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隱山林的唯美句子精選200條
王維寫歸隱的詩句
《終南別業》這首詩意在極寫隱居終南山之閑適怡樂,隨遇而安之情。下面是王維寫歸隱的詩句,歡迎參考閱讀!
【原文】
《終南別業》
作者:王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注解】
中歲:中年。
道:這里指佛理。
家:安家。
南山:即終南山。
陲(chuí):邊緣,旁邊,邊境;南山陲,指輞 川別墅所在地。
勝事:美好的事。
值:遇見。
林叟:鄉村的老人。叟(sǒu):老翁。
無還期:沒有回還的準確時間。
【翻譯】
(我)中年以后厭塵俗喧囂,信奉佛教,晚年定居安家在南山邊陲,常游山水。興致來,就獨自一人前往欣賞這美麗的景色,這種美好的事只能自得其樂。隨意而行,不知不覺,竟走到流水的盡頭,看是無路可走,于是索性就地坐下來,看那悠閑無心的云興起漂游。遇見山林中的一位老者,就與他談論山間水邊之事,相與留連,忘回去的時間。
【韻譯】
中年以后存有較濃的好道之心,直到晚年才安家于終南山邊陲。
興趣濃時常常獨來獨往去游玩,有快樂的事自我欣賞自我陶醉。
間或走到水的盡頭去尋求源流,間或坐看上升的云霧千變萬化。
偶然在林間遇見個把鄉村父老,偶與他談笑聊天每每忘還家。
【講解】
第三首《終南別業》,八句全是敘述,沒有一個描寫句。別業,即別墅。終南別業就是輞川別業,王維的莊園。全詩說:過中年,很喜歡修道養性,因此在晚年時就遷居到終南山腳下。興致來時,常常獨自出游。這種樂趣,也只有自己知道。勝事,即樂事。是什么樂趣呢?例如:沿著溪流散步,一直到泉水盡處,坐在石上看山中云起。或者偶然在樹林中遇到一二老年人,在一起談談笑笑,忘記回家。
“談笑無還期”,這個“無”字是平聲字,在這里是失黏的。《國秀集》中選錄此詩,作“談笑滯歸期”,平仄就粘綴。但恐怕這已不是王維的原作。因為這首詩與前二首不同,前二首的聲韻都符合律詩規格,是五律正體,而這首詩的第【第1句】:二聯,已經不合律詩規格,試看: 中歲頗好道平仄仄仄仄
晚家南山陲仄平平平平
興來每獨往仄平仄仄仄
勝事空自知仄仄平仄平
這四句根本不是律詩,即使把末句的“無”字改為“滯”字,仍然無濟于事。我以為王維作此詩,并不要它成為律詩。這是一種古詩與律詩雜糅的詩體,也是從古詩發展到律詩時期所特有的現象。在的詩集里,這種五言詩有好幾首。高棅編的《唐詩品匯》里,把這一類詩都編在古詩卷中,這是對的。
《唐律消夏錄》的著者顧小謝對此詩有一段評釋:“行坐談笑,句句不說在別業,卻句句是別業。‘好道’二字,先生既云‘空自知’矣,予又安能強下注解。”這兩個觀點,都使人不解。“句句是別業”,這句解釋,似深實淺。既然詩題是“別業”,全詩所寫當然是別業中生活。但是,和王維同時的殷瑤所編的《河岳英靈集》里,這首詩的題目卻是《入山寄城中故人》。我以為這是王維的原題,不知從什么時候起,被人妄改。因此,也可知顧小謝的解釋是胡說。“空白知”明明是指“勝事”,就是指下面二句所敘的山居生活,與“好道”毫無關系。
“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是王維的名句。對偶工穩,兩句一貫而下,是高超的流水對。作這一聯,好象極其自然,并不費力,但當時恐怕也曾苦思冥想好久,才能得此佳句。更多唐詩欣賞敬請關注“習古堂國學網”的唐詩三百首欄目。
王維這三首詩,都是正面描寫,并無比興,沒有什么寓意,也并不歌頌什么。在詩的創作方法中,這種作法純然是賦,因此,我們可以一讀就解,無須從字里行間去尋求隱藏的詩意。王維詩的風格大多如此,正和他的畫一樣,用的是白描手法。
