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齊魯大地《br》——曲阜之旅(第二天)-1788字作文
7月19日,我們一行人驅車前往東方圣城曲阜,去看看圣人孔子的廟宇、府第和墳墓——孔廟、孔府、孔林。路上聽叢導游講:孔廟是世界上最大的私人廟宇,孔府是世界上最大的私人府第,而孔林是世界上最大的私人陵墓,我們一天能接連觀賞3個“世界之最”!用曉薇的話就是:“酷!爽呆了!”
我們乘著大巴顛簸了好一陣,終于到了曲阜,只見周圍飯店的招牌都寫的是什么“孔府菜”“正宗孔府宴”,正當我納悶時,小叢姐姐一語道破玄機:“曲阜最好吃的菜便是孔府中廚子所燒的特色孔府菜了,以其制作方法獨特、繁復,味道細膩、醇厚著稱,像‘一品豆腐’、‘孔府一品鍋’、‘八仙過海’、‘炸雞扇’……”小叢姐姐還在嘮叨著,可我和曉薇聽得哈拉子就快出來了。
天氣悶熱的可怕,我真想讓后弈把這個太陽也給射下來!在小叢姐姐的帶領下,我們來到第一扇大門,上面寫著三個氣勢恢宏的朱赫大字——欞星門,欞星,即靈星,古代祭天,先要祭祀靈星,孔廟把大門取作靈星,可見孔子地位之高。
欞星門
跨過欞星門,孔廟也就近在眼前了,首先出現的是一幢幢古色古香的建筑,果然是非常氣派,金色的琉璃瓦,高大的柱子,規模宏大、雄偉壯麗、金碧輝煌,跟北京的故宮真是可以媲美。走過奎文閣后,進入我眼簾的是一塊塊石碑,東一座、西一座的,錯落有致,導游說這便是聞名遐邇的孔廟十三碑亭,上面不是古代名人的字跡,便是帝王貴族的御筆,不過其中最令人稱奇的還是那塊由康熙所書的《大字碑》,筆力深厚、氣勢磅礴,整個石碑都采自于北京的西山上,碑下還有一個似龜非龜的動物——赑屃(bi,xi),總重達65噸!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能將此碑安然運抵千里之外的曲阜,不能不使人驚嘆!!
從杏壇北望,在雙層石欄的臺基上一座金黃色的大殿突兀凌空,雙重飛檐中海蘭色的豎匾上木刻貼金的群龍緊緊團護著3個金色大字“大成殿”。字徑1米,是清雍正皇帝的手書,我們終于來到了孔廟的中心——大成殿。
大成殿是孔廟的主殿,高24。8米,闊45。78米,深24。89米,重檐九脊,黃瓦飛甍,周繞回廊,和故宮太和殿、岱廟宋天貺殿并稱為東方三大殿。
大殿結構簡潔整齊,重檐飛翹,斗栱交錯,雕梁畫棟,金碧輝煌,金箔貼裹,祥云繚繞,群龍競飛。四周廊下環立28根雕龍石柱更是讓人叫絕,每個柱子上盤旋著9條栩栩如生的龍,刻畫細致,炯炯有神,比故宮太和殿前的龍柱還要雕刻的還要精細、華麗,令人嘆為觀止,拍案叫絕。走進大成殿內,供奉著孔子的塑像。傳說中孔子是位長相丑陋、身材矮小的老人,可眼前卻儼然是個英俊慈祥、身材魁梧的長須老先生,想來是后人由于崇敬而把孔子美化了的緣故。大家紛紛拍照留影,把這難得的景點留在鏡頭里。
參觀完孔廟,向東走300米便來到了世界上最大的私人府第——孔府。孔府,本名衍圣公府,位于曲阜城中孔廟東側,是孔子嫡氏孫居住的府第。衍圣公是北宋至和二年(公元1055年)宋仁宗賜給孔子46代孫孔宗愿的封號,這一封號子孫相繼,整整承襲了32代,歷時880年。其府第同樣是豪華、壯觀、落落大方。我最欣賞的便是那孔府后花園——其中有山、水、林、曲橋、花塢、水榭、噴泉,還有水中石島、乘涼的花廳、敬花神的石壇、賞月的涼臺、焚香讀書的壇屋。園內還有一株近幾年400年的“五君子柏”,一樹五枝,中生一株槐樹,因此又名“五柏抱槐”,據說被雷劈多次,但依然經久不衰。有詩贊曰:“五干同枝葉,凌凌可耐冬。聲疑喧虎豹,形欲化虬龍。曲徑陰遮暑,高槐翠減濃。天然君子質,合傲岱巖松。”后花園內鳥語花香,風景宜人,真是人們休憩的好去處。
參觀完孔府,便是最后一站:孔子和他子嗣的墓群——孔林了,其實孔林的“林”字原本應是“陵”,可是“陵”是皇帝專用的,于是為了體現出孔子的地位尊貴,便把“陵”改為諧音的“林”。
走過長長的道路,穿過孔林的林間羊腸小道,便是孔林的中心所在--孔子墓。此墓好似一隆起的馬背,稱馬鬣封。墓的四周是莊重的紅墻。墓前有篆刻“大成至圣文宣王墓”。每當歷朝皇帝來參拜孔子,總要來到這里,恭恭敬敬的頂禮膜拜。
我神情凝重的站在孔子的墓前,回想今天的曲阜之旅感觸良多。時間有時往往會掩蓋住真相,在這兒,我很難想象到孔子當年的落魄。孔子出身于沒落貴族家庭,父親早逝,在母親拉扯下長大,十六七歲時沒有了母親。但他勇敢地面對生活,戰勝了生活中的種種困難。他有遠大的理想,但他一生只做過三年左右的官。后來,孔子帶著愛徒周游列國,宣揚他的政治理想,但最終壯志難酬。到老年只好隱居家鄉,埋頭講學和著述。驚人的意志使孔子最終成了一個偉大的教育家,杰出的人文學者,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奠基人。還記得部一位貝爾獎獲獎者曾在巴黎發表的一個宣言中預言:“如果人類要在21世紀生活下去,必須回首250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可見世人對于孔子思想的重視。
通過這次走近孔子,我發現我所面對的不是一個偶像,而是一個活生生的人。只不過他有著超人的智慧、勇氣和人格魅力。
下一站:威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