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做人要有骨氣的句子合集60條
有骨氣的詩句
詩是一種為人的境界。
而到了某種境界,出口了就自然是讓人難以忘懷的詩句。
有些詩,短短幾個字,就可以感遭到他的一生。
有些詩,讓人讀起來,仿佛不是人寫的,而是大自然在表達。
詩是人的至高享受,充滿美感的意境。
人有志,竹有節。
不怕人窮,就怕志短。
人無剛骨,立足不牢。
好漢流血不流淚。
兩腿直立的.普通人,比屈膝下跪的名人高大。(土耳其)
全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論語?子罕》
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論語?子罕》有骨氣的詩句
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論語?衛靈公》
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論語?微子》愛情詩句
富貴不克不及淫,貧賤不克不及移,威武不克不及屈。——《孟子?滕文公下》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孟子?盡心上》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司馬遷《報任安書》
不為窮變節,不為賤易志。——桓寬《鹽鐵論?地廣》關于家鄉的詩句 關于思念家鄉的詩句
寧可玉碎,不克不及瓦全。——《北齊書?元景安列傳》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李世民《賜蕭瑀》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周敦頤《愛蓮說》
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文天祥《正氣歌》
名節重泰山,利欲輕鴻毛。——于謙《無題》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陳子昂有孤,傲之氣,才寫得出來這樣的意境和傷感。
而傲的本質,就是有骨氣。
凡是有所大成的詩人,幾乎都是云云,孤而傲。
文天祥有骨氣的事例
南宋文天祥抗元失敗,拒絕高官厚祿,受盡折磨,慷慨犧牲。,可以說是有骨氣的典范。
文天祥的英雄事跡:歷史上最有骨氣的狀元
文天祥的英雄事跡的經過
時人稱譽能成天下宰相之大器者“北有耶律楚材,南有文天祥”,元朝統治者對文天祥是“既壯其節,又惜其才”,希望能夠利用文天祥的聲望收復民心,穩定天下。因此,在文天祥被俘后整整三年里,元朝君臣用盡一切辦法對文天祥進行勸降,只是文天祥“如虎兕在柙,百計馴之,終不可得”。
文天祥在大都為囚,勸降之人紛至沓來,他們或是文天祥舊日同僚,或是他的親人子女,或是新朝貴人。無論來人如何口若懸河,說得天花亂墜,許以何等富貴,動之何樣情懷,文天祥從不假以顏色,決心終生不作貳臣。第一位被文天祥痛罵得抱頭鼠竄的說客,是降元宰相留夢炎,文天祥毫不留情的諷刺這位失節同僚“龍首黃扉真一夢,夢回何面見江東”。接著出場的是九歲小孩宋恭帝。年幼孩子不諳世事,文天祥仍盡君臣之義,北面拜號,之后才乞回圣駕,錚錚鐵骨不卑不亢。
元朝統治者也想到了用親人眼淚打動鐵漢柔情。女兒柳娘、環娘及兩妾“哀哭勸公叛”,文天祥沒有猶豫彷徨;其弟文璧來勸同享富貴,文天祥詩諷:“去年我別旋出嶺,今年汝來亦至燕。弟兄一囚一乘馬,同父同母不同天。”
文天祥的'英雄事跡的結果
在大義面前,文天祥親手割舍親情,他對妻妾子女說:“汝非我妻妾子女也,果曰真我妻妾子女,寧肯叛我而從賊耶?”又說:“人誰無妻兒骨肉之情,但今事到這里,于義當死,乃是命也。”文天祥在被俘的三年里,元世祖一直不愿放棄招降的努力,先是派大員諭降,又用強權逼迫文天祥屈膝,都不能遂愿。“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的骨氣和精神永遠是不死的。
文天祥的英雄事跡,看完上文的你肯定知道啦。他不畏強權,不屈于富貴,是個真正的愛國英雄。文天祥雖然去世了,但是他的骨氣和精神永遠是不死的,他的這種精神也值得我們銘記和學習。
文天祥的英雄事跡
文天祥是南宋的一位民族英雄。他本來是個文官,可為了反對侵略,保衛國家,他勇敢地走上了戰場。那時候,元朝派出大軍,要消滅南宋,文天祥聽到消息,拿出自己的家產,召募起3萬壯士,組成義軍,抗元救國。有人說:“元軍人那么多,你這么點人怎么抵擋?不是虎羊相拚嗎?”文天祥說:“國家有難而無人解救,是我最心疼的事。我力量雖然單薄,也要為國盡力呀!”
