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勤勞節儉事跡材料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勤勞節儉事跡材料篇一
她叫張梅,20xx年10月2日出生,她有一個快樂的家庭,從一年級開始,她每天就自己穿衣服,洗漱干凈,和小朋友一起上學,不用父母操心、代勞。
在學校上課時,她認真聽講,做好筆記,遇到難題總會獨立思考,實在不會就請教老師和同學。學校舉行活動,她總是積極參加,與同學們一起為班級出黑板報、參加演講比賽、繪畫比賽、作文競賽,運動場上的競技,各種社會實踐活動、義務勞動……哪一樣都少不了她。同學們遇到困難,她上前去幫助她們,她是勤勞善良,樂于助人,不論在何時何地,只要周圍的人有需要,她就會伸出援助之手。
勤勞節儉,是中華民族最基本的傳統美德,所謂勤勞節儉,勤勞指的是人們對待勞動的態度與品格,作為道德規范,它要求人們熱愛勞動,積極參加勞動,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和豐富自己的生活,所謂節儉,指的是人們對待個人生活欲望的態度,它要求人們節制自己的生活欲望,約束自己的消費行為,節約生活,節約財用,勤勞節儉,是她們的祖先在長期生產生活實踐中總結出來的。不講吃穿,不亂花錢,不擺闊氣,愛惜勞動成果,節約用電,用水,用糧,養成良好的艱苦奮斗的勤儉習慣。
但是,現在富裕的人越來越多,生活中自然出現了鋪張浪費。其實,浪費是一種不文明的行為,是一種罪過,想想舊社會的苦日子,想想三年自然災害給神州大地帶來的饑荒,她們沒有理由擺闊,沒有理由花錢如流水,人們要做到節儉并不難,只要把錢花到刀口上,把有些能用的物品“廢品利用”從思想上提高認識,做一個節儉的公民是完全能實現的,她在平時就把自己用過的舊本訂起來,做草稿紙用,用過的舊書她都細心的包好書皮,送給鄰居家的小弟弟,平時她還經常在小區里撿拾塑料瓶,無償的送給廢品收購站的老奶奶。
她想:只有一如既往的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公民的素質才能不斷地提高,社會會更進步,人們才會更安居樂業。
勤勞節儉事跡材料篇二
今年13歲的易斯,現就讀于xx縣城關中學x級1班。她樂于助人、品學兼優,曾榮獲“三好學生”、“學習標兵”、“優秀學生干部”、“人才藝術大賽一等獎”等多項榮譽。20xx年9月,她以初中新生第一名的成績升入城關中學。前不久,她還被評為“xx省美德少年”。
居住在縣城文星街a棟樓房的住戶,幾乎都認識易斯。因為所住單元樓住戶多,物業管理工作人員每周只對樓道打掃一次,樓道很容易臟。從小學一年級開始,易斯只要看到樓梯臟了,就會主動拿著掃帚等工具,從自家門前一直打掃到樓底,一堅持就是6年。直到現在學習變得更緊張了,打掃的次數才有所減少。
在學校,易斯也是勞動的一把好手,干活從不怕臟、怕累。20xx年剛上初中的時候,學校要進行義務勞動,每次中午一回家,她就把所有的勞動工具整齊地擺放在家門口,以免出門忘記。
她出生于書香之家,父母都是教師,良好的家庭氛圍培養了她熱愛讀書的好習慣。廣泛的課外閱讀讓她認識到,地球上的資源是有限的,必須節約。
在家里,哪個房間里沒人、開著燈,她總是第一個前去關燈,還不忘批評道:“節約光榮、浪費可恥喲!”甚至家里人洗澡、洗衣服,她也常常會提醒,別洗得太久,我國是全球人均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您的浪費正是別人的眼淚!20xx年春節期間,她在老師的帶領下到中央電視臺參加“20xx魅力校園”新春音樂會。午餐時桌上有兩種湯,一種棕色,一種白色。她看大家都在喝棕色湯,也舀了半碗,結果一嘗,呀,好酸!像是放了很多醋。”老師見狀提議她嘗嘗白色湯的味道。她一抬頭看見墻上寫著“盡量吃好,不浪費糧食”她想:“要是白色湯也不好喝,咋辦?”她硬著頭皮將棕色湯喝完便沒敢再嘗白色湯了。老師直夸她是個懂得節約的好孩子。
