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飛的雛鷹-------記陜西省優秀少先隊員張馨月-6278字作文
在學校里,她嚴守校紀校規,誠實守信,尊敬師長,團結同學,熱愛勞動,愛護班集體,積極參加各項文體活動和校內外各項少先隊活動。在科技創新活動中,她是同學們的楷模,隊員們的先鋒,輔導老師的助手,她發明的科技創新作品,曾3次獲國家級獎、8次獲省部級獎、5次獲市級獎。其它學科也不甘落后,曾3次獲陜西省數學應用題競賽一等獎,“英語朗讀”競賽二等獎、“個人風采獎”、以及“勞動積極分子獎”等榮譽。曾在中國少年報等國家級報刊上發表文章380多篇。由于她全面發展,2006年9月,在陜西省舉辦的“三好”評選活動中,她被評為“好學生”;2008年6月她被商州區少工委評為“首屆商州十佳少先隊員”。勤奮學習小標兵作為在山里長大的孩子,大山鑄就了張馨月蓬勃向上、孜孜不倦的求知精神。從跨進校門的那一天起,張馨月就勤奮、努力地學習,她的目標是考上哈佛大學,她也是沿著這個目標去奮斗的。她學習刻苦努力,思維敏捷,身上總有一股不服輸的韌勁。
在學校開展的“雛鷹爭章”活動中,有一枚“學習章”是專門為勤奮好學、成績優異的學生設立的。這枚很多同學在三、四年級才能爭取得到的獎章,張馨月卻在一年級時就已經榮獲。張馨月不僅能夠自主學習,還能科學安排學習時間,提高學習效率。課前,她能認真做好各門功課的預習,找出不會的字、詞、難以理解的問題,上課帶著問題認真聽講,思維跟著老師的講課內容走,積極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踴躍發言,充分利用課堂時間將當天所學知識消化掌握。課后,她認真做好作業,自覺寫讀書筆記、做讀書卡片,并提前預習好次日要上的新功課。學習中遇到難題她最愛鉆研,虛心好問,勤于思考,有時會因一個問題與同學爭得面紅耳赤,直到找出正確的答案為止。其她同學玩的時候,她卻抓緊時間看書學習,養成了閱讀課外書籍的良好習慣。夜深了,爸爸媽媽都睡熟了,她還在燈下讀書學習;過年了,孩子們快樂地玩鞭炮、觀看春節聯歡晚會,她卻忙著收集春聯,了解民風民俗。因此,小小年紀的她有著同齡人并不具備的較寬知識面,這不僅有助于提高她的作文水平,而且在學校少先隊活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張馨月不僅自己爭學習章,還積極鼓勵、幫助同學一起來爭學習章。她身邊時常更換著需要在學習上給予幫助的男生。每一個與張馨月同桌的伙伴,都希望能一直跟她在一起,互相學習,共同進步。當同學在學習中遇到困難,她總是主動地幫助解決,不厭其煩地講解難題、討論學習心得。她組織中隊同學成立了“幫困小組”,成績優秀的隊員與學習困難的隊員結成了“一幫一”的對子。由于張馨月的學習方法靈活,尤其是她寫讀書筆記、做讀書卡片的習慣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因此她的“學習經”在中隊里乃至學校廣為“流行”,使全中隊同學形成了“樂學、勤學、會學、助學”的良好學習氛圍。
在學校里張馨月是個品學兼優的學生,課后紫照喜愛博覽群書,尤其喜愛看歷史書籍,《史記》、《資治通鑒》、《古文觀止》、《上下五千年》、《孫子兵法》早已被她翻閱了好多遍。此外她對人物傳記、偵探小說、體育競賽甚至電腦書籍她也都喜歡涉及。張馨月還有一項業余愛好——吹笛子。書看累了,她喜歡吹上一曲笛子放松一下,同時也陶冶了自己的情操。
