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用參考文獻,讓你的論文順暢發表
參考文獻的引用,是一次嚴謹的科研探索。參考文獻的引用是否科學、合理和充分,是判斷一篇學術論文學術水平的重要指標。如何在畢業論文寫作過程中正確引用參考文獻,是每個科研工作者必須要面臨的問題,下面小編為你詳細解讀。
科研論文的參考文獻主要作用為:體現研究的背景,明確研究的基礎,提供論證的依據,區分成果的所有,便于讀者的檢索。
學術論文中,參考文獻的數量、來源、類別、年份以及在文中出現的位置,文后給出的文獻信息是否準確,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論文水平以及作者是否嚴謹。
從論文評價的形式標準上來講,參考文獻在體現研究成果層次上具有明顯的評價意義。在參考文獻的引用上有幾個原則需要注意:
該引不引,學風有問題
如果論文中引用了他人的學術觀點、數據、材料、結構等而不如實、規范地標注處處,則有缺乏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或學術修養的嫌疑。文獻的引用不僅是對他人勞動成果和著作權的尊重,也是對個人誠信的拷問。如果漏引的正好是審稿人的文獻,則會造成極壞的影響。
引用不規范,水平有限
如果一篇論文的參考文獻在文中文后標注的不規范,或者有錯漏,或者格式不一,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作者寫作水平和態度,缺乏嚴禁的科學態度。這就如同論文寫作主體部分表達不一致、錯字別字等會使人懷疑在研究中是否也是如此粗心大意,那么論證過程、結果和結論都會讓人生疑。
文獻多雨少,充分就最好
文獻量的多少體現出作者占有資料的程度,特別是對相關方面的代表性文獻的遺漏會直接影響著立論的充分性和必要性。文獻引用量的多少,一定程度上代表資料的占有程度、選題的前沿熱點和選題的重要程度,一般來講中文論文的文后參考文獻都偏少,這也是事實。但是,也不能簡單以文獻引用量達到多少簡單劃分,不同學科、不同性質的論文之間的文獻引用量也相差很大。
文獻時效短,說明是熱點
參考文獻過于陳舊雖然不能說研究沒有創新,但說明并非當前研究的熱點,沒有人研究和解決可以認為是前沿但選題的重要性也就值得懷疑。一些經典性文獻長期以來被人引用,文獻被引用的半衰期長短也是評價期刊和論文的理論性強弱的指標,但是從現有研究的文獻引用情況來看,近五年的研究成果應該占有較大的比例。如果近五年里有很少相關的文獻發表,那只能講論文的選題并不被人們廣泛關注。
文獻有層次,才有說服力
文獻的作者團隊和發表的期刊,一定程度上體現出研究選題的高度和層次,特別是行業內的權威文獻往往具有一定的說服力。無論是期刊還是作者的權威性并不是自封的,而是其長期以來嚴謹科學作風的積累和體現,能夠引用權威期刊或者權威作者的文獻自然會得到同行的認可,這是建立在人們對權威的信賴基礎上的。
文獻范圍廣,自信能力強
文獻引用貴在科學合理,如果局限在很窄的一個范圍也容易造成“攀龍附鳳”“狐假虎威”的嫌疑,實事求是地引用不同層次期刊和作者、不同語種的相關文獻,更能體現作者對自己研究成果的自信和對研究背景的掌握的全面性。與前一條相呼應,正好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
引文看位置,創新看內容
文獻的引用一般多產生在論文的引言部分,這是因為論文的立題需要建立在已有的研究基礎上,針對目前需要解決的問題提出自己的命題,但是也并不是一定完全如此。通過因為插入不同位置,一定程度上可以觀察論文創新性成功的多少和分量。如果一篇方法性、模型類論文,在方法的建構部分的引用占有較大的量,可以判斷是在已有方法基礎上的改進;如果在結構分析部分的引用不是用于結果的比較或作為分析方法,那么心意就值得懷疑了。
