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白塔公園的導(dǎo)游詞

網(wǎng)絡(luò)整理 分享 時間: 收藏本文

年白塔公園的導(dǎo)游詞

在日常的學(xué)習(xí)、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yōu)質(zhì)的范文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白塔公園的導(dǎo)游詞篇一

瀘州白塔又名報恩塔,位于瀘州中心城區(qū)報恩塔文化廣場,與瀘州老窖池相距500米,四川省文物保護單位。

白塔又叫報恩塔,塔高32.30米,呈八方形,每邊長4米,七層、雙檐,座西向東而立,造型古樸優(yōu)美,結(jié)構(gòu)協(xié)調(diào)自然,塔外檐下磚砌斗拱,飾有瑞獸、琴書等涂雕,塔內(nèi)共有八十二龕三百六十余尊石刻造像,分別為佛教、民間中的傳說故事,雕塑精密細膩,頗其南宋秀麗工致風(fēng)格,外面全部呈白色,故此又名為"瀘州白塔"。

此"報恩塔"始建于南宋。相傳,當時的瀘州安撫使馮楫在自己的壽宴之日,有幸識得了流散多年的瞎母,馮楫當即焚香禱告,跪舔母目,終始母眼重明,馮楫遂建此塔以感恩。千百年來"報恩塔"的故事在瀘州流傳極廣,并深情贊美了知恩、感恩、報恩這一中華民族之傳統(tǒng)美德,也深深影響了瀘州人的道德情操。明弘治年、清光緒四年及1983--1985年維修過,至今保存完好。

該塔矗立城中,在過去數(shù)十里便可遙見,塔頂以水晶念珠一串、金碗四枚填以七珍八寶其內(nèi),頂之四葉以鐵索擊真頂,每值旭日東升即放霞彩,光芒萬丈,蓋珠光矣,古代《瀘州八景》中謂之"白塔朝霞"。

千百年來"報恩塔"的故事在瀘州流傳極廣,并深情贊美了知恩、感恩、報恩這一中華民族之傳統(tǒng)美德,也深深影響了瀘州人的道德情操。知恩,顧名思義,就是要知道恩情。知遇之恩、養(yǎng)育之恩、授藝之恩、教師之恩……,可謂恩情融入人世甚廣啊……;感恩其本意是要信徒感謝主(上帝)的善良與寬容,感謝兄弟姐們的幫助與支持。牛津字典將其定義為"樂于把得到好處的感激呈現(xiàn)出來回饋他人"。我們中國人自己將其表達更加生動——滴水之恩、涌泉相報;報恩也就是用實際行動和其他各種方式予以回報。

白塔公園的導(dǎo)游詞篇二

白塔寺約建于元代初年。相傳,成吉思汗曾致書西藏黃教薩迦派法王,薩迦派法王即派當時一位著名的喇嘛去蒙古拜見成吉思汗。這位喇嘛走到蘭州時,不幸病故。大元帝國建立后,成吉思汗為了紀念這位喇嘛,在山顛修造白塔一座,以表懷念。

現(xiàn)在的白塔,并非元代所建,而為明代重修,據(jù)《重修白塔寺記晰載:"吾蘭之河山北,原有白塔古剎遺址,正統(tǒng)戊辰間,太監(jiān)劉公來鎮(zhèn)于此,暇覽其山,乃形盛之地,于是起梵宮,建僧居,永為金城之勝境。"由此可見,現(xiàn)存白塔寺,系明正統(tǒng)年間鎮(zhèn)守甘肅的太監(jiān)劉永成重建。

清康熙五十四年,甘肅巡撫綽奇補舊增新,擴為寺院,并以"慈恩"題寺額,但百姓仍呼之為白塔寺。明代所修白塔,七級八面,上有綠頂,下筑塔基,高約17米,為實心磚塔。每級每角均有翹起的磚刻小龍頭,下系風(fēng)鈴,隨風(fēng)飄蕩,聲清音脆。塔的外表堊飾如雪,故稱白塔。

白塔建成后,幾經(jīng)強烈地震,毫無損傷,顯示出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建筑之科學(xué)精巧,智慧之高超絕倫。

白塔寺院內(nèi),南有懸?guī)r閣樓,北有準提菩薩殿,東西兩側(cè)各有陪殿數(shù)間,陪殿各連小亭一座,四周建筑正好將白塔拱衛(wèi)于寺院中央,整個寺院居高臨下,頗為壯觀。

自明代以后,白塔山的寺廟殿宇逐漸增多,成為宗教勝地。在白塔寺西南一帶,陸續(xù)修建了三官殿、觀音洞、藥王殿、財神殿、金山寺、禹王廟等;在白塔寺的東南一帶,興建了三教道統(tǒng)詞、三皇殿、三星殿、羅漢殿、文昌宮、魁星閣等;在白塔寺的南面,依山勢建有十王殿(一殿秦廣王、二殿楚江王、三殿宗帝王、四殿五官王、王殿羅天子、六殿卡成王、七殿秦山王、八殿都市王、九殿平等三、十殿轉(zhuǎn)輪王)。這些寺廟依山勢而造,或居黃土層,或居巖崖邊,風(fēng)格迥異,各具風(fēng)采。可惜因年久失修,戰(zhàn)爭破壞,大部分傾圮頹廢,目前僅剩一殿。

在白塔山半山東側(cè),有一三楹的高大牌樓,堪稱白塔山第一牌坊。牌坊陽面題額"鳳林香裊",陰面題額"秀英三臺",為清乾隆五十六年皋蘭舉人李存中所題寫。其意是:低頭俯視,山腳寺廟青煙鐐繞升騰,香氣彌漫;抬頭仰觀,白塔熠熠生輝。與皋蘭山三臺閣相映成趣。寥寥八字,俯察仰觀,前呼后應(yīng),道出了這座牌坊承上啟下的微妙,實為一絕。

