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城描寫翠翠心理的句子聚集100句
分析《邊城》中翠翠的成長心理
船家少女翠翠的純愛故事是《邊城》的主線故事。下面小編給大家?guī)矸治觥哆叧恰分写浯涞某砷L心理。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分析《邊城》中翠翠的成長心理
摘要:小說《邊城》在充滿悲劇色彩的愛情故事里細膩表現(xiàn)了女主人公翠翠的成長心理。翠翠雖然生養(yǎng)于自然,但在成長過程中依然深受俗世種種風氣的影響,性格深處潛藏著世俗“物欲”和自卑意識。
關鍵詞:翠翠;成長心理;物欲;自卑;
藍棣之先生認為:“《邊城》這部小說最有價值的,是寫翠翠作為少女的成長過程,寫她是怎樣長大的。”那么,成長究竟帶給翠翠怎樣的心理變化呢?
【第1句】:潛藏的物欲心理
小說開頭有一段翠翠形象的經(jīng)典描寫:“翠翠在風日里長養(yǎng)著,把皮膚變得黑黑的,觸目為青山綠水,一對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長養(yǎng)她且教育她。為人天真活潑,處處儼然如一只小獸物。……從不想到殘忍事情,從不發(fā)愁,從不動氣。”,儼然成了遠離人間煙火的自然之子。那么,長于人間的翠翠真能不為這俗世的種種所濡染嗎?來看翠翠去茶峒山城備辦節(jié)貨的一段描寫:
到了買雜貨的鋪子里,有大把的粉條,大缸的白糖,有炮仗,有紅蠟燭,莫不給翠翠一種很深的印象,回到祖父身邊,總把這些東西說個半天。那里河邊還有許多上行船,百十船夫忙著起卸百貨,這種船只比起渡船來全大得多,有趣味得多,翠翠也不容易忘記。
這里我們發(fā)現(xiàn)翠翠對“粉條,白糖,炮仗,紅蠟燭”等城里的各種新鮮事物饒有興趣,尤其是“行船”更是讓她覺得有趣。翠翠看到這些大的行船自然而然便聯(lián)想起自家的“渡船”來,在她看來,“行船”比“渡船”要“大得多”,要“有趣味得多”。這些看似平常無奇的細節(jié)里實則隱含了一些值得玩味的重要信息。筆者以為,翠翠對于城里各種新鮮事物的迷戀暗示了她在潛意識里對于渡頭外面世界的向往之情。逐漸長大的翠翠在生命意識里進發(fā)出的對于新鮮事物的.探求欲在不經(jīng)意間流露出來了。渡頭的空間畢竟狹小,逼仄,渡頭的生活畢竟單調(diào)、沉悶了些。渡頭難以裝下少女所有的夢,而渡頭外面的世界要廣大、有趣多了。小說第八節(jié)描寫了翠翠在第三次端午節(jié)時溫習著前兩次端午節(jié)的情景,她忽然想起了距茶峒兩百多里路的白雞關,接著又想象著由“三十二個人搖六匹櫓”,“一百幅白布拼成”一片帆的大船過洞庭湖的情景。她并未到過洞庭湖,也不曾見過這樣的大船,她“自己也不知道為什么卻想起這個問題”。小說第十三節(jié)寫“翠翠在成熟中的生命,覺得好像缺少了什么。好像眼見到這個日子過去了,想要在一件新的人事上攀住它,但不成。好像生活太平凡了,忍受不住。于是胡思亂想:‘我要坐船下桃源縣過洞庭湖,讓爺爺滿城打鑼去叫我,點了燈籠火把去找我。…這些細節(jié)其實都在暗示我們,翠翠并非一門心思全部浸淫在了渡頭這方小天地,其內(nèi)心難以抑制對外面世界的向往與渴望。無論是渡頭外的事物還是渡頭外的人帶給翠翠的都是不一樣的感觸,且看小說關于翠翠在渡船上與來自城里員外財主家的女兒偶遇的情景描寫:
那小孩……腳下穿的是一雙尖尖頭新油過的皮釘鞋,……褲子是那種泛紫的蔥綠布做的,滾了兩粒水晶球。神氣中有點害羞,有點不自在,同時也有點不可言說的愛嬌。……翠翠注視那女孩,發(fā)現(xiàn)了女孩手上還有一副麻花絞的銀手鐲,閃著白白的亮光,心中有點兒歆羨。船傍岸后,……翠翠……只望著這一行人中那個女孩子身后發(fā)癡。