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張馨月學習上頗有收獲,特別是在寫作上,她先后有380多篇作品被中國少年報等國家級報刊發表,習作曾獲中西部作文比賽一等獎,陜西省小學生“七彩校園”優秀征文一等獎,多篇習作被刊登在中國少年報《故事大王》和《小學生優秀作文選》上,并于2008年6月籌備成立了商州少年作家協會,被選舉為主席。目前她已被吸收為陜西作家協會學員,并已入圍中國青少年文化藝術人才獎評選;曾獲得“希望杯”全國數學邀請賽三等獎,商州區“位育杯”奧林匹克數學建模競賽一等獎,商州區科普英語競賽一等獎,2007年被評為商州區“優秀少先隊隊長”,2008年被評為“商州十佳少先隊員”。作為一名學生,張馨月的孜孜不倦和努力拼搏贏得了學校、老師和同學們的認可,也結出了累累碩果,她每學期的成績都在年級段名列前茅,年年被評為校三好學生。2006年被評為“優秀班干部”,2007年6月獲得“優秀學生”榮譽稱號,2005年11月榮獲商洛市首屆“綠色搖籃”中小學環境教育環保作品競賽小組“一等獎”,2008年6月當選為“商州十佳少先隊員”。勇做科技小能手張馨月有一顆善于思考、勇于創新的求知心。為了發揮自己科技創新發明方面的特長,提高自己的科技創新思維能力及動手能力,她訂閱了許多啟發智力的少兒科技報刊。通過看書、學習,開闊了她的思維及想象能力。她隨父母去過北京天文臺、北京科技館等地參觀,觀摩了“第十七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活動現場。通過觀摩,激發了她動手嘗試的勇氣,也使她領悟到:只要自己肯動手、動腦,朝著自己制定的目標努力,就一定能夠成功。在玩各種積木、動手制作、做飛機模型等活動中,她不斷地想象,動手嘗試。有一次,她因有急事,去同學家,按門鈴卻無人,她想如果這是個能留言的門鈴該多好。回家后,她立刻到隔壁鄰居家借了物理書,自學了有關物理中電路方面的知識,并向輔導老師請教有關電路的疑難問題。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通過一系列的努力、探索、實踐,她終于發明了“留言門鈴”。這個門鈴是由普通門鈴和錄音裝置結合而成,能夠通過錄音留言,使普通門鈴功能擴展,頗具實用性。由于小發明入選,2004年8月張馨月參加了在昆明舉辦的“第四屆全國宋慶齡發明獎”競賽。要為陜西爭光,責任感使她信心倍增,在競賽中她的小發明獲國家銀獎。2004年12月她又參加了在北京舉辦的“中國少年兒童海爾科技獎”大賽,參賽作品獲得金獎,她是陜西參賽選手中唯一入選國家競賽的小選手,為陜西爭得了榮譽;2005年8月她又獲得了“第二屆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2005年8月她的發明作品獲“第三屆全國中小學勞技教育創新作品邀請賽”銀獎。張馨月還熟練掌握了多種計算機程序設計語言和網絡知識,她幫老師制作教學課件的事更是全校皆知。那段時間,同學們對于英語產生了厭倦情緒,進而表現為上英語課不專心。老師們也曾想過不少鼓勵的辦法,但總是事倍功半。張馨月覺得解決問題的關鍵在于提高大家的學習興趣。她利用自己所學的電腦知識,創造性地制作了一套英語教學課程課件,將卡通人物和故事情節融入到學習中,采用“闖關得分”的方式,將單詞設置成一道道關卡,同學們對于英語有了感性的認識,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
