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荊門送別翻譯全文(渡荊門送別翻譯及賞析)
這首詩的頷聯”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是妙句,從字面來理解,描繪的是山嶺漸漸隱沒、平原一望無際,大地寬廣無垠,江水在此間奔騰如入荒野之中的環境,”盡”字用語準確,”入”字力透紙背,整幅景象顯示出天地寥廓的境界,反映的是詩人開闊的胸懷。
同時,景象的描寫也符合地理知識,因為荊門之后長江順流到湖北境內,的確是一片平原,因此詩歌并不完全是想象,往往也反映真實。
頸聯”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是移步換景的詩法。夜晚,江面澄澈,月色倒影入水,照亮整個水域,仿佛天上飛下一面明鏡;而白天,云蒸霞蔚,變幻成海市蜃樓,奇景迷人。作者的視角也在變化,前句是俯視,后句是仰視。比喻貼切,藝術效果非常突出。
尾聯”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其實明明是自己舍不得離開故鄉,卻不主動這么說,而說故鄉的水不遠萬里,依依惜別行舟,別有趣味。
五言律詩的首聯和尾聯有一種寫法叫做”十字格”,要上下兩句十個字連在一起,才把意思說完整,體現出言有盡而意無窮之感,尤其是用在尾聯上效果尤佳,比如杜甫《春末懷李白》結尾”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