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的生日
母親離開兒女已經(jīng)九個月了,想起她的每次生日都是不同的故事。
——題記
從我記事起,母親從來不給自己過生日,倒是惦記著家里每個人的生日,每到那一天,她總要改善生活,所謂的改善就是按村里人固有的飲食方式:熬雞肉,炸油糕,炒雞蛋,涼拌土豆絲。
后來我們搬到城里住了,我也到外地上大學(xué)了,隨著年齡的增長懂事不少,想到母親含辛茹苦把我們弟兄四人拉扯大實屬不易,便每到母親生日,我總會打電話對她送去祝福:“媽,祝您生日快樂!今天,您別忘了給自己過個生日。”“媽是大人了,還過什么生日,那些省下的錢還得給你弟妹交學(xué)費。”電話中都能聽出母親那邊正忙碌的聲音。母親就是這樣,總是為自己想得少,為家人想得多。
畢業(yè)后,我有了自己的工作,也結(jié)婚生子,為人母的我才真正感受到一位母親的不容易。我便和弟妹商量:“咱們每年都給母親過過生日。”弟妹一致贊同。從此,母親的生日便是我們姊妹相聚的日子。
母親的生日是在臘月初十,每到這個日子,即使工作再忙,天氣再冷,我們都會放下奔波的腳步,簇?fù)碓谀赣H身邊,陪她度過這個屬于她的美好的日子。
每到那天,母親總會依據(jù)兒女的不同口味準(zhǔn)備一桌豐盛的飯菜。她本來是個排場人,再加上她的廚藝精湛,無論是配料還是烹飪,經(jīng)她之手,總能讓飯菜色香味俱全,讓人垂涎三尺,食量大增。我們總會買上蛋糕,給母親戴上生日帽子,讓她許愿吹蠟燭。我們陪伴母親的同時感受著濃濃的母愛,一家人團(tuán)聚的幸福。
那日飯桌上,端詳母親:白發(fā)清晰可見,每一縷白發(fā),都訴說著歲月的滄桑;皺紋大小不一,每一條皺紋,都記錄著歲月的印痕;手指關(guān)節(jié)彎曲變形,每一根手指,都詮釋著她的功勛。沉重的歲月磨盤似的把她原有窈窕的身姿壓榨得越來越矮駝,原來俊美的面龐被時光榨汁機(jī)榨盡了所有的青春之水。看到眼前的母親,內(nèi)心一陣酸楚,母親老了,真的老了。我不禁埋怨自己:母親對自己孩子的關(guān)心總是細(xì)致入微,而作為女兒,竟然如此粗心,現(xiàn)在才注意到這些了。一陣酸楚,連飯菜帶眼淚一起咽到肚子里。
就這樣,年復(fù)一年,我們在母親的生日中,感受到有媽的日子真溫馨!有媽的孩子真幸福!
可萬萬沒想到,上蒼卻和我們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去年十一月,母親因身體不適,一檢查已是肺癌晚期了,但我們并沒有放棄,我們在絕望中仍懷揣一線希望,陪她到外地大醫(yī)院求醫(yī)問藥,盼望奇跡能發(fā)生。
一段時間過后,母親一直處于維持狀態(tài)之中,我們不忍心把母親的痛情如實告訴她,每次用善意的謊言哄她開心,其實背后是兒女撕心裂肺的痛和傷心欲絕的眼淚。
元旦前一天,母親忽然說想回家了,我們便滿足了她的愿望,千里迢迢趕回來。第二天正好是元旦,也是母親的生日,這是百年一遇的生日。
就這樣我們迎來了新年,也迎來了母親的生日,我們深知,這是我們陪母親過的最后一個生日。此時的母親已行動不便,這個生日的味道再也嘗不到媽媽的味道了。可生活要有儀式感,我們兄妹四個不能因為母親的病情而不振,我們得堅強(qiáng)起來,正確面對現(xiàn)實。蛋糕當(dāng)然少不了。特意吩咐蛋糕店,制作工藝簡單些,不要弄“壽”之類的圖案,我的母親才67歲,如果用“壽”和67掛勾,感覺大相徑庭。我也不想用"福如東海,壽比南山”來祝福,我只希望母親平安健康即可。