興趣廣泛愛好多除學習以外,張馨月還愛好文體活動,曾參加過電子琴班、游泳班及跆拳道班的培訓和學習,努力使自己全面發展。為了強身健體,鍛煉意志,在假期里父母給張馨月報了游泳班和跆拳道班,她上午練游泳,下午練跆拳道,雖然很辛苦,但她還是堅持下來了。現在她的跆拳道水平已由黃帶升到了綠帶。業余時間她還喜歡乒乓球、籃球、跳繩、跑步等體育運動。她曾在學校組織舉辦的跑步、唱歌等比賽中,為班級爭得過榮譽。雖然她在某些學科取得了一點成績,但她還并不滿足,她表示今后還要更加努力,不斷學習和實踐,取得更好的成績。她的愛好很多,興趣很廣。在游泳池中可以看到她像魚兒一樣游玩,在冰場上可以看到她熟練地“奔跑”,閑瑕的時候還可以聽到她彈奏優美動聽的鋼琴曲……可以說,張馨月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全面發展、學有所長的優秀少先隊員。在她本人的努力以及老師和同學們的幫助下,她連續多次被評為“校級三好學生”和“商州區三好學生”,并在2006年當選為“陜西省三好學生”。熱心班級的小干部張馨月是中隊的組織委員,她以爭得“崗位章”為目標,努力服務好每一名隊員,做好隊集體的帶頭人。她每學期至少召開四次班委會,每學期開學的第一天,她都幫著老師報名注冊,分發書。之后,她就把班干部召集起來開會,制定學期計劃、班規班約。每一學期張馨月對班級的管理都大膽獻計獻策,“爭藍星,奪紅星”,什么“花兒伴我成長”,什么“奪高分,求進步”等貫穿全年級的班隊主題活動,都開展得有聲有色。同學們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越來越好,她所在的班級一直是一個班風正、學風濃的好班級。放假離校的最后一天,她總要召集班干部總結本學期工作的得失。身為班長的她,不僅自己帶頭學習,還常常督促同學們學習。記得三年級時,因社會老師的公婆去世要耽擱一個星期,學校準備由其她老師代課。張馨月主動跟教導主任說,由她帶著同學們自主學習。老師們巡視她們班時看到她站在講臺上,儼然一個小老師,教室里紀律良好,同學們都在認真學習,這讓校領導們吃驚不小。張馨月在隊事務的處理上有自己拿手的“絕招”,那就是貼近隊員,鼓勵隊員,發動隊員。
曾經有一段時間,中隊里同學的組織紀律性較差,上課講話現象時有發生。張馨月看在眼里,急在心頭,和中隊輔導員商量后,決定組織一場題為“我的理想”中隊會,讓大家在暢談自己理想的同時查找自身存在的缺點,端正學習態度。大家在對比自己的理想和現狀后,紛紛表示要從現在做起,朝理想邁進。老師們都說,這場隊會的效果比她們苦口婆心地教育好多了!
六年級有幾個調皮的淘氣包,老師拿她們沒轍,很頭痛。可張馨月對付她們卻有一套。學習基礎差的就叫到身邊挨著座,只要有空就給她們講解,補課;紀律差、愛上游戲廳的同學,她就經常讓她們參加學校的各種活動。這些同學在她的幫助下都慢慢改掉了懷習慣。
還有一次學校要舉行運動會,可中隊輔導員卻臨時出差了,盡管學校也給她們班配了名輔導老師,可臨時的老師畢竟對班級情況不了解。張馨月和其她中隊干部商量后,決定成立一個“運動會指揮小組”,全面負責運動會期間班級的各項事務。她還將任務分配給下面的小組長,分別落實了“后勤組”、“拉拉隊”人員,使整個中隊在運動會期間有了統一的行動,大家勁往一處使,擰成一股繩,在中隊輔導員不在的情況下一舉獲得了年級段第一的好成績,讓全校師生刮目相看。張馨月是個關心班集體,熱心參與班集活動的好同學。班里墻報早已破舊,老師很希望能更換一個新的,希望畫畫好的同學能在家長的協助下完成這幅畫(因畫過大,一個人畫起來很難)。張馨月畫畫好老師知道,但老師也知道她很忙,社會活動多還要學習,因此沒有直接找她。她知道后主動請纓,請老師把這件事情交給她,老師怕她沒有時間很是猶豫。