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小論文四年級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優秀的范文該怎么寫,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科學小論文四年級篇一
今天呢,我帶來了幾個好玩的科學游戲。但不要盲目地玩,也不要盲目地學,我們要從學中玩,玩中學。
第一個游戲:“密封水紙”,就是能密封住水的紙。首先呢,找兩個玻璃杯,還有一張 的紙。準備完畢后開始實驗了。首先把杯子接到水龍頭下面,慢慢地接了兩杯子水(不要留空呀,裝滿),然后在杯子 上放平紙,用力一壓,擠出點水,然后一直按著,把杯子 倒過來,停幾秒鐘再放水,水跑不出來,接著把杯子 放在杯子b上,對齊口,最后慢慢抽掉紙。哇!兩杯水合到一起了,杯里全是水,沒有一點空氣!太有趣了!我又換了濃鹽水和醬油摻水試了試,哇!交界處分明,上面是黑的,下面是白的,真好玩!
第二個實驗開始了,這就是“彩虹噴泉”。為什么是“彩虹”呢?謎底馬上就要揭曉了!我先準備了一個 升 的汽水瓶,在離瓶底 厘米 處,開了一個直徑約 . 厘米 的小洞。我用手指捂住小洞,再往瓶子里裝滿水,擰上蓋子,再抬開手,水就流不出來了。然后找到手電筒,打開電源,用手指遮住一部分亮光,只留一個直徑約 . 厘米 的光柱,在小洞的正背面照射,擰開蓋,水從洞里流出來了……,奇怪,光也隨著水彎了,還變成了七彩的,好漂亮!最好在晚上或者沒光的條件下操作,“彩虹”會更漂亮。
科學,有趣又無處不在,只在你有一雙發現和學習的眼睛!
科學小論文四年級篇二
這一天,父母不在家,我由于腳上有傷而待在家里,寫完了媽媽留給我的作業,獨自一人躺在床上,漫不經心地擺弄著一根鐵絲。
突然,我的目光被我床頭上的一個小燈吸引住了。這個燈是我在宜家買的,貼在床頭上為了起夜方便一點。我把燈拿了焉,打開了它后面的蓋子,發現它的內部有三個五號電池,首尾相接,形成了一個三角形。有些東西有兩塊電池,但拿下來一個也可以照常工作。我想著,那么這個燈少一塊電池也能亮嗎?于是我拿焉一塊電池,又按了開關,燈沒有亮。我見此情景不禁開始思考起它為什么不亮來。
功夫不負有心有!我想通了:通常那些用多塊電池的東西只是為了工作時間長而多放了幾塊電池,但這個燈的三個電池不光是如此,否定一個串聯電路,而少了一塊電池就導致電路斷開了,也就不會亮了。為了難我的想法,我決定做一個實驗,我將那個空著的電池槽的正負級用鐵絲相連后,又按下開關,果不其然,燈亮了!
為了進一步難我的想法,我又拿掉一個電池,現在只有一個電池供電了,我又能將兩個空著的電池槽的正負極相連,再按下開關,燈又一次亮了!我難了我的想法,并對以前學過的東西進行了實踐,真是一舉兩得。
這次實驗,讓我明白了無論何時都不能盲目聽從別人的講解和自己的猜測,還要用實踐去證明。
科學小論文四年級篇三
我有很多愿望,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成為一名科學家,我想讓中國的科技更加發達,我更想讓我的科研成果為人類造福。
我好想成為科學家,那時的我就可以發明一種神奇的藥水。這種藥水能治所有的病,不管是感冒發燒,也不管是流血損傷,就連被成為不治之癥的癌癥,艾滋病等。只要用了這種藥水,病人馬上就能痊愈。你再也看不到病人臉上那痛苦的表情,換來的是一張張幸福的笑臉和一陣陣快樂的笑聲。
我好想成為科學家,那時的我就可以發明智能宇宙飛船。我要坐上它飛到月球上看看,看看月球上到底有多冷,看看那顆總也砍不倒的桂花樹到底有多神奇,還要摸一摸嫦娥姐姐身上那件漂亮的衣裙,我還要抱一抱那只溫順,潔白的小玉兔。
我好想成為科學家,那時的我就可以發明一種智能馬路。這種馬路能在車多時自動加寬,車少時又恢復原樣。有了這種馬路,人們的出行更加便利,城市的交通更加順暢,我們的生活也就會越來越美。
