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此地”的七言詩句
為您整理了200句帶“此地”的五言詩句,其中“此地”開頭的七言詩句83句,“此地”結尾的七言詩句13句,“此地”在中間的七言詩句104句,供您參考。
“此地”開頭的七言詩句【第1句】:瑤凰瓊鳳方為瑞,此地宜多白玉梅。——出自晁說之《枕上和圓機絕句梅花十有四首》
【第2句】:人生富貴須回首,此地豈無歌舞來。——出自唐·薛能《銅雀臺》
【第3句】:精藍置屋切云根,此地何從著世紛。——出自張嵲《宿歸仁寺》
【第4句】:此地知君曾著力,雷作彈指開蟄戶。——出自蔡肇《用俎字韻呈樗年》
【第5句】:此地登臨比圖畫,與君談笑繼樽罍。——出自孔武仲《寄會稽丞趙振道》
【第6句】:時從甥侄置樽俎,此地端正朝諸山。——出自北宋·黃庭堅《次韻叔父臺源歌》
【第7句】:此地何因著此君,藉之除掃簿書紛。——出自趙蕃《晏齋余自名也故常以榜自隨乃以名廳事之東偏廳之后舊有一室面對竹》
【第8句】:此地結根千萬歲,聯華榮莫比茅茹。——出自梅堯臣《次韻和韓子華內翰於李右丞家移紅薇子種學士院》
【第9句】:潼潼水勢向江東,此地曾聞用火攻。——出自清·秋瑾《赤壁懷古·潼潼水勢向》
【第10句】:此地一廛須卜筑,故人他日訪柴荊。——出自北宋·王安石《示董伯懿》
【第11句】:高人已逐煙霞去,此地猶余巖壑存。——出自李曾伯《偶得希真巖壑舊隱正在小圃因賦》
【第12句】:此地修行山幾枯,草堂生計只瓶盂。——出自唐·蔣吉《題商山修路僧院》
【第13句】:得歸足可優游老,此地何堪養病軀。——出自樓鑰《病告》
【第14句】:此地舊多仙窟宅,對君疑是老仙翁。——出自吳芾《賀梁氏書樓初成》
【第15句】:天光半壁照空谷,此地萬古無陰霾。——出自清·蔣士銓《開先瀑布》
【第16句】:江南戴白盡能言,此地曾為慶封宅。——出自唐·陸龜蒙《慶封宅古井行》
【第17句】:此地盡能開眼界,遠行不為好山川。——出自清·李鴻章《赴試途中有感》
【第18句】:此地何妨便終老,譬如元是九江人。——出自唐·白居易《九江春望》
【第19句】:此地定由天造險,古來長恃作金湯。——出自唐·朱存《石頭城》
【第20句】:明朝花盡人已去,此地獨來空繞樹。——出自唐·張籍《宴客詞》
【第21句】:此地不知何處去,暫留瓊珮臥煙霞。——出自唐·牟融《天臺》
【第22句】:此地風聲真有似,殘春人意正無聊。——出自孔武仲《大風》
【第23句】:此地敢言逃楚相,他年終擬作堯民。——出自宋庠《謀退》
【第24句】:人間劫火變滅盡,此地獨與湖山新。——出自邵彪《古上方》
【第25句】:前時謫去三千里,此地辭來十四年。——出自唐·白居易《晚春重到集賢院》
【第26句】:此地二年留我住,今朝一酌送君還。——出自唐·白居易《南浦歲暮對酒,送王十五歸京》
【第27句】:長年蹤跡嘆西東,此地那知得會逢。——出自吳芾《李倉子長按行偶成四韻奉呈》
【第28句】:此地正須煩一笑,要令排戶問東鄰。——出自張耒《中秋夜東剎贈仁公》
【第29句】:此地別來雙鬢改,幾時歸去片帆孤。——出自唐·溫庭筠《寄盧生》
【第30句】:此地傳為天寶門,政由漁叟話桃源。——出自趙蕃《生米磯之至德觀余舊游也嘗有題釣磯胡柏七言二絕句庚子夏五月八日》
【第31句】:此地紆回泉一線,蓬萊卻在有無中。——出自李志甫《一線泉》