她對老師說:“老師請放心,沒有任何問題,我一定會把墻報畫好。”于是,在家長的幫助下,她把一周所有課余時間都用來繪制墻報,終于把一顆大大的愿望樹奉獻給了大家。看到同學們把一個個心愿貼在樹上,她的心里別提多高興了,真比她繪畫獲獎都高興。張馨月還特別愿意幫助別人,尤其是在學習方面。同學們有不明白的地方,都喜歡問她,她總是很耐心地講解,直到對方完全明白。有一次,一位同學打電話來問一道數學題,因為是圖形問題,比較抽象,電話里不好講清楚,碰巧這位同學和張馨月家住得很近,于是她就直接到這名同學家里去,耐心地講解。班里有的同學有來自農村貧困家庭、下崗工人家庭,了解到這些同學的情況后,張馨月便暗下決心,要盡自己的能力幫助她們,讓班里的每個人都感到少先隊組織和學校的溫暖。從此以后,她學習更加刻苦,處處力爭第一,因為這樣她會得到學校或老師、父母的“獎勵”。得到錢后,她就積攢下來,為有困難的同學買鉛筆、作業本等學習用品。幾年下來,平時父母給的零用錢、壓歲錢和學校的獎學金,張馨月幾乎沒用過一分,但是班上10多位家庭貧困的同學卻有了新的學習用品。2008年3月,張馨月獲得了國防教育征文一等獎,并獲得1000元的獎金。當媽媽問她想怎么用這些錢的時候,小馨月婕妤告訴媽媽:“我想把這筆錢用來為班上的王蘋、李云等家庭困難的同學買學習用品,讓她們分享我的快樂。”直到這時,媽媽才知道自己的女兒已經前前后后為“手拉手”的小朋友們買了上百元的書包、鉛筆等學習用品。她就是這樣關心同學、幫助同學,得到老師和同學的一致好評。
張馨月經常帶領隊員們自主開展各類少先隊活動。為了策劃好主題隊會,她上網查資料,征求隊員意見,忙得不亦樂乎。在帶領伙伴們爭手拉手章時,她同全校師生一起義賣,將所得善款捐助給身患重病的白血病姐姐,并前往醫院看望鼓勵,祝愿她早日康復。在“星星火炬助我圓夢”活動中,她寫下了自己的心愿,她希望能在社區居委建立愛心小屋,以便大家能隨時將多余的書刊、衣物捐獻出來,幫助社會上需要幫助的人。
善良孝順好少年
現在的孩子,大都是獨生子女,是父母的心肝寶貝,張馨月也不例外。不過,加入少先隊,了解到雛鷹獎章中有一枚愛心章后,她在愛心章的感召和自己的努力下,養成了熱愛生活、熱愛勞動、尊老愛幼、樂于助人的好品德。在張馨月的房間里,擺放著一個裝飾得很漂亮的陶瓷容器,上面還貼著一個標簽——“張馨月的愛心罐,需要時用”。在張馨月日記里寫到“幫助她人是我最大的快樂”。雖然是家里的獨生女兒,但張馨月在家里,孝敬父母,體貼家人,幫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活,只要自己能做的事情都自己做,像洗襪子、疊被子、掃地、洗碗、擦門窗等這些事,張馨月從不讓父母操心。自己的小臥室亂了,媽媽要幫她收拾,她卻拒絕了:這么點小事,我自己可以打掃,你不知道我的東西該放在什么地方。本來怕耽誤孩子的學習,媽媽想幫她打掃的,可看見她那么懂事,媽媽也就欣然放手了。今年“三八婦女節”的時候,有心的張馨月用早早攢好的錢給媽媽買了一枝康乃馨,一回家,她就神秘地沖著媽媽說:“媽,你猜我給你買什么禮物了?”當時媽媽看見康乃馨時,一時沒反應過來。“今天是您的節日,這是送給媽媽的禮物。”聽了這話,媽媽才反應過來,這時,張馨月又說:“媽媽,我還要幫你做件事,你說是給你洗腳,還是洗襪子?”媽媽高興地說:“洗襪子吧。”張馨月平時經常主動與父母進行思想交流,談點自己的看法和見解。
