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吟的古詩詩意簡短 游子吟詩意簡短
《游子吟》是一首唐代的五言詩,只有短短的六句、三十個字,而且并沒有華麗的辭藻,只采用最樸素的語言,卻成就了歌頌母愛的唐詩佳作,千百年來這首詩備受人們的推崇,成為千古傳頌之名篇。
《游子吟》的作者為唐代詩人孟郊,孟郊出身貧寒,貧困潦倒,直到五十歲的時候,才得到一個溧陽縣尉的小官,而為官之后,孟郊便將母親接來同住,彼時的孟母已經年邁,孟郊想到母親對自己的愛和付出,慨然寫下了這首“游子吟”并在詩題之下自注“迎母溧上作”。
游子吟
這首詩幾乎采用最樸素的白描手法,最開始的兩句“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通俗易懂,刻畫了一位慈母掛念遠行的兒子,親手縫制衣服的感人場景。
第【第3句】:四句的“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則說明母親對兒子的深切的愛,一陣陣密密的縫補,恐怕兒子歸來的時候衣服已經破損,這四句的描寫極為樸素,讀之卻讓人感受著一種深刻的母愛。
詩人孟郊
最后的兩句,作者又說道“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有誰可以說,子女如同小草般微弱的孝心,能夠報答母愛如春日般的恩澤呢?
游子吟
這首詩發自肺腑,雖無華麗辭藻,卻是完全真情流露,讓無數人讀之無不想到自己的母親,而在1992年香港舉辦的“我最愛的十首唐詩”的評選中,這首《游子吟》得票名列榜首,也足見其影響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