這個來自城里的與翠翠年紀相仿的有錢人家的女孩完全俘獲了翠翠的目光。翠翠潛意識里將自己與這個女孩做了一番比較,她發(fā)現(xiàn)女孩擁有的嶄新衣裳和“麻花絞的銀手鐲”自己一樣都沒有,不禁心生“歆羨”,競至于望著女孩遠去的背影“發(fā)癡”。從中我們可以明顯體會到翠翠那顆愛美之心所發(fā)出的對于美好物質(zhì)的渴望,小女孩身上“漂亮的新衣”和“閃著亮光的首飾”讓她真切感受到了美的誘惑。這不禁讓她有些失落,只能借歌銷愁:
白雞關出老虎咬人,不咬別人,團總的小姐派第一。……大姐戴副金簪子,二姐戴副銀簪子,只有我三妹沒得什么戴,耳朵上長年戴條豆芽菜。
歌詞里明顯融入了翠翠強烈的個人情感。歌詞中的有錢“團總小姐”是要被老虎咬的,“大姐”和“二姐”分別有金簪和銀簪戴,而可憐的“三妹”卻“只能長年戴條豆芽菜”。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成長至少讓翠翠心理發(fā)生兩個重要的變化:【第1句】:成長使她對渡頭以外的世界心生憧憬;【第2句】:成長讓她對優(yōu)越的物質(zhì)生活產(chǎn)生了本能的渴望。那么,這種成長帶來的心理變化與她愛上儺送是否存在某種隱秘的關聯(lián)呢?顯然,翠翠本能欲求的滿足只有依靠有實力的人的幫助才有實現(xiàn)的可能,而儺送無疑是能夠幫助她實現(xiàn)本能欲求的最佳人選。
【第2句】:難掩的自卑與自負意識
翠翠是一個遺腹子,從小與爺爺相依為命。不幸的身世,清貧的生活難免造成其自卑心理,盡管她看起來“天真活潑,處處儼然如一只小獸物”,但這更多只是性格的表象,她在骨子里是既自卑又自負的。在渡船上與團總女兒的比照,讓她看到了自己在身份地位,經(jīng)濟條件等各方面的劣勢;在順順家的吊腳樓上,婦女們議論團總的女兒用碾坊做陪嫁與二老結(jié)親之事時的各種閑言碎語讓她不忍卒聽。小說這樣寫到:
翠翠臉發(fā)著燒走到另外一處去,又聽有兩個人提及這件事,且說:“一切早安排好了,只需要二老一句話。”又說:“只看二老今天那么一股勁兒,就可以猜想得出,這勁兒是岸上一個黃花姑娘給他的!”誰是激動二老的黃花姑娘呢?聽到這個,翠翠心中不免有點亂。
二人的對話讓翠翠心中“不免有點亂”。婦人們關于“碾坊”與“渡船”的議論讓她明確意識到,在她與儺送之間出現(xiàn)了一個強有力的競爭者,可能會嚴重威脅到自己與儺送的愛情。“碾坊”在只有“渡船”的翠翠心里罩上了一層陰影,讓她在面對二老的問話時顯得心神不定:
“翠翠,你來了,爺爺也來了嗎?”
翠翠臉還發(fā)著燒不便做聲,心想:“黃狗跑到什么地方去了呢?”
二老又說:“怎不到我家的樓上去看看呢?我已要人替你弄了個好位子。”
翠翠心想:“碾坊陪嫁,稀奇事情咧。”
翠翠所想與儺送所問完全不搭架,兩人的心理出現(xiàn)了明顯的錯位。儺送的問題顯然沒能喚起翠翠的注意力,“碾坊陪嫁”一事還緊緊盤踞在她的心頭,俘獲了她的全部心思。“碾坊陪嫁,稀奇事咧”這一念頭所表達的情緒可謂五味雜陳,說不清是羨慕、嫉妒還是自卑、自負還是四者兼而有之。突如其來的刺激讓翠翠“小小心腔中充滿了一種說不分明的東西”,升騰出一股難以抑制的無名怨氣,全部撒向了自家的黃狗。邊城盡管民風淳樸,但仍逃脫不了等級門第觀念的影響,“門當戶對”這一古老的婚嫁觀念在“團總的女兒”與“船總兒子”打親一事上得到了最好的說明。若以“門當戶對”的傳統(tǒng)宗法觀念來看待翠、儺之間的感情,顯然是翠翠 “高攀”了儺送,兩人根本就不屬于同一階層的人,這一點翠翠不可能意識不到。身份地位的巨大差異在翠翠心上筑起了一道無形的自卑的城墻,阻礙了她與儺送的正常交往,使她無法向?qū)Ψ絺鬟_出自己明確的愛情信號,從而為他們之間的情感悲劇埋下了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