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紫禁城宮女皇后的句子合集100句
描寫故宮的散文
故宮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是中國人民智慧的結晶。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描寫故宮的散文,歡迎參考~
描寫故宮的散文一
如果當年的金碧煌給人的是震撼,那么厚重的滄桑給今人的便是靈魂深處的電閃雷鳴?!}記
一重又一重朱紅的大門,一座又一座雄壯的大殿,一階又一階精致的白石臺基,跨越近六百年的風霜雪雨,依然召顯著故宮的王者霸氣。單從各殿的名字中就不難窺見那君臨天下的大氣與豪情,包羅乾坤,太和至極,不知令多少游者頓生滄海一粟之感慨!
瞻仰白石臺基之上的太和殿,它有著我國古代建筑中最高等級的重檐廡殿頂,全部由黃色琉璃瓦覆蓋,由名貴的金絲楠木支撐,由精致的金磚鋪地,在陽光的照射之下,閃閃發光,更顯金碧輝煌。遠觀大殿正中已鉛華落盡的金鑾寶座,不禁遙想其當年的璀璨奪目,不知有多少帝王為了登上它而不惜用自己手足之親的鮮血染紅自己的雙手,用他們的累累白骨墊起了自己的席座!更可悲的是碰上那無道昏君,竟然十幾二十幾年不上早朝,不理朝政,完全將先祖打江山時的艱辛勞苦拋于腦后,不顧黎民百姓的水深火熱和江山社稷的岌岌可危,整日醉生夢死,只盼羽化飛天。
還好,還好!歷史自有公道,不會在哪一刻定格,而是不斷更替著!
是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歷史的車輪永遠在滾滾向前,碾不碎民心所向的夙愿!
后宮沒有前朝的開闊與雄壯,更多的是一種柔性的幽深。高高的圍墻,圈住了宮外人的腳步,也圈住了宮中人的目光。數百年前的月夜之下,不知有多少妙齡宮女在窗邊對月垂淚,感懷身世之飄零,徹夜難眠。宮墻圍住了她們的目光,卻永遠也圍不住她們的心,思念長出翅膀飛到了鄰家阿哥的身上,飛到了家中年邁的雙親身上。比宮女們尊貴的是妃嬪和皇后,但是比宮女們更凄慘的依然是她們。為了爭權爭寵,她們鉤心斗角爭得你死我活,外表光鮮內心卻斑駁黯淡,全無女性應有的和善與柔美,到底來多數還是魚死網破,對著鏡中日漸老去的容顏煢煢孤老。
看著展出的鳳冠霞帔,金玉飾品,喟嘆古人智慧出眾、技藝精湛之余更多的卻是遺憾和感傷——為那群從未想過也從未發現過人生真善至美的女人!
還好,還好!歷史自有公道,孰清孰濁,全留后人評說!
在故宮中游走,常常會感到腰酸了腳疼了,但是眼睛卻還很饑渴。于是就找張長凳坐下,正欲閉目靜休片刻,抬頭卻又望見天花板上一幅幅精美的圖案。雖然有的已皮落漆掉,全無當年的絢爛色彩,可是我們的心還是被猛烈撞擊了。遠在還不知我們委身于宇宙哪個角落的時候,我們的古代畫師們已經能夠描畫出細致精巧惟妙惟肖的花鳥魚蟲,工匠們已經能夠建造出大氣華美重重疊疊的穹頂了!縱然勞民傷財極盡奢華,但是創造出稀世珍品流傳于后世使我們得以在今天瞻仰膜拜,也算是一件令人快慰的事情。
更令人嘆為觀止的是,故宮是純木構建筑,沒有使用一顆鐵釘。與現代人居住的鋼筋水泥小格子相比,簡直是天地的造化,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身在故宮,每行走一步,都會覺得被文化的空氣圍得喘不過氣來。撫摸著它的漢白玉石欄桿,或是俯拾一片古樹上掉落的新葉,或是踩踩它已被無數雙腳磨光的地磚,抑或看看石板縫里探出頭來的嫩草,只覺宇宙無垠,時光無盡,厚重的滄桑散落一地,在夕陽的余輝里,人不覺其身,惟有天地!
