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動手咸鴨蛋的說說集錦5篇
母親的咸鴨蛋的情感散文
最近天氣變化太明顯,我也是體質太虛弱的原因吧,總是貓一天狗一天的,生活沒有規律,早起的很晚不說,還總是難受的不得了,每天昏昏沉沉的,總是睡不醒,今天早上就起的特別晚,朋友打來電話,迷迷糊糊一接,才知道已經9點多了,也不知道幾號了,匆匆起來胡亂收拾一下,還真覺得餓了,想起該吃早餐了。每天兩頓飯我冬夏都習慣了。
一般自己不會覺得餓,怎么今天剛起來就覺得餓了那,想想昨天都吃了什么了,哦,昨天上午啊!11點多吃的早餐,是一塊錢大碴粥和角瓜片,沒有吃發面餅,下午4點多那吃的晚餐,我吃的削面,哦,原來是這些東西不扛餓好消化,再加之時間長,胃已經空了,所以覺得餓了。
可是自己身體發軟,頭迷糊的要命,沒力氣做飯,看看冰箱,什么吃的也沒有,只有干巴的發面餅,想想也沒有食欲,怎么辦那?想出去吧,渾身沒力氣,電動車勉強推出屋去,拿起鑰匙吧,還是覺得沒力氣,這個糾結呀,還餓,怎么辦呢?
這就盼著賣大碴粥的來,正倚著門張望著,還真就盼來了救星,賣大碴粥的真來小區了,我吃她的大碴粥有好幾年了,都知道每次只要一塊錢大碴粥就好,基本不會買咸鴨蛋吃,因為外面賣的咸鴨蛋,不是太咸了,就是沒腌制透,不好吃,所以很少買咸鴨蛋吃。
另一主要原因,是小時候生活在鄉村,自家養鴨子和大鵝,和媽媽每年都會腌制咸鴨蛋,家里來客人了,我總是煮些咸鴨蛋切成兩半,湊個菜,客人吃到又香又流油的咸鴨蛋,總是贊不絕口,每每自家偶爾煮大碴粥,咸鴨蛋那是必不可少的主菜了,不管什么時候吃到都是滿口流油不說,還會滿口留香,所以,從小到大,我們一家子都沒有在外面買咸鴨蛋的習慣。
結婚后,來到了城市,蔬菜每天都吃,肉也不缺少,也就不知道想吃點什么新鮮了,每每想吃咸鴨蛋了,就給母親打一個電話,第二天母親就會用客車捎來很多煮好的咸鴨蛋,因為母親知道我們愛吃咸鴨蛋,每年就養了10多只鴨子,下了蛋后母親就贊起來,夠百十個了,母親就會腌制一批,每年母親都會腌制幾百個咸鴨蛋,除了送給親朋一些,母親都會留給我們姐妹們吃。
都成家了,就每家多少一樣姐妹們分著吃,母親知道我最愛吃,每每都多分給我幾個,叫我吃個夠,如果青黃不接的時候鴨蛋少了,媽媽就會和弟妹們說,你大姐身體不好,又什么也不愛吃,你們別挑,這點就給她吧。姐妹們就什么也不會說,我總是得到母親偏愛,多吃多拿,不只是咸鴨蛋啊,父母因為我身體不好,不管家里有什么,都是給我最多最多,如今想起來,還是淚眼婆娑,感恩涕零啊。
今天我想母親了,看看日歷,明天就是母親節了,我更想母親了,這幾年因為膽囊炎的緣故吧,我不怎么吃咸鴨蛋了,也不怎么想了,如今母親去世三年整了,我愛吃咸鴨蛋的習慣已經改了。
結婚之后的頭些年,為了叫媽媽少操點心,我還嘗試著自己腌制咸鴨蛋,可是弄了幾回都不成功,不是腌臭了,就是沒有母親腌制的好吃。母親的手藝我怎么就沒有學會那,自己總是埋怨自己,還不斷的請教母親,自問自己和母親在家總是做,連放多少水和鹽,都是親自操作的呀,并且鹽水都是燒開了放涼了在用的,為什么就不行那。后來明白,不是自己沒學會,是因為咱家的空間小,屋子太熱,所以不適宜腌制咸鴨蛋,所以每每想吃這口了,就更加的想念母親了。
每每看見街邊和大碴粥車上的人家喊大碴粥,咸鴨蛋,我就更想母親了,今天看見大碴粥車上的咸鴨蛋,非常的想吃,問過價之后,知道一塊五一個,就毫不猶豫的買下一個,不管好吃不好吃了,和著大碴粥三口并作兩口就吞了,還不過癮,沒吃飽,今天的.大碴粥,太少了,才不滿一小碗,馬上就叫門口路過的小孩,幫我喊來賣大碴粥的姐妹,又來了一元錢的,我這回連湯都喝掉了,從沒覺得大碴粥這么香啊 !可能是就著鴨蛋的緣故吧,今天的早餐吃的真香啊!
