中婷婷玉立的荷花;豐滿苗條恰到好處,高矮胖瘦符合美感;肩部美麗象是削成一樣,腰部苗條如一束纖細的白絹;脖頸細長,下顎美麗,白嫩的肌膚微微顯露;不施香水,不敷脂粉;濃密如云的發髻高高聳立,修長的細眉微微彎曲;在明亮的丹唇里潔白的牙齒鮮明呈現;晶亮動人的眼眸顧盼多姿,兩只美麗的酒窩兒隱現在臉頰;她姿態奇美,明艷高雅,儀容安靜,體態嫻淑;情態柔順寬和嫵媚,用語言難以形容;穿著奇特人間罕見,骨骼相貌象畫中的仙女;她披著鮮麗明凈的綾羅做的衣服,戴著雕刻華美的.美玉做的耳環;黃金和翠玉做為配掛的首飾,點綴的稀世明珠照亮了美麗的容顏;她踏著繡著精美花紋的鞋子,拖著霧一樣輕薄的紗裙,隱隱散發出幽幽蘭香,在山邊緩步徘徊;偶爾縱身跳躍,一邊散步一邊嬉戲;左面有彩旗靠在身邊,右面有桂枝遮蔽陰涼;她正卷起衣袖將潔白細膩的臂腕探到洛水之中,采摘湍急河水中的黑色靈芝。

這是他的一個藝術想象的充分發揮。其形、其飾、其行無不是極其華美的辭藻,這塑造了一個飄忽不定、可望而不可即、可感而不可觸,只有在想象中才能把握的,而又虛無縹緲且真實感人的洛神形象。這充分表現出一個朦朧之美,創造出一種如夢似幻的藝術境界。所以我一直以來堅信《洛神賦》為君而作的。但凡是處于青春懵懂時期的少女都還是寧愿對《洛神賦》有一絲愛情的期許。尤其是從后人李商隱那句“宓妃留枕魏王才”更是把曹植和宓妃那段情是描繪的影影綽綽。他們兩情相悅,卻注定不能在一起。在宓妃死后,曹植抱著她留下的枕痛不欲生,恍惚中來到洛水邊,幻想著宓妃變成女神來與他相會。醒后不知真假,感慨萬千之余寫下了流傳千古的《洛神賦》。這樣的《洛神賦》道了悲涼,吐了心酸,更有一抹愛情的相思之苦流露無遺

所以我更愿以普通人的視角去品味此文。

這是大學里的文章,面向的是我們這種所謂的“朝陽”。它并不是教我們學會結合時代背景對各種事件進行分析,也不是為了讓我更加“成熟”的思考人生。而是讓我們感受一種純樸的情感。告訴我們世界那么大,不僅僅只有復雜的思想,也有純粹的情感。

三國時代的曹植把自己對心愛的女人的一腔愛意寫成了充滿詩情畫意的《洛神賦》。能把對一個女人的愛戀刻骨銘心地深入到膏肓,這種純粹的原生態的理想主義的情感今天已經很少找到了,中國古代文人對感情表達和寄托方式其實更加真誠和直接,喜歡就是喜歡,愛慕就是愛慕,一見鐘情就是一見鐘情,就因為看見這個女人長得美麗,禁不住美色*惑,就喜歡上人家了,邁不動腳步了,癡癡駐足觀賞,戀戀不舍地看著人家遠去,多么真摯多么性情。由此可知,這篇文章不是寫曹植不是愛上其嫂子甄宓(這是歷代小說家的附會之說,不合事實,也不可信),更不是寫什么曹植受到壓迫的憤懣和苦悶。

邂逅是一種朦朧的美,虛緲.一場瑰麗的夢。《洛神賦》是藝術作品,是讓我們感受文學之美妙,縱享藝術之感染。告訴我們這世界還有一種純粹的東西。它給我們這些青春的年少們帶來了些許愛情的期待,是人們對美麗的愛情的邂逅的憧憬。不需要認識多少來去匆匆的人,只需要邂逅一個可以一生相伴的人,邂逅一個你,我就可以演繹一個愛情詩史般的傳奇,我永遠期待著和你的一場相遇,不管在什么時間,什么地點,給我一段邂逅,給我們一份經歷。

《洛神賦》作為一首愛情歌賦來解說,更能喚醒我們的感性,不是嗎?在這現代的快節奏都市里,實用功利主義該被驅逐了,不是嗎?我更愿意,也更相信大多數的人不應該那么復雜了,而是用單純而簡單的視角品一品《洛神賦》。

故而得出我鄙陋的觀點,我堅信《洛神賦》是曹植對邂逅愛情不得的失意苦悶罷了,并沒有那么復雜。

才高八斗的曹植名人故事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國譙(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國曹魏著名文學家,建安文學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為陳王,去世后謚號“思”,因此又稱陳思王。后人因他文學上的造詣而將他與曹操、曹丕合稱為“三曹”,南朝宋文學家謝靈運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占八斗”的評價。王士禎嘗論漢魏以來二千年間詩家堪稱“仙才”者,曹植、李白、蘇軾三人耳。