我好想成為科學家,那時的我發明一種凈化器。把這種凈化器懸在空中,它能吸出所有的廢氣和沙塵,讓天空更加蔚藍;把這種凈化器放到水里,它能讓污染的河水重新變清,讓魚兒游的更加歡暢;把這種凈化器插入土中,它能讓變硬的土地變得松軟,肥沃,讓莊家長得一年比一年好。
成為科學家后,我好想......我想發明的東西太多太多。請不要說我是在做白日夢,只要我們現在好好學習,刻苦專研,我相信,我的愿望一定能實現。
科學小論文四年級篇四
四年級科學教案(三)
3-3溫度和氣溫探究活動分析:1.溫度計的使用在三年級已經學過。在前兩課中,學生實際上已經用溫度計測量氣溫。2.每個小組或每個同學都將再次使用溫度計測量氣溫,并將在今后的一段時間里,每天都使用溫度計測量氣溫,并將測量的結果記錄在“天氣日歷”和“我們的日期-溫度表”中。3.為了提高學生們測量的準確性,有必要在下列幾個方面對學生使用溫度計測量氣溫進行指導:1、認識溫度計上的刻度。溫度計上標出的溫度往往是整十數,每兩個數值之間分成5或10個相等的小格,每個小格代表1攝氏度或2攝氏度。4.測量時,要把溫度計放置到測量環境內2-3分鐘,待液柱不再升高(或降低)時再讀數。讀數時,視線要與溫度計的液柱平行。5.對測量的氣溫進行比較和分析,確定只有室外陰涼通風的地方才能反映當地的氣溫。并指導學生把測得的氣溫記錄在“天氣日歷”和“我們的日期――溫度表”上。6.利用收集的數據制成“溫度填充圖”,分析每天選擇同一時間測量氣溫的重要性。教學目標科學概念氣溫是指室外陰涼、通風地方的溫度,每天應選擇同一時間來測量氣溫。過程與方法選擇每天測量氣溫的環境,完成“天氣日歷”中溫度的測量和記錄。情感、態度、價值觀保持對氣溫變化的研究興趣,理解長期測量和記錄數據的重要性。教學重點選擇每天測量氣溫的環境,完成“天氣日歷”中溫度的測量和記錄。教學難點正確測量,能堅持記錄。教學準備課前布置分小組記錄一天中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和傍晚的氣溫。每組一張溫度填充圖。每個小組或每人一支溫度計。教學過程:一、教師導語,引入研究課題1、溫度對天氣的影響很大,氣溫是天氣現象的一個重要特征,是天氣日歷中重要的記錄數據。2、揭示學習課題。二、室外溫度的測量與比較1、教師提示使用溫度計測量溫度要注意的安全問題。2、學生說說怎樣用溫度計測量溫度、怎樣讀數;復習溫度計的刻度;讓學生找出沸點、冰點、人體正常體溫等溫度。3、討論教室內和教室外的溫度一樣嗎?怎樣確定室外的溫度比室內高?測量室內外的溫度要做哪些準備,注意什么?4、測量室內溫度,記錄、交流。5、分組到室外不同地方測量溫度,走廊上、陽光下、樹底下、陰涼處,把測量的溫度及時記錄。6匯報交流,室內外溫度有什么不同嗎?哪個溫度可以反映今天我們這個地方的氣溫?每個小組測得的溫度一樣嗎?為什么不同?三、氣溫的測量1、討論,剛才我們測量到的陽光下、陰涼處兩個不同地點的溫度有什么不同?想一下,我們應該選擇什么地點來測量氣溫?2、教師小結,室外陰涼通風地方的溫度最能反映當地的氣溫,所以我們應該選擇合適的地方來測量氣溫。3、測量不同時間的氣溫,匯報不同時間所測到的氣溫。4、出示氣溫圖表,討論,從這張圖表中,我們可以獲得有關氣溫的哪些信息?為了準確的填寫我們的天氣日歷,每天測量的時間該怎么確定?5、教師小結。課后反思第四課風向和風速【教學目標】科學概念:風可以通過自然界中事物的變化來感知,可以用風向和風速來描述。過程與方法:自制建議風向標和小風旗。用自制的風向標和小風旗測量風向和風速,并使用適當的方法紀錄觀察結果。情感、態度、價值觀:感受到使用簡單工具能對天氣觀察活動提供很大的幫助。進一步提高觀察天氣現象的興趣和好奇心。【教學重點】能描述風向和風速【教學難點】用自制的風向標和小風旗測量風向和風速,并使用適當的方法紀錄觀察結果。【教學準備】分組材料:制作風向標的材料;制作小風旗的材料。【教學過程】一、導入師:你們覺得風是什么?能聽到,看到風嗎?能用能想到的描述風的詞語來描述風嗎?