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鐘長鳴,環保共行-2986字作文
環境問題不僅是個生活質量問題,更是一個直接影響人尖生存與發展的大問題。我們不得不承認,環境保護已迫在眉睫。環保雖如此重要,國家也頒布了一系列保護環境的法律和法規,可是在社會上仍有一些人,為了個人的利益去破壞環境,有的救災屢禁不止。這就要求我們采取措施進一步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依法規范人們的行為。
人類只有一個可生息的村莊—地球。可是這個村莊正在被人類制造出來的各種環境災難所威脅:水污染、空氣污染、植被萎縮、物種瀕危、江河斷流、垃圾圍城、土地荒漠化、臭氧層空洞……
許多工廠為了大把的賺錢,甚至不惜以破壞環境為代價,明知這是違法行為還是忍不住去鉆進金錢的誘惑里,當牢獄的大門向他敞開歡迎,當警車的鳴鏑向他咆哮吶喊,他才從金錢的銅臭中豁然覺醒,這難道還是“亡羊補牢,為時不晚嗎”?答案是堅定的“不”!
所以我呼吁:發展經濟覺不能以破壞環境為代價!
就想美國生物學家雷切爾·卡遜所寫的《寂靜的春天》那般,難道我們真的希望擁有一個寂靜荒涼的春天,難道人類真的要等到自然降臨的報復才能醒悟嗎?答案當然也是“不”!
人是自然的產物,又是自然的寵兒,人宇自然息息相同,古人云:“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聽一聲魚唱蟲鳴,便會心中搖蕩;攬一眼湖光山色,便覺心曠神怡;捋一把清風明月,即刻神清氣爽;掬一捧鳥語花香,當下神醉心迷。
可惜人的身高太低了,看不到樓后的綠草,看不到城外的青山;人的眼睛太近世了,看不到前人的教訓,看不到后人的苦果;人的思想太專注了,看不到現代產品背后的代價,看不到其他生物的凄慘。真希望人類能長上雄鷹的硬癡和慧眼,躍出樓房的捆束,汽車的包圍,從空中看看那亂砍濫伐后的河水泛濫,看看那盲目工程后的森林變荒山,看看那已經滿目創痍的劫后家園。
置身于大自然中,想到的應該是綠、美、和諧,而不是荒、亂、突兀。人類應該融于大自然中,而不是討伐自然,變本加厲。
1998年長江、松花江流域的大洪水,近幾年的沙塵暴,我國的環境問題日趨嚴重,正嚴重影響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進行,甚至影響中華民族的生存和發展。
沙塵暴告訴我們,環境問題威脅生態平衡,威脅人類健康,直接制約著我國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面對嚴峻的環境形勢,我們只有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堅持計劃生育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積極保護環境,才能保證經濟與人口、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因此,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是從我國國情出發的必然選擇,符合中華民族的長遠利益和根本利益。
沙塵暴告訴我們,一定要依法保護環境。目前我國制定了一系列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保護環境有法可依。現在更重要的問題是有法必依、執法必嚴和違法必究。為此,一方面,我們應加強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的宣傳普及工作,增強人們的法制觀念,特別是在森林、草原地區加強森林法、草原法、水法的貫徹。我國環保法規定了環境保護的基本原則,如堅持經濟建設和環境保護相協調發展,誰開發誰保護等,應貫徹執行。另一方面,要依法追究違反環境保護法律法規行為的法律責任。
今年的沙塵暴已經過去,今后它是否會越過了黃河,掠過長江,覆蓋華南,蔓延全中國呢?這并非杞人憂天,但愿我們警鐘長鳴。
環境與人類唇齒相依。人類走向文明的過程其實也就是人類愛護環境,環境施惠于人的過程。保護環境,不僅僅是政府采取幾項措施,新聞單位廣為宣傳,更為重要的是必須使我們的每一位公民樹立愛護環境,保護環境的意識,全民投身環境保護工作。也只有這樣,環境才會報答我們。就像一位著名的環保學家所說的那樣:“我們愛護地球像愛護我們自己,地球也將奉獻給我們她所有的一切。”
放眼中國,環境情勢也相當嚴峻。渤海、東海出現了大面積的赤潮,黃河出現了近百天的斷流,北方的沙塵暴愈來愈猛且日益南侵,南方水鄉也出現了水荒,空氣凈度降低……如此等等,不勝枚舉。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社會迅速發展,國力日益增強,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在追求經濟發展的同時,我們很多人為了眼前的個人、小群體或局部利益,出現了許多短視的行為,鉆法制不健全的空檔,給環境造成了嚴重破壞。有人認為,我們國家窮,要想國家富強,人民富裕,犧牲點環境代價是沒辦法的事,世界上大都發達國家發展初期都是如此,等到我們達到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了,再來治理環境不遲,那時我們也有錢了。其實,這種想法是十分錯誤的,而且也是十分有害的。要知道,美好的環境破壞容易,恢復困難,有的根本無法恢復,這不是錢能解決的簡單的事情。更何況別人的經驗教訓,如果我們不吸取,再犯同樣的錯誤,豈不說明我們太傻太無能了。