初中一年級時的一天中午,易斯拿著嶄新的黑板擦進了家門,媽媽何翠蘭誤以為她把學校的黑板擦帶回家,大聲地訓斥道:“你拿這個干什么?”易斯看著媽媽生氣的臉,立即明白了她生氣的原因。原來班上的黑板擦壞了,易斯用零花錢買了一個新的,準備吃完飯帶到學校去。在明白女兒的良苦用心后,何翠蘭慚愧地低下了頭。
“就是班上的清潔用具壞了,易斯都會帶回家讓她爸爸修好后再送回來。”班主任曾小紅告訴記者。
平時,易斯還會利用課余時間熱情為同學補習。最近,班上的謝小可參加了今年岳池縣中小學生藝術節等活動,由于排練時間緊,耽誤了一些課程,易斯每周末利用休息時間主動為她補課,使謝小可的課程一節也沒有落下。
勤勞節儉事跡材料篇三
他叫李杰垚,龍鳳小學一個普通的少先隊員,出生于一個經濟不怎么寬裕的家庭,生活的困難使他明白上學的重要性,更讓他非常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因此,在學習生活中,他更加懂得勤儉節約的重要性。
生活中,當李杰垚走過洗手池的時候,他會主動扭緊滴水的開關;當他看到課桌上的剩飯,他會主動邀請小伙伴一起誦讀唐詩《鋤禾》;當他丟垃圾,看見有的同學隨手亂丟,一走了之的時候,他會一邊制止一邊揀起可回收的垃圾。就個人而言,他覺得節約是一種品質,會改變我們每個人的生活;節約是一種高尚,只有做到節約,才能使我們的生活更美好。
學習中,一塊橡皮,李杰垚要用到不能再用為止;一枝鉛筆,他要用到握不住為止;一張紙,他都不會隨便丟棄。因為他知道,這些點點滴滴,在有些人眼中,是微不足道的,但它卻是來之不易。教室里,他建議同學們把廢舊紙張扔在一個角落里,收集起來。收集變賣的錢,捐給了比自己更需要的人。在他的帶動下,同學們也都養成不亂丟棄學習用品的習慣。
家庭中,李杰垚承擔了力所能及的家務活,自已的房間整理得整整齊齊,衣物也不需要父母料理。因為來自農村,家里偶爾會給零用錢,但他將這些零用錢小心地一點一點積攢起來,用于日后購買學習用品,從不舍得亂用。他衣著樸素,只求保暖、干凈就行,從不與同學們攀比,從小養成了勤勞簡樸的良好習慣。
工作中,作為一名班(隊)干部,李杰垚積極向學校大隊部獻計獻策,倡議開展爭做綠色小使者環保活動,號召同學們從我做起,從點滴小事做起,通過舉辦環保知識競賽,開展節約用水、收撿塑料品、回收廢舊電池等環保實踐活動,同學們的環保意識普遍增強,使環保成為大家的自覺行動。
李杰垚是一個很平凡很普通的人,但他努力做一名優秀的少先隊員。思想積極上進、不斷進取;學習刻苦努力、成績優異;工作認真負責、熱情服務;生活勤儉節約,尊重長輩國為他要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感染和影響了周圍許多同齡孩子,做一個勤儉節約的人,做一個為別人的勞動成果負責任的人。
勤勞節儉事跡材料篇四
他叫xx,今年12歲,他是一個性格開朗、獨立自強的陽光男孩。從他踏進這個學校的第一步,他便勤奮向上,積極學習,友好待人,團結互助,文明有禮,贏得了老師的稱贊和同學的尊重。他的座右銘是: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
在學校中,他遇到老師便熱情地與他們打招呼,跟他們共同探討學習上的問題。遇見校長,他會親切地叫一聲:“校長好”。行為文明,舉止得體體現了一名小學生的道德。
每天放學回家后,他都會幫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平時上街,他是一個文明小市民,主動為老人讓座,熱心參與公益活動,為災區捐出他的零花錢……他的爺爺很愛抽煙,但每次都會被他及時勸阻。有一次,爺爺帶他去吃早點,遇見一個老同事,他笑呵呵地對他說:“你爺爺今天能不能抽一根煙呢?”說著,還主動拿出一根煙遞給爺爺,可是爺爺為了遵守他們的約定,并沒有抽同事的煙,這使他非常高興。
使他感到更幸福的是:他還有近90歲的太奶,身體依然非常健康。他一有空閑就去和太奶聊天,她每次都把好吃的拿出來招待他,他認真地聽老人家對他的教導,從中他懂得了更多做人做事的道理,他深刻體會到親人對他的愛。