后來,南宋統治者投降了元軍,文天祥仍然堅持抗戰。他對大家說:“救國如救父母。父母有病,即使難以醫治,兒子還是要全力搶救啊!”不久,他兵敗被俘,堅決不肯投降,還寫下了有名的詩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自己堅持民族氣節至死不變的決心。他拒絕了元朝的多次勸降,終于實現了舍身取義的理想,慷慨就義。多少年來,文天祥的救國精神,代代相傳,已經成為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財富。
小暑節氣的詩句
小暑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節氣,下面就是小編為您收集整理的小暑節氣的詩句的相關文章,希望可以幫到您,如果你覺得不錯的話可以分享給更多小伙伴哦!
小暑節氣的詩句
《小暑六月節》
【唐】元稹
倏忽溫風至,因循小暑來。
竹喧先覺雨,山暗已聞雷。
戶牖深青靄,階庭長綠苔。
鷹鹯新習學,蟋蟀莫相催。
突然暖暖的熱風到了,原來是循著小暑的節氣而來。竹子的喧嘩聲已經表明大雨即將來臨,山色灰暗仿佛已經聽到了隆隆的'雷聲。正因為炎熱季節的一場場雨,才有了門戶上潮濕的青靄和院落里蔓生的小綠苔。鷹感陰氣,乃生殺心,學習擊搏之事;蟋蟀至七月則遠飛而在野矣,肅殺之氣初生,則在穴感之深則在野而斗。
《苦熱》
【南宋】陸游
萬瓦鱗鱗若火龍,日車不動汗珠融。
無因羽翮氛埃外,坐覺蒸炊釜甑中。
《秋夜宿重本上人院》
【唐】李頻
卻憶涼堂坐,明河幾度流。
安禪逢小暑,抱疾入高秋。
水國曾重講,云林半舊游。
此來看月落,還似道相求。
《答李滁州題庭前石竹花見寄》
【唐】 獨孤及
殷疑曙霞染,巧類匣刀裁。
不怕南風熱,能迎小暑開。
游蜂憐色好,思婦感年催。
覽贈添離恨,愁腸日幾回。
《夏日對雨寄朱放拾遺》
【唐】武元衡
才非谷永傳,無意謁王侯。
小暑金將伏,微涼麥正秋。
遠山依枕見,暮雨閉門愁。
更憶東林寺,詩家第一流。
《送魏正則擢第歸江陵》
【唐】武元衡
客路商山外,離筵小暑前。
高文常獨步,折桂及韶年。
關國通秦限,波濤隔漢川。
叨同會府選,分手倍依然。
《消暑》
【唐】白居易
何以消煩暑,端坐一院中
眼前無長物,窗下有清風。
散熱由心靜,涼生為室空。
此時身自保,難更與人同。
《納涼》
【北宋】秦觀
攜杖來追柳外涼,
畫橋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參差起,
風定池蓮自在香。
詩人攜杖出戶尋覓的納涼勝地,畫橋南畔,綠柳成行,月明之夜,笛聲參差而起,在水面縈繞不絕。晚風初定,池中蓮花盛開,幽香散溢,沁人心脾,詩人心境悠然,氣定神閑.
