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讀后感:自傳的讀后感8-1200字
爸爸喜歡讀沈從文的書,旅行在外,還帶了本《沈從文文集》在身邊。我也搶來讀,讀到《從文自傳》的兩篇文章,我笑了。這個沈從文可真有意思。
這兩篇文章分別是:《我讀一本小書同時又讀一本大書》《我上許多課仍然不放下那一本大書》,文章寫了沈從文小時候上學和逃學的故事。他把學校的教科書叫做小書,把課外那些亂七八糟的知識叫做大書,很形象。
沈從文是著名的大作家,通過讀他的自傳,可以了解到他的童年。他能夠成為大作家,一點都不奇怪,原來大作家的童年生活是這樣豐富多彩。
沈從文從小就很聰慧,上私塾前已學會了五六百字。讀書背書對于他來說,并不是很困難。讀書生活有點枯燥,外面的世界是不是很精彩,于是他跟隨表哥開啟了第一次逃學之旅。
逃學途中,沈從文看到了家里和私塾里看不到的現象,聽到了家里和私塾里聽不到的事情,學到了家里和私塾里學不到的知識,讓他大開眼界。城里是個小世界,城外是個大世界,城外有廟,有會館,有祠堂,空地廣闊。那兒聚著小手工業工人,沈從文就走到那兒去,他們做什么,他就看什么:剃頭匠的大而黑的肚皮,苗婦人背著小苗人輕聲唱歌,殺人處的尸體被野狗拖走咬碎,鐵匠鋪里的小學徒拉著風箱,打著鐵器……他觀察著這一切,腦子里常常會冒出疑問,他也在觀察中尋找答案。逃學多次,每當被發現逃學,沈從文就會受到私塾或家里的處罰,挨一頓打,或罰跪一炷香的時間。但沈從文從不感到冤屈。他的腦子里回想著逃學途中所看到的種種有趣的事情。
沈從文真是個調皮的孩子。
后來進了新式學堂,沈從文更加放飛自我了。跑到山上認識樹木和草藥,到河里摸魚,用枯枝在河灘上燒來當點心,整天泡在水里洗澡……有時碰上苗鄉趕集,到賣牛處看他們討論價錢盟神發誓的樣子,又過賣豬處看那些大豬小豬,被人提起時的大呼小叫,又到賭場上看那些鄉下人一只手抖抖地下注……沈從文在這樣的環境里長大,他廣聞博記,造就了他不平凡的一生,他的作品散發出獨特的魅力。單純而又厚實,樸訥而又傳神,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
我在想,沈從文如果老老實實坐在教室,做一個乖學生,他能成為大作家嗎?恐怕有點難。如果沈從文不好好讀書,一心只想著到處瘋玩,他能成為大作家嗎?恐怕也有點難。所以我并不鼓勵現在的學生要逃學出去玩,那么,周末,寒暑假總是可以的,不能老窩在家里吧。認真讀書是必須的,認真讀書之外,走出教室,走出家門,去旅游,去參加社會實踐,也是必不可少的。古人說的“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對于一個人的成長來說,很重要。
暑假回湖南老家,碰到爸爸的一個學生,這個叔叔做美的家電懷化總代理。他說了這么一件事:他下面一個經銷商的兒子清華大學畢業,年紀不小了,還沒結婚,事業也無成,只能在自家門市站柜臺收銀。讓我很震驚。他能考上清華大學,書一定讀得很好;清華大學畢業卻一事無成,肯定讀書之外的知識太貧乏。
如果說我讀《從文自傳》有些收獲,有些感悟,那就是:我認識了課內知識和課外知識的關系,認識了書本知識和社會知識的關系。書,要好好讀,但不能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