他的家庭條件并不優越,但他卻發誓一定要考上一所名牌大學。在學校里,他勤奮學習,迎難而上,努力學好每一門功課。無論什么題,越難他高興,因為它可以激發他的學習興趣,鍛煉他的思維能力,所以他的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在六年的小學學習中,他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他曾被評為學校的“優秀學生干部”、“誠信小標兵”。他積極參與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并表現出色,在奧數比賽和風箏比賽中,均獲得三等獎的好成績。
他在班級擔任勞動委員,主要負責班級分擔區的衛生檢查工作。為了讓學校有一個整潔的學習環境,他任勞任怨,不怕吃苦,臟活累活他都搶著干,起到了良好的帶頭作用,培養了同學們熱愛勞動的品質,同時也是老師的小助手。只要同學向他尋求幫助時,他都耐心解答。他和同學們一起互相學習,共同進步,與同學們在互學互比中取長補短,一起進取;與同學們在交流探求中,學習、借鑒,共同提高。
無論學習,還是生活,遇到困難,他不退縮。他的理想就是為科學的發展、祖國的騰飛做出貢獻,為社會主義大廈的建設壘上自己的一塊磚。一份耕耘,一份收獲。學習、生活、成長的路是漫長的,但他懂得不經歷風雨,怎么能見到彩虹。他就是這樣一個有理想、有追求、有禮貌、有責任心的好孩子,他用行動和毅力贏得了大家的敬佩和喜愛,他自己的一言一行,真實、集中地展現了新時代少先隊員應該具備的美德。他要用無限的愛讓金色的童年熠熠生輝,用自己的愛心、恒心、誠心托起更加燦爛、美好的明天。
勤勞節儉事跡材料篇五
今年13歲的易斯,現就讀于城關中學20xx級1班。她樂于助人、品學兼優,曾榮獲“三好學生”、“學習標兵”、“優秀學生干部”、“人才藝術大賽一等獎”等多項榮譽。20xx年9月,她以初中新生第一名的成績升入城關中學。前不久,她還被評為“美德少年”。
居住在縣城文星街a棟樓房的住戶,幾乎都認識易斯。因為所住單元樓住戶多,物業管理工作人員每周只對樓道打掃一次,樓道很容易臟。從小學一年級開始,易斯只要看到樓梯臟了,就會主動拿著掃帚等工具,從自家門前一直打掃到樓底,一堅持就是6年。直到現在學習變得更緊張了,打掃的次數才有所減少。
在學校,易斯也是勞動的一把好手,干活從不怕臟、怕累。20xx年剛上初中的時候,學校要進行義務勞動,每次中午一回家,她就把所有的勞動工具整齊地擺放在家門口,以免出門忘記。
她出生于書香之家,父母都是教師,良好的家庭氛圍培養了她熱愛讀書的好習慣。廣泛的課外閱讀讓她認識到,地球上的資源是有限的,必須節約。
在家里,哪個房間里沒人、開著燈,她總是第一個前去關燈,還不忘批評道:“節約光榮、浪費可恥喲!”甚至家里人洗澡、洗衣服,她也常常會提醒,別洗得太久,我國是全球人均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您的浪費正是別人的眼淚!20xx年春節期間,她在老師的帶領下到中央電視臺參加“20xx魅力校園”新春音樂會。午餐時桌上有兩種湯,一種棕色,一種白色。她看大家都在喝棕色湯,也舀了半碗,結果一嘗,呀,好酸!像是放了很多醋。”老師見狀提議她嘗嘗白色湯的味道。她一抬頭看見墻上寫著“盡量吃好,不浪費糧食”她想:“要是白色湯也不好喝,咋辦?”她硬著頭皮將棕色湯喝完便沒敢再嘗白色湯了。老師直夸她是個懂得節約的好孩子。
初中一年級時的一天中午,易斯拿著嶄新的黑板擦進了家門,媽媽何翠蘭誤以為她把學校的黑板擦帶回家,大聲地訓斥道:“你拿這個干什么?”易斯看著媽媽生氣的臉,立即明白了她生氣的原因。原來班上的黑板擦壞了,易斯用零花錢買了一個新的,準備吃完飯帶到學校去。在明白女兒的良苦用心后,何翠蘭慚愧地低下了頭。
“就是班上的清潔用具壞了,易斯都會帶回家讓她爸爸修好后再送回來。”班主任曾小紅告訴記者。
平時,易斯還會利用課余時間熱情為同學補習。最近,班上的謝小可參加了今年岳池縣中小學生藝術節等活動,由于排練時間緊,耽誤了一些課程,易斯每周末利用休息時間主動為她補課,使謝小可的課程一節也沒有落下。
勤勞節儉事跡材料篇六
xxx,女,今年11歲,是xxx小學四年級的學生,擔任學習委員,她活潑開朗,陽光自信,是一位品學兼優,有著優秀美德的好學生。勤勞節儉就是她最美的閃光點!
