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波涌憶錢塘-554字作文
今年8月上旬,錢塘江大潮又一次展現了他的巨大威力,滔滔江水吞食了數條人命。從古到今,這條河似乎總與不祥的傳說聯系在一起:伍子胥駕潮來看吳國滅亡;錢王用箭射退朝水;“弄潮兒向滔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濕”的勇敢者游戲……
白居易當年膾炙人口的《白居易當年膾炙人口的《憶江南》: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游?詩中走說的“潮頭”也就是錢塘江潮。可見,杭州給這位大詩人最影響的不是如詩如畫的風景,而是錢塘大潮。從眾多的古代詩篇中,我們感到先人們對這條大哥的敬畏。其實人們并不是真的懼怕錢塘大潮,而是被它的浩瀚所震驚了,那些有關錢塘江的神話也是人們編造的。相傳,錢塘江的潮神是春秋時期的吳國相國,伍子胥。伍子胥胸有大志,卻命中注定是一個倒霉人物:身為楚國人,卻被楚國人殺了父兄。
逃到吳國后,助吳王剿滅強敵楚國,建立不可磨滅的功績。最后卻被吳王夫差逼迫而死,個性強硬的伍子胥死前要求把自己的頭顱掛在城門上,以便親眼看到與國滅亡。夫差自然不會聽他的話,命人將伍子胥的尸首拋進錢塘江。伍子胥陰魂不散,便化作潮神,八月十八日,便駕潮來看看吳國有沒有滅亡。站在現在的角度來看,錢塘江里沒有什么潮神,也不是伍子胥的亡靈在興風作浪,這是一種自然現象。但無論如何解釋,錢塘江大潮始終是中國的絕世奇觀。在錢塘江旁,望大潮從遠方奔來,仿佛又看見了弄潮兒的英姿,口中不住的誦:錢塘橫渡羨飛鴻,半壁闌干半壁風。冥滅浮山今未改,何勞子婿駕潮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