二、探究內容:(一)風向和風向標1、出示風向圖,簡單介紹簡單介紹,風向是指風吹來的方向,可以用八個方位來描述風向。2、你能通過風水動旗面的情況來辨別風向嗎?簡單練習。小結:風向可以用風向標來測量,風向標的箭頭指向的是風吹來的方向。3、制作風向標,并測量風向(1)出示自制風向標。介紹制作方法(2)小組討論:風向標的使用方法(3)問:我們如何將風向結果添加到當天的天氣日歷上呢?(4)我們還可以用哪些方法確定方位和測量風向?(二)風速和風速等級1、問:風向可以用風向標進行測量,那么風速也可以測量嗎?2、介紹科學家利用風速儀測量風速,熟悉“蒲福風力等級”表。我們制作小風旗來測量。3、分組制作小風旗,研究使用方法(三)實地觀察1、測量風向和風速2、記錄到天氣日歷中第五課降水量的測量【教學目標】科學概念: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來測量。過程與方法:制作簡易的雨量器,并學會用簡易雨量器測量降水量,完成“天氣日歷”的紀錄。情感、態度、價值觀:保持對天氣現象觀測的濃厚興趣,培養認真仔細的觀察習慣,能在課后持續地進行降水量的觀測。【教學重點】知道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來測量【教學難點】學會用簡易雨量器測量降水量,完成“天氣日歷”的紀錄【教學準備】分組材料:制作雨量器的材料:制作說明書一份,直筒玻璃杯或塑料杯,刻度尺,剪刀,紙帶,膠帶紙;噴壺【教學過程】一、導入1、降水也是天氣的一個重要特征,那么,我們怎么判斷雨下得多大呢?生自由說:通過觀察雨滴的大小,雨下的時間長短介紹氣象學家是用雨量器來測量降水量和根據降水量的多少來區分雨的等級的。二、探究內容:(一)用雨量器測量降水量1、出示自制簡易雨量器生根據制作說明書,嘗試制作雨量器2、展示自制簡易雨量器,討論:雨量器的口徑大小是否對測量有影響?用大小不同的雨量器測量降水也可以嗎?3、小結4、模擬降雨,初步感知怎樣收集和測量降水量。(二)降水量的觀察和測量1、討論:雨量器使用的注意事項。如:收集完“降水”,注意不要讓雨量器內的“降水”溢出;讀數時,要把雨量器平放在桌面上,視線與雨量器內的水面保持平行。2、指導記錄“降水量填充圖”3、指導學生課后開展降水量測量和記錄活動。第六課云的觀測【教學目標】科學概念:根據云量的多少,天氣可分為晴天、多云和陰天;云在天空中是會變化的`,不同的云預示著不同天氣的來臨。過程與方法:根據云量的多少,天氣可分為晴天、多云和陰天;根據云的高度和形狀給云分類。情感、態度、價值觀:在對云的研究中能保持濃厚的興趣,在課外認真完成“天氣日歷”中關于云的觀察。【教學重點】根據云量的多少,天氣可分為晴天、多云和陰天;根據云的高度和形狀給云分類。【教學難點】根據云量的多少,天氣可分為晴天、多云和陰天并能根據云的高度和形狀給云分類。【教學準備】分組材料:不同形狀的云的圖片,直徑約30cm的圓片,白紙【教學過程】一、描述云1、出示“云”字。問:關于云,你能想到什么?用網狀圖記錄學生想法。二、探究內容:(一)觀察云1、問:在天氣日歷中,我們已經使用了晴天、多云、陰天等來描述和記錄對云量的觀察。那么,這些不同的天氣狀況是怎樣來劃分的呢?2、師介紹方法:出示圓片,把天空當成一個圓,平均分成4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這個圓里,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多少進行區分。3、室外觀察,明確任務:(1)觀察天空中的云量(2)云的高度和云的形狀(3)在觀察云的過程中,會產生哪些聯想4、反饋(二)對云進行分類1、分組活動:根據不同形狀的云的照片,嘗試給云進行分類2、生匯報3、閱讀資料,了解科學家對云進行分類的方法。4、再次觀測,今天看到的云是哪種類型的云,并記錄在天氣日歷中。