附:王維簡介
王維(?~761)
唐代詩人、畫家。字摩詰。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縣)其父遷家蒲州(在今山西永濟),遂為蒲人。他官終尚書右丞世稱王右丞。
王維青少年時期即富于文學才華。開元九年(721)中進士第,為大樂丞。因故謫濟州司倉參軍。后歸至長安。開元二十二年張九齡為中書令。王維被擢為右拾遺。二十四年(736)張九齡罷相。次年貶荊州長史。李林甫任中書令,這是玄宗時期政治由較為清明而日趨黑暗的轉折點。王維對張九齡被貶,感到非常沮喪,在《寄荊州張丞相》中說:方將與農圃,藝植老丘園。表示歸隱之意。但他并未就此退出官場。開元二十五年,曾奉使赴河西節度副大使崔希逸幕,后又以殿中侍御史知南選,天寶中,王維的.官職逐漸升遷。安史亂前,官至給事中,一方面對當時的官場感到厭倦和擔心,但另一方面卻又戀棧懷祿,不能決然離去。于是隨俗浮沉,長期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他原信奉佛教,此時隨著思想日趨消極,其佛教信仰也日益發展。他青年時曾居住山林,中年以后一度家于終南山,后又得宋之問藍田輞川別業,遂與好友裴迪優游其中,賦詩相酬為樂。天寶十五載(756)安史亂軍陷長安,玄宗入蜀,王維為叛軍所獲。兩京收復后,受偽職者分等定罪,他因所作懷念唐室的《凝碧池》詩為肅宗嘉許,且其弟王縉官位已高,請削官為兄贖罪,故僅降職為太子中允,后復累遷至給事中,終尚書右丞。
王維詩現存不滿400首。其中最能代表其創作特色的是描繪山水田園等自然風景及歌詠隱居生活的詩篇。王維的大多數山水田園之作,在描繪自然美景的同時,流露出閑居生活中閑逸蕭散的情趣。詩人特別喜歡表現靜謐恬淡的境界,有的作品氣象蕭索,或幽寂冷清,表現對現實漠不關心甚至禪學寂滅的思想情緒。王維從中年以后日益消沉,在佛理和山水中尋求寄托,他自稱一悟寂為樂,此生閑有余(《飯覆釜山僧》)。這種心情充分反映于他的詩歌創作之中。過去時代不少人推崇王維此類詩歌,一方面固然由于它們具有頗高的藝術技巧,一方面也由于對其中體現的閑情逸致和消極思想產生共鳴。蘇軾曾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東坡題跋書摩詰藍田煙雨圖》)王維不但有卓越的文學才能,而且是出色的畫家,還擅長音樂。深湛的藝術養,對于自然的愛好和長期山林生活的經歷,使他對自然美具有敏銳獨特而細致入微的感受,因而他筆下的山水景物特別富有神韻,常常是略事渲染,便表現出深長悠遠的意境,耐人玩味。他的詩取景狀物,極有畫意,色彩映襯鮮明而優美,寫景動靜結合,尤善于細致地表現自然界的光色和音響變化。王維的寫景詩篇,常用五律和五絕的形式,篇幅短小,語言精美,音節較為舒緩,用以表現幽靜的山水和詩人恬適的心情,尤為相宜。王維描繪自然風景的高度成就,使他在盛唐詩壇獨樹一幟,成為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人物。他繼承和發展謝靈運開創的寫作山水詩的傳統,對陶淵明田園詩的清新自然也有所吸取,使山水田園詩的成就達到一個高峰,因而在中國詩歌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王維歸隱的詩句
導語:王維是中國古代唐朝非常著名的詩人,作品眾多,出名的作品也是十分的多,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王維歸隱的詩句,歡迎大家閱讀與借鑒!