【第32句】:時平四野皆青草,此地何曾解瘦牛。——出自黃公度《題瘦牛嶺》
【第33句】:此地酒簾邀我醉,隔船簫鼓送人歸。——出自元·郭麟孫《三月三日重游虎丘》
【第34句】:不緣魂寄孤山下,此地堪名鸚鵡洲。——出自唐·王仁裕《過平戎谷吊胡翙》
【第35句】:中年已是難離別,此地何妨數往來。——出自虞儔《得旨與郡歸自浙東余成卿王貫之葉德還追送至于震澤舟中款語數日而》
【第36句】:故人相別動相思,此地相逢豈素期。——出自唐·徐鉉《奉使九華山,中途遇青陽薛郎中》
【第37句】:百川日夜赴清潯,此地朝宗見本心。——出自蔡肇《游浮玉三首》
【第38句】:何人楚澤三年放,此地家灘苯里清。——出自龐籍《經嚴子陵釣臺作四首》
【第39句】:此地舊傳公子札,吾心真慕伯成高。——出自北宋·王安石《次韻舍弟常州官舍應客》
【第40句】:此地勝游誰復見,醉波深映六符天。——出自宋祁《奉和宮師相公流杯亭詩并太傅相公樞密太尉和章次韻》
【第41句】:可人喜接一日雅,此地判作三年留。——出自仇遠《和李致遠秀才》
【第42句】:長安宮闕九天上,此地曾經為近臣。——出自唐·李白《單父東樓秋夜送族弟沈之秦》
【第43句】:頃年天師受丹訣,此地精思歲華久。——出自李廳《精思觀崔道士授劍柏中劍常吼若雷》
【第44句】:軒轅不重無名客,此地還能訪寂寥。——出自唐·戴叔倫《登樓望月寄鳳翔李少尹》
【第45句】:二人相顧卻相謂,此地去人應不遙。——出自喻良能《天臺歌》
【第46句】:我將軟語勞莆人,此地半與泉為鄰。——出自王邁《送莆守趙孟堅汝固可舶溫陵》
【第47句】:潯陽卻到是何日,此地今無舊使君。——出自唐·周賀《憶潯陽舊居兼感長孫郎中》
【第48句】:頻年廢忘拋黃卷,此地優閑養白頭。——出自宋祁《寄獻淮陽陳相公》
【第49句】:宮亭只說香爐峰,此地今見博山臺。——出自北宋·黃庭堅《博山臺》
【第50句】:此地近除新太守,綠窗明月為君留。——出自梅詢《疊嶂樓》
【第51句】:此地風光誰管領,小詩收入長官家。——出自毛滂《游翠峰寺》
【第52句】:送君萬里不覺遠,此地曾為心鐵官。——出自唐·戴叔倫《送裴判官回湖南》
【第53句】:此地那堪再度年?此身慚傀在燈前。——出自清·黃宗羲《臥病旬日未已,閑書所感》
【第54句】:此地決矣戒童仆,歸旁南陔種蘭菊。——出自北宋·黃庭堅《送醇父歸蔡》
【第55句】:從來未有吾民樂,此地欣逢刺史來。——出自吳中復《眾樂亭二首》
【第56句】:莫嫌杖屨頻來往,此地偏宜著老夫。——出自宋·辛棄疾《鷓鴣天》
【第57句】:此地緣疏語未通,歸時老病去無窮。——出自唐·劉言史《代胡僧留別》
【第58句】:當年公子牽黃犬,此地春風吹白楊。——出自孔武仲《題上蔡驛》
【第59句】:長安池館郁崢嶸,此地偏多客子情。——出自晁說之《題長安趙氏園》
【第60句】:此地得人無盜賊,昔之為守便公卿。——出自王郡守《懷古》
【第61句】:此地誰為愛酒伴,他時儻憶種花人。——出自楊蟠《時燕堂》
【第62句】:此地酬春誰得共,東方月上酒船橫。——出自董嗣杲《岳園醉宿二首》
【第63句】:傾城傾國兩妃嬪,此地聞名不見人。——出自楊備《青溪》
【第64句】:此地已知鄰華子,幾人猶道識方平。——出自李觤《同徐殿丞游麻姑山陳屯田聞之以詩見寄次韻第二首》
【第65句】:滕王閣下昔相逢,此地今難訪所從。——出自唐·黃滔《鐘陵故人》