學校少先隊每次開展募捐活動,張馨月都積極帶頭參加。一張卡、一本書、一元錢……都代表著一名紅領巾的小小心意。今年5.12汶川大地震,5月13日一大早,張馨月就捧著自己所有的稿酬和壓歲錢3800多元,寄給了災區。在校外張馨月是個尊老愛幼,拾金不昧、心地善良的好少年。她富有愛心和同情心。隔壁鄰居家粉刷房子,她就幫著搬家具;看見路邊有盲人要過馬路,她就趕緊上前幫忙。有一次,她在校門口操場上玩,拾了一個內裝100元及各種證件的錢包,主動地交給了校門衛。住在同一樓道的上下鄰居,無論誰家有事,只要力所能及,她總是很樂意地去幫助,鄰居常夸她是個懂事的好孩子。張馨月還是社區少先隊中隊的中隊長,在節假日,她積極組織隊員參加社區少先隊活動,多次為社區的貧困學生、殘疾人等捐錢捐物,她帶領的小隊曾被評為“全國優秀雛鷹假日小隊”。張馨月家附近住著一位80多歲的老奶奶,老人早年喪偶,又無兒無女,并患有關節炎,每到陰雨天氣,腿腳就不利索。張馨月每到節假日就去幫她打掃衛生。一個周末,張馨月在幫奶奶打掃完衛生回家后,突然想起上次答應奶奶要幫她整理舊照片。可時間已經晚了,外面還下起了大雨,媽媽勸她說今天就不要去了。可張馨月說,既然答應了就一定要去。媽媽怕她一人出去不安全,就陪著她一塊兒去。當她們趕到奶奶家時,奶奶已經睡下了。奶奶原以為馨月不會來了呢,看到全身濕漉的娘倆兒時,不禁感動得老淚縱橫。附近小區敬老院住著5位“五保戶”。在輔導員老師的指導下,張馨月組織動員全班同學成立了“春蕾雛鷹假日小隊”,專程上門去為這里的孤寡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兩年多來,被推選擔任假日小隊隊長張馨月,像對自己的爺爺奶奶一樣關心敬老院孤寡老人的生活,以實際行動感染更多的小隊員們加入到這支隊伍中來。目前,“春蕾雛鷹假日小隊”隊員已發展到30多名。2006年7月,張馨月在家上網時看到了有關非法粘貼小廣告的危害,她立即召集假日小隊員到家一同商量怎么辦。最后她們決定利用星期天去清除社區街道墻壁上的小廣告和非法粘貼物等城市“牛皮癬”。在以后的周末,商州的街頭總能看到一群自帶水桶、抹布、洗衣粉、鏟子的少先隊員,在洗滌街頭巷尾每一個角落中的污點。每一位小隊員都說,自己不怕苦,不怕累,只要社區漂亮起來,假日小隊活動就有意義。兩年來,張馨月和她的隊員們以“爭做文明小公民、爭做社區好少年”為目標和行為準則,組織同學們不定期地清除了160多條骯臟的非法廣告,假日小隊被社區授予了“環保小衛士活動小組”稱號。張馨月仍然在努力,因為她心中有個夢想,她想通過自己的努力讓自己快樂,并把這份快樂永遠傳遞下去……張馨月用自己的行動爭得了“愛心章”,也捍衛了這枚獎章。
張馨月樂觀向上,積極進取,尊老愛幼、孝敬父母,善于思考,勇于創新,積極爭章,全面發展。在生活上具有較強的自理能力、良好的生活習慣、衛生習慣和思想道德品質,是新時代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好少年。用她自自己的話說“我要勤奮學習、全面發展,將來能夠用所學的知識來報達我的家鄉和祖國”。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張馨月出色的表現為她贏得了許多掌聲和榮譽。當小伙伴們紛紛夸她是真正的雛鷹爭章能手時,她的回答是:那一枚枚閃亮的雛鷹獎章永遠是我進步的動力!
張馨月就是這樣一個人如其名,充滿陽光與快樂的女孩,她用自己的愛心為社會盡自己一份綿薄之力;用強烈的責任心,架起學校與政府溝通的橋梁;用積極的進取心,為今后更好地服務于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純真的心靈,燦爛的微笑,把快樂和溫暖帶給身邊的每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