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讀者》要測驗-1009字作文
從小學四年級到初中畢業,我都是《讀者》雜志的忠實讀者。家里每年都會準時去郵局訂閱全年的《讀者》,郵差叔叔每個月都會準時塞兩期《讀者》進郵箱,媽媽每次都會準時開郵箱取《讀者》并把它放在我的書桌上。
每個周末晚上回到家,應該讓忙碌了整個星期的身心松弛一下了,電視太過喧鬧浮躁,還是端上一杯喜愛的飲品,扭開床頭暖黃的燈光,躺在床上細細品味一本溫馨的雜志舒適愜意。在那個時候,不管功課有多忙,我都會優先擠出時間來看雜志的,因為對我這種不怎么勤奮的學生,功課可以不完成,但每個星期的娛樂休閑項目是一樣不能少的。
但自從上了高中,《讀者》納入語文測驗的范圍,也就是說看《讀者》成為一項功課,我就不自覺地把看《讀者》當成一種負擔,一種任務,和別的功課一樣排在一切娛樂項目之后,反正是要測驗的功課,等到快測驗的時候再擠出時間完成吧,現在先看不用測驗的《青年文摘》。而在一切功課當中,看雜志又是靈活性最大最不迫切的一項。于是上了高中我就沒有一次主動地以欣賞的心情捧起過《讀者》。而每次測驗的前一晚被迫翻開來看幾頁的那一刻,就希望已經翻到了最后一頁,這和當初看得愛不釋手,總害怕這薄薄的精致的雜志很快就會被我翻完的心情真是有天淵之別。匆忙地翻開卷首語,按照過往的經驗都是些講個故事說明一個道理的套路,只要看最后一段就可以知道大概了,那個暖心趣味的小故事可以靠一邊先放著了。
第二篇通常是封面推薦的外國譯文故事,考的機率很高,要認真細看,看的時候捏緊紅筆,遇見人名,地名,時間,事件之類的詞串就畫起來,心里想著出題人挖哪個角落出,會考得如何刁鉆偏僻。當初看故事的激動,感悟,看完后靜下來細細回顧精妙細節的心情已經被逼在眉睫的測驗沖得蕩然無存了。取而代之的是政治測驗前如何提綱挈領看要點背重點的技巧?!蹲x者》竟然成為我的第二本政治書,真是我的可悲啊!形成這樣的狀態,固然是我的心態不好,把功課推到最后做。
但老師把《讀者》出成測驗題,無非是為了把一本好的課外讀物介紹給學生,而且希望學生認真對待,吸取其中精華,會對日后寫作有所裨益。但一本好的雜志有其魅力所在,一旦大家認識到它的好處就會被吸引著繼續看下去,是不需要測驗一類有功利性的監督政策壓迫的。而且把檢驗學生看《讀者》的收獲濃縮在那份測驗題里,檢驗學生的閱讀能力是否感悟到那些只能意會不能言傳的精妙,是否貶低了雜志的深度呢?而對于那些仍然不喜歡看書的的學生,可以用我上述的辦法通過測驗并且毫無收益。
那么測驗目的又何在呢?所以《讀者》是不是可以不測驗呢?(其他兩本還是要測的)留一本溫馨的讀物給我們慢慢品味,不要像看博大精深的政治書,即使馬克思主義再唯美理想,老師也是知道學生是從不帶欣賞眼光去看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