勤勞,讓她閃亮。在她6歲的時候,爸爸媽媽為了生計,外出打工,含淚把她和比她大5歲的弱智姐姐托付給了年邁的奶奶照顧。奶奶因為年歲大,手也不方便,照顧自己都是問題,更何況還要照顧年幼的她和姐姐。身體瘦小的馬潤茁便開始學著洗衣、做飯、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分擔家庭的重擔。她不怕苦,不怕累,擔起了大部分的家務,洗衣、做飯、洗碗、打掃房間等等對于她來說都是家常便飯。
從上小學起,她每天早早起床,一邊做早飯,一邊抓緊時間把家里的雞,鴨,豬等喂飽,料理完了家里的瑣事之后,才趕到學校上課。在上學、放學的路上,有很多同學會去買零食。可是她,卻在撿拾路邊的塑料瓶,一個一個的存起來,換成一毛一毛的錢攢起來。同學們不理解,總會投入異樣的眼光,但當同學們知道她的故事后,都對他敬佩不已!
節儉,讓她閃耀。俗話說:勞動是幸福的左手,節約是幸福的右手。錢對于她的家庭來說不容易。爸爸年齡大了打工掙錢不易。幸運的是現在政策好,奶奶有點低保金。但是當別的孩子都隨意地花錢買零食的時候,她卻把奶奶偶爾給她的零花錢偷偷地存在起來。當書包壞了,就自己學著用針線自己縫好,直到用到不能用為止。衣服,雖然舊但是洗得干干凈凈!在學校,中午打飯,吃多少打多少,從不亂倒飯菜,不浪費一粒糧食。還號召其他同學不要浪費,努力向同學們宣傳糧食的來之不易!
最令人難忘的就是在4月20日的雅安地震后, 當學校倡議為災區人民獻愛心時,她毫不猶豫地把自己積攢很久的積蓄全都捐了出來。當老師問她為什么捐這么多時,她平靜地說:這么長時間來,我得到了很多人的關心和幫助。我從心底里感激他們。現在,我也要獻愛心,這些錢雖然不多,但它代表著我的心意。 生活給了她太多的不幸,她卻從中磨練出了堅強樂觀,有了這些她不再脆弱,這就是勤勞節儉美德好少年馬潤茁!