我覺得是母親想我了,也是我更想母親了,這幾天睡夢中不斷地夢到母親,母親節呀,我好想母親呀!我不能在孝敬您了母親,母親再也不能像生前一樣給我們腌制咸鴨蛋了,所以再想吃,也只有街邊的咸鴨蛋了。
所以今天,不管鴨蛋對不對味,還是覺得親切,我吃下的是經過了很多人轉賣,才到我餐桌的咸鴨蛋,可是我卻覺得那是母親在遠方為我特制的咸鴨蛋啊,好吃且滿口留香啊 !天堂的母親啊!您知道女兒在想您嗎?我多想再吃到你親自給我們腌制的咸鴨蛋呀!我知道那都是奢望了,不可能的了,我多想再給你揉揉肩,多想再為您洗一次衣服哇!多想給你刷刷筷子洗洗碗啊,母親呀,女兒真想您呀!
再過二十分鐘就是母親節了,愿天下所有的母親,節日快樂。生的時刻,多多享受天倫之樂吧!而我的母親卻再也享受不到,兒女的孝敬了,遺憾呀遺憾!更愿天下所有的兒女都知道感恩吧!感恩母親養育了我們,給我們生的權利,給我們人生的第一滴乳汁,給我們愛的權利。感恩天下所有的母親!
哦,我的母親-情感散文
今晚,我寫母親,是因為我是有文化的人。即使這樣,所寫也難以表達心情的萬一。我的母親沒有文化,但是我堅信,我的母親會寫一個字:人!能懂一個字:愛!
——題記
母親起得很早。
盡管母親躡手躡腳地推開了我的房門,但還是驚醒了我。我聽到母親輕輕地開啟火爐的蓋子,把昨夜封住的火再次引燃。感覺母親輕輕走到我的身邊,我睜開了眼睛。母親卻不要我起來,讓我多睡一會,因洗臉的水還沒有熱好,冷的饅頭還沒有烤好。于是,我把被子裹得緊緊地又睡了過去。母親摸著我的額頭說:“我兒的頭都白了,你是吃力了。”然后,嘆息著出去了。
母親的手真好,雖然粗糙,但是溫暖。
我睡著,想起了無數的和母親交往的事情。
我是母親的大兒子,母親自然最早也最多地把自己的母愛給予我,把自己的希望、幸福都寄托在我的身上。
母親經常說起我很小很小的時候的事情,每說起我很小時候的事情,母親就禁不住地幸福,禁不住地快樂。
母親說:“你幼小的時候,我在磨房里推磨,找個盆子扣在磨蓋上,把你放在盆子上面,這樣你望著我,我望著你,一圈一圈地轉悠。你也不很哭鬧,我才得以把面粉磨好,才得以晚飯的時候喝上模糊(較稠的面湯)。那個時候是國家十分艱難的年月,你爺爺奶奶我們一大家子人的生活也自然極其艱難,我的奶水不是很豐,你呢,就經常地喝面糊糊。你也不挑食,一勺子一勺子地喝,糊得小臉蛋兒上到處都是,拍著小手咯咯地笑。我就想啊,我兒子長大一定是一個能吃苦的漢子。”
現在,母親說這個我幼小時候的故事的`時候,前半段,我愛聽,也隨著母親幸福地笑。后半段,我就聽得不舒服了,因為我聽著很慚愧。
長到七八歲的時候,我是母親的得力的幫手,母親常常表揚我。這一點,我是有記憶的,我也承認自己曾經確實是母親的好幫手。
那個時候的生產隊,每到夏季拔麥子的時候,我每天和母親一樣起得很早。我背著饃饃,母親提著水,和生產隊里的很多的社員在朦朧的凌晨的月色里向大片的熟透了麥地走去。
母親和社員們你追我趕地拔麥子,我呢,很注意地順著母親的麥隆向前走很遠,也像母親一樣拔麥子。當時把這叫做“接麥趟”。我幫母親拔一段,母親就不至于被身體強壯的社員落下,或者叫“織口袋”。“織口袋”是很丟人的事情,它標志著你不是好勞力,關鍵還在于,你慢了,把專門捆麥子的人就給壓下了。壓下捆麥子的人,人家會很不客氣地跟在你的身后催促你,數落你,多不好意思?