王維歸隱的詩句:
【第1句】:君行無幾日,當復隔山陂。 —— 王維《送魏郡李太守赴任》
【第2句】:想君行縣日,其出從如云。 —— 王維《送魏郡李太守赴任》
【第3句】:寥落云外山,迢遞舟中賞。 —— 王維《送宇文太守赴宣城》
【第4句】:時賽敬亭神,復解罟師網。 —— 王維《送宇文太守赴宣城》
【第5句】:封章通左語,冠冕化文身。 —— 王維《送李判官赴東江》
【第6句】:古木官渡平,秋城鄴宮故。 —— 王維《送魏郡李太守赴任》
【第7句】: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 王維《送別 》
【第8句】: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歸。 —— 王維《送沈子歸江東 》
【第9句】: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 —— 王維《送梓州李使君》
【第10句】:楊柳渡頭行客稀,罟師蕩槳向臨圻。 —— 王維《送沈子歸江東 》
【第11句】:圣代無隱者,英靈盡來歸。 —— 王維《送綦毋潛落第還鄉 》
【第12句】:吾謀適不用,勿謂知音稀。 —— 王維《送綦毋潛落第還鄉 》
【第13句】:遠樹帶行客,孤城當落暉。 —— 王維《送綦毋潛落第還鄉 》
【第14句】:江淮度寒食,京洛縫春衣。 —— 王維《送綦毋潛落第還鄉 》
【第15句】:行當浮桂棹,未幾拂荊扉。 —— 王維《送綦毋潛落第還鄉 》
【第16句】:文翁翻教授,不敢依先賢。 —— 王維《送梓州李使君》
【第17句】:置酒長安道,同心與我違。 —— 王維《送綦毋潛落第還鄉 》
【第18句】:獨樹臨關門,黃河向天外。 —— 王維《送魏郡李太守赴任》
【第19句】:遂令東山客,不得顧采薇。 —— 王維《送綦毋潛落第還鄉 》
【第20句】: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 王維《渭城曲 》
【第21句】: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 王維《渭城曲 》
【第22句】: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 —— 王維《送梓州李使君》
【第23句】: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 王維《送別 》
【第24句】: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 —— 王維《送別》
【第25句】: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 王維《終南別業 》
【第26句】:但去莫復問,白云無盡時。 —— 王維《送別》
【第27句】:既至金門遠,孰云吾道非。 —— 王維《送綦毋潛落第還鄉 》
【第28句】:漢女輸橦布,巴人訟芋田。 —— 王維《送梓州李使君》
【第29句】:樹色分揚子,潮聲滿富春。 —— 王維《送李判官赴東江》
【第30句】:忘身辭鳳闕,報國取龍庭。 —— 王維《送趙都督赴代州得青字》
【第31句】:城下滄江水,江邊黃鶴樓。 —— 王維《送康太守》
【第32句】:天官動將星,漢上柳條青。 —— 王維《送趙都督赴代州得青字》
【第33句】:豈學書生輩,窗間老一經。 —— 王維《送趙都督赴代州得青字》
【第34句】:朱闌將粉堞,江水映悠悠。 —— 王維《送康太守》
【第35句】:萬里鳴刁斗,三軍出井陘。 —— 王維《送趙都督赴代州得青字》
【第36句】:蒼茫秦川盡,日落桃林塞。 —— 王維《送魏郡李太守赴任》
【第37句】:前經洛陽陌,宛洛故人稀。 —— 王維《送魏郡李太守赴任》
【第38句】:故人離別盡,淇上轉驂騑。企予悲送遠,惆悵睢陽路。 —— 王維《送魏郡李太守赴任》
【第39句】:遙思魏公子,復憶李將軍。 —— 王維《送魏郡李太守赴任》
【第40句】:與君伯氏別,又欲與君離。 —— 王維《送魏郡李太守赴任》
【第41句】:鐃吹發西江,秋空多清響。 —— 王維《送宇文太守赴宣城》
【第42句】:遙知辨璧吏,恩到泣珠人。 —— 王維《送李判官赴東江》
【第43句】:何異臨川郡,還勞康樂侯。 —— 王維《送康太守》
【第44句】:郭門隱楓岸,侯吏趨蘆洲。 —— 王維《送康太守》
【第45句】:聞道皇華使,方隨皂蓋臣。 —— 王維《送李判官赴東江》
【第46句】:鐃吹發夏口,使君居上頭。 —— 王維《送康太守》
【第47句】:地迥古城蕪,月明寒潮廣。 —— 王維《送宇文太守赴宣城》
