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里千秋-721字作文
中國人素來有“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的說法。握一卷《春秋》一卷《史記》,便如攬鏡在手,泱泱古國五千年的歷史,有足夠豐富的景色讓后人從不同角度一一攝取。千古江山,百代風流,大浪淘盡之后浮上水面的容顏與名姓,依舊生動,依舊璨若群星。
銅鏡泛出青冷的光芒,長風從四合涌起,這該是周代。烽火臺上燼未熄,褒姒的笑聲猶不絕于耳,諸侯的手卻已憤怒地按住劍柄,幽王眼中只有佳人巧笑,渾然無視天下英雄。西周,焉將不亡?“紅顏禍水”的老話。
從此又多了一個注腳。鏡中閃出另一張女子的面容,卻是奇丑不堪;然而歷史卻注定把青眼投向這里,她叫鐘離胥,后人稱為無鹽,國難之際憑智慧與膽識挺身而出,扶大廈于將傾,歷史的鏡鑒,賜予她另一副動人的容顏。光彩忽然在鏡中變得華貴,流金的鏡邊,托出的無疑是盛唐的風采,這個富麗如斯堂皇如斯的王朝,統(tǒng)治者卻有著一副清癯的面孔。
但也正是玄宗那一句“吾貌屈瘦,必肥天下”的名言,成就了開元之治,成就了光彩奪目的大唐。一千多年后,另一位權傾天下的人物站在街前,這回的容顏清癯不復,清瘦的卻是整個大清國,風雨飄搖,朝不慮夕。面對這位原藉合肥的外交大臣李鴻章。
人們也為他留下一句名言:“宰相合肥天下瘦”,飽了私囊,苦了天下的百姓。紫檀的鏡緩緩開啟,這一回是北宋,江南萬人空巷,男女老少追著一只小船爭睹船頭那位顯得有些疲憊的中年男子的容貌,他就是蘇軾,正在因病返家的途中,對于岸上的百姓來說,他作為北宋文壇領袖的身份也許并不重要,他們只知道蘇軾是一個好官,一個愛民為民的好官,當蘇軾獲罪下獄時,朝廷之外百姓驚天動地的哭聲與請愿聲無疑成為了他文化人格最有力度的證明。當千秋繁華在鏡中湮滅,風流人物逝如云煙,歷史自有公正的評判,那些為別人而活的人,終將得到歷史的尊敬,那些只看到自己的人,則無法逃脫恥辱柱上的命運。
歲月可以蕩滌一切妍媸美丑,留下的惟有兩個字:公與私,為公者光耀千古,為私者遺臭萬年。攬鏡自照,你又是如何面對千秋的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