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虛?求實?
陽光不會因為烏云的阻礙就背棄了對萬物的承諾。
春天不會因為寒冬的不肯離去就違背了與植物的約定。
小草不會因為火苗的摧殘就放棄了對自己的誓言。
求實是一種負責的態度。
我們耳熟能詳的著作<<水滸傳>>中有許多打虎的場面,可是作者施耐庵從未見過鮮活的老虎,對老虎的習性,動態,捕食,打斗的情況毫無所知。怎能描繪出老虎的兇猛和英雄打斗的神威呢。于是他親入深山觀察老虎,并向獵戶取經,積累了一手材料,因此他所描寫的打虎情節栩栩如生。深入深山,對讀者負責,正是施耐庵這種求實心理,我們才會讀到精彩的著作。
求實是一種探尋。
蘇軾經常與長子蘇邁一起讀書寫作,談古論今。父子倆談到了鄱陽湖畔石鐘山的名稱來歷。蘇邁從<<水經注>>等古書中找到許多說法,但是蘇軾覺得這些說法都牽強附會。機緣巧合,蘇軾送蘇邁到湖邊,順便帶他去石鐘山考察。原來這里的山腳下遍布石竅,大小,形狀各不相同,它們不停地受到波濤撞擊,所以才發出各種不同的聲音。這才是"石鐘"的來歷啊。一般人不肯下這功夫,寧愿到書本里去尋求答案,很難弄明白。
求實是一種品格。
小仲馬在創作的時候屢屢碰壁。父親大仲馬說在信中附上他的名字,也許會好很多,但是小仲馬對父親說:"我不想站在您的肩膀上撞蘋果,那樣的蘋果不甜"面對一封封退稿箋,小仲馬沒有放棄,終于他的<<茶花女>>以其深切的情思和精彩的文筆震撼了一位資深編輯。小仲馬的名聲與榮譽是名副其實的。
求實是一種態度,一種探尋,一種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