第七課總結我們的天氣觀察【教學目標】科學概念:天氣是不斷變化的,對長時間觀察記錄的天氣信息進行分析和整理,可以幫助我們認識天氣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氣變化的一些規律。過程與方法:統計、分析“天氣日歷”上收集到的信息,并利用這些信息對天氣情況進行解釋。情感、態度、價值觀:感受到長時間進行科學觀察和記錄。【教學重點】對長時間觀察記錄的天氣信息進行分析和整理,認識天氣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氣變化的一些規律。【教學難點】統計、分析“天氣日歷”上收集到的信息,并利用這些信息對天氣情況進行解釋。【教學準備】氣溫統計表、云的統計表、風的統計表、平均降水量的統計表【教學過程】一、導入1、經過進一個月的天氣觀察,在天氣日歷中我們已經記錄了很多相關天氣信息,今天,我們對這些信息進行整理、總結和分析,可以幫助我們認識天氣的某些特征。、二、探究內容:(一)統計天氣信息1、討論統計方法。(1)可以從天氣日歷上將相應的小紙卡取下來,然后分類(2)也可以用畫“正”字的方法依次記錄2、分組統計發給相應小組氣溫統計表、云的統計、風的統計表、平均降水量的統計表(二)分析天氣信息1、反饋:(1)統計云量的小組:有多少天是晴天?多少天是陰天或多云?哪種天氣最多?哪種天氣最少?(2)統計云的類型的小組:哪種類型的云最常見?哪種類型的云最少見?(3)統計風向的小組:主要刮哪個方向的風?(4)統計風速的小組:這段時間里刮風的天氣多嗎?通常刮大風還是微風?(5)統計降水量的小組:這一季節的降水量有什么特點?2、問:綜合各組的統計和分析匯報,能對這段時間的天氣情況進行概括總結嗎?3、單元評價(1)問:今天天氣怎樣?(2)互評這個單元的學習情況第四單元我們的身體1、身體的結構一、教學目標:科學概念:1、人體根據外觀特征可以分為頭、頸、軀干、四肢四部分,如果根據做事情的不同人體還會有不同的結構劃分。2、人-->
科學小論文四年級篇五
暑假里的一天,我做完作業,無意中發現用塑料尺在頭上摩擦以后,用它去碰桌上撕碎的.小紙片,小紙片就像孩子們見了母親一樣,飛快地撲向媽媽的懷抱;又像鐵屑被磁鐵吸住,牢牢地粘在尺子上。我用手去拽碎紙片,可是剛扯下來,它們又被粘起來。幾分鐘過去,小紙片和尺子還是依依不舍。看到這兒,我很好奇,不由自主地做了一次又一次。這時,媽媽看到我認真的樣子,笑著說:“小傻瓜,那時摩擦生電。”“平時我只知道水力和風力能發電,摩擦怎么也能生電呢?”我百思不得其解地問媽媽。媽媽說:“我正忙著呢,書柜里那么書,自己應學會查資料。”
為了弄清摩擦生電的原因,我就來到書房里,從一本本書里尋找答案,找了好久,最后,我從《十萬個為什么》這本書上找到了答案。原來所有的物體內部都帶有正負兩種電,這兩種電是相互吸引的。當物體摩擦時,負電就在物體里運動,當這個物體碰到另一個物體時,就會與另一物體里的正電相吸引。塑料尺摩擦頭發后吸住了小紙片,說明塑料尺有電的運動。哦,我終于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讀書,使我懂得了科學的奧秘,我決心和科學交朋友。
呢?要是以前,我早就去問爸爸媽媽了,可這回,我決定自己來弄清其中的科學道理。
我先找來了一塊縐巴巴的布和一個水杯。然后用水杯壓那塊布,但壓了好久也不見平整起來。后來我在水杯上加重物,過了一會兒,再看布,仍不見起色。我就在水杯里到滿開水,然后壓在布上,不一會兒,那塊布就顯得平整多了。實驗說明衣服是被電熨斗加熱后變平整起來的。
后來,我又查閱了《百科全書》,知道了電熨斗把衣服加熱后使它的纖維物質變形、膨脹,但由于電熨斗壓在上面,所以膨脹受到一定限制,當把熨斗移開時,衣服的纖維物質突然接受到冷空氣,自然 就固定住了。
沒想到,在日常生活中還蘊藏著這么多的科學道理。因此,我們要從小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長大了,進一步探索浩瀚的奇妙的科學世界,為人類作出貢獻。