白塔公園的導(dǎo)游詞篇三

北海公園(beihaipark)位于__市中心區(qū),城內(nèi)景山西側(cè),在故宮的西北面,屬于中國古代皇家園林。這里原是遼、金、元建離宮,明、清辟為帝王御苑,是中國現(xiàn)存最古老、最完整、最具綜合性和代表性的皇家園林之一,1925年開放為公園。是中國保留下來的最悠久最完整的皇家園林。

北海公園以神話中的“一池三仙山”,構(gòu)思布局,形式獨特,富有濃厚的幻想意境色彩。對啦,關(guān)于“一池三山”還有個故事呢!戰(zhàn)國時代傳說,渤海東面有"蓬菜"、"瀛洲"、"方丈"3座仙山,山上住有神仙,藏有長生不老藥。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后,派方士徐福等帶童男女數(shù)千人,渡海找3座"仙山",尋長生不老藥,未果;便在蘭池宮建百里長池,筑土為蓬菜山,刻石為鯨,長200丈。到了漢朝,漢武帝重蹈覆轍,仍未找到仙山,于是降旨在建章宮后挖一個大水池,取名"太液池"。將挖出的泥土的池中堆了3座山,象征蓬菜、瀛洲、方丈3座仙山。此后歷代皇帝都在宮殿附近建"一池三山"。北海園林依這個傳統(tǒng)而建的,瓊島如"蓬菜",團城為"瀛洲",中海犀山臺似"方丈"。

從南門進入北海公園,自然先到團城。

團城原是太液池中的一個小島,金代為大寧宮一部分,元代稱圓坻,亦稱瀛州。至元元年(1264年)在其上建儀天殿。明永樂十五年(1417年)重修,改名承光殿。島四周砌圓形城墻,城高4.6米,面積約4500平方米,周長276米。清康熙八年(1669年)乘光殿毀于地震,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重建。乾隆十一年(1746年)擴建,成此規(guī)模。

承光殿為全城臺中心,殿內(nèi)陳設(shè)有白玉佛。殿南側(cè)有玉甕亭,亭中有元代遺物玉甕--“瀆山大玉海”。瀆山大玉海制作于至元二年(1265年)。口呈橢圓形,通高70公分,周長493公分,重約3500公斤,周身浮雕海龍、海馬、海豬、海犀等出沒于波濤之中,栩栩如生。元世祖忽必烈曾將玉甕放置瓊?cè)A島廣寒殿中,傳說曾用以盛酒大宴群臣。明代廣寒殿倒塌,玉甕失落民間。清乾隆十年(1745年)發(fā)現(xiàn)后,乾隆皇帝“令以千金易之,置承光殿中”,乾隆十四年(1749年)建玉甕亭,將玉甕陳設(shè)于亭中配以漢白玉雕花石座,命翰林四十人,各賦詩一首,刻于亭柱之上。玉甕厚重古樸,氣勢雄渾。為元代難得的玉雕精品。

殿北側(cè)有敬躋堂,三座建筑構(gòu)成整個城臺的中軸線。在這條中軸線的兩側(cè)對稱地排列著幾組建筑。東側(cè)由南至北依次為:昭景門樓、東廡殿、古籟堂等;西側(cè)由南至北依次為:衍祥門樓、西廡殿、余清齋等。

此外,亭廊假山雜置其間:余清齋西有回廊與其西側(cè)的沁香亭相連通;敬躋堂東西各有假山,山上各置一亭,東為朵云亭,西為鏡瀾亭。綜觀整座城臺,在黃瓦紅墻、規(guī)整對稱的古建筑之間,穿插植種著數(shù)十棵已有幾百年歷史的蒼松勁柏,遮蔭蔽日,虬枝各異。襯托得整座城臺既莊得幽靜,又自然大方。

走上永安橋,看見石獅子,不覺想起“永安寺的獅子“頭朝里””,其實永安寺門前的獅子是守護堆云牌樓的獅子,由于守護堆云牌樓的獅子離永安寺的山門很近,所以就將堆云牌樓的獅子誤認為是永安寺的獅子了。

瓊?cè)A島簡稱瓊島,因島上建有白塔,故又俗稱"白塔山"。島高32.米,周長913米。瓊?cè)A,意指華麗的美玉,以此命名,表示該島是用美玉建成的仙境寶島。另據(jù)神話傳說,瓊?cè)A是瓊樹之花(華即花),生長在蓬萊仙島上,人吃了可長生不老,此亦表示該島是仿瑤池仙境建筑的。清初,曾在山頂設(shè)置信炮臺,由八旗軍駐守,居高臨下了望全城,一旦有警,便可立即發(fā)出信號。

清初順治八年(1651年),“有西域喇嘛者,欲以佛教陰贊皇猷,請立塔寺,壽國佑民”,得到皇帝的恩準,于是修建了永安寺和白塔。這種象征神權(quán)的建筑物--白塔和永安寺,設(shè)置于瓊島的重要位置上,具有主宰全園的氣勢,以體現(xiàn)“君權(quán)神授”的封建思想,此是帝王宮苑的一大特色。

以以其凈眼觀察世界。由于這四位天王手中所持法器不同,中國百姓習(xí)慣上稱他們?yōu)椤帮L(fēng),調(diào),雨,順”。預(yù)示著國家的五谷豐登,永安太平。

