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隨緣句子 贊美佛教的句子
精選關于佛教優美的句子
【第1句】: 大肚能容,容世間難容之事;開口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
【第2句】: 誰能十年悲苦付之一笑千里盡長歌。
【第3句】: 比之于沈從文筆下的湘西河邊的吊腳樓組成的小鎮,江南小鎮少了那種渾樸奇險,多了一點暢達平穩。
【第4句】: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第5句】: 世人嗟嘆知音難覓,其實難覓的不是知音,而是一顆平靜淡然且自得于世事的心,只愿今生隨月共舞,邀月共眠。
【第6句】: 幽冥路,忘川河,奈何橋前嘆奈何
【第7句】: 縱然是七海連天也會干涸枯竭。縱然是云荒萬里也會分崩離析。這世間的種種生離死別,來了又去猶如潮汐。
【第8句】: 緣來緣去不過夢一場,夢醒了無痕。
【第9句】: 欲將沉醉換悲涼,清歌莫斷腸!
【第10句】: 世已桑田,心未滄海
【第11句】: 開到荼蘼花事了,塵緣盡,知多少……
【第12句】: 一花一天堂,一草一世界,一樹一菩提,一土一如來,一方一凈土,一笑一塵緣,一念一清凈。
【第13句】: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第14句】: 古琴可定我意,古箏能醉我心;古琴看破紅塵,古箏看淡紅塵。古箏悅耳,古琴悅心。古箏如花旦,古琴則是青衣。
【第15句】: 何人獨倚明月樓?何人琵琶語凝愁?思如扣,沾衣袖,世人皆云琵琶惱,誰嘆曲中憂?
關于佛教優美的句子
【第1句】: 生如夏花般絢麗,死如秋葉般靜美。逝去的人永載史冊,而我們卻活著仰望他們當年的輝煌。生生的輪回,世世的錯過,僅此而已。
【第2句】: 青青翠竹盡是法身郁郁黃花無非般若
【第3句】: 明鏡止水皓月禪心
【第4句】: 自家有好處,要掩蔽幾分,這是涵育以養深。別人不好處,要掩蔽幾分,這是渾厚以養大
【第5句】: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第6句】: 終是紅塵人,亦染紅塵事。
【第7句】: 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之中,心不動,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如心動則人妄動,傷其身痛其骨,于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
【第8句】: 卻是無聲遣流年,英雄空冢凋去多少紅顏。往昔憶盡無新篇,故園難再留眷戀。
【第9句】: 浮生如此,別多會少,不如莫遇。
【第10句】: 佛曰:紅塵十丈卻困眾生蕓蕓,仁心雖小也容我佛慈悲。情之一字如冰上燃火,火烈則冰融,冰融則火滅。故此佛曰不可說。
【第11句】: 天,阿修羅,人,畜生,餓鬼,地獄,為六道眾生。
【第12句】: 塵世之繁蕪,人性之丑惡,愛恨之糾纏,今生前世,不過浮生一夢,夢盡緣散,再無牽掛之理,再無念想之事。
【第13句】: 山中已經花發,你可是那山居雅客?
【第14句】: 流云千丈堪醉臥,是誰月下獨酌。浮生誰能一笑過,明滅樓臺上燈火。
【第15句】: 看破的遁入空門,癡迷的枉送性命。
【第16句】: 傾我一生一世念,來如飛花散似煙。
【第17句】: 歲月隨心,終會淡然。
【第18句】: 山河一諾,遍踏阡陌,未見浮生能幾何。
【第19句】: 緣來則去,緣聚則散。。。。。。。
【第20句】: 不求與君同相守,只愿伴君天涯路
【第21句】: 生生世世的輪回,滄海變成桑田,你在誰身旁。。。。。。。。
【第22句】: 生如夏花。。。。。死如秋葉。。。。
【第23句】: 一切有為法,盡是因緣和合,緣起時起,緣盡還無,不外如是。
【第24句】: 人在荊棘中,不動不刺;心在俗世中,不動不傷。
【第25句】: 此去經年,悲歡離合變,轉瞬滄海桑田。
【第26句】: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第27句】: 清歡共,紫陌紅塵相逢;望蒼穹,掠眼繁華誰懂。·。誰能十年悲苦付之一笑千里盡長歌。
【第28句】: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第29句】: 世事輪回,因緣際會,一切皆有定數。
【第30句】: 凈心守志可會至道譬如磨鏡垢去明存斷欲無求當得宿命
【第31句】: 種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第32句】: 諸法無我,一切眾生都是隨緣而起的幻象。
【第33句】: 釋尊,人生八苦,生、老、病、死、行、愛別離、求不得、怨憎會。如何無我無相,無欲無求。
【第34句】: 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即為離于愛者。
【第35句】: 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求佛教經典語句
經典一:一切皆為虛幻。
經典二:不可說。
經典三: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經典四: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之中,心不動,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 如心動則人妄動,傷其身痛其骨,于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
經典五: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來。
經典六: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