勤勞節儉事跡材料篇七
認知:
1.知道勤勞節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有理想有志氣的人應具備的品質。
2.知道當今我們仍然要勤勞節儉的原因。
3.懂得要從小培養勤勞節儉的好品質。
情感:
1.從小培養勤勞節儉的好品質。
2.做一個勤勞節儉的人。
行為:
1.學會辛勤勞動,不懶惰。
2.做到不攀比,花錢得當,不買不必要的東西,學會儲蓄。
3.愛惜物品,修舊利廢。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課是根據課程標準六年級“個人生活中的道德規范”第五框中關于“勤勞節儉” 的教學內容和基本要求設置的。勤勞節儉的各年級都有內容,低年級主要是教給學生一些做法,中年級主要是告訴學生怎樣做更好,高年級則是教給學生認識為什么要這樣做。高年級重在理性,使學生認識勤勞節儉的好處,對學生在生活條件比較好的情況下,養成勤勞節儉的良好品質是非常重要的。
教學建議:
1、講勤儉要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連,做到不攀比、花錢得當、不買不必要的東西、學會儲蓄等;使學生懂得“成由勤儉敗由奢”的道理。特別是可以通過一些名人,他們很有錢,但非常注意節儉的事例來說服學生會更有說服力。
2、對待學生中的不良現象要注意因勢利導,不要過分指責,在講清道理的基礎上,耐心指導。而且多與家長取得聯系,共同好學生。
3、關于勤勞的,主要使學生懂得勤勞對自身成長的作用,以提高自覺鍛煉的主動性。
教學設計示例
九 勤勞節儉
認知
1、知道勤勞節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有理想有志氣的人應具備的品質。
2、知道當今我們仍然要勤勞節儉的原因。
3、懂得從小培養勤勞節儉的好品質。
情感
1、從小培養勤勞節儉的好品質。
2、做一個勤勞節儉的人。
行為
1、學會辛勤勞動,不懶惰。
2、做到不攀比,花錢得當,不買不必要的東西,學會儲蓄。
3、愛惜物品,修舊利廢。
:講清勤勞節儉的現實意義。
:指導學生如何做到勤勞節儉。
過程
一、啟發談話 ,揭示出本課的話題:勤勞節儉
二、結合事例,使學生懂得,勤勞節儉的意義。
1、請同學們看一張照片《三五九旅開墾南泥灣》
提問:在抗日戰爭時期,戰士們為什么要開展大生產運動?
(通過背景資料的展示,學生參與討論,使學生認識到,沒有戰士們的勞動開展大生產運動,我們革命就度不過難關,很難取得勝利,)
2、講毛澤東、周恩來等老一輩革命家參加勞動的事跡。(課前讓學生找)
(通過學生講,激發學生向老一輩革命家的熱情)
3、聽錄音故事,下載《兄弟倆》。(使學生懂得:只有通過自己的勞動才能創造真正的幸福生活的道理)
4、什么是節儉呢?如今物質條件這么好,還有必要節儉嗎?
(節儉是指用錢有節制、儉省,不隨便浪費財物,是一種美德。)
5、誰能說說什么是勤勞節儉?
(引導學生總結觀點)
小結:對!勤勞就是努力勞動,不怕辛苦。節儉就是愛惜勞動成果,不揮霍浪費。
6、我國古代有許多關于勤勞節儉的名句。課前,老師讓同學們收集了一些。下邊請同學們讀給大家聽。
“只勤不儉無底洞,只儉不勤水無源。”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成由勤儉破由奢”
板書: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三、 聯系實際,講清在現實生活中如何做到勤勞節儉
1、請看小品表演。
(學生表演:一家人外出在商場購物,孩子要求家長買一些東西。)
(學生通過討論,使學生懂得,一個人如果養成揮霍浪費的懷毛病,對自身成長不利。)
2、請看錄像《我上大學了》
(說的是,某學生上大學家長給準備了兩大包袱衣服,剛上學沒幾天干凈衣服就穿完了。自己不會洗。就又在臟衣服中挑選稍干凈一些的,可是還是免不了招來同學的譏笑聲。星期六,他穿著臟衣服,背著兩大包裹衣服往家走很是滑稽。)
提問:看了這段錄像,你有什么想法?
(讓學生體會,勤勞能給自己帶來方便,生活離不了,從而自覺培養自己勤勞的好習慣)
3、聽故事,《南京路上好八連》
提問:八連戰士是怎樣保持艱苦奮斗作風的?
(引導學生回顧八連戰士的具體做法,認識艱苦奮斗,勤儉節約是八連的傳家寶。)
4、聽唱歌曲《勤儉是咱們的傳家寶》
提問:聽了歌曲,你有什么想法?
板書:國家強盛的需要
5、請同學們講自己收集的名人、偉人勤勞節儉的故事。
提問:他們是怎樣做的,他們是怎樣想的?
(首先使學生明白勤勞節儉的具體表現,以及他們的思想境界,從而體會高尚的思想品質。)
6、夸一夸班上勤勞節儉的人和事。
(表揚做得好的同學,給同學樹立的榜樣。)
請這些同學談一談 自己的想法。
小結:對個人來說,勤勞節儉也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做人的美德,是有理想、有志氣的表現,也是一個人事業成功的重要條件。所以,我們要養成勤勞節儉的好習慣。
板書:做人的美德 成長的需要 事業成功的重要條件
7、提問: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應怎樣做到勤勞節儉?