北海白塔塔高35.9米,上圓下方,富有變化,為須彌山座式,塔頂設(shè)有寶蓋、寶頂,并裝飾有日、月及火焰花紋,以表示“佛法”象日、月那樣光芒四射,永照大地。塔身正面有一盾形小龕,內(nèi)塑紅底黃字的藏文圖案,含“吉祥如意”之意。此龕俗稱“眼光門”,又叫“時輪金剛門”。1679年該塔被地震所毀,次年重建。1976年唐山地震波及北京,塔頂被損。在修復(fù)時,發(fā)現(xiàn)塔內(nèi)主心木中藏有一個二寸見方的金漆盒子,盒蓋繪有太極圖,盒內(nèi)藏有兩“舍利”,證明此塔是一座舍利塔。該塔矗立于瓊島頂峰,綠蔭擁簇,巍峨壯美,引人矚目。

瓊島的東北坡古木參天,這里便是"燕京八景"之一的"瓊島春蔭"。沿著乾隆帝御題的"瓊島春蔭碑"旁的小路前行,可直通迂回曲折的"見春亭"和"看畫廊",眼前的景色猶如一幅天然山水畫,美不勝收。廊外有湖石堆砌的幽洞石室,變幻無窮。

沿湖邊北面的山麓下,有原為帝后們垂釣、泛舟后休息、進膳的漪瀾堂,現(xiàn)已開設(shè)仿膳飯莊。漪瀾堂向東有"濠濮間"和"畫舫齋"兩組建筑,布置精巧,環(huán)境幽靜,構(gòu)成園中之園。清代的帝后、大臣們常在濠濮間宴飲。畫舫齋系清代皇家行宮之一,也是皇帝約集著名畫家作畫之所。

西北面有個建在水上的小院,稱"小玲瓏",與曲廊相連接。由此折向東北院的"主柯庭"前,可觀賞一株800多年的古槐。再往北有座方形的"蠶壇",系清代后妃們祭祀蠶神之處,也是北京九壇之一。

從蠶壇西行,不遠就到靜心齋,面積4700平方米,原為乾隆帝書苑,稱乾隆小花園。后來辟作皇子的書齋。靜心齋往西是天王殿。正殿系楠木建筑,這里是翻譯和印刷大藏經(jīng)的地方。后面的琉璃閣為發(fā)券式無梁殿結(jié)構(gòu),壁上嵌滿琉璃佛像,光彩奪目。天王殿西側(cè),有座用424塊七色琉璃磚砌成的九龍壁。建于清乾陵二十一年(1756年)。長25.86米,高6.65米,厚1.42米,為三座著名的九龍壁中最精美的一座。中國有三座著名的九龍壁:規(guī)模最大、歷史最久的一座,在山西省__市內(nèi),建于明代洪武末年;最有特色的一座,即此北海的九龍壁;第三座,在故宮的寧壽門前。后兩座均是清代乾隆年間所建。沿九龍壁南行,有座"鐵影壁",長3.56米,高1.89米,顏色與質(zhì)地如同鐵鑄,雙面雕到云紋與怪獸,為元代浮雕藝術(shù)珍品。

沿九龍壁南行,有座"鐵影壁",長3.56米,高1.89米,顏色與質(zhì)地如同鐵鑄,雙面雕到云紋與怪獸,為元代浮雕藝術(shù)珍品。鐵影壁北面,有三進院落。主建筑曾是乾隆帝禮佛前后的更衣處和游憩的別館。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為保護王羲之的,增建了一個院落,名"快雪堂"。西面沿湖有五座亭子,建于清順治八年(1651年)。

五亭主次分明,飛金走彩,遠望如同五龍浮動,故稱"五龍亭"。這里為清代帝后們賞月、釣魚、觀看焰火的游樂之處。亭的西隅,有一大片建筑群,總稱"小西天"。其中"萬佛樓"與"極樂世界"是主體建筑,這是乾隆帝特地為生母孝圣皇太后祝壽祈福而建造的.

白塔公園的導(dǎo)游詞篇四

丹棱白塔,是為陪襯原丹棱白鶴寺建筑群而建的。

塔起源于印度,東漢時期隨佛教傳入我國,自漢至隋,塔的地位很高,寺院的建筑都是以塔為中心布局的。唐代,寺院建筑開始以禮佛誦經(jīng)參禪的殿宇為中心,塔成為佛寺的陪襯,或者建于寺后,或者建于寺旁,或者另建塔院。

據(jù)專家考證,丹棱白塔建于唐,設(shè)于原白鶴寺中,《四川通志·輿地》卷四十三記載:“《明統(tǒng)志》:白塔寺在丹棱縣治西,舊名白鶴,唐大中末建,內(nèi)有浮圖,宋重修,蘇軾為記,永樂初改今名”。另一種說法是建于隋代,據(jù)《丹棱縣志》(民國十二年版)《佛寺》記:“白塔寺古剎也……寺左浮圖一座,高聳云霄,建于隋仁壽年間”。后據(jù)專家考證:“此塔外十四級內(nèi)四層,不合佛塔規(guī)矩,且頂部蹬道似未到盡處,頗疑似曾經(jīng)折斷,后代大修成如此模樣”。“此塔行制與大理崇圣寺塔和彭山龍興寺塔等相識,殆亦唐代,而內(nèi)部宋式斗拱和盤陀蹬道是后代補修的”。因此,大多數(shù)專家認為:“丹棱白塔是可能建于唐而后代迭經(jīng)改造,猶保留唐塔風(fēng)格的古跡”。從塔剎中段上鑄有“道光十二年十月谷旦”和下段鑄有“佛、萬歷乙巳年十月廿立”等字樣看,也說明明清時代亦經(jīng)過多次修補。

丹棱白塔通高27.5米,(其中塔剎高2.2米),為正方四角磚尖14層密檐式塔。塔中間設(shè)有蹬道,可盤旋達頂,造型雄偉,與今西安小雁塔,樂山唐代靈塔造型極為相似。