【第48句】:何處寄想思,南風搖五兩。 —— 王維《送宇文太守赴宣城》
王維個人資料: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漢族,唐朝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著名詩人、畫家,字摩詰,號摩詰居士,世稱“王右丞”,早年信道,后期因社會打擊徹底禪化。存詩400余首,代表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參禪悟理,學莊信道,精通詩、書、畫、音樂等,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詩集特色
他是盛唐詩人的代表。 王維長年在京師做官,又多與親王貴主交接往來,文名盛極一時,被公認為開元、天寶時期的文宗。他擅長五言詩,又因他精通音樂的,故其所作五言詩容易合樂,傳播既廣,聲名亦高。王維寫的近體詩,嚴守聲律,意態豪放的,他寫的風景詩多是情景并勝。殷璠評價他的詩說:“維詩辭秀調雅,意新理愜,在泉為珠的,著壁成繪,一字一句的,皆出常境。”王維在寫詩的技巧上有著很高的`成就,但由于他有消極遁世的思想,在其不少詩篇中,含有逃避現實的消極因素。因此,在文學史上稱他與孟浩然同為“隱逸詩派”的代表人物。唐代宗對王維的詩給予了很高的評價的,他在《批答王縉進集表手敕》中說:“卿之伯氏的,天下文宗,經歷先朝,名高希代,時論歸美,誦于人口。”到了唐朝末年,梨園弟子仍相沿唱王維絕句,足見其影響之深。
王維的歸隱
王維開元九年進士擢弟后調大樂臣,坐累,貶為濟州司倉參軍。這一年,王維初次嘗到官場失意的打擊。長安厚重的城墻下,兩扇朱紅的城門徐徐開啟,王維在一群友人的簇擁下緩緩走出長安。空中,殘陽如血,遮天蔽日的風沙哽咽著祝福的話語,王維瘦削的背影在蕭瑟的西風中頻頻回首揮袖,漸行漸遠。
身后,有家、有想念、有友人在嗚咽吹奏凄涼的離蕭;身邊,一瘦馬、一壺酒、一卷畫、一琵琶;身前,是一條不知延伸到何方的漫漫長路。
那次坎坷的經歷似乎為王維的歸隱山林埋下伏筆,張九齡執政后,王維屢得升遷,而王維已無心從政,一直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據《舊唐書·文苑傳》記載:“……晚年長齋,不衣文彩。得宋之問藍田別墅,在輞口。……與道友裴迪,浮舟往來,彈琴賦詩,嘯詠終日。”
王維的歸隱有他消極避世的頹廢傾向,可是在君權主宰一切的封建王朝里,這恰恰正是一種不卑不亢的溫和反抗。遠離污穢混沌的濁世,寄情山水,伴著月色終老,這似乎是古代文人唯一能操守的高潔情懷。
王維在與天地萬物融洽和睦的相處中,將自然界的一草一木和禪相結合,不光展現出大自然恬靜安詳的美景,還流露出濃濃的.禪機禪趣。這時期他的詩作已達到返璞歸真的化境,盡顯“幽冷入禪”的觸目驚心的美感,即便是清風徐徐、浮云游動,都向他傳達著天空或悲或喜的復雜心情。如他在《酬張少府》中寫到:“晚年唯好靜,萬事不關心。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一個內心清靜遠離塵囂的長者,就這么豁達超脫的頻頻出沒于月下的松林,無憂無懼亦無喜。
王維的生活孤獨但并不冷清,他偶爾會到《臨湖亭》等待來訪的友人:“輕舟迎上客,悠悠湖上來。當軒對樽酒,四面芙蓉開。”王維的心境平靜但并不麻木,風景蘊含生滅之妙的細微變化也逃不過他敏銳的觀察,有時他會“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偶爾還會“偶遇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王維不再是王維,而是大地山川的一部分,他本身就是一道旖旎動人的風景。如他在《竹里館》中寫到:“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森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王維寫花的詩句
一簇簇,一串串金黃色的桂花,和小米粒差不多大小,像一顆顆金黃色的小芝麻,一朵朵黃色的小花有四片花瓣,把花蕊包得緊緊的,像怕別人碰它似的。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于王維寫花的詩句,歡迎閱讀。
桃紅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朝煙。 —— 王維《田園樂七首·其六》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 王維《雜詩三首》