(通過討論使學生明確:提高勞動的自覺性,找機會鍛煉自己。節儉做到:做到不攀比,花錢得當,不買不必要的東西,學會儲蓄。愛惜物品,修舊利廢。)
四、運用觀點、辨析練習
請同學們結合自己的認識,發表自己的看法。
1、看課后評一評
提問:你同意誰的看法,如果是你,你會怎樣說?
(使學生通過討論懂得,現實仍然需要勤勞節儉。第一種,是使學生明白應當量力為出;第二種,貪圖虛榮,盲目攀比,既使自己苦惱,同時增加父母精神負擔;第三種,有作為的人絕不應把比吃穿當作主要的追求,應當把與工作放在第一位。)
2、小組討論。結合自己收集的材料,結合實例說明,富裕了注意節儉的好處;富裕了揮霍浪費的害處。
3、結合課后自查題目,談談自己的認識。
(把課后自查題編制成互動選擇題,制成課件輸入電腦,學生通過電腦演示,自主選擇感興趣的題目解答后,電腦顯示答案。)
五、總結全課,提出希望
今天我們了《勤勞節儉》一課,通過大家不但懂得了,勤勞節儉對個人以及對國家的好處,同時還懂得了我們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勤勞節儉的傳統美德。
希望大家注意從小培養自己勤勞節儉的好作風,從點滴小事做起,不怕苦,不怕累。記住“勤勞節儉是一個人事業有成的重要條件。”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做國家的棟梁之才。
九 勤勞節儉
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國家強盛的需要
做人的美德 ,成長的需要
事業成功的重要條件
探究活動
1、與家長探討:現在條件這么好節儉的意義有多大?
2、在家庭中主動承擔家務勞動,過一段時間與同學交流體會。
3、在班集體中尋找在勤勞節儉方面做得好的同學,與他們探討這樣做的好處。
4、搜集古今中外勤勞節儉的事例,召開一次故事會。
5、想一想,自己在節儉方面做得怎么樣?今后有什么打算?
6、你怎樣理解,一個人勤勞節儉是有理想有志氣的表現;是事業取得成功的重要條件?把你的想法跟老師做一次交流。
勤勞節儉事跡材料篇八
她叫xx,x年10月2日出生,她有一個快樂的家庭,從一年級開始,她每天就自己穿衣服,洗漱干凈,和小朋友一起上學,不用父母操心、代勞。
在學校上課時,她認真聽講,做好筆記,遇到難題總會獨立思考,實在不會就請教老師和同學。學校舉行活動,她總是積極參加,與同學們一起為班級出黑板報、參加演講比賽、繪畫比賽、作文競賽,運動場上的競技,各種社會實踐活動、義務勞動……哪一樣都少不了她。同學們遇到困難,她上前去幫助她們,她是勤勞善良,樂于助人,不論在何時何地,只要周圍的人有需要,她就會伸出援助之手。
勤勞節儉,是中華民族最基本的傳統美德,所謂勤勞節儉,勤勞指的是人們對待勞動的態度與品格,作為道德規范,它要求人們熱愛勞動,積極參加勞動,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和豐富自己的生活,所謂節儉,指的是人們對待個人生活欲望的態度,它要求人們節制自己的生活欲望,約束自己的消費行為,節約生活,節約財用,勤勞節儉,是她們的祖先在長期生產生活實踐中總結出來的。不講吃穿,不亂花錢,不擺闊氣,愛惜勞動成果,節約用電,用水,用糧,養成良好的艱苦奮斗的勤儉習慣。
但是,現在富裕的人越來越多,生活中自然出現了鋪張浪費。其實,浪費是一種不文明的行為,是一種罪過,想想舊社會的苦日子,想想三年自然災害給神州大地帶來的饑荒,她們沒有理由擺闊,沒有理由花錢如流水,人們要做到節儉并不難,只要把錢花到刀口上,把有些能用的物品“廢品利用”從思想上提高認識,做一個節儉的公民是完全能實現的,她在平時就把自己用過的舊本訂起來,做草稿紙用,用過的舊書她都細心的包好書皮,送給鄰居家的小弟弟,平時她還經常在小區里撿拾塑料瓶,無償的送給廢品收購站的老奶奶。
她想:只有一如既往的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公民的素質才能不斷地提高,社會會更進步,人們才會更安居樂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