很多的社員你追我趕地拔麥子的場面,是十分壯觀的。早晨太陽出山尖子的時候,環境輝煌,風吹麥浪,層層疊疊,拔麥子的人們,精力十足,你追我趕,塵土飛揚,還有大群的牛羊跟在后面搶食青草——這是何等的美麗壯觀的油畫,這幅油畫永遠地展出在歲月的畫廊里了!
和我一樣幫著母親接麥趟的孩子很多。但是我是很少一部分被生產隊長允許留下來接趟的孩子中的一個。因為,我拔麥子拔得快而干凈。每說到這里,我的母親就自豪地笑,說我確實給她長臉。
母親從山里帶回一籃野菜,和著苞谷面,做了好多的粑粑。那幾天我上學的時候,感覺書包的臉上都是滿足的,幸福的。從此,我沒事兒的時候,就往山里鉆,同樣給母親帶回了好多的野菜。母親說:“有個窮家,沒有窮山。”
家里來了人,沒有白面,母親讓我去鄰居家借了一碗。等母親在磨房里磨出白面后,滿滿盛了一碗要我還去。我瞪著眼睛說:“他家的碗很平!”母親說:“咱要致人家的情。”
我上初中了,母親為我改做了父親的一條上衣。我穿在身上,神氣得覺得自己是個干部的孩子,覺得一切的艱苦都會被母親改編得很美好。
每放學回到家里,我常常幫著母親做很多的農活,家活兒。母親就希望著說:“真主要是把你給我世個女孩子多好啊!”母親連著生了我們弟兄六個,都沒有生個女孩,所以母親說這話不完全是因為我勤快,還包含了希望生個女兒的愿望。
艱難的時候,山里的人,冬天取暖哪里有煤炭。每到寒假,我主要的課程就是和村子里的少年們,背著繩索和镢頭去深山里挖柴根。我挖來的柴根足以供應家里鍋灶和火爐的需求。當時我寫過一篇關于挖柴的作文,父親看了,對文中的一句話“勤走勤緩,離家不遠”很是贊賞。父親說:“這句話來自勞動,很有道理!”母親不識字,但是聽了父親的解釋,明白地笑著說:“很多的事情都是這個理兒。”然后,就把煮熟的雞蛋往我手里塞,說:“我兒是長身體的時候,要多吃雞蛋。”
等到我上了高中,上了大學回家的機會不是很多,覺得自己屬于半大子青年,或者半大子知識分子了,穿得又很講究,加之弟弟們都長大了,我對農活兒,家活兒就愛皺眉頭。母親總是順著我,多的也不叫我干活。偶爾,有重量級的活兒,我還是要出手的,每當這樣的時候,我的母親真的很開心,很幸福。母親總是要刨刨我的黝黑的頭發驕傲地說:“我的兒子和牛一樣!”
……
和母親的友誼就是這樣在漫長漫長的艱難的、幸福的日子里結下的,而且是血濃于水,生死不變的。問題是等我大學畢業了,工作了,成家了,吃得更好了,穿得更好了,衣袋里面的錢更多了,我愛皺眉頭的毛病也更加地多了,回家的次數也更加地少了……逢年過節回來一次,母親就把我當成貴客一樣地招待、伺候,而自己竟然連感謝的話都沒有的說,貴人似的坐在沙發上,或者躺在床上,承受著母親的招待和伺候,認為這是母親應該做的。
人啊,人啊……
就像我這次回家一樣,若不是遭逢婚姻劫難、工作突變、寒室清苦、心情郁結、我會回來投靠母親嗎?
