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延安的孩子們有感-723字作文
今天,老師帶領我們學習了一篇閱讀課文,《延安的孩子們》。短文主要講了延安八路軍子弟學校的小學生渴望讀書的,而圖書館的圖書卻極度匱乏,于是師生自己動手做書以及周恩來總理向孩子們贈書這兩件事。上一篇課文是《延安,我把你追尋》,講了人們追尋革命的精神,而這篇文章講了延安的孩子們酷愛讀書的一些事件。從這篇短文中,我聯想到了很多。首先,延安的孩子們的讀書館是一孔窯洞,就算窯洞再怎么大,再怎么好,也肯定比不上我們學校寬敞明亮的圖書室。
其次,延安的孩子們的書本、讀物,實在太少,一開始才有幾十本課外讀物,然后又開始自己開辟“書源”,自己動手做書。最后,是延安的孩子們酷愛讀書的精神。文中寫道“他們看見樹就像一群饑餓的孩子們聞到香噴噴的飯菜,餓極了,恨不得一口吞進肚中”。
看著他們圖書的勁頭,我可是好生佩服。我們平常讀的書一般都是一些課內書本,有時還會覺得味同嚼蠟。他們都是身份特殊的孩子,都有不平凡的經歷,在艱苦的環境下,他們渴望讀書,看到書就像看到圣物一樣恨不得供奉起來。孩子們,愛看書,愛讀書。當周恩來總理送圖書到學校的時候,他們竟然去迎接。書,在我們現在這個科技發達的時代已經顯得不那么珍貴、那么時尚了,而他們卻從半山腰的學校步行到山下去“迎接”書。如果讓我在我們班舉出一個愛讀書的例子,那就是應該是看一些閑書、看一些漫畫書了吧。如今,閑書、漫畫書在校園內大行其道,反倒是一些能夠輔導我們學習的讀物倍受冷落,沒人理睬。如果將我們與文章中的那些酷愛讀書的延安的孩子們相比,差別就太大了。
從某個角度講,我們就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延安的孩子們的書本資源缺乏,學校條件悠閑,但是他們卻還是那么的愛看書,愛學習,可是到了我們這一代”天天活在蜜罐里”的孩子,想要找本書看,一點也不難,可是我們卻沒有利用這個優勢,加強學習,而是整天無所事事。我們應該學習延安的孩子們那種酷愛讀書的精神,我們應該從他們的身上汲取到學習的勁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