1。一次性筷子問題
據有關部門調查,我國每年消耗450億雙一次性筷子,耗費木材166萬立方米,需要砍伐大約2500萬棵大樹,減少森林面積200萬平方米。然而,與這一消耗相對應的卻是我們有限的森林資源。國家林業局公布的數字顯示,我國的森林覆蓋率只有16。55%,僅相當于世界森林覆蓋率(27%)的61。3%;全國人均森林面積相當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5
如果每人每天只用一雙一次性筷子,一年就要用365雙,中國13億人,一年就要用4745億雙一次性筷子。1*365*1300000000=457500000000雙
這是個多么龐大的數字啊,讓許多為了方便的人們瞠目結舌,也讓人們深深意識到環抱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呼吁:
如果我們對于我們現存的環境問題置之不理,或許古樓蘭國覆滅的悲劇會再次重演,而“人類的最后一滴水,將是自己因破壞環境而悔恨的淚”的警告也將變為現實。為此我也呼吁一次性筷子趕快歇了吧!
2。節約用水及水污染問題
水,是生命之源。現在,人們的節水意識還沒有提高,要是人們再不節約用水,那地球將會是什么樣子呢?
那是一個不堪設想、毫無生機的世界,仿佛回到了十個太陽的遠古時代中。
隨著世界人口的急劇增長,用水量不斷增加,加上水污染日益嚴重,使許多本來可以利用的淡水資源遭到破壞。目前世界上60%的地區面臨供水不足,已有20%的人口難以得到清潔水,50%的人口無法得到衛生用水。許多國家用水緊張,近年來美國、日本及東歐許多國家都出現了水資源不足的問題,甚至連淡水資源比較豐富的俄羅斯與加拿大,有些地區也受到缺水的威脅。非洲的一些國家連年干旱,缺水直接威脅著人們的生存。有人預計,水危機將成為21世紀城市里“最容易引起爭端的問題”。
呼吁:
認真貫徹環境保護基本國策,堅持污染防治與生態保護并重,積極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不斷鞏固提高生態示范區建設成果,凈水排水。水是生命的搖籃,是工業的血液,還是農業的血脈。我們決不能浪費水,節約用水要從我做起,從點滴坐起。否則,這個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將會是我們的眼淚。讓我們拉起手來,一同加入節約用水的行列吧!節約用水,利在當代,功在千秋。節約用水,從我做起。
3。節能減排問題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節能減排工作,把它放在維護中華民族長遠利益的戰略高度堅持不懈地推進,明確提出了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戰略任務,并以在“十一五”規劃綱要中提出具體目標的形式,向人民作出了莊嚴承諾。去年12月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又提出了“節能減排”的經濟發展方針,突出了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在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
,“一種文明的進步、停滯或衰退,或者是人均能源消耗的增加、持平或減少;或者是能源開發利用效率的提高、持平或下降;或者是能源開發利用對環境和社會造成的沖擊的減少、持平或增加”
只有堅持節約發展、清潔發展、安全發展,才能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同時,溫室氣體排放引起全球氣候變暖,備受國際社會廣泛關注。進一步加強節能減排工作,也是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迫切需要,是我們應該承擔的責任。
呼吁:
節能減排,保護環境,功建綠色和諧社會!
同一片藍天下,我們肩負這共同的責任與義務——
發展經濟,不禁要在合法的范圍內,還要建立在環保的基礎上。
讓我們行動起來,爭當“環保小衛士”,“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至少,讓我們身邊的這方水土蕩漾著純凈自然的美吧!
回顧歷史,展望未來,許多自然的懲罰已經降臨,那是我們銘記的恐懼,就更應該記住:
警鐘長鳴,環保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