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韌不拔如何造句(堅韌不拔的意思和造句)
讀史多年,兩部名作時常盤旋腦海、揮之不去:林語堂所著《蘇東坡傳》,梁啟超所作《李鴻章傳》,兩位大才書寫兩位大家。
此刻,單曲循環譚詠麟演唱的由《定風波》擴寫編曲的新歌,在這樣極寒的冬日午后沐浴一米陽光,我叩問自己,何以對這兩本傳記的閱讀體驗念念不忘?距離不惑之年愈來愈近,我仿佛看到了1101年的蘇東坡和1901年的李鴻章。在他們一生浩然之氣用盡之際,笑看風波、直面委屈,早已放下千斤之重,畫完人生這條絢麗曲線。縱然“秋風寶劍孤臣淚”,依然“也無風雨也無晴”。
讓我們先穿越九百多年歷史風塵,回到林語堂筆下的蘇東坡,以六十五年人生周期為曲線,拆解金融和人生。讓我們從蘇東坡的快意人生中,尋找到心靈的慰藉。李鴻章的故事,留待后述。
湖北黃岡:蘇東坡塑像
0【第1句】:面對挑戰,心態豁達通透
一重慰藉是修煉心態。
凡是深諳經濟金融之道者,心態一般都比較積極樂觀、心寬豁達,勇于及時直面缺陷、解決問題。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如此心態,意味著越是瀕臨逆境,越有可能爆發出潛力;如此心態,或許也是很多經濟學家、投資家動輒就活到了八九十歲,逾百歲也不在少數的原因之一(巴菲特、芒格和索羅斯都已經年逾九十)。人生七十古來稀,東坡先生65歲仙逝,在古代亦算高壽,何況還遭遇了長年累月的蠻荒謫居。
金融投資領域,因為承擔著超乎想象的巨大壓力,他們的心態調適更為關鍵。
經濟金融人心態調整得好,這背后有著清晰的學科特征邏輯。經濟金融系統極為龐雜,宏觀微觀變量幾乎無窮。以經濟分析和研究來說,有經濟學家曾寫過一副對聯調侃:“解釋過去頭頭是道,似乎有理;預測未來躲躲閃閃,誤差驚人”,橫批“經濟分析”。
這對聯固然有一定的自嘲成分,但是經濟分析和研究對未來的預見性、前瞻性“無力”,在業界也是基本達成共識的。面對每個角落都遍布“反身性”特征的經濟金融趨勢,每個人其實都力有不殆。縱使是諾貝爾獎得主,大滿貫分析師,也沒有誰敢斷言他已經掌握了預判未來的密碼。
這種調侃和自嘲,經濟金融領域工作的同志們,深得蘇東坡“真傳”,自嘲的背后其實就是心態通透,不懼出錯,不懼誤解和譏諷,絕不回避經濟分析和研究工作所面臨的幾乎不可能根治的先天不足,盡全力去證實和證偽,以求問心無愧、臻于至善。
這意味著,經濟金融人日日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智力與體力雙重挑戰。如果沒有一顆淡定的心,心安、心靜,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無論是經濟研究還是金融投資,恐怕難有所成。
0【第2句】:跌宕人生,學會與隨機性共舞
二重慰藉是學會與隨機性共舞。人生跌宕起伏、經濟周期波動,人生與經濟一脈相承、機理相通,隨機性是常態。“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事情已經比較糟,但不論是經濟金融還是人生周期,往往更糟糕的事情還沒來臨,黑天鵝、灰犀牛,與每個人的人生、與經濟金融始終相隨。
看2024全年,上半年因疫情突襲,中國經濟遭遇負增長,美股3月中旬四次熔斷,全球資產價格紛紛跌去數成。這已經夠糟了,萬萬沒想到五六月份開始,疫情在全球蔓延,且至今仍看不到疫情結束的時間點。
面對目前新冠病毒感染人數已經超過9000萬,總死亡人數超過200萬(截至2024年1月25日),即使是最樂觀的經濟學家,對2024年的全球宏觀金融趨勢也都會謹慎判斷,擔心隨時會再有意外事件發生。隨機性隨時、隨地存在。
蘇東坡的65年人生軌跡,何嘗不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用今天的網絡語言來說,蘇東坡那些年真是感受到了太多的“驚不驚喜,意不意外?”。
43歲時因烏臺詩案入獄,并于次年被謫居黃州四年多。從第二次回到朝廷,蘇東坡已近50歲。隨后的七年,太后恩寵,過了一段美好的時光:先后擔任杭州太守(修建蘇堤)、吏部尚書、兵部尚書、禮部尚書。