科學小論文四年級篇六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就像成為鋼琴家、作家、畫家,其中我最大的夢想就是能夠成為科學家。爸爸說十一國慶節帶我和哥哥到寧波科技探索中心去,我聽了爸爸的話高興地一蹦三尺高。
我們到了科技館就興奮地拿著任務卡飛奔到“海洋”展廳,哥哥跑在了我的前面,我緊緊的跟在了后面。哥哥指著前面說,“弟弟,前面就是完成任務的地點了!”我興奮地跑到了哥哥指的地方。在那兒講解員阿姨仔細地講著潛水的方法,我還 知道了外國發明的一艘潛艇能夠潛到水下一萬多米深,這個數字讓我大吃一驚。我覺得外國的發明真厲害,我們以后一定要趕上外國。
我和哥哥又跑向了“宇宙”這一大展廳。我們走到了任務地點,在那里我明白了“日食”和“月食”是如何發生的,知道了很多宇宙的奧秘。還 親自看了天文望遠鏡,了解了天文望遠鏡的作用和原理。
接著我們又來到了“科學的趣味”這個有意思的展廳。到了任務地點講解員阿姨問:“猜猜哪個滑輪最省力?”我回答說:“是第二個!”爸爸補充道:“應該是第三個,因為第三個的滑輪最多。”講解員阿姨興奮又大聲的叫道:“恭喜答對!”接下來我們又去做了共振實驗,慢慢地調旋鈕,里面的三個環會慢慢地振動,然后振動會越來越大,一直到三個環都振動到最大,就發生了共振。
我對這些科學特別感興趣,這次參觀我非常非常的開心!在參觀時我感受到了科學是那么的有趣,又是那么的神秘!我的夢想就是和這些科學有關,想當一名小發明家,向愛迪生、牛頓這樣的大科學家學習,汲取他們的智慧和天才的力量,去實現我自己的夢想!
科學小論文四年級篇七
在人類的社會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有的想做百萬富翁;有的想做白衣天使;有的想當保衛祖國的衛兵,有的`想做消防官兵,有的想做宇航員,但是,我卻想做科學家,發明出許多意想不到的小東西,對人類有很大的幫助。
假如我是科學家,我會發明一種無污染的車,讓每一輛車不會在釋放‘毒氣’,讓世界無污染,這種車想變成什么車就變成什么車,而且速度非常快,不污染空氣。
假如我是科學家,我會發明一種水泵,讓世界上沒有臟水,這種水泵可以讓臟水凈化成凈水,能喝,而且味道是甜甜的,這種水泵不會壞掉,讓世界上沒有臟水。
假如我是科學家,我會發明一種萬能膠,這種膠可以在醫學上使用,如果病人的手腳斷了,站上這種膠水,可以馬上復原,這種膠水效果很好,一瓶用也用不完。
假如我是科學家,我會發明一種隱形衣,這種隱形衣可以來無影去無蹤,這種隱形衣可以讓間諜穿,對咱們國家有很大的好處,這種隱形衣只供中國人使用。
其實這些事情不是不可能實現的,只要我們好好學習,就一定能實現。
科學小論文四年級篇八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能夠觀察、描述和記錄卵的形狀和顏色。
2、能夠通過圖畫和文字表達,交流關于蟻蠶的觀察結果。
3、能提出關于蠶的問題,并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邊養蠶邊研究。
知識與技能:
1、知道卵是蠶生命的開始。
2、知道蠶卵能孵出蟻蠶。
3、能用放大鏡觀察卵和蟻蠶的外形特征,并把它畫下來。
4、知道蟻蠶需要食物、空氣、空間等生活和成長的必要條件。
情感、態度與價值感:
1、愿意和同伴合作與交流。
2、珍愛小動物,主動接近小動物,不傷害小動物。
3、充分體驗養蠶所帶來的樂趣。
教學重點:用放大鏡觀察卵和蟻蠶的外形特征
教學難點:描述和記錄卵的形狀和顏色,討論蟻蠶的生活和成長的必要條件。
教學準備:蠶卵、蟻蠶、放大鏡、干毛筆、紙盒。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嗎(出示一塊絲綢,給學生看一看、摸一摸)?