丹棱白塔屬于密檐式塔。其外部特征是,塔身下部第一層特別高大,第一層以上,每層之間的距離特別短,塔檐緊密相連,好似重檐樓閣的重檐。除第一層外,以上各層一般沒有門窗。這種塔是樓閣式塔的一個分支。

塔無臺基和基座,塔身直出地面,塔身底邊每方寬6.02米,正方底開有拱門一道,以上各層次均開有梯形楣,人字型楣的真窗或假窗,層間疊澀為檐,每級檐角原懸風(fēng)鈴,風(fēng)來必響,是丹棱古八景“白塔鐘聲”。

塔在7級以上逐級微向里收,塔內(nèi)僅5層,底層心市頂裝有磚砌五鋪作斗拱八朵,以承拖疊澀構(gòu)成的天花(藻井),壁上原來有臘梅數(shù)朵,底壁有浮雕一幅。二、三、四層不裝斗拱,第五層不設(shè)心室,原有彩繪和佛像。

丹棱白塔是丹棱歷史的見證。自隋開皇時丹棱就建制設(shè)縣,古城人不甘寂寞,先是修建象征“地王”的丹棱白鶴寺,以圖風(fēng)水顯圣,又建文廟造賢育士,續(xù)又建丹棱白塔為古城增色。此后的.丹棱倒是實實在在地出了不少人才。百年間,中進士者125人,舉人300余人,因而享有“才子之鄉(xiāng)”的美名。其中,書法家楊玲、女道士成無為、詩僧可朋、史學(xué)大家李燾、“小東坡”唐庚、“水晶燈籠”孫道夫、民族英雄劉汲、“謫仙之才”李壁、教育家李昶元等等,雄視天下,名留青史。

丹棱歷史上很多名人都曾前往丹棱城西觀塔、登塔、詠塔,留下許多贊美詩篇。彭端淑云:“塔勢壯城西,迢迢入宵漢。鐘聲出上方,清越隨風(fēng)遠。喚醒夢中人,回頭思彼岸。”

觀塔、登塔別有一番情趣。遠看,丹棱白塔與西安小雁塔極為相似,雄偉高大,造型優(yōu)美。近觀,塔為正方四角鉆尖十四層的密檐磚砌建筑,通高近三十米。抬頭望去,第一層塔身上出密檐十四層,每層檐子之間距離很短,好似重檐樓閣式的重檐。各層磚檐疊出部分自下而上的逐層遞減,形成柔和的拋物線外廓,每層磚檐之間又作鳥翼般造型,給人一種輕快舒暢的感覺。檐與檐之間的矮壁上,每面都砌出欞窗和小孔,據(jù)說這些窗和孔是作為裝飾或內(nèi)部采光用的。塔檐翼角上原懸掛有72只銅鈴,風(fēng)吹鈴鐺響,白云繞古塔,素有“白塔鐘聲”之美譽[1] ?,歷代被列為“丹棱八景之一”。

白塔公園的導(dǎo)游詞篇五

仁壽白塔寺位于四川省仁壽縣富加鎮(zhèn)奮斗村。 白塔寺建于明成化元年(公元1465年)。白塔始建于清代乾隆五十四年(1790),通高14.15米,座寬5.6米,塔身為四面五重檐,底層采用石料,其余四層用佛像青磚砌成。底層開一門,門楣上一匾書刻“今古同心”四字,各層均三面開窗,塔均穹隆頂結(jié)構(gòu),全用各型預(yù)制佛像青磚拱砌。樓梯均一米寬的人行道沿壁螺旋狀四十余級可達頂部覽勝。

白塔寺建于明成化元年(公元1465年)。白塔始建于清代乾隆五十四年(1790),通高14.15米,座寬5.6米,塔身為四面五重檐,底層采用石料,其余四層用佛像青磚砌成。底層開一門,門楣上一匾書刻“今古同心”四字,各層均三面開窗,塔均穹隆頂結(jié)構(gòu),全用各型預(yù)制佛像青磚拱砌。樓梯均一米寬的人行道沿壁螺旋狀四十余級可達頂部覽勝。

據(jù)聞,歷史上的白塔寺一帶風(fēng)水極好。西漢時期,白塔寺所在的涌泉山群山環(huán)繞宛如百鳳朝陽,山上濃蔭蔽日,山下景色宜人。左邊的飛龍山昂首蒼穹展翅欲飛,右邊的臥虎山雄踞丘野躍躍欲撲,在地理上構(gòu)成了虎踞龍盤的格局。據(jù)仁壽縣志記載,白塔寺的石壁上確曾刻有隸書體的“虎踞龍盤”四個大字。

在20xx年11月眉山市第二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推薦材料中,對于白塔的歷史價值進行了這樣的鑒定:白塔歷史悠久,用材料優(yōu)質(zhì),塔身堅固不易風(fēng)化,具有歷史性、科學(xué)性、藝術(shù)性,保存完好,具有研究價值。

3史料編輯

仁壽縣志記載:明朝末年,農(nóng)民起義軍將領(lǐng)張獻忠兩次攻占仁壽縣,曾多次到白塔寺來活動。明末清初,清王朝開始清剿邊遠反清勢力,一隊清軍追趕一群反清義士到白塔寺時,竟神秘失蹤,當他們發(fā)現(xiàn)地宮洞口后欲強行進入搜尋,由于迷宮作用清軍有去無回,為首的將領(lǐng)在震怒之下填塞了所有的進出洞口。