【第66句】:平生初未識半面,此地相從方及期。——出自岳珂《寄王料院三首》
【第67句】:層層高閣舊瀛洲,此地須征第一流。——出自唐·羅隱《和淮南李司空同轉運員外》
【第68句】:亂山深處轉山多,此地棲身奈遠何。——出自曾鞏《亂山》
【第69句】:猶防烏喙傷同輩,此地復招文種回。——出自楊備《蠡口》
【第70句】:古來勿翦甘棠意,此地風流未可量。——出自曹彥約《東庵新辟云棧》
【第71句】:此地新經殺戮來,墟落無煙空碎瓦。——出自唐·李涉《濉陽行》
【第72句】:平生不作兒女歡,此地適諧文字飲。——出自李處權《先仲微仲純仲三兄過普明寺賞雪分韻得飲字》
【第73句】:此地笑談惟我共,百年交友得君難。——出自張耒《寄榮子雍三首》
【第74句】:藕花茭葉忽明眼,此地聊乘解慍風。——出自方回《次韻元煇昨游》
【第75句】:此地唯堪畫圖障,華堂張與貴人看。——出自唐·白居易《題岳陽樓》
【第76句】:仙子已騎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出自許月卿《次允杰五首》
【第77句】:更於何處覓桃源,此地端疑小洞天。——出自胡寅《句》
【第78句】:不嫌官道多車馬,此地端宜著釣車。——出自趙蕃《舒村》
【第79句】:鴨陂清浪撼城隅,此地班春忝細書。——出自宋祁《祗答太傅鄧國張相公》
【第80句】:此地四時拋不得,非唯盛暑事開襟。——出自唐·方干《桐廬江閣》
【第81句】:此地何緣子真到,孤忠處處慕留芳。——出自趙汝騰《陪高計使柱史謝庾使刑郎登梅仙山丹青閣》
【第82句】:此時惜別詎堪聞,此地相看未忍分。——出自唐·李白《鳳吹笙曲》
【第83句】:世奇粵水與湘山,此地元居楚粵間。——出自趙蕃《三月十七日以檄出行賑貸旬日而復反自州門至老竹自老竹至鵝口復回》
“此地”結尾的七言詩句【第1句】:若使菁莪逢此地,也應同喜育良材。——出自余靖《和錢學士見謝新栽竹》
【第2句】:聞道洛陽夸此地,因思京國太平時。——出自宋·趙以夫《滿江紅》
【第3句】:泉邊有樹仍蔽芾,他日思君於此地。——出自李流謙《寄題天臺臨海白鶴廟康濟泉為顏魯子少卿作》
【第4句】:言行相應宜此地,空談大隱也無端。——出自釋延壽《山居詩》
【第5句】:多少清風歸此地,十年虛打五侯門。——出自唐·翁洮《和方干題李頻莊》
【第6句】:安得數年居此地,待須長日補騷經。——出自徐璣《淥波亭寄泊晨起有感》
【第7句】:不謂遠游來此地,未能小隱待何時。——出自王炎《和韓毅伯擬別》
【第8句】:菩薩悲深居此地,峨眉名重鎮南州。——出自宋白《普賢寺》
【第9句】:歲歷四三仍此地,家余五一見今朝。——出自陳師道《贈歐陽叔弼學士》
【第10句】:已坐迂疏來此地,分將勞苦送生涯。——出自宋·蘇軾《韓干馬十四匹》
【第11句】:庶子遺蹤留此地,寒巖徙倚弄飛泉。——出自歐陽修《瑯琊山六題·庶子泉》
【第12句】:脫跡塵埃到此地,便覺神思飄飄然。——出自樓鑰《次韻翁處度同游北山》
【第13句】:筆床茶灶住此地,得句未必慚龜蒙。——出自張閏《宿吳江華嚴院》
“此地”在中間的七言詩句【第1句】:蜀漢東南此地分,勝概悠悠誰復領。——出自唐文若《句》
【第2句】:尚有樂農遺意在,要知此地近中原。——出自黃大受《荊州人種秧擊缶于田間以樂農者嗚呼其猶有先生之世這遺意歟》
