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校園欺凌的句子唯美聚集90句
關于校園欺凌的手抄報內容大全
導語:近年來校園欺凌呈現低齡化、群體性、網絡化特點,女生之間的暴力逐漸增多。有專家分析,這其實是長期積淀的社會問題的外露。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于校園欺凌的手抄報內容大全,供大家參考。
校園欺凌類型
典型欺凌者:
【第1句】:霸道和沖動,傾向使用暴力欺壓他人。
【第2句】:比較自我中心,對受害同學缺少同情心。
【第3句】:得到部分同輩的認同。
【第4句】:行為上比起其他同學突出。
被動欺凌者:
【第1句】:看見欺凌者的暴力行為得逞,于是協助及附和欺凌者,有些則藉此保護自己,免受欺凌。
【第2句】:看見欺凌者欺凌同學后,則嘲笑受害者無用。
被欺凌者:
【第1句】:性格內向、害羞、怕事。
【第2句】:在同學間不受重視,只有很少朋友,在學校中十分孤單。
【第3句】:缺乏與同輩相處的社交技巧,容易引起同學不滿和反感。
【第4句】:有身體障礙者、有智力障礙者。
【第5句】:沉默、表達能力不佳者。
【第6句】:性格或行為上有異于他人。
校園欺凌對受害者影響:
欺負同學會對同學構成心理問題,影響健康,甚至影響人格發展。
【第1句】:身心影響:恐懼、消沉抑郁、創傷后遺癥、憂慮、胃痛、吸毒、酗酒、自殘、自殺,自己也成為欺凌者,可能是校園槍擊案的原因之一。
【第2句】:其他影響:常常缺席、對老師不恭敬、訴訟。
校園欺凌欺負行為
【第1句】:叫受害者侮辱性綽號;指責受害者無用、侮辱其人格等。
【第2句】:對受害者進行重復性的物理攻擊。拳打腳踢、掌摑拍打、推撞絆倒、拉扯頭發;使用管制刀具、棍棒等攻擊受害者。
【第3句】:干涉受害者的個人財產、教科書、衣裳等,損壞,或通過他們嘲笑受害者。
【第4句】:欺凌者明顯地比受害者強,而欺凌是在受害者未能保護自己的情況下發生。
【第5句】:傳播關于受害者的消極謠言和閑話。
【第6句】:恐嚇、威迫受害者做他或她不想要做的,威脅受害者跟隨命令。
【第7句】:讓受害者遭遇麻煩,或令受害者招致處分。
【第8句】:中傷、譏諷、貶抑評論受害者的體貌、性取向、宗教、種族、收入水平、國籍、家人或其他。
【第9句】:分派系結黨:孤立、杯葛或排擠受害者。
【第10句】:敲詐:強索金錢或物品。
【第11句】:畫侮辱畫。
中國尚沒有針對校園欺凌的全國性調查
校園欺凌不是中國的獨有現象,而是一個在世界青少年成長過程中普遍存在的現象。
1983年,挪威的全國性調查顯示,7~16歲的學生中,15%的人與欺凌行為有關。
2011年,美國約瑟夫森青少年倫理品格研究所發表了一份關于美國高中校園欺凌行為的研究報告,結果顯示,50%的學生承認在過去的一年里欺負過別人,47%的學生在過去一年里被以非常令人難過的方式欺負、取笑或者嘲弄過,10%的學生在過去一年里至少一次帶武器到學校。
2024年6月5日,日本政府公布的《兒童和青少年白皮書》顯示,日本校園欺凌現象普遍,在為期6年的追蹤調查中,近九成學生曾遭遇校園欺凌,形式包括集體孤立、無視、說人壞話等。調查顯示,從2007年小學四年級到2024年度初中三年級的6年間,只有13%的學生表示從未遭受校園欺凌,從未欺負過他人的學生也只占【第12句】:7%。
中國的校園欺凌整體現象情況如何?《中國新聞周刊》訪問的近十位相關專業人士均表示,中國尚沒有專門針對校園欺凌的全國性調查,現有調查多是學者或相關機構在特定區域內進行的',其目的多是為了針對一個項目和課題收集數據。
一個范圍相對較大的調查發生在2002年,山東師范大學心理學教授張文新等人針對山東省9205名城鄉中小學生作了校園欺凌現象的專門調查。調查顯示,近五分之一的被調查者有欺凌或被欺凌問題,1371(【第14句】:9%)名學生自認為受欺凌者,227(【第2句】:4%)名學生自認為是欺凌者。研究還發現,在小學和初中階段,直接言語欺負的發生率最高,其次是直接身體欺負,間接欺負的發生率最低;小學和初中男生受直接身體欺負的比例顯著高于女生,直接言語欺負沒有顯著的性別差異。隨著年級的增長,欺凌行為會有所變化。年級越高,采取語言欺凌的人數越多。
校園欺凌防范技巧
【第1句】:吃穿用度低調點:日常穿著要保持低調,不要盲目攀比,防止成為校園欺凌的目標。
【第2句】:按時回家不貪玩:對校園欺凌的易發時段(上學、放學,課間休息,室外活動課程時間等),易發地點(校園內的廁所,樹叢后,圍墻邊,校園周邊廢棄房屋等)要有所重視,規避偏僻路段,按時回家。
【第3句】:無謂沖突要避免:平心靜氣,不惹事端。
【第4句】:出行帶上小伙伴:出門時,應邀上三五好友一起行動,不要落單。
校園欺凌應對技巧
【第1句】:遇到侵害會說“不”:遇到侵害時,要挺胸抬頭,表情堅定,目視對方,清晰而明確地正告對方,起到震懾作用,令其知難而退。
【第2句】:沉著冷靜巧應付:對方人多勢眾,來勢洶洶時,要沉著冷靜,盡可能拖延時間。
【第3句】:緩和氣氛少動怒:遭遇眾人包圍時,應從雙方共同認識的人或知道的事情入手尋找話題,防止激怒對方。
【第4句】:保證安全多求助:不貪戀隨身財物,以保障人身安全為第一要務,尋機向周邊高年級的同學、老師、警察或路人求助,脫離險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