白塔公園的導(dǎo)游詞篇六

朋友,你了解威遠嗎?威遠的勝景可多呢!有坐落在桃花山的——羅世文紀念館,有在離威遠15千里以外的——靜寧寺,還有那矗立在白塔山上的——白塔。

這天,我們穿過東大橋,走過河?xùn)|街。登上了白塔山,來到了白塔面前。

白塔全身雪白,有六個面,共五層。每層上面都有栩栩如生的浮雕。

有的是在盤旋的飛龍、飛鳥。有的是濃眉大眼的活神仙。走進白塔一看,有一個粗大的圓柱立在白塔中心。圓柱周圍是螺旋形的樓梯。又窄又陡。走在前面的一不小心可能踢到后面的人的額頭呢!白塔原名敷文塔。立在威遠城東。明代嘉靖20xx年它就來到人間。1820xx年被人們重建。1983年名為縣級保護單位。20xx年建業(yè)集團、白塔集團,縣政府再次復(fù)修。站在白搭山下,我不禁想起一個傳說:

在很久很久以前,在婆城(威遠)有一家姓余的人,他們十分富裕。余家公子在朝廷當官。多么幸福的一家啊!可他們的心如蛇蝎。他們總以勢壓人。百姓們敢怒不敢言!不知過了多少天,一位老者經(jīng)過這里,百姓們向他訴說了一切。老者聽了他們遭遇,下定決心要幫助這些可憐的百姓。老者四處存錢。建起了白塔、下橋。并告訴人們:橋是彎弓塔是箭,箭箭射中余家院。老者說完就走了。不久,余家公子被罷官。余家也一天天衰敗下去。

我站在塔上環(huán)顧四方,西方是美麗的婆城,是高樓大廈的海洋。28層電梯公寓,他如一個高的的巨人,俯視著美麗的婆城。東方是連綿起伏的群山。站在這里,不由得感嘆,不由得自豪。白塔是人們心中和平的象征。

白塔公園的導(dǎo)游詞篇七

白塔在薊縣城西南隅,獨樂寺正南300米。20xx年,十一假期期間,獨樂寺白塔寺聯(lián)票價格是40元。

舊稱漁陽郡塔,明嘉靖十二年(1533)在塔前修建觀音寺,塔身白色,亦稱觀音寺白塔。遼清寧四年(1058)建,明嘉靖、隆慶、萬歷和清乾隆年間重修。

塔平面八角形,通高30.6米。塔基下部砌花崗石條,上部筑仿木磚雕須彌座,其壺門內(nèi)浮雕舞樂伎,刻工精細,栩栩如生,是研究遼代音樂舞蹈的重要例證。

塔身南面設(shè)門,內(nèi)置佛龕;東、西、北三面設(shè)磚雕假門;四個側(cè)面凸雕碑形,上書佛教偈語。八個轉(zhuǎn)角處作重層小塔。塔身上出三層磚檐,檐角系銅鐸。檐上置塔座承覆缽形圓肚、十三天和銅剎。素有"金峰平掛西天月,玉柱直擎北塞云"之譽。

此塔下部為密檐塔型,上部砌作覆缽式,是中國遼塔造型奇特之一例。 1976年大地震,塔身震損,通體酥裂,1983年大修加固。

景點簡介: 在薊縣城西南隅,獨樂寺正南300米。舊稱漁陽郡塔,明嘉靖十二年(1533)在塔前修建觀音寺,塔身白色,亦稱觀音寺白塔。遼清寧四年(1058)建,明嘉靖、隆慶、萬歷和清乾隆年間重修。塔平面八角形,通高30.6米。塔基下部砌花崗石條,上部筑仿木磚雕須彌座,其壺門內(nèi)浮雕舞樂伎,刻工精細,栩栩如生,是研究遼代音樂舞蹈的重要例證。塔身南面設(shè)門,內(nèi)置佛龕;東、西、北三面設(shè)磚雕假門;四個側(cè)面凸雕碑形,上書佛教偈語。八個轉(zhuǎn)角處作重層小塔。塔身上出三層磚檐,檐角系銅鐸。檐上置塔座承覆缽形圓肚、十三天和銅剎。素有"金峰平掛西天月,玉柱直擎北塞云"之譽。此塔下部為密檐塔型,上部砌作覆缽式,是中國遼塔造型奇特之一例。 1976年大地震,塔身震損,通體酥裂,1983年大修加固。

景點簡介: 獨樂寺坐落于薊縣西關(guān)口北面,始建于唐代,重建于遼代,距今已有1000余年的歷史。據(jù)說安祿 山叛唐,就是在此處誓師,他喜獨樂,故以“獨樂”二字名寺。 山門的門楣上,懸掛著一塊醒目的的牌匾,上書“獨樂寺”,這三個大字頗有來歷----出自明朝嚴嵩之手。 觀音閣高23米, 木質(zhì),集我國木結(jié)構(gòu)建筑之大成,是國內(nèi)現(xiàn)存最早的木結(jié)構(gòu)樓閣。 觀音閣看似只有兩層,實際是一座3層式古老的木結(jié)構(gòu)建筑物----在上下層之間還夾著一個用腰檐和平坐欄桿圍繞著建成的暗層。閣內(nèi)有一座高達16.27米的觀音菩薩像,是遼代泥塑藝術(shù)珍品,又是國內(nèi)最大的觀音塑像。

形體高大的觀音像,矗立在閣內(nèi)中央的須彌座上,向上穿過二、三層平臺,直入頂層覆斗形的八角藻井之中。觀音像慈目低垂,面露微笑,親近如在人間。為顯示觀音法力高強,塑造者在觀音頭頂上又塑出10個小觀音,所以又有“十一面觀音”之稱。 獨樂寺自創(chuàng)建以來一直是宗教活動中心。1961年獨樂寺被國務(wù)院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如今,獨樂寺已和白塔寺、魯班廟、鼓樓一起成為薊縣古城內(nèi)的著名旅游景點。