母親說:“我兒頭都白了,是吃了力了……”然而,我曾幾何時,拉著母親的手,或者摸著母親的額頭說:我的母親的頭都白了,我的母親吃了力了呢?恐怕是,看到了母親的白發,也是看到了自然的現象而已,失聰的心靈不見得就動彈!
想了這么多,說了這么多,我的心里翻江倒海的。我深深地覺得自己十分地自私,十分地辜負了我的母親的希望。
母親又輕輕地推開了門,輕輕地揭開火爐的蓋子,添足了炭。而后走到我的跟前,照樣疼愛地摸摸我的額頭,輕聲說:“兒子,該起來了,洗臉的水給你熱好了,饃饃你父親給你烤好了。你洗了臉吃些饃饃,我這就做早飯去。”
我順著母親的意思,一樣一樣地去做了……
母親給我添茶水的時候,我深深地望了一眼我的年已古稀,滿頭白發,滿臉皺紋,身患高血壓,糖尿病的母親,我吃到口里的饃饃,堵在喉嚨口,實在是難以下咽!
父親說:“你母親很堅強的,肉食一類的飯菜一口吃不了,每天兩次胰島素都是自己給自己注射。”
哦!我的母親!
母親的心-情感散文
我一直知道,母親的心是苦的——因為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子女多多,雜事雜心情也多。而母親又是個極為多愁善感的人。她好想撥開種種感情的迷障啊,努力把持好愛的天平,讓子女后代個個平平安安 ,生活 、婚姻幸福美滿。她也知道,有許多的操心,力量是微弱的,甚至時常被別人看做可笑的“無用功”。可是,她還要操心,無時無刻不放棄她的 “腦力勞動”。
我知道,母親的心是固執的。當她知道我的腸胃不好,偶爾晚上睡覺有一個暖水袋抱著會舒服些 。就每晚每晚,好像規規矩矩的'小學生,幾乎準時準點的要給我燒水……我總是愧愧的 、又坦然的接受著。我有時在心里默默的喊:母親呀,你別再溺愛我了,愛得太多,愧疚更多,心債更重。可是,她會停下她的執著的愛子之心嗎?管她的兒子長到什么年齡?管她自己老到何種程度?那種與生俱來的愛就是要發泄,發泄的越多就越覺得舒心 、幸福嗎?為什么天下的父母心都是那么柔軟,那么寬厚,那么無怨無悔甘做兒女的牛馬,在他們的有生之年?
我知道,母親的心是“蛛網” ——內心里伸出了多少愛的‘觸須’呀。她的牽掛太多——子 、女 、孫 、外甥……哪個不在某個閑暇時光,某個失眠的夜里,不在母親的心上“撫弄、 摩挲”千遍萬遍?更有我的弟弟……撇下的的兒子,無時無刻不痛在母親的心上,掛記他的每一個生活起居,瑣碎點滴。
……
我不想記錄我平日里的“罪責” 、言語等等給母親的沖撞 、傷害。我不想說什么母親的愛是海洋,兒子的回報是溪流……說那些,太俗,或者太廉價——那些風風雨雨的故事就讓它融化進生活的流水里,像每個家庭,每個日子一樣——母子之間……那算傷害嗎?那也許是一個人成長的必然步驟吧。
只是,為什么,我不能夠實現我年少時默默許下的誓言:長大后,讓自己出人頭地,讓一生受苦受累的母親跟著兒子享享晚年清福,那別墅花園 、那風景名勝,母親,至今沒有福分涉足?
難道,終其一生,只是一個自我嘲諷的夢想嗎?