【第3句】:寄語龍魚莫相戲,向來此地亦桑田。——出自黎廷瑞《巢湖阻風夜起觀天》
【第4句】:游談不經理欲屈,謾言此地藏衣冠。——出自樓鑰《仙都獨峰》
【第5句】:從來此地夸羊酪,自有莼羹定卻人。——出自唐·韓翃《送客之江寧》
【第6句】:挾策當年逢掖去,懷章此地繡衣還。——出自宋祁《送越州陸學士》
【第7句】:想見當時寧有晉,那知此地更逃吳。——出自項安世《過故宜城》
【第8句】:人間未有歸耕處,早晚重來此地游。——出自北宋·王安石《登越州城樓》
【第9句】:此天此地此經文,學者何嘗溺所聞。——出自陳普《詠史上·商鞅》
【第10句】:咫尺云煙接滄海,須知此地有龍蟠。——出自戴復古《中秋李漕冰壺燕集》
【第11句】:如今此地空塵跡,石鯨縱在如銅狄。——出自李廳《題王摩詰曲江春游圖》
【第12句】:乾坤何處不披圖,覓勝誰從此地過。——出自趙友直《南源廟》
【第13句】:休夸此地分天下,只得徐妃半面妝。——出自唐·李商隱《南朝》
【第14句】:生芻一束他年闕,伐木相求此地新。——出自北宋·王安石《和宋太博服除還朝簡諸朋舊》
【第15句】:十年麾下蓄壯氣,一朝此地為愁人。——出自唐·李涉《濉陽行》
【第16句】:奇哉妙手傳孫公,能如此地留神蹤。——出自唐·歐陽炯《題景煥畫應天寺壁天王歌》
【第17句】:草遠花明溝水頭,同君此地并離愁。——出自宋祁《送張問南游》
【第18句】:不為白云頻屬念,應游此地不知還。——出自喻良能《題開先寺》
【第19句】:爛柯仙子何年去?鞭石仙人此地過。——出自元·薩都剌《三衢馬太守昂夫索題爛柯山石橋》
【第20句】:自嗟此地非吾土,不得如花歲歲看。——出自唐·崔玨《有贈》
【第21句】:菊糕萸蟹年年有,未信今年此地無。——出自仇遠《九日客中》
【第22句】:南國自來推勝境,故人此地作郎官。——出自唐·徐鉉《寄歙州呂判官》
【第23句】:顧我便當江海去,卻思此地何由緣。——出自梅堯臣《送師厚歸南陽會天大風遂宿高陽山寺明日同至姜店》
【第24句】:戰國今幾二千齡,黃歇此地猶垂名。——出自樓鑰《送袁和叔尉江陰》
【第25句】:高處近天無暑氣,人間此地是蓬瀛。——出自清·乾隆《夏日題瀛臺》
【第26句】:粲粲無塵一石平,向來此地步虛聲。——出自陳巖《醮壇》
【第27句】:偷得湖齋半日閑,有梅此地即孤山。——出自潘牥《梅花》
【第28句】:天庭走馬平如掌,胡為此地勞其形。——出自胡仲弓《過大官嶺》
【第29句】:柴門雜樹向千株,丹橘黃甘此地無。——出自唐·杜甫《寒雨朝行視園樹》
【第30句】:數仞山頭一小亭,只消此地過平生。——出自項安世《釣臺》
【第31句】:前山落雨此地雷,我自生涼人厭熱。——出自趙蕃《招審知步月》
【第32句】:鑾輿羽駕直城隈,帳殿旌門此地開。——出自唐·武平一《興慶池侍宴應制》
【第33句】:為報寰中百川水,來朝此地莫東歸。——出自唐·沈佺期《郊廟歌辭·享龍池樂章·第三章》
【第34句】:鷗鷺往來情更熟,只消此地度殘生。——出自薛嵎《漁村有感》
【第35句】:白下西風落葉侵,重來此地一登臨。——出自清·顧炎武《白下》
【第36句】:初來猶自念鄉邑,歲久此地還成家。——出自唐·韓愈《桃源圖》
【第37句】:南浦從來管別離,可傷此地判東西。——出自卓田《送人赴上庠解試》
【第38句】:若論三山方外境,須將此地擬浮瀛。——出自蘇頌《次韻簽判同登介亭》