景點簡介: 大悲院位于天津市河北區(qū)天緯路,是天津市保存完好,規(guī)模最大的一座八方佛寺院。由西院和東院兩部分組成,西院又叫舊廟,始建于清順治年間,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擴建,由文物殿和方丈院等組成,東院又叫新廟,建于1940年,由天王殿、大雄寶殿、大悲殿、地藏殿、配殿、耳房和回廊組成,是寺院的主體。殿內(nèi)藏有銅制釋迦牟尼佛像,還塑有大悲菩薩、倒坐觀音、彌勒佛、天王像、羅漢像等。 位于院中央的大雄寶殿內(nèi)曾珍藏著魏晉南北朝至明清各代銅、木、石刻造像數(shù)百尊,工藝和藝術(shù)水平很高。殿內(nèi)還曾供奉過唐僧玄奘法師的靈骨,1956年轉(zhuǎn)贈印度那蘭陀寺。

院內(nèi)朱門綠瓦,佛壇高筑,松柏參天,莊嚴靜穆,是全國重點佛教寺廟之一。 大悲院是因為供奉大悲觀音(又叫千手觀音)而得名,廟內(nèi)原有柏木雕千手觀音像,毀于"十年動亂"之中。現(xiàn)在大悲院后殿里一尊高3.6米,寬4 米的千手觀音金身像,神態(tài)莊嚴、姿容動人,是天津美術(shù)學(xué)院王家斌和其助手用了兩年的時間,于1984年精心設(shè)計、雕塑而成的。 新的塑像融傳統(tǒng)佛教藝術(shù)與現(xiàn)代造型藝術(shù)于一體。

在設(shè)計和雕塑過程中,吸取了河北省正定縣興隆寺、山西平遙縣雙林寺觀音像的特點,表現(xiàn)觀音菩薩"救苦救難"的形象,注重了面部表情的慈樣、親切、莊嚴、溫柔、美而不媚等特點。在手的塑造上,改變了清代塑像從背后展出手臂的做法,采取了從肩和腋下伸展手臂的方法,而使其符合現(xiàn)代美學(xué)的透視法,從身體上塑出那么多的手,每只手都有不同的姿勢,拿著各種不同的法器,既要有組織,又不能呆板;既要美觀,又不能雜亂無章。佛像左右兩邊手臂排成扇狀,每組成一雙手,其動態(tài)都有變化,都有聯(lián)系,仿佛是一個慢鏡頭,有動態(tài)美,又富有音樂。

白塔公園的導(dǎo)游詞篇八

游客朋友:

早上好!今天我們要去參觀游覽蘭州市的著名景觀之一的白塔山。它坐落在蘭州市中心、黃河北岸,因山頭有一座元代的白塔而得名,1958年開辟為公園。 白塔山屬黃土梁塬地貌,海拔1700多米,是祁連山的余脈。

它巍峨起伏,重巒疊嶂,有“拱抱金城”之雄姿,是蘭州北面的天然屏障。“白塔層巒”被譽為“蘭州八景”之一,山上的白塔與山下的黃河以及飛跨黃河的中山鐵橋仰俯錯落,成為蘭州市的標志性景觀。

各位游客,現(xiàn)在我們看見的是白塔山公園內(nèi)著名的一、二、三臺建筑群。該建筑群總面積達8000多平方米,以石階、石壁、磚雕、亭臺、回廊相互連貫,上下通達,層次分明,這是中國古典建筑中的一種別具風(fēng)格的形式。一臺建筑,是一座四面敞開的中央大廳,雕梁畫棟。大廳回廊兩側(cè)各有重疊交錯的重檐四角亭,迂回而上便是對稱式的二臺牌廈。牌廈面闊五楹,居中一楹有七級斗拱,為全國罕見。過二臺廣場,沿石階而上便是磚木結(jié)構(gòu)的三臺大廳,氣勢莊重。大廳長80米,寬20米,高約10米,屋頂飾有琉璃花脊,墻面鑲嵌各種磚雕,檁梁及懸角等處又有木雕彩繪。

各位游客,沿三臺東側(cè)盤山小道上來,我們眼前出現(xiàn)了一座牌坊,正面題額為“鳳林香裊”,背面題額為“秀映三臺”,都是清朝乾隆五十六年,也就是公元1791年,皋蘭舉人李存中留下的墨寶。這座牌坊號稱“白塔山第一牌坊”,站在這里俯視山下,黃河如帶,鳳林關(guān)一帶炊煙裊裊,仿佛能聞到飄來的飯香;放眼遠眺,皋蘭山三臺閣遙遙相望,恍若天上宮闕。穿過牌坊,呈現(xiàn)在我們眼前的便是“法雨寺”。法雨寺原名“羅漢殿”,位于三臺大廳之上,在山道轉(zhuǎn)彎處依山而建,是一座一進兩院的古代建筑。始建于清光緒十年,就是公元1884年。整個建筑小巧玲瓏,古樸清秀。有懸樓五間,憑欄遠眺,金城全貌,盡收眼底。據(jù)記載,大殿原有對聯(lián)云:“隨處現(xiàn)身,只為眾生開覺路;尋聲救苦,永留寶筏渡迷津”,現(xiàn)已蕩然無存。羅漢殿歷經(jīng)滄桑,曾經(jīng)殿舍俱廢,香火滅絕,名存實亡。于1998年批準修復(fù),改名“法雨寺”,現(xiàn)有山門、大雄寶殿、藏經(jīng)樓、—堂等主體建筑。法雨寺東西山頭,各有三角亭一座,東曰“東風(fēng)亭”,西曰“喜雨亭”,造型簡潔、剛健,氣勢不凡。西北頂峰有三皇殿和三教道統(tǒng)祠,往西即可到達白塔寺。