懷念母親的情感散文
青山垂頭寄哀思,河川泣淚祭亡靈,花落逢春可再開,慈母一去永不回。登上這不平凡的路只有崎嶇,愿腳下流螢的燭光能夠照亮母親遠行的路程,當黎明來臨的時候,兒女相信您已經安詳在我祖父祖母身邊了。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母親走了,帶著對兒女的深深眷戀,永遠地離開了這個塵世,她把對家人的留戀飽憾在了絕望的冥冥之中,她心中始終蘊藏著對兒女的牽掛與思念。她用堅強的毅力與病魔抗爭著,在臥床十一年的時間里,頑強的掙扎在死亡的邊緣。雖然天命有常,人皆歸天有時,病魔無情,人生有時無力挽回。一針一線慈母心,萬言叮嚀都是情,母親的一生是平凡偉大的,是淳樸善良的一生,更是堅強卓絕的一生。母親走了,留給人間的是美麗、善良、是無私,是寬容,是勤勞,還有她那難以忘卻的音容笑貌,兒女們將永遠銘記在心中。母親走了,她的一生就像初升的太陽,雖然沒有光芒四射,但她卻始終溫暖著游子的感恩之心。
生命的痕跡。
至愛彌天,悲嚎漫地,蒼天有情,化雨成淚,蒼天有恩,故示祥瑞。踏著念思的腳步,追憶著母親艱辛的.足跡。母親出生在一個清貧的農民家庭,母親在家中是長女,兄妹五個,兩個弟弟,兩個妹妹。一家人過著朝夕相處的日子,母親老早就嫁到了我們老王家,與我父親結成了連理之親,婚后日子過得也比較清苦,母親的一生撫育了五兒一女,聽母親講過,六十年代初鬧災荒,家里一貧如洗,那時就有了大哥、我和三弟三人,父親可能有預感,當年在自家田里種下了幾分地的蘿卜,秋后收獲的蘿卜救了全家人的性命。后來聽人說,蘿卜收獲后,地里落下了殘存的干蘿卜葉子被四川涌來的逃荒者當做救命稻草搶走。母親為了能讓我們兄弟三人填滿肚子,自己省吃儉用也從不虧待孩子,寧肯自己受苦受累也從不袒露怨言。我的祖父在外行醫,祖母常年有病不能照看她的婆婆,所以我父母就承擔起了贍養我祖奶奶的義務,一九七二年,因我的祖奶奶(半身不遂)夜間用煤油燈在蚊帳上燎蚊子誤燒了蚊帳,引起了家中發生火災,祖奶奶在這次火災中喪生,大火也吞噬了家中父母半生積攢下來的大部分財產,多虧了街坊鄰居幫忙及時救火,房子才沒有完全坍塌,父親病倒,母親沒了主心骨,整日在痛苦中煎熬,鄉親們自發地組織起來幫助我家修好了房子。那時快進入冬季,母親正發愁冬天孩子沒有衣物添加,怎能熬過嚴寒?后來我父親在天津工作的姨夫寄來了錢,還有兩麻袋衣物,近便的親戚都把錢和衣物送到了家中,村委會也給予了不少照顧。發生火災時,已有六個孩子的母親身心受到了極大的刺激,也為后來的不幸落下了病根。
萬愛百恩千苦,疼我熟知父母。
隨著兒女們的陸續成家立業,母親肩上的擔子也輕松了許多,九十年代末,母親已過了花甲之年,便跟隨父親和五弟到山西傳播果樹修剪技術,一是外出圖個清靜多賺點錢,二是把中國蘋果“第一都”的果樹修剪技術拓展到異地他鄉,從而達到利潤雙贏、共同致富之目的。他們的口號是:“技術扶貧”第一年修剪的果樹不要錢,等第二年果樹產量提高了,戶主嘗到了甜頭再付款。我記得父母在山西大約待了三年,他們傳播的果樹修剪技術得到了用戶的好評,我看到父親回到家鄉時帶回了不少的獎狀鏡匾之類的東西。母親隨父親去山西主要是為了散散心幫父親干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山西的時候母親由于環境不太適應,再加上思鄉心切,一時染上了心腦血管堵塞,后經治療基本上病情穩定,回到家里已看不出有何大礙來。母親自從經歷了這場大病后,每況愈下,經常看不慣別人的說話,再加上父親的火爆脾氣,令她的中區神經徹底紊亂了。有一次,我五弟的岳母在家里吃飯,我母親也過去了,吃飯時我母親由于病情發作,看到我五弟的岳母吃了兩碗面條,就說人家能撐,結果人家不干了,兩人吵了起來不歡而散。
