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茅爺爺文章有感-711字作文
暑假里,爺爺拿出一本早年買給爸爸看的《少兒時代》合訂本給我看。我很高興地每天看幾篇文章,其中有一篇是中國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爺爺所寫的文章:《從小得到啟發》使我記憶十分深刻。里面寫了茅以升爺爺小時候的幾個故事,使我受益匪淺。第一個故事是講茅以升爺爺小時候長得不怎么好看,家里人給他開玩笑說他不是茅家人,他半信半疑,不管媽媽怎么勸他他也不聽。
看看門口討飯的乞丐,茅以升下定決心想:管他信茅不信茅,乞丐也能活下來,我何必不跟他走呢?家里人這才驚慌起來,說他真的是茅家人,茅以升雖然相信是真的但這件事深深激發了他的獨立精神。第二件事茅以升看花燈動腦筋。一個花燈上面是紙做的風車,下面粘著紙人和紙馬還有一支蠟燭。蠟燭的熱氣上升,風車受到熱氣便轉了起來,于是紙人和紙馬也跟著動了。他想:一支蠟燭能使風車轉起來,兩支蠟燭不就轉得更快了嗎?于是他又拿來一支蠟燭點上,風車果然轉得更快了。第三個小故事是有一年他家鄉賽龍舟,茅以升約了幾個同學一起去看,不料他因胃痛發作便沒去。同學回來劈頭一句話:“你幸虧沒去!”原來看賽龍舟的人太多,都擠在一座橋上,結果橋塌了下來,淹死了不少人。
這件事又激發了茅以升對橋的濃厚興趣。橋雖能讓千萬人過河,當然是好事,但倘若橋造得不好引起災難,那么反而適得其反了。于是他暗下決心:將來我一定要造堅固而不會塌的橋。上面這幾個小故事說明茅爺爺從小立志堅定、愛動腦筋,又有獨立精神,身體力行,自覺又刻苦地學習,他深深懂得“一寸光陰一寸金”的深刻含義。所以他平時除讀好課本外,還博覽群書,苦練記憶、志向明確、不斷攀登,最后終成我國現代最著名的橋梁專家。茅爺爺這篇文章,值得我們深思回味。一個人要在事業上有所成就、有所貢獻,就必須從小確立志向,從小開始認真努力學習各項知識,從小培養自己有堅毅不拔的意志。所以,我認為茅爺爺這篇文章對我們這一代人有深刻的教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