為了留作紀(jì)念,我們攙扶著母親坐在輪椅上,蛋糕擺于面前一方桌上,給母親戴上生日帽,瞬間拍下珍貴的鏡頭。照片里的母親,雖然目光有些呆滯,但面部仍露出絲絲笑意,寫滿了慈善,寫滿了溫暖,寫滿了剛毅,這就是我的母親,一位堅強(qiáng)的母親,在病魔面前,仍笑對人生。
飯間,我們輪著給母親喂飯,生怕哪天再也沒有這樣的機(jī)會了。看到母親比在醫(yī)院吃得香,吃得多,暫且安慰兒女那顆抽搐的心。我們問她香不香,好吃不好吃,她用簡短的話語回答:“香,好吃。”這就是我的母親,一位善解人意的母親,無論何時,她總給予我們鼓勵。我深知,即使這頓飯不合她的口味,她也不會輕易說出。不光這個,生活中的其他方面也是如此,母親從來不用帶“不”的話語來回答我們,即使我們有錯或某個方面做得不完美,她總用另一種方式委婉回答我們。每次和母親交流完,猶如吃了一劑良藥,讓我受傷的心靈瞬間痊愈。
我們陪伴著母親,端詳著母親,聽母親講過去的故事,仿佛回到了小時候,依偎在媽媽身邊的溫暖,就這樣,一頓簡單的生日“宴”,我們吃了好久好久……
可上天并沒有眷顧母親這樣的老好人,她懷著對兒女的不舍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于公歷四月十六日靜靜地離開了我們。一個無娘的孩子會是何等悲傷,或有天塌地陷的絕望,或有四顧茫然的張皇,或有無處容身的凄涼……于是,我們盼望著和母親“相見”的日子,盼完了七七又盼百日,盼完了百日又盼清明節(jié),盼完了清明節(jié)又盼寒衣節(jié),就這樣,母親的生日盼來了。
按本地風(fēng)俗,人走后要過第一個生日,要去上墳祭拜逝去的親人。
可今天又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最后一個節(jié)氣——大寒。大寒是天氣寒冷到極致的意思。大寒節(jié)氣處在三九、四九時段,此時寒潮南下頻繁,是一年中的最寒冷時節(jié)。確實如此,今日比往常冷得多,西北風(fēng)呼呼地刮著,仿佛要吞噬一切,寒風(fēng)直往褲腳、袖筒里鉆,太陽也藏起來了,也許思母心切,胸中似乎揣著一團(tuán)燃燒的火焰,早已把心燒得滾燙滾燙的,寒冷也拋之腦后了。
一路上,任思念的心跳動,近了,更近了;到了,快到了;見了,看見了……我們把車停在離墳?zāi)共贿h(yuǎn)不近的地方。因昨天下了一場雪,墳?zāi)垢浇僳E罕至,我們深一腳淺一腳地踩在雪地里,每邁一步如同雙腿灌滿了鉛塊沉重得很,那眼淚早已如決堤的洪水勢不可擋。
到了目的地,母親的墳?zāi)贡环e雪覆蓋著,給人純潔素雅之感,四周的枯草參差不齊,在寒風(fēng)中瑟瑟發(fā)抖。蹲下身來,把供品擺好,把鮮花插好,把煙點著,把酒灑上,對母親傾吐著思念的片言碎語,任眼淚盡情流淌。
燒冥紙當(dāng)然更是必不可少的,我們依母親生前的喜好還為她在“祭祀用品店”挑選了不同的衣服,連同紙錢一同投入火中。說來也怪,此時天公作美,竟然風(fēng)停了,太陽出來了,天氣也不冷了。紙衣服連同紙錢一同化作灰燼,帶去兒女對母親的思念和祝福。在我們的意愿中,燒的冥錢越多,母親就越能享受榮華富貴。不管是講迷信也好,不管是真有這回事也罷,這些都是我們美好的愿望,希望人間擁有的,母親在陰間也能擁有到。
時間何其短暫,又該離開了,一步一回頭,依依不舍,只有等到明年的清明再踏上這條思念之路…… (作者:趙振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