描寫故宮的散文二
相比于“物是人非”,有時候,滄海桑田,反倒多了幾分溫情,至少,一切都變了,沒有什么令人牽念懷想,就像一切從不曾發生,又可以從自己處書寫歷史一樣。
一腳踏進故宮,踩在那些青磚上,我腦海里反復出現的,便是這個更冷一點的詞語——“物是人非”——當然,任何一處古跡都會令人想起這個詞,無數人仰望過的同一片藍天,無數人感喟過的同一片瓦,以及無數人駐足流連過的同一根柱子撫摸過的同一顆銅釘……那“無數人”,就是流動的河水,就是歷史,就是今天,或者明天,然而,若說令人在人群里依然可使人聽見過去時光的呼吸,感受到往來如織的人事紛蕓,稍微安靜一下,還幾乎能看到那些來去匆忙滿懷惶恐而又抱著希望的身影,還真的只有這里,故宮。郁達夫先生寫“故都的秋”,“故”字里就透著老舊與蕭瑟的味道,想來,“紫禁城”一名倒多了幾分肅殺,少了些親和,確實不如“故宮”來得平和,來得寧靜,來得古舊、隨和與悲涼,仿佛我們倒成了站在歷史對岸的人,隔著遠遠的河,看對面火光沖天的廝殺。
雖然是夏季,南方正經歷著高溫與干旱,故宮卻以它的煙雨迷蒙迎接了我。
清晨,抬頭望天,一色的灰蒙蒙,欲雨又晴的.樣子,長長的暗紅色城墻外,有一處遺址就在路旁,人們既是奔著“故宮”而去,自然忽略了原本有的歷史不是只有宮墻內的那一片,北京城處處都是爭奪與殺伐之地,唯有有心者方能隨自己的性情而停留于此吧?!漫步于槐樹的落蕊之中,遠遠近近,京腔破空蕩漾而來,迷人心魄——在旅人們奔波于各大景點忙于拍照時,北京人一天的生活就在一聲聲悠長的京劇腔調里開始了。
游人再吵鬧,人們的生活還是要繼續,否則無數個日夜只能成為別人需要的背景。我以為,在還未進入宮殿之前,這鬧中取靜的歌聲,真算得是北京城不可復制的真文化了!
有了平民從容生活的鋪墊,只一墻之隔的帝王之宮就顯得不那么令人望而卻步了。我們穿過厚厚的宮墻時,即使再擁擠的人群也無法阻斷我從那些磚墻里感受某種言語,更何況,推開銅鈴大門,很快眼前便豁然開朗——雕龍的漢白玉廊橋,宏闊的廣場,以及略顯斑駁的紅墻與綠瓦,使整個建筑群在大片的沒有阻攔的天空下顯得格外深沉而又充滿氣魄。此時,絲絲線線涼涼的東西灑在我臉上,不多久,細雨斜飄滿了整個故宮的上空,很多游人望而卻步,那些走在雨里的,也都噤了聲,只是安靜而緩慢地走著,偌大的宮殿漸趨安靜,還原了它原本肅穆的面貌。
我只是抬頭看天,低頭看腳下的磚石,或是摸一摸朱漆大門上的門釘,或是檐上的木雕和中軸線上的種種圖案。天空無比完整,與任何城市給人的感覺不同的是,它竟可以如此完整,沒有半點被分割出去,我想,大概也正是因為這份完整,它才能如此逼人地夾帶著歷史風云席卷而至?那時我看天,雨又停了,空中云彩也沒有,只是灰,灰得令人喘不過氣來。我就想,以前的官員們上朝時,大概都要這樣看一看天吧?一以拓開心胸,一則提醒自己,在廣闊無垠的天空下,在來去無盡的歷史時空中,個人無比渺小。大概也正是這塊天,讓人看多了徒生豪情?不是嗎?象征著無上權威的天子,就在這片天空下最宏偉的宮殿里,振臂一呼便可定人生死,人這一輩子,若能也有踏上皇權至高位的一刻,豈不死而無憾?這塊令人敬畏的天,又何嘗不是催生夢想的天?!我想,無論是鰲拜還是班布爾善,或者是和紳,亦或者是慈禧,凡是對極權有崇拜的,都曾對這片華麗宏傳而又尊貴的宮殿上的天空注目過許久吧!
目光從天空收回,會不由自主地延伸到一望渺茫的地面。被當年無數懷揣著各種權謀的臣子、太監和宮女們踩過的如水的青石板已經被踏壞,大部漢白玉的地磚更是被游人的鞋底磨得失去了光澤,甚至塌陷,如今換上的磚石也已長滿綠苔。我不在乎它是不是從幾百年前來,我只在乎那些綠苔。如果沒有人來,它們會否瘋長,用它們的綠去敘寫不同時代的故事?事實上游人密集,人人都去看宮殿里皇帝的龍椅,寢宮里皇后的臥塌,人人都慨嘆,當年若是知道這一切權威都可顛覆,最隱私的地方也可成為平民窺視的勝地,他們會不會覺得所執著的一切仿佛一場鬧???據說還有游客一擲千金只為坐一坐當年皇帝坐過的龍椅,又有傳說有特異功能者坐上龍椅后特異功能全部消失,甚至還有人說,到了晚上,故宮里還能傳出一聲聲的號令,似乎是歷代皇帝們又在上朝……在任何一個時代,對個人權利的崇拜和個體本身的奴性總會除之不去,宮殿所保存的,就不僅僅是供人參觀感嘆的功能,而是警醒或者呼喚?反正我愿意靜靜走在那地面上,因為只有磚石才是最沉默的歷史見證者——朱漆會剝落,而綠草年年,只是荒涼,然后興盛,與歷史何其相似!
