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體的畫,無聲的詩-525字作文
油盡燈滅,如斯長夜,風撫幽園,月映竹成千個字。古代儒商建個園于運河之畔,再為其賦詩,為其植竹,點染春夏秋冬四季之景于其間,暢抒懷月、懷竹之風騷。
夏日炎炎,我們來到這個偌大的庭院。坐在宜雨軒中,仰視俯拾,頗有收獲。木,能雕出簾之柔,似垂似掛,精美的雕工和圖案充斥著整個軒室,桌椅的剛直,窗緣的多變,以及現代玻璃折射進來的、昏昏欲睡的光線。偶爾窗格里漏出的習習涼風,就像清曲的旋律,莞爾而清澈。而遺留下來的兩塊藍色玻璃,映透著華光的色彩,折射著歷史的流離,輕易就能讓人浮想聯翩。“丑到極致就是美。”導游如是說。說丑,并非景丑,而是一塊丑石;丑石并非石丑,而是一塊異石。
形如“丑”字。其實,美景之中偶然得一“丑”字,也是稀世珍品。與其從頭至尾都是千篇一律的奢華之美,還不如偶爾摻著些缺陷之美。說個園是“立體之畫,無聲之詩”一點也不假的。立于石門下,陽光就這么影影綽綽地投下來,照在臉上,卻不辛辣。潮濕光亮的石階,伴著涼爽的清風,拂過耳畔,絲絲作響,如喑如絮。天然的植物“窗簾”,借著光,折射著特有的翠綠。
竹林中翠綠的竹葉,豎直的竹竿,還有斑駁的磚墻,儼然一座綠色的城堡,自內而外透出一股清涼、清澈。身于林立的竹子之間,感受歷史所鐫刻下來的空氣的味道,感受鹽商富豪奢侈生活的氣息,感受世事興衰沉浮的顛簸,感受繁華與沉淪之間的輪回。曾經的繁華,曾經的奢侈已經不復存在,展現在眼前的,已然是歷史征程的映射,歷史文化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