拾級而上,我們終于到達了向往已久的白塔寺。此白塔始建于元代。元太宗窩闊臺執(zhí)政時,他的皇子闊端為西涼王。闊端邀請當時西藏最具實力的——教薩迦派法王薩班。貢噶堅贊(被稱為班智達,意為大學(xué)者),前往蒙古地方傳教,在涼州——就是現(xiàn)在的武威——舉行了歷史上有名的“涼州會談”,就西藏的局勢進行了磋商,議定了西藏地方歸順蒙古大汗的條件,標志著西藏正式納入中國的版圖。傳說薩班。貢噶堅贊在返回西藏的途中病逝于蘭州,后來的元世祖忽必烈下令在黃河北山修建一座通體雪白的佛塔,以紀念他的歷史功績。

塔剎。塔上方檐角,有銅鈴裝飾,微風(fēng)吹過,悅耳動聽。站立于此,也能眺望黃河,是觀賞蘭州市容的最佳之處。白塔山緊鄰黃河,山下只有一線通道,自古以來被兵家視作軍事要沖。白塔山西側(cè)是古金城關(guān)所在地,白塔山東側(cè)約1公里的山腰間,元末將領(lǐng)擴廓貼木兒,漢名王保保,曾在那里修城固守,妄圖保住元朝的江山。仰望白塔,俯視黃河,正應(yīng)了“寶塔鎮(zhèn)河妖”的古語。圍塔而走,大家會發(fā)現(xiàn)塔的八面雕刻有藏傳佛教--就是—教的吉祥八凈圖:輪、螺、傘、蓋、花、罐、魚、長。輪 就是0,古時在印度是一種兵器,后來佛教吸收為法器,象征著佛法永不熄滅,像輪子一樣旋轉(zhuǎn)不停,也就是說佛法不停留在某人某地某處,而是到處傳播。輪內(nèi)有八根輻條,象征釋迦牟尼一生傳教的八件大事。白海螺 是法會吹奏的一種樂器,按佛經(jīng)說法,釋迦—時聲音洪亮,如大海螺的聲音一樣,響徹四方,所以用它來代表法音,即“妙音吉祥”。 白傘 傘在古印度本是皇室和貴族的象征,是貴族們出行使用的儀仗工具,后來被佛教采用,象征著遮蔽萬障,守護佛法,即所謂的“張弛自如,曲復(fù)重生”。

蓋即是幢,也叫“尊勝幢”。它不像傘可以曲張,而是呈圓柱形。幢本是印度的軍旗,佛教用來表示解脫煩惱、得到覺悟。—教認為,它是解脫、大悲、緣起和脫離偏見的象征,所謂108種煩惱,只有尊勝幢才能降服。 花 即蓮花。佛經(jīng)上說,蓮有五種,顏色各異,但以白蓮花最為高貴,所謂出五濁世,無所污染,是高尚、純潔的象征。 罐 漢傳佛教的圖案是水罐形,—廟中所見到的是本巴瓶形,稱為瓶。這個瓶作為八清凈之一是凈瓶,同時也是密宗修法灌頂時的法器之一。—廟中的瓶裝有圣水,象征甘露;瓶口插有如意樹或孔雀翎,象征著吉祥清凈和財運。 魚 有金魚形的,有鯉魚形的。八吉祥中,魚一般為雙魚形。因為魚是在水中目田游泳,自在生長的,用魚來代表解脫。 盤長 就是吉祥結(jié),俗話叫“萬字不斷”,沒有開頭和結(jié)尾的圖案。用它來表示佛法回環(huán)貫徹,求無障礙。

白塔的南邊是三大寺樓,北面是菩薩殿,東西兩側(cè)各有陪殿數(shù)間,將白塔圍在其中。寺內(nèi)原有象皮鼓、青銅鐘和紫荊樹,古稱“鎮(zhèn)山三寶”。傳說紫荊樹是當年住持慈恩寺的一位姓田和尚所植,可惜現(xiàn)已可枯死。另外二寶至今仍存寺中。相傳象皮鼓是印度和尚游歷白塔山慈恩寺時貢獻在釋迦牟尼像前的,象皮有5厘米多厚,由印度帶來。銅鐘為康熙五十七年,就是公元1720__年鑄造的,重約153。5公斤,造型莊嚴,聲音洪亮,抗戰(zhàn)時期日寇轟炸蘭州時,曾用它發(fā)過防空警報。鐘、鼓、塔的結(jié)構(gòu),是中國寺廟建筑中典型的廊院式結(jié)構(gòu)。