但好景不長,58歲的時候,又因宰相章惇打壓,被二次迫害。剛開始,他只是被剝奪了官階,并未意識到二次迫害會嚴重到什么程度。最終,被貶謫到更為荒涼的惠州,享受宋朝首位被流放到嶺南的“待遇”。而且,在從中國北部千里跋涉往南的征途中,半年時間,朝廷連發四道命令貶低他的官階。相信換成任何人,心都會拔涼拔涼的。
自然,這已經夠倒霉了。但這還不算最糟糕。章惇發現蘇東坡在嶺南日子居然“苦中作樂”,就將其繼續往南貶謫:貶過海,貶到海南島。那時候,蘇東坡已經是60歲的老同志。那時候的海南島,正如蘇東坡訴說:“此間無肉,病無藥,居無室,出無友,冬無炭,夏無寒泉……”,雖是樂天派,但相信蘇東坡也難免有過“生還之望,甚為渺茫”的失落之時。
放眼蘇東坡一生所面臨的諸多風險和危機,我們在必修“與隨機性共舞”這門功課的時候,自然也多了一份安慰和篤定。
0【第3句】:立大事者,必堅忍不拔
三重慰藉是立大事者必堅忍不拔。盡管金融和人生都經常遇到風大浪急,但我們和蘇東坡一樣,都有著一股積極的樂天派勁頭,再大的風浪都不是事兒。
“凡物皆有可觀。茍有可觀,皆有可樂,非必怪奇偉麗者也。”面對未來趨勢,人們的看法有悲觀有樂觀,抑或謹慎樂觀,但經濟金融人即使預期悲觀,也會努力尋找次優方案,與其畏懼問題,不如化解問題。
新冠元年的春天,美股10天內四次熔斷,美原油一度跌至負價區間,黃金和10年期美債等避險資產居然也跟著跌,全球經濟增速紛紛負增長……如此風聲鶴唳的形勢,金融人乘風破浪,很多人更是以“真金白銀”切身體會歷史、見證歷史。
斯蒂芬·茨威格曾寫道,“歷史是真正的詩人和戲劇家,任何一個作家都別想超越歷史本身。”
這一年多來,我們對此的感受尤為深刻。當然,在剛剛過去的這個特別的2024年,如果做到了堅忍不拔,相信多數人都收獲到了時間饋贈的不菲投資收益。
“得之我幸,縱有失去不怨命。”在浪跡天涯的過程中,蘇東坡以低谷、挫折為韻腳,不斷書寫美妙的人生周期。如果沒有蘇東坡,中國幾千年文化確實黯然失色。
到了黃州,就脫去長衫,戴上斗笠,安心做山間田間的農人,開地種地,東坡之名,因黃州而始。“在冬天,東坡睡到很遲才起床,快到黃昏時,散步很久,在起伏不平的東山麓漫游,在廟宇、私人庭園、樹蔭掩蔽的溪流處,探勝尋幽。”
是的,江上清風、山間明月,閑者得之。面對人生低谷,蘇東坡選擇芒鞋竹杖、江海寄余生。于是,“不知東方之既白”的《前后赤壁賦》、“大江東去浪淘盡”的《赤壁懷古》,“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的《承天寺夜游》等傳世經典應運而生。
到了惠州,他就“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享受著濃綠的草木、亞熱帶的水果,品嘗著微甜的桂酒。到了海南島,更是“要什么沒什么”,老同志卻發現了味美多汁的生蠔,繼東坡肉之后,他的美食家之名又增一份實據。
因時局變化,1100年夏天,蘇東坡得以北返常州,避免了客死荒蕪之地的遭遇。但第二年七月,他的生命走到了周期的盡頭。在彌留之際,他對三個兒子說,“吾平生未嘗為惡,自信不會進地獄”。
畢生坎坷多舛,他的這份浩然之氣,可為吾輩做人做事基本原則。正如林語堂所言,“蘇東坡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悅,是他那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
0【第4句】:結語
人生起起伏伏,金融曲線紅紅綠綠。幸甚至哉,林語堂筆下那位可愛、快樂、無所畏懼的蘇東坡,為這個特別的新冠年代,送來了溫暖關懷和心靈慰藉。
流水帶走了光陰的故事,改變了每一個人。時光雖然匆匆、世事雖然無常,但是“修煉心態、與隨機性共舞、堅忍不拔”這些詞匯、理念和慰藉,因為蘇東坡的加持而變得生機活現。
漸漸地,我們每個人內心深處,因此多了份坦然和自信,少了恐懼和悲傷。擁有蘇東坡的人間長河,很值得,朋友們,開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