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窮二白繪藍圖-803字作文
每當享受著石油的種種好處和便利時,我就會想起當年戴在當年中國頭上總也摘不掉的“貧油帽”。
新中國剛剛成立之初,歷經百年戰火的中國,嚴重缺少資源,尤其是工業建設的血液——石油,被西方人蔑稱為“貧油國”。1959年9月,發現了大慶油田,解放軍轉業官兵來了,石油工人來了,“鐵人”王進喜率領著1205鉆井隊來了。吊車無法開動,王進喜和工人們一起靠雙手和肩膀,奮戰三天三夜,硬是把38米高,22噸重的井架立起來;水管接不通,王進喜和工人們破冰取水,用臉盆、水桶,端了50噸水,打出了大慶油田的第一口生產井,創造了年進尺10萬米的世界鉆井記錄。水泥攪拌不開,王進喜拄著拐杖,跳進泥漿池,用身體來當攪拌機。在許許多多個王進喜一樣的工人的努力下,壓在所有中國人頭上的“貧油帽”終于摘掉了!
中國人在沒有任何高科技手段的幫助下,徹底擺脫了西方所說的“中國無油”的荒誕結論。也許你并不認為開挖石油是一件極其艱難的事,那就錯了。在當年,發現一處和挖一口油井都是一件極其艱難的事。當年錢三強、錢學森帶領著眾多科研人員。加班加點,終于制造出了原子反應堆、原子彈、氫彈、戰略核導彈、人造衛星等科研成就。從原子彈到氫彈,美國用了七年零三個月,蘇聯用了四年零三個月,英國用了四年零七個月,而一外國專家突然全體撤走、二沒有制作經驗、三國家尚落后的中國僅僅用了兩年零八個月就造出了第一枚氫彈。
速度之快,讓眾多國家望塵莫及。修西藏鐵路也是如此。青藏高原素來有世界屋脊之稱,要穿越千年凍土層、火山和被稱為“生存極限”的缺氧環境,修出一條高原鐵路談何容易!就拿極度缺氧來說吧,一開始工人們背著氧氣瓶,可是挖的越深,空氣中的氧氣濃度就越小,氧氣瓶里的氧氣也成了杯水車薪。
我們的科研人員經過兩百多次實驗,終于建起了三座高原供氧站。憑著這股不怕吃苦頭、勇于創新的精神,我們終于建造出了青藏鐵路,打破了西藏不能修鐵路的傳言。回望中國六十年建國歷史,我們成就了多少科研成果,尤其是建國之初,在無數默默無聞的建設者的支持下,完成了多少看似不可能的科研成果。我仿佛看到,新中國雖然一窮二白,卻依然繪制著未來美好的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