歷史上醇香悠遠的曹植七步成詩的故事。曹植在文學上的'成就極高,他的的確確配得上謝靈運"才高八斗"的評價,他青年時期的詩,多以宴飲游樂為主要內容,后來創作的詩文則以抒憂發憤為主,最著名的有《洛神賦》、《贈白馬王彪》、《求自實表》等。

曹植,字子建。他的詩"骨氣奇高,詞采華茂"。他把五言體詩歌推到了一個新的藝術高峰。著名詩人謝靈運曾說:"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占八斗,我得一斗,今天下共分一斗"。如此也可看出他的才華。 名人故事

曹植是曹操的第三子,小時侯隨軍奔波,直到13歲才在鄴城安定下來。此后他與當時著名文學家王粲、徐搟,沉琳、劉楨等人寫詩作賦,名聲很快就傳播開了。在曹操的幾個兒子中,曹植是最有才華的,曹操也因此想"廢長立幼",立曹植為太子。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曹植常常因好酒、任性而誤事,出了不少差錯。使得曹操無法接受,對曹植很是失望。但是他的哥哥曹丕善于察言觀色,籠絡人心,終于被立為王太子。曹丕即位以后,開始整治當初的對手,曹植是首當其沖的一個。他幾次想加罪于曹植。

一次,曹丕刁難曹植在七步內做一首詩,不然,將被治罪,曹植踱步成句,流下千古名句:

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曹植七步成詩

導語:在漢語中,很大一部分成語都來源于古代的故事或者典故。這些成語故事或者典故不僅能幫助我們了解歷史,還能讓我們正確認識和使用成語。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歷史典故七步成詩,歡迎大家閱讀!

  曹植七步成詩

【典故】

三國時期,有一位名叫曹植(字子建)的人。他的詩“骨氣奇高,詞采華茂”。著名詩人謝靈運曾說:“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占八斗,我得一斗,今天下共分一斗”。由此不難看出他的才華橫溢。

曹植是曹操的.第三子,小時侯隨軍奔波,直到13歲才在鄴城安定下來。此后他與當時著名文學家王粲、徐干,陳琳、劉楨等人寫詩作賦,名聲很快就傳播開了。在曹操的幾個兒子中,曹植是最有才華的,曹操也因此想“廢長立幼”,立曹植為太子。

俗話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曹植也并非完美之人。他常常因好酒、任性而誤事,出了不少差錯,使得曹操無法接受,對曹植很是失望。但是他的哥哥曹丕善于察言觀色,籠絡人心,終于被立為太子。曹丕即位以后,唯恐幾個弟弟與他爭位,便先下手為強,奪了二弟曹彰的兵權,又逼四弟曹熊上了吊。此時就剩下老三曹植,曹丕深恨之,幾次想加害于他。

有一次,因為一件小事,曹丕趁機命令曹植在大殿之上走七步,然后以“兄弟”為題即興吟詩一首,但詩中卻不能出現“兄弟”二字,成則罷了,不成便要痛下殺手。曹植明知道哥哥是故意刁難自己,但曹丕如今是皇帝,也只能唯命是從。想到迫害自己的人是自己的親兄長,曹植感到異常悲憤。他在踱步之間成詩一首:“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皇帝曹丕聽了這首詩,感到很羞愧,沒下得了手,只是把曹植貶為安鄉侯。“七步成詩”的成語便由此而來。

曹植文學造詣頗高,但他始終想在政治上有所作為,可如此一來,就容易招致皇帝的猜忌和迫害。這種情境下,曹植便在自己的詩文作品中描寫了大量美麗的女性形象。比如《洛神賦》《美女篇》《南國有佳人》等詩歌,其中的女性不僅漂亮,有才華,而且品行高潔,富有理想,以此委婉地表達自己壯志難酬的苦悶。——《世說新語·文學》

主站蜘蛛池模板: 福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99久久免费精品高清特色大片| 美女舒服好紧太爽了视频| 成人免费视频69| 免费成人福利视频| 99久热只有精品视频免费看| 欧美性最猛xxxx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高清在线观看99| 久久久这里有精品| 精品日韩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狼人久蕉在线播放| 国产鲁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va国产日韩欧美精品| 野花日本中文版免费观看| 恋恋视频2mm极品写真| 亚洲精品视频久久久| 亚洲乱码一二三四区乱码| 无遮挡亲胸捏胸激吻视频| 免费一级成人毛片| 14小箩洗澡裸体高清视频| 日本护士撒尿xxxx18| 免费看一毛一级毛片视频| 2020因为爱你带字幕免费观看全集| 日韩乱码中文字幕视频| 公交车上驯服冷艳麻麻| 67194熟妇在线观看线路1| 日本口工全彩漫画| 偷自拍亚洲视频在线观看99| 中文字幕日韩wm二在线看| 无码欧精品亚洲日韩一区| 亚洲综合男人的天堂色婷婷| 黑人巨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免费| 成人毛片一区二区| 亚洲日本va午夜中文字幕一区 | 欧美国产人妖另类色视频| 国产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www.精品国产| 最近中文字幕免费完整国语| 六月婷婷在线观看| 毛茸茸bbw亚洲人| 成人午夜兔费观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