【第39句】:年來在處熬膏火,翻愛此地真瀛洲。——出自李流謙《送兄長赴蓬州職官》
【第40句】:愿君此地攻文字,如煉仙家九轉丹。——出自唐·呂溫《同恭夏日題尋真觀李寬中秀才書院》
【第41句】:慚愧鄰翁為指說,傳聞此地產英賢。——出自薛嵎《近買山范灣自營藏地與亡弟草塘君及外家墓塋悉可跳動望感事述情繼》
【第42句】:移得仙居此地來,花叢自遍不曾栽。——出自唐·魚玄機《夏日山居》
【第43句】:長江幾載界殘棋,未著何知此地危。——出自王奕《和疊山舟過澛港》
【第44句】:崤澠迢遙非我鄉,死生此地何能忘。——出自賀鑄《彭城三詠之三歌風臺詞》
【第45句】:昔我藝祖龍潛初,授銊此地開炎圖。——出自周麟之《中原民謠·歸德府》
【第46句】:斯文所俿豈止此,經從此地空漣洏。——出自熊禾《贈朱仁甫》
【第47句】:去時此地題橋去,歸日何年佩印歸。——出自唐·韋莊《東陽贈別》
【第48句】:人生獨處有萬險,豈必此地多風濤。——出自楊時《過錢塘江迎潮》
【第49句】:芳園十畝面東開,春色知從此地來。——出自陳文蔚《趙湖州東園雜詠和人韻·先春堂》
【第50句】:憶昨此地相逢時,春入窮谷多芳菲。——出自北宋·王安石《憶昨詩示諸外弟》
【第51句】:忍委芳心此地開,似霞顏色苦低回。——出自唐·崔櫓《和友人題僧院薔薇花三首》
【第52句】:所至滔滔不問津,故知此地往來頻。——出自趙蕃《題石潭觀音院用王樞密庶愚丘正宗韻二首》
【第53句】:山林勝處說天臺,仙佛多從此地棲。——出自戴復古《送蒙齋兄長游天臺二首》
【第54句】:吾兒此地偶鐘英,紹我家風尚典刑。——出自吳芾《送明老游雁蕩五首》
【第55句】:爽氣襲人衾簟冷,炎天此地即仙宮。——出自郭印《宿古峰驛詩四首》
【第56句】:能藏此地新晴雨,卻惹空山舊燒煙。——出自唐·曹唐《題子侄書院雙松》
【第57句】:道是荒城斗來大,向來此地著東坡。——出自楊萬里《小泊英州二首》
【第58句】:華下支離已隔河,又來此地避干戈。——出自唐·司空圖《淅上》
【第59句】:六十年來此地居,靈臺光耀勝冰壺。——出自呂生《偈》
【第60句】:執鞭始負平生愿,操幾何知此地逢。——出自北宋·王安石《送張卿致仕》
【第61句】:安得古人似明月,長來此地對金樽。——出自鄭獬《寄題峽州宜都縣古亭》
【第62句】:坐令此地沒胡虜,兩京宮闕悲荊榛。——出自南宋·陸游《寒夜歌》
【第63句】:高談此地曾知幾,一笑歸來對榻眠。——出自張栻《喜廣仲伯逢來會》
【第64句】:二年持節臨荊部,扁舟此地常來去。——出自石賡《岳陽樓觀洞庭》
【第65句】:幸陪謝客題詩句,誰與王孫此地歸。——出自唐·庾光先《奉和劉采訪縉云南嶺作》
【第66句】:遙知素影千家共,不獨秋光此地多。——出自陳文蔚《又和歐陽國瑞韻》
【第67句】:淡蕩春溪帶晚城,勝游此地繼半亭。——出自傅察《南溪會集二首》
【第68句】:上苑今應雪作花,寧知此地花為雪。——出自唐·盧僎《十月梅花書贈》
【第69句】:碩棗名亭此地傳,況逢新摘正芳鮮。——出自岳珂《食棗有感二首》
【第70句】:經行此地幾維舟,我亦飄零苦倦游。——出自趙蕃《贛丞陳擇之官滿歸清江追餞珠林》
【第71句】:知君自掃松間徑,古錦何妨此地開。——出自李彌遜《游石門用前韻促陳丞》
【第72句】:近已有人傳我死,何期此地與君逢。——出自方回《別后寄趙賓昫并楊華父二首》