經典七: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換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過。
經典八:大悲無淚,大悟無言,大笑無聲。
經典九: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經典十: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經典十一: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
應作如是觀 諸法因緣生,我說是因緣;因緣盡故滅,我作如是說 。——《造塔功德經》
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雜阿含經》第262
一切行無常,生者必有盡,不生則不死,此滅最為樂。——《增一阿含經》卷50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金剛經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金剛經
歸元性無二,方便有多門。——《楞嚴經》卷6
我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 華嚴經----普賢菩薩行愿品
若人造重罪,作已深自責;懺悔更不造,能拔根本業。 ----<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
覺悟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滅變異。虛偽無主。心是惡源。形為罪藪。如是觀察。漸離生死。 ----<佛說八大人覺經>
有因有緣集世間,有因有緣世間集;有因有緣滅世間,有因有緣世間滅。 ---雜阿含經卷二
佛告阿難。汝常聞我毗奈耶中,宣說修行三決定義。所謂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是則名為三無漏學。——《楞嚴經》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圣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舍利弗,我見是利,故說此言。若有眾生聞是說者,應當發愿,生彼國土。-----阿彌陀經
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無生忍,今于此界,攝念佛人,歸于凈土。佛問圓通,我無選擇,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楞嚴經》
當舍于懈怠,遠離諸憒鬧;寂靜常知足,是人當解脫。----大寶積經第91卷
若諸世界六道眾生,其心不淫,則不隨其生死相續。汝修三昧,本出塵勞。淫心不除,塵不可出。——《楞嚴經》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
佛曰:苦海無涯,回頭是岸。
佛曰:前世五百年的回眸才換得今世的擦肩而過
佛曰:為何不必? 佛曰:一切皆為虛幻
佛曰:不可說,不可說
佛曰:菩提并無樹,明鏡亦無臺,世本無一物,何處染塵埃!
佛曰: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佛曰: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佛曰:一念愚即般若絕,一念智即般若生。
問曰:“為何人有善惡之分?” 佛曰:“人無善惡,善惡存乎爾心”
問曰:“如何能靜?如何能常?” 佛曰:“尋找自我。”
問曰:“世間為何多苦惱?” 佛曰:“只因不識自我。”
問曰:“人為何而活?” 佛曰:“尋根。”
問曰:“何謂之根?” 佛曰:“不可說。”
佛曰:不可說,不可說,一說即是錯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間萬物皆是化相,心不動,萬物皆不動,心不變,萬物皆不變。
佛曰:笑著面對,不去埋怨。悠然,隨心,隨性,隨緣。注定讓一生改變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開的時間。
佛曰:剎那便是永恒。
佛曰:種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
佛曰:愛別離,怨憎會,撒手西歸,全無是類。不過是滿眼空花,一片虛幻。
佛曰: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于愛者,無憂亦無怖
佛曰:以物物物,則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則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實,名物不實,是以物無物也。
佛曰:人無善惡,善惡存乎爾心。
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
佛言:眾生以十事為善,亦以十事為惡。何等為十?身【第3句】:口【第4句】:意三。身三者,殺盜淫。口四者,兩舌、惡口、妄言、綺語。意三者,嫉恚癡。如是十事,不順圣道,名十惡行。是惡若止,名十善行耳。
佛教的隨緣到底是什么意思?
隨緣,道教佛教語。謂道佛應眾生之緣而施教化。緣﹐指身心對外界的感觸。
道教佛教認為由于外界事物的刺激而使身心受到感觸叫作“緣”,因其緣而發生動作稱“隨緣”。可是,自古以來,很多高人,一生遇不到緣。遇不到緣怎么辦?他們自修,于是成功。沒有緣的時候自度,有緣的時候幫助眾生,緣絕不強求。
人們隨緣,莫強求。如果你強求,一定會產生煩惱,所以,縱然是利生、利益眾生的事情,也都要看緣分,信奉“隨緣而不攀緣”。
隨緣,你的心是清凈的、平等的,生智慧不生煩惱;攀緣,心不清凈、心不平等,生煩惱不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