當然,怎能不摸一摸那些大門上的門釘呢?門釘模豎都是9顆,取功德圓滿之意。以前這些門釘上包的全是金子,以顯示皇家的富貴,至尊,只是,“天朝上國”一旦被人攻破國門,最先遭殃的當然是露在外面的財富。聽說八國聯軍攻破北京城,慈禧棄宮而逃后,那些海外的侵略者見到故宮的氣派便眼放綠光,貪婪地撬走了所有門釘上的金子。想象一下這威武的大門被損壞以后的景象吧!那是對昔日的不容侵犯的絕大諷刺!如今的門釘換成了銅,也被無數人摸得光滑可鑒,正好是對歷史的補白。
雖然我知道已經掉色的房梁也不是當年的房梁,但沒有關系,至少雕塑還是。屋角的雕塑,精細,生動,有龍,有鳳,男人工作的地方雕的獅子是雙眼圓睜,而女眷們門前的卻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是叫人莫管是非。要說文化,在這個巨大的四合院的建筑群里,難道不更在這些細小的雕刻上?那里才真正藏著過去歲月的靈魂,它們才見證了人世的冷暖,俯視了生命的起落,時光流逝,物是人非,這一刀一刀的刻印,正是最好的說明文,散文,和傳奇,小說。
從神武門出來,回望怪石嶙峋的御花園,再側視兩面長長的宮墻,瞬間就是“一入宮門深似?!钡母杏X。我總在想,夕陽西下時看這里,是不是更有血色之感?那些我還未涉足的后宮嬪妃們的住處,聽說一直是被鎖著的,里面有些東西不能看也不能議論的,一到晚上在宮墻外也能聽見里面的嗚咽聲。說者神乎其神,聽者更是毛骨悚然。此一說,令我真想一直留在那里,一個人靜靜地去感受。
但我不遺憾。即使并沒有仔細地去看那些宮殿里的陳設,我也能想象紛爭四起,平常話語里暗含的殺機,即使并沒有把整個故宮的草木都撫遍,我也能明白春秋流逝里的無奈蒼涼,所以我說天空是故宮的氣質,大地是故宮的歲月,細小的處處是故宮的眉眼,于是,我撫摸了它的靈魂。那時天空漸漸放晴,養心殿的房檐下飛來了一對灰羽毛的鴿子,停駐在盤龍的雕塑上凝神張望。它們的眼里滿是氣定神閑,不像我們,來去匆匆,以各種似乎不同的面貌重復著歷史,張揚著極權,放縱著貪欲,或者只是無奈地站在歷史的另一邊,隔岸觀火。
描寫故宮的句子
雄偉故宮,端莊磅礴,那是祖國文化與歷史的永恒。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描寫故宮的句子,希望對你有幫助。
倚著北宮墻那座險峻的石山,就是著名的堆秀山。沿著陡峭曲折的磴道登上山,山上有御景亭,在亭上可觀望四周美麗風景,據說是帝王、后妃重陽節登高游玩的地方。
故宮位于北京市中心,構造嚴謹,裝飾精美,文物眾多,是世界上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皇宮建筑群,整個建筑金碧輝煌,莊嚴絢麗。
故宮又稱紫禁城,布局嚴格遵循著封建等級禮制,秩序井然,普通的百姓不僅無法進入,就是靠近一步也不行,體現了封建時代至高無上的皇權。
在午門十多米高的地方,有崇樓,重檐尖頂閣亭突起,宛如五只振翅欲飛的鳳凰,氣勢雄偉,因此故宮又稱五鳳樓。
故宮四周建有圍墻,墻外一條護河城四面環繞,形成故宮完善的防御系統,體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
走過內金水橋,眼前是一片開闊的廣場,正中一個宮殿式的建筑,就是太和門,門前兩側各蹲著一只威風凜凜的青銅大獅子。
中和殿是皇帝去太和殿大典之前休息,以及接受執事官員朝拜的地方,殿內正中有“允執厥中”四個大字,下方的寶座左右兩側各站著兩只四腿獨角異獸,均是金子做成,金光閃閃,威風凜凜。
保和殿后階陛中間一塊巨大的石雕十分引人注目,這便是有名的云龍石雕,上面雕著云朵,湛藍的海水、險峻的山崖,九條形象生動的游龍在海水、山崖和流云之間戲珠,使人浮想聯翩。