高水平的科研論文一般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產生的,沒有一定量的參考文獻,很難看得出研究工作的背景和基礎,但也不能單從以文獻的引用數量來評價研究成果的水平,更不能像有些期刊那樣明確規定:引用文獻必須在8或10篇以上。參考文獻的引用應當實事求是、科學合理。
●舉個例子●
對于數據和論點,要提供文獻支撐,而非一個“眾所周知”帶過。文獻引用應追本溯源,找到原始出處,避免二手文獻。簡要闡明各自主要解決什么問題,避免堆砌式引用(如有的作者一口氣列出幾十條文獻)。對文獻工作的評價應恰如其分,不貶低同行,不夸大自己。
在符合規范的前提下,適當采用一些技巧,或能讓你的發表之旅更高效、更順利:
引用領域內主流期刊近年文章,可能給編輯較好的第一印象。
引用所投期刊文獻,一舉多得:
表明與該刊Aim & 相關;
有助于編輯選取評審人;
表明作者了解該刊,增加編輯的親近感。
前提是的確相關,值得引用。實踐中發現,不少評審人也會給出這樣建議(并非推銷自己的文章)。
介紹一個Word中的文獻排序技巧:對于作者—年份式(又稱哈佛體系)的文獻格式,選中全部文獻,點擊工具欄的快捷方式圖標,即可實現按字母排序。
善于利用文獻管理軟件提高效率:利用期刊網站提供的標準格式的文獻信息,構建自己的文獻庫,投稿時套用目標期刊的文獻模板。
以浙大學報英文版網站為例,在文章頁面(,如對該文感興趣,點擊右邊欄的(針對排版),,GB/(國內文獻格式標準),等,即可導出相應格式的文獻信息。屆時如有引用之需,即可根據目標期刊的要求,方便地提取——既快又準,何樂而不為。
這里,我們以為例,演示使用下載、引用、插入參考文獻!
(一)創建文件夾
1. 在桌面創建一個文件夾,并且命名。
2. 打開安裝好的軟件,我們會發現,是一個空白的,那么我們得開始創建一個文件。
3. 新建文件。
4. 選擇桌面創建的文件夾,并且對文件進行命名,然后確定。
5. 這個時候,你會發現,文件已經創建好。
這里我給大家準備了兩篇文章題目,一篇中文,一篇英文,以此來舉例:
1. of and Its for .
2. 槲皮素的文獻計量學及可視化分析。
(二)從谷歌學術導入參考文獻
1. 打開谷歌學術網址,并復制進去文獻題目。
2. 點擊“ ” ”,選擇。
3. 文件下載好。
4. 選擇打開。
5. 這樣就導入到 了,源文件就可以刪除了。
6. 這時候我們在my 建一個分組,將參考文獻剪切,粘貼到自己分的組里。
7. 然后選中,切換到word,選擇雜志類型,選好插入位置并插入。
8. 我們看看效果,文獻已經插入。
(三)從Web of 導入參考文獻
1. 我們打開WOS官網,復制進去文獻題目,選擇標題檢索。
2. 選擇導出, 。
3. 選中檢索的結果,進行導出。
4. 正在導出。
5. 使用打開,放進自己的分組,插入文獻,就可以了,跟上面插入文獻方法相同。
(四) 從導入參考文獻
1. 打開官網,復制進去文獻題目。
2. 選擇Send to, 。
3. 下載好的參考文獻使用打開,插入參考文獻同上。
(五)從CNKI導入參考文獻
這里使用一篇中文文獻舉例如何插入中文文獻:
1. 復制文獻題目,打開中國知網。
2. 選擇需要導出的參考文獻。
3. 選擇格式,導出。
4. 選擇打開,確定。
5. 我們將其放入我們的分組。
6. 切換到word,進行插入。
7. 這樣我們就插入好了。
8. 細心地同學肯定會發現,文獻題目后面多了一個“%”,這是為什么呢,其實是因為在下載參考文獻時候,沒有轉換對,我們打開看一下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9. 我們會發現,在那一行沒有東西,期刊名跑到了標題欄。
10. 本來就是一個設計出來為英文文章書寫的工具,所以對中文不是很友好,中文文章的話還是建議使用。
11. 那么我們怎么樣去改呢?將期刊名字剪切放入期刊欄目,加上[J],刪除百分號,然后點擊一下軟件的其它地方再點回來,修改的會自動保存。
12. 然后打開word,進行 and ,然后我們會發現,參考文獻已經更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