《夏夜追涼》
【南宋】楊萬里
夜熱依然午熱同 ,
開門小立月明中。
竹深樹密蟲鳴處 ,
時有微涼不是風。
《桑茶坑道中》
【南宋】楊萬里
晴明風日雨干時,
草滿花堤水滿溪。
童子柳陰眠正著,
一牛吃過柳陰西。
大意:這是個雨后晴天,陽光金燦燦的,微風清爽爽的,地面上的雨水已經蒸發得無影無蹤,小溪里的流水卻漲滿河槽。溪水穿過碧綠的原野,奔向遠方;夾岸叢生著繁茂的野草,盛開著絢麗的野花。堤岸旁的柳陰里,一位小牧童躺在草地上,睡夢正酣;那頭老牛,卻只管埋頭吃自己的青草,越吃越遠,直吃到柳林西面。
《中伏日妙覺寺避暑》
【北宋】梅堯臣
紺宇迎涼日,方床御绤衣。
清淡停玉麈,雅曲弄金徽。
高樹秋聲早,長廊暑氣微。
不須河朔飲,煮茗自忘歸。
佛寺清幽,能擺脫俗慮,自然心靜生涼,加上清談玄理,“時有僧鼓琴與座上”,故清茗一杯就勝于去北方酣飲避暑。
《夏日南亭懷辛大》
【唐】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
散發乘夕涼,開軒臥閑敞。
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
感此懷故人,中宵勞夢想
《幸有心期當小暑》
唐.韓翃
翩翩馬上郎,執簡佩銀章。
西向洛陽歸鄠杜,回頭結念蓮花府。
朝辭芳草萬歲街,暮宿春山一泉塢。
青青樹色傍行衣,乳燕流鶯相間飛。
遠過三峰臨八水,幽尋佳賞偏如此。
殘花片片細柳風,落日疏鐘小槐雨。
相思掩泣復何如,公子門前人漸疏。
幸有心期當小暑,葛衣紗帽望回車。
《能迎小暑開》
唐.獨孤及
殷疑曙霞染,巧類匣刀裁。
不怕南風熱,能迎小暑開。
游蜂憐色好,思婦感年催。
覽贈添離恨,愁腸日幾回。
《玉溪小暑卻宜人》
宋.晁補之
一碗分來百越春,玉溪小暑卻宜人。
紅塵它日同回首,能賦堂中偶坐身。
《小暑才交雨漸晴》
宋.方回
平陸莽為巨浸,晴空變作漏天。
明朝是小暑節,重霉必大有年。
《小暑戒節南巡》
南北朝.庾信
百川乃宗巨海。眾星是仰北辰。
九州攸同禹跡。四海合德堯臣。
朝陽棲于鳴鳳。靈畤牧于般麟。
云玉葉而五色。月金波而兩輪。
涼風迎時北狩。小暑戒節南巡。
山無藏于紫玉。地不愛于黃銀。
雖南征而北怨。實西畧而東賓。
既永清于四海。終有慶于一人。
《端午三殿侍宴應制探得魚字》
唐 .張說
小暑夏弦應,徽音商管初。
愿赍長命縷,來續大恩馀。
三殿褰珠箔,群官上玉除。
助陽嘗麥彘,順節進龜魚。
甘露垂天酒,芝花捧御書。
合丹同蝘蜓,灰骨共蟾蜍。
今日傷蛇意,銜珠遂闕如。
少年意氣的古詩句
【第1句】: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第2句】: 逆胡未滅心未平,孤劍床頭鏗有聲。
【第3句】: 相逢意氣為君飲,系馬高樓垂柳邊
【第4句】: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
【第5句】: 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
【第6句】: 偏坐金鞍調白羽,紛紛射殺五單于。
【第7句】: 天子臨軒賜侯印,將軍佩出明光宮。
【第8句】: 青春須早為,豈能長少年。
【第9句】: 富貴非所愿,與人駐顏光。
【第10句】: 青春幾何時,黃鳥鳴不歇。
【第11句】: 日月紛紛車走坂,少年意氣何由挽。
【第12句】: 少年意氣強不羈,虎脅插翼白日飛。
【第13句】: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第14句】: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第15句】: 仰天大笑出門去,吾輩豈是蓬蒿人。
【第16句】: 生當做人杰,死亦為鬼雄。
【第17句】: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第18句】: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
【第19句】: 先望立功勛,后見君王面!
【第20句】: 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第21句】: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上五十州。
【第22句】: 少小雖非投筆吏,論功還欲請長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