白塔的東側(cè)立有著名的《夏禹岣嶁碑》,高3米,寬1米,碑首鏤刻戲珠巨龍兩條,碑面刻有古篆文77字,現(xiàn)存72字,記載大禹治水之事。原碑在湖南衡山縣西岣嶁峰(今稱云密峰)上,字形怪異,后人附會為大禹治水時所刻。宋嘉定五年(公元1220__年),何致摹刻于岳麓山巨石上(即今禹碑峰上),清咸豐十一年(公元1861年),灑泉郡侯建功又摹立于白塔山西端的金山寺禹王廟內(nèi),后因廟宇塌毀,于1964年移至后山的牡丹亭內(nèi),后來又移至白塔寺內(nèi)珍存。 白塔寺四周,還有云月寺、三星殿、迎旭閣和三官殿等古建筑群,可觀賞日出,或遠眺氣象萬千的九曲黃河,蘭州市容盡在眼底,美不勝收。“金城關(guān)外寺,殿宇枕巖阿。地辟飛沙少,山高怪石多。鐘聲聞紫塞,塔影漫黃河。最愛談禪處,何妨載酒過。”這是古人贊頌蘭州白塔寺的詩句。宋末元初時期,白塔山一帶為西夏占據(jù),所以山后西北一帶稱“元昊臺”,現(xiàn)在一般稱“九州臺”。九州臺的黃土層厚達287米,僅次于蘭州西南部西津村的409.93米和皋蘭山的297米,厚度居世界第三。中國科學(xué)院院士、蘭州大學(xué)教授李吉均先生由此測定,黃河已有160萬年的歷史。在黃河形成之前,此地是一片荒原,而現(xiàn)在隨著地殼運動的發(fā)展,形成了黃土高原,海拔1500——20__米。 白塔山雖說是佛教勝地,但是這里土質(zhì)疏松,降雨量小,自古以來水土流失嚴重,植被稀疏。為栽種樹木,古人常挑水背冰上山,即便如此,解放前山上也只有七棵柏樹。1958年開辟為公園后,引水上山,栽種了松柏、垂柳、白楊和國槐等各種樹木十幾萬株,培植了蘋果梁、桃樹溝、梨樹坪、杏林園等林區(qū),使白塔山變成了層巒疊翠,鳥語花香的游覽勝地。

我們所在的白塔西面,現(xiàn)在已是樹高林密,曲徑通幽,成為蘭州人休閑納涼的好去處。 好了,親愛的朋友們,希望我的講解,能使大家對白塔山有一個美好的印象。現(xiàn)在各位可以目田游覽,拍照留念,20分鐘后,順原路返回。

信息流廣告 網(wǎng)絡(luò)推廣 周易 易經(jīng) 代理招生 二手車 網(wǎng)絡(luò)營銷 招生代理 旅游攻略 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查字典 精雕圖 戲曲下載 抖音代運營 易學(xué)網(wǎng) 互聯(lián)網(wǎng)資訊 成語 成語故事 詩詞 工商注冊 注冊公司 抖音帶貨 云南旅游網(wǎng) 網(wǎng)絡(luò)游戲 代理記賬 短視頻運營 在線題庫 國學(xué)網(wǎng) 知識產(chǎn)權(quán) 抖音運營 雕龍客 雕塑 奇石 散文 自學(xué)教程 常用文書 河北生活網(wǎng) 好書推薦 游戲攻略 心理測試 石家莊人才網(wǎng) 考研真題 漢語知識 心理咨詢 手游安卓版下載 興趣愛好 網(wǎng)絡(luò)知識 十大品牌排行榜 商標交易 單機游戲下載 短視頻代運營 寶寶起名 范文網(wǎng) 電商設(shè)計 免費發(fā)布信息 服裝服飾 律師咨詢 搜救犬 Chat GPT中文版 經(jīng)典范文 優(yōu)質(zhì)范文 工作總結(jié) 二手車估價 實用范文 愛采購代運營 古詩詞 衡水人才網(wǎng) 石家莊點痣 養(yǎng)花 名酒回收 石家莊代理記賬 女士發(fā)型 搜搜作文 石家莊人才網(wǎng) 銅雕 詞典 圍棋 chatGPT 讀后感 玄機派 企業(yè)服務(wù) 法律咨詢 chatGPT國內(nèi)版 chatGPT官網(wǎng) 勵志名言 河北代理記賬公司 文玩 朋友圈文案 語料庫 游戲推薦 男士發(fā)型 高考作文 PS修圖 兒童文學(xué) 買車咨詢 工作計劃 禮品廠 舟舟培訓(xùn) IT教程 手機游戲推薦排行榜 暖通,電采暖, 女性健康 苗木供應(yīng) ps素材庫 短視頻培訓(xùn) 優(yōu)秀個人博客 包裝網(wǎng) 創(chuàng)業(yè)賺錢 養(yǎng)生 民間借貸律師 綠色軟件 安卓手機游戲 手機軟件下載 手機游戲下載 單機游戲大全 免費軟件下載 網(wǎng)賺 手游下載 游戲盒子 職業(yè)培訓(xùn) 資格考試 成語大全 英語培訓(xùn) 藝術(shù)培訓(xùn) 少兒培訓(xùn) 苗木網(wǎng) 雕塑網(wǎng) 好玩的手機游戲推薦 漢語詞典 中國機械網(wǎng) 美文欣賞 紅樓夢 道德經(jīng) 網(wǎng)站轉(zhuǎn)讓 鮮花 社區(qū)團購 石家莊論壇 書包網(wǎng) 電地暖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深夜福利gif动态图158期| 一边摸一边叫床一边爽| 美女露胸视频网站| 无翼乌邪恶工番口番邪恶|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中文| 东方aⅴ免费观看久久av| 欧美日韩人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齐齐| 久久亚洲成a人片| 激情内射亚洲一区二区三区爱妻 | 男女边吃奶边做边爱视频|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丁香花高清在线观看完整版| 特级黄色一级片| 国产呦系列免费| 99热免费精品| 日本三级带日本三级带黄国产 | 日本大片免费一级| 亚洲网站在线看| 91av视频网站| 欧洲精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午夜精品久久久久免费视| 国产日韩精品在线| 久久91精品国产91久久麻豆| 精品国产污污免费网站| 国产真人无码作爱免费视频| 丰满少妇被猛烈高清播放| 欧美日韩成人在线观看| 国产国语对白一级毛片| av在线播放日韩亚洲欧| 李小璐三级在线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免费| www夜片内射视频日韩精品成人| 最近2019免费中文字幕视频三 | 日本亚洲欧美在线视观看| 亚洲欧美国产精品第1页| 非洲人zoxxxx另类| 天海翼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国产婷婷综合在线精品| 色婷婷精品免费视频| 国色天香精品一卡2卡3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