【第73句】:憐渠此地費流光,君亦風餐并露宿。——出自陳造《寄馮尉》
【第74句】:要觀此地秋濤壯,更待明年春水生。——出自董嗣杲《舟宿湖口》
【第75句】:辜負江山好明月,閑來此地趁虛名。——出自太學生《和張乖崖》
【第76句】:出郭溶溶細縠波,平生此地幾經過。——出自南宋·陸游《城東》
【第77句】:陽關八疊倒玉船,銷魂此地自年年。——出自張耒《汴上觀迎送有感》
【第78句】:好與諸公來賞月,曾知此地亦垂虹。——出自黃宏《題擬虹橋》
【第79句】:一林啼鳥不知名,應怪山翁此地行。——出自李彌遜《與公序避暑石盎方晝欲寢聞林間鳥樂因得小詩云》
【第80句】:歲中唯有今宵好,海內無如此地閑。——出自唐·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聞崔大員外翰林獨直對酒玩月…偶題是詩》
【第81句】:休氣榮光恒不散,懸知此地是神仙。——出自唐·裴漼《奉和圣制龍池篇》
【第82句】:官曹此地文書省,詩社從今日月長。——出自陳造《再用前韻贈高司理共八首》
【第83句】:塵埃何處是浮世,松竹此地長清秋。——出自李觤《訪周道士》
【第84句】:在杯莫向前山舉,楚水吳云此地分。——出自陳起《東郊瞻四望亭有感》
【第85句】:醉舞狂歌此地多,有時酩酊扶還起。——出自唐·李涉《卻歸巴陵途中走筆寄唐知言》
【第86句】:自謂別離難會面,如何此地又相尋。——出自周弼《送遷客》
【第87句】:既然此地不留人,他鄉自有留人處。——出自南北朝·沈約《昭君辭》
【第88句】:數竿蒼翠擬龍形,峭拔須教此地生。——出自唐·裴說《春日山中竹》
【第89句】:野燒原空盡荻灰,吳王此地有樓臺。——出自唐·劉滄《長洲懷古》
【第90句】:投老歸來同逆旅,好於此地斸愚溪。——出自李彌遜《次韻陳穎仲晚步見山》
【第91句】:遇酒即沽逢樹歇,七年此地作閑人。——出自唐·白居易《洛陽堰閑行》
【第92句】:一杯此地初識君,千巖夜上同飛鞚。——出自宋·蘇軾《送陳睦知潭州》
【第93句】:去年此日相逢地,可肯年年此地逢。——出自近代·寧調元《海上次韻答天梅》
【第94句】:如今兩處盡堙沒,異日此地名應馳。——出自文同《采芡》
【第95句】:漢江為帶楚山維,多少興亡此地知。——出自李曾伯《丙子登峴山》
【第96句】:湖光凝碧花飄錦,春物惟應此地嘉。——出自蘇頌《和梁簽判潁州西湖十三題·涵春圃》
【第97句】:城中此地無人愛,坐對西南見好山。——出自方惟深《程公辟留客開元飲》
【第98句】:千古羲皇一片心,何人此地口微吟。——出自度正《臨川吳子達以揲蓍游成都訪余寺中見堂上晦翁像作而曰向亦嘗得見之》
【第99句】:百不如人甘鹢退,劫來此地看鳶飛。——出自黃公度《桂陽宰胡達信同年見贈三首次韻》
100、經過此地無窮事,一望凄然感廢興。——出自唐·劉滄《咸陽懷古》
10【第1句】:章華蕪沒岳陽城,風月不容此地分。——出自周必大《寄題張元善總領新作楚觀》
10【第2句】:十五年來此地行,白頭重到不勝情。——出自韓維《觀安公亭戲呈觀文主人》
10【第3句】:寸進未應容退尺,要于此地卜平生。——出自袁說友《常熟敲冰行舟三首》
10【第4句】:知君欲奉潘輿樂,千乘何如此地安。——出自陳宓《和方漕孚若游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