杏樹壇邊漁父,桃花源里人家。 —— 王維《田園樂七首·其三》
綠竹含新粉,紅蓮落故衣。 —— 王維《山居即事》
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 —— 王維《渭川田家》
已見寒梅發,復聞啼鳥聲。 —— 王維《雜詩三首》
洞門高閣靄馀輝,桃李陰陰柳絮飛。 —— 王維《酬郭給事 》
持斧伐遠揚,荷鋤覘泉脈。 —— 王維《春中田園作》
蒼茫秦川盡,日落桃林塞。 —— 王維《送魏郡李太守赴任》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 王維《雜詩三首·其二》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 王維《山居秋暝》
【相關閱讀:寫花的句子】
【第1句】:一朵朵可愛的小桂花好似害羞的小姑娘,在茂盛的枝葉中若隱若現,有時躲起來,有時露出半個臉,對我們微笑著。
【第2句】:菊花沒有牡丹的高貴,沒有玫瑰的嬌艷,更沒有水仙的芬芳,可它卻美得那么自然、那么淳樸、那么從容。我愛菊花,明年的這個時候我還要前來觀賞菊花。
【第3句】:花盆里。有一株茂盛的郁金香。綻開的花朵就是黑色的。微微四散的花瓣如同黑色的絲絨。散發出陣陣清香。沁人心脾。
【第4句】:菊花雖然沒有牡丹雍容華貴,沒有月季嬌艷嫵媚,沒有百合高貴優雅,但她那傲霜精神,確實令人喜愛。我們做人,就要像是菊花那樣,不怕困難,知難而進,努力攀登科學文化的高峰。
【第5句】:一陣風吹來。蜻蜓花搖了幾下。那樣子多迷人。真的像一位穿花裙的姑娘在跳著優美的舞蹈。
【第6句】:月兒彎彎掛天空,顆顆地星斗張望著蒼穹大地山川河流,一陣清風襲來,陣陣桃花香四溢,搖曳著花容月貌,彎彎的月兒醉了,晶晶星斗迷亂中更亮了。是誰在舞動著花好月圓的世界。就是桃花醉人的桃花。
【第7句】:那一朵朵黃白色的小花,掛在樹枝上,四片花瓣的中間,就是一粒粒小米似的淡黃色花蕊。從花蕊中散發出一縷縷沁人心碑的香氣,使人感到神清氣爽,香中還有一絲絲的清涼味,仿佛在提醒人們秋天到了。
【第8句】:藍色花兒的身旁,擠著幾個粉紅色的大花,“她”們一個個露出燦爛的微笑,就像是在討論什么有趣的話題。蒙蒙的露珠在上面調皮地滾來滾去,卻久久不從“搖籃”上掉下來。
【第9句】:那滿池的荷葉,有的像是一把撐開的大雨傘,就像母親保護孩子似的保護著“傘”下的荷花;有的像一把把扇子在風中搖曳;還有的像是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鋪在水面上,上面還托著晶瑩透亮的水珠,在葉片上滾來滾去。
【第10句】:走近細看,只見一片片橢圓形的葉子,襯托著金色的小花,好像是幾個胖娃娃躺在一個搖籃里。貼近一聞,一陣濃郁的`香味撲過來,使人百聞不厭。
【第11句】:月季花可以美化環境,它不怕風吹雨打,日曬蟲叮。只要有土壤和水分,它就可以生存下去,給我們化環境。
【第12句】:那盆紅色的“奧運圣火”吸引了不少人,一片片狹窄的葉子向外伸展,中間聳起一個像是紅紅的火炬一樣的花,這就是它的名字的由來。
【第13句】:菊花的顏色也有,紅得像是火,黃得似金,白得若雪,綠得如玉,粉的好似一片云霞,還有那白中帶綠的,更就是清幽淡雅。五顏六色,美不勝收。
【第14句】:經過了春天的孕育,夏天的醞釀,菊花百花凋謝的秋天怒放了,似乎就是填補這時的空缺,讓這蕭條的秋不顯得凄涼!
【第15句】:野菊花雖然沒有牡丹的高雅富貴,玫瑰的芬芳撲鼻,月季的絢麗多彩;也沒有蒼松的挺秀高貴白楊的高大威猛,但它那頑強生命,平凡樸素的精神卻使我由衷的贊嘆--雖然它并不引人注目,雖然它只是一朵普普通通的小花。
【第16句】:我有時會望著一朵朵小桂花,靜靜地聞著它濃濃的香味,有時,我會圍著桂花跑,一陣風吹過來,那桂花樹枝輕輕搖晃,好像是在向我點頭問好。
【第17句】:剛打苞的,猶如一顆顆小紅豆,可愛極了。在樹上蹦啊跳啊的;快開放的,又似一朵朵紅得欲滴的草莓,讓人口水直流三千尺。可是沒等你伸手,它仿佛迫不及待地展現出全部的美麗--它就要燦爛的開放了。
【第18句】:“國華富貴”,開得就是那么高貴,中華也一定會像是你那樣富貴的。“綠衣紅裳”分明就是位亭亭玉立的姑娘,好象把她的美姿盡數展現在我們眼前。“金線貫珠”“鳳凰振羽”……光聽名字就知道它們就是多么美麗。
【第19句】:那一叢叢一簇簇爭芳斗艷的菊花,它們有的迎風怒放,有的剛剛綻開,有的含苞待放。
【第20句】:迎春花。它的色彩沒有玫瑰嬌艷。它的芳香沒有牡丹濃郁。可它不畏嚴寒。第一個用生命向人們報告了春天的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