每逢下雨天,雨水落在太和、中和與保和三大殿矗立之上的三層臺基上,匯成的水流從一個個石雕龍頭口中流出,上千個龍頭,上千道水流,形成千龍吐水的壯觀景象。
故宮的正門朝南,叫午門,從正面看有三個門,從午門的背后看,卻有五個門洞,因此午門的門洞有“明三暗五”的說法。午門的正門只供皇帝進出,就是身居高位的大臣,也只能從側邊的門走。唯一破例的情形是皇后在結婚的時候大臣可以進入一次??梢姽糯燃壍纳瓏?。
故宮整個院落分為“前朝”和“后寢”兩大部分,前朝南半部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為中心,兩側輔以文華、武英兩殿,是皇帝朝政和舉行盛典的地方,“后寢”以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為中心,是帝王與后妃以及未成年的子嗣們居住的地方,與東西兩側的東六宮和西六宮,并稱“三宮六院”。
在御花園中有一棵并不起眼的古柏,但它的名氣卻很大,引得許多游人在此拍攝留念。原來,這棵古柏就是乾隆皇帝賜封的“遮蔭侯”。
據說乾隆下江南時,它跟隨皇帝一同去了江南,替皇上遮蔭,別人都熱得大汗淋漓,只有皇上感到很涼 爽。
御花園是四季常青的園林景觀,是古代供帝王后妃休息、游玩的地方。園中偶而可以見到幾個造景美觀的亭臺,掩映在綠樹之中,地面上,可見到用卵石擺成的福、祿、壽象征性圖案,有花卉、人物、戲劇等等,豐富多彩。園中擺著許多奇形怪狀的石頭,各種各樣的盆景。石頭間長著青翠的松柏、竹子等,迎風擺動,搖曳多姿。其中有許多古柏、槐樹老態龍鐘,卻又枝繁葉茂,如一個個歷經風雨不倒的巨人,見證著明清兩個朝代的興亡盛衰。
過了午門,一座金碧輝煌,美輪美奐的宮殿迎面而來,這便是舉世聞名的太和殿。太和殿是故宮中最大、最壯觀的建筑。太和殿又稱金鑾殿,象征至高無上的皇權。殿前寬闊的.月臺上有象征江山萬代的銅龜、銅鶴,它們擺著優美的姿勢望著遠方。檐角上排在最前面的是一個騎鳳的仙人,其后跟著龍、鳳、獅等十個走獸,形象生動,栩栩如生,這在現存古建筑中是獨一無二的。太和殿內部御座兩側有寶象、仙鶴等陳設。御座上方的藻井正中雕有盤臥的巨龍,威武的龍頭往下探著,口銜著寶珠。裝飾的豪華令人嘆為觀止,遙想那君王坐于寶座上,君臨天下,何等威風,然而只顧自己一味奢華,而置黎民百姓于不顧,江山萬代的愿望終究不可能實現。
在午門內,太和門前,五座漢白玉石橋——內金水橋并列跨越河上,與雄偉壯觀的午門、金碧輝煌的太和殿構成一幅引人入勝的畫卷。雕琢精美的橋欄宛如一條條玉帶子。橋下的內金水河水清澈見底,蜿蜒曲折,時隱時現,或寬或窄。五座橋中間的一座是蟠龍雕花柱,橋面最寬,最長,只供皇帝通行,其余四座供宗室王公和文武百官行走。
故宮是遵循封建等級禮制建造的龐大建筑群,有九千多個房間,總面積達72萬平方米,布局嚴謹,秩序井然。所有宮殿建筑均嚴格按一條由南向北的中軸線展開,南北取直,左右對稱,南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北部乾清宮、交泰宮、坤寧宮、御花園都位于這條中軸線上,兩側有數不清的大小宮殿樓閣,清一色的磚木結構、黃琉璃瓦頂,高低錯落,壯觀雄偉。
皇帝御座設在太和殿中央七層臺階的高臺上,做工講究、裝飾華貴、體積龐大、雕鏤精美,后方是七扇雕著云龍紋的大屏風,椅圈上十多條金色的龍盤繞,椅面之下是須彌底座,兩側雙龍吐珠,統統罩著金漆,無不襯托出寶座之人的尊貴身份。
經過皇極殿前,我看到了著名的九龍壁,碧色的琉璃壁上,九條栩栩如生、神態各異、顏色各不相同的巨龍口戲白珠,翻騰自如,有的盤旋上升,似乎要直上云霄,有的俯沖下降,似乎要扎進碧海。中間飾有山石、云氣作背景,整塊九龍壁雕塑精美、色彩華麗,堪稱我國古代城市雕塑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