我母親在那場大病之前不是這樣的人,家里來了客人,吃飯時她始終勸客人,家里沒有好菜好飯多吃點別嫌葷。母親的待客之道,做兒女的最了解,只是她身染疾病身不由己而發作,母親不識字,可心地善良,與鄰為伴從不與他人發生爭吵,母親善待公婆,精心地呵護著自己的兒女,為家的操勞嘔心瀝血,歲月的滄桑烙印在了她那慈祥的臉上,兩鬢的白發印證了她的艱辛,時間老人沒有挽留住她的腳步,母親的病情一步步地滑到了極度痛苦的邊緣,頑強的生命抗拒著病魔的煎熬,一次次與死神擦肩而過。
母恩浩蕩,永載千秋。
母親最后一次外出是在一九九六年夏末,是和父親一起到五十公里外我租房的住處,當時我在離家很遠的公路邊開了個小賣部,父母下車后讓我打了個出租車先送母親回家,父親在后邊辦點事,在小賣部我就發現母親不愛說話,手腳有點不聽使喚,等到了家門口下車后,我架著母親開了門,進屋坐下后,母親在看電視,我就忙活著做菜。當我和母親嘮叨了幾句后,發現母親沒有應答,我問母親怎么了?我隱隱約約只聽到她說的一句話:“這次不強啊。”再問,她看著我卻說不出話來,我這才發現母親小便失禁了,褲子是濕的,這時父親也回來了,忙把母親抬到了炕上,重病的母親已經完全喪失了自立的能力。
后續的治療鑒定,母親二次復發的是腦干大面積梗塞。醫生說:“是個奇跡,一般的說病人到了這個狀況,這個人早就不在了。”經過一個多月的治療,母親的神智略有恢復,不能說話,只會吆喝,右半身動彈不得,從此母親就再也沒能站起來。
母親出院后,臥床了11年,償盡了病魔帶給她的苦痛,家中的兒女親人們也見證了母親的辛酸痛楚,精心地護理著重病的母親。母親受的苦是常人無法比擬的,兒女們企盼著母親有一天能奇跡般地站起來,與家人安享著天論之樂。天有不測風云,人有旦夕禍福,母親病危告急了好幾次,就在母親最后一次病危時,我和愛人陪在母親身邊的第三天,我回百里外的家中處理點事情,不料母親卻永遠地離開了我們。當我回到母親身邊,親人的哀嚎令人肝腸寸斷,我跪著呼喊著娘親,母親卻撒手西去。
自從母駕鶴云歸,從此陰陽兩隔,我們再也無法聆聽您的教誨,無法再見到您的音容笑貌,怎能不叫兒女痛心疾首,悲痛欲絕呢?母親啊!您嘗盡了人間苦楚,受盡了人間磨難。又怎能讓兒女忘懷?耶穌有句諺語:上帝不能分身去所有的家庭,所以世上才有了慈母在每個家庭里默默的付出。母親您就是上天派來的慈母,這一輩子您為兒女付出的太多,我祈求您下輩子還做我們的母親,能有您這樣的母親做榜樣,我們已經是僥天之幸了。如果真有來世再重逢的緣分,請讓我們還做您的兒女吧。
母親離開我們已經整整八年了,母親在跨過古稀之年后永別了這個塵世,母親的功績將與日同輝。親愛的母親,您生如紅梅之堅韌,逝如秋葉之靜美,逝去的是您的軀體,升華的是您永恒的靈魂,永存的是您高尚的品格,您永遠活在兒女心中,母親的英名將永垂千古,萬世流芳!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母親辛苦了一輩子,到頭來沒有享過清福,就過早地離開了人世,憶往昔,歲月不堪回首,母親的一生是苦難交加的一生,母親留給兒女的是真情和母愛,留給自己的是辛勞和困苦。愿母親在天堂不再受病痛之苦,愿母親的在天之靈得以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