2、那你們知道知道織絲綢的絲是怎么來的嗎?
3、蠶是怎樣一種小動物,它又是怎樣吐絲的?想不想親自看一看呢?從今天開始,我們就一起來養蠶,親自體驗一下養蠶的樂趣。
二、討論“關于養蠶我們知道些什么”、“有哪些問題需要研究”。
1、關于養蠶你們都知道些什么?
2、小組討論
3、匯報討論結果
5、由學生提出問題,師生一起討論解決辦法。
三、觀察蠶卵
1、要養蠶首先要了解蠶卵是什么樣的。你知道蠶卵長什么樣的?
2、下面我們來觀察蠶卵(出示蠶卵并分發給各組)。
4、匯報:說一說蠶卵是什么樣的?
5、關于蠶卵你還有什么問題提出?
6、師生討論解決辦法。
四、觀察蟻蠶
2、學生給剛出生的蠶寶寶起名字。
3、告訴學生剛出生的蠶的名字,讓學生比較一下自己取的名字和大人們取的名字有什么不同。
4、仔細觀察蟻蠶,用尺子測量它的長度并做記錄(可以寫,也可以畫下來)。
5、說一說蟻蠶是什么樣的。
科學小論文四年級篇九
今天我從《科學探索者》書上看到了雞蛋會“游泳”的奇怪事情。我也學著書本上的介紹做了一個科學實驗。
首先,在一個較大的容器里放一個雞蛋,然后,再把容器里面的裝滿醋或鹽酸,把整個雞蛋都浸在里面。家里沒有鹽酸,我只好用醋了。然后,我們來觀察,會發生什么現象。
我看著看著……。雞蛋先是沉在下面的,蛋殼上出現了一些小氣泡,然后慢慢地帶著小氣泡游上來了。我又觀察了好長時間,卻沒有其它現象發生,怎么回事呢?書上說,雞蛋會沉下去的,我也希望雞蛋再沉下去,可是它就是不沉下去。
于是我打開電腦,看看網上有其他人做這實驗視頻。我看到他們是把雞蛋放在鹽酸里的。雞蛋在鹽酸里后,會產生更多的氣泡,“咕嚕咕嚕”一會浮上來,在液面上翻個跟斗又沉下去了。一會又浮上來…這樣反反復復,直到后來不太有氣泡了。
視頻里的實驗做得比我好多了。他們用鹽酸來做實驗,鹽酸是透明的,實驗現象看得非常清楚。我用的醋不透明,看不太清楚。要做好科學實驗還真有講究。另外,我也發現,要讓雞蛋“游泳”,可能用鹽酸比用醋更好,因為用鹽酸產生的氣泡更多啊。
過了一段時間,我把雞蛋從容器里取出來,發現硬殼的雞蛋現在只包了一層軟軟的“皮”了。
原來,雞蛋殼是有無機鹽和有機物兩部分組成的,無機鹽全部被醋反應掉了,就剩下薄薄的一層有機物了。我問爸爸,這些有機物可以吃嗎?爸爸說:“傻兒子,這么一點有機物,你怎么吃啊?”我就說“動物就是吃有機物的嘛,一層皮也是有機物啊!”說著,就撕下一點皮往嘴里送,爸爸見了,趕忙阻止。一不留神,把容器給弄翻了,醋撒了一地。哈哈!
科學這東西真是神奇啊!通過這個實驗讓我懂了一些科學道理。如果我們去努力探索,我們會發現更多的秘密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