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葉青青教案
作為一位杰出的老師,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優秀的教案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我給大家整理了一些優質的教案范文,希望對大家能夠有所幫助。
蓮葉青青教案篇一
《蓮葉青青》這篇課文對于指導學生學習寫作方法來說,的確是一篇極好的范文。在教學過程中,我圍繞“如何指導學生學習作者從不同的角度描寫人物的方法”這一主題展開教學,進行探究,主要采取了以下教學策略。
在閱讀的過程中引導學生發現寫作方法
1、抓住重點詞句體會品質,探尋抓住人物語言、動作、神態描寫的方法。祖母為人善良、關愛他人的高尚品質,是通過祖母種植荷花、剪送荷葉過程中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的細小細節表現出來的。教學中,我以這些細節描寫為突破口,采用抓住重點詞句理解感悟的方法,引導學生找出文中描寫祖母語言、動作、神態的語句,反復朗讀感悟,在理解感悟語言文字表達的感情的基礎上,感悟作者抓住什么來寫及這樣寫的好處,從而使學生明白寫人可以從哪些方面寫,怎樣寫,讓閱讀為寫作搭橋做船。
2、前后對照,理解感悟中學習對比寫法的妙處。本文突出的特點是作者采用對比的寫法:祖母種荷花和剪荷葉的前后對比,家人思想與祖母思想的對比,荷花長勢與孩子病情的對比,對比中使祖母的形象更高大,品質更突出。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前后文、上下句對照著理解感悟,從而使學生更深刻地感受到祖母的善良和與眾不同,進一步體會到對比手法的妙處所在。
3、總結中提煉寫法。學生學完課文,我又讓學生說說學了這課在寫作方面的收獲,并結合課文具體語句說,使學生更加清楚地明白本課的寫法,為寫作架起橋找好船。
在實踐中幫助學生掌握方法。課后安排了小練筆,要求學生學習本課的寫作方法,選擇自己看過的、感受過的、聽過的關于愛的故事寫一篇作文,讓學生通過練筆,在實踐中掌握寫作的方法。
蓮葉青青教案篇二
課上,我們觀看了一位教師關于上《蓮葉青青》這課的視頻,從中我們可以汲取優秀的教學方法,改進正常教學中的不足之處。
多媒體教學是現在教學的有效手段之一,生動形象的豐富了教學內容。課件的導入,帶領學生進入上課環境,不再是單純的教室口頭授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也增添了上課時的樂趣,學生不再埋頭盯視課文,或者神游天邊,教師也能很好的掌控教學進度,了解學生疑難困惑。課堂上的朗讀,能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倡導自主學習是很必要的。
但是,在此視頻中,這位教師能更全方位照顧到更多學生,將更完美,個別學生的師生互動,會使有些本想積極發言的學生少了機會,從而降低了上課效率和積極性。
我覺得,我的理論和實踐知識,將會在今后的課堂及生活中得到積累,不斷完善自己。
蓮葉青青教案篇三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認讀7個會認字,學會本課生字以及新詞;理解“斑駁陸離、罷了”等詞的意思。
3.通過理解感悟重點詞句,理解課文重點句子的意思。
4.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祖母為人善良、關愛他人的高尚品質。
1.通過理解感悟重點詞句,理解課文重點句子的意思。
2.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祖母為人善良、關愛他人的高尚品質。
一、創設情景,談話導入。
1.出示荷葉圖,要求學生說說當自己看到一池碧綠的蓮葉時,會想些什么?導入:當作者看到玄武湖的田田蓮葉就會心生感動,想起祖母,為什么呢?學習了課文《蓮葉青青》就知道了。
2.板書課題,指導學生朗讀課題。
3.讀了課題,你們有什么想知道的呢?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要求學生自讀課文,邊讀邊找出本課的生字和新詞,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通順。
2.小組合作學習生字和新詞。
3.教師分發學習紙條,巡視。
4.檢查自學情況:
(1)解決學生提出的疑問。
(2)出示生字,指名認讀、組詞。
(3)重點指導書寫“斑、缸、替”。
5.找學生分自然段讀課文,解決環節一質疑中容易解決的問題。
三、再讀課文,理清文章的脈絡。
1.小組內互動交流。
2.反饋分段情況。(教學預設:)
第一段(1):寫作者由玄武湖那一望無際的田田蓮葉勾起了對祖母的回憶。
第二段(2-4):回憶了祖母每年在自家的院子里種植荷花的情景。
第三段(5-7):寫祖母把自己喜愛的荷葉剪下來送給別人的孩子治瘡。
第四段(8):照應開頭,寫我看著一池的蓮葉想到了祖母,令“我”感動。
3.指出回憶祖母令“我”感動的事的部分,并再次概括內容。
4.談感受,朗讀。
四、學習課文第一段。
1.朗讀課文第一自然段,畫句子。
2.展示自己積累到的詩句。談談作者找不到自己想要的詩句的原因。(那些句子都不能與祖母相比,“我”只想到祖母。)
3.朗讀句子,聯系上下文理解“斑駁陸離”;了解作者的心事,感情朗讀句子。(預設:對祖母的思念,作者由景到人,觸景生情。)
提出學習要求
五、小結。
感悟作者對祖母的思念之情。
小結:引導學生體會“我”對祖母的思念。
六、作業。
1.感情朗讀課文,把5-7自然段多讀幾次。
2.抄寫生字。
蓮葉青青教案篇四
《蓮葉青青》是一篇閱讀課文,教學重點是抓住重點詞句,品味語言蘊含的情感,體會祖母高尚的人格魅力,學會關愛他人品質。因此,在教學中我抓住“心生感動”這條主線,結合圖片再現法、自主探究法,在研讀、探究、欣賞活動中,通過老師的引導、點撥,引導學生邊讀邊體會這些“心生感動”的事,讓學生的閱讀、感悟、想象、表達等各種語文能力在思維的變換中得以集中培養,努力使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正如薛法根老師所說:語文課必須是語文的,必須以發展學生的語文能力為核心。
教學中,我抓住一個“讀”字,讓學生在讀中去理解、品味。除此以外,我還注重恰到好處地運用電教媒體,激發學生的興趣,為學生提供逼真的教學情境,營造一個色彩繽紛、聲像同步、動靜結合的學習情境,使學生的多種感覺接受刺激,以便于更好地突破重難點,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習的動力。小學語文教學的首要任務是激發學生對學習內容的興趣。生動的電教媒體具有展示直觀形象的立體畫面的優勢,它能創設情境,激發興趣,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獲取知識。
開課伊始,我利用多媒體出示一池一池的青青蓮葉,那田田的蓮葉,淡雅的荷花,讓學生感受一種恬靜、清涼的美。如此導入,一下子吸引了學生,激發了學生強烈的學習欲望,為成功的課堂教學奠定了基礎。
尚的事,首先就要讓學生體會祖母對蓮葉的喜愛,那不是一般的喜愛,而是一種讓人看了心生感動的喜愛。在此,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出示祖母為蓮葉下的“令人吃驚”的功夫。原本離學生很遠的生活場景,由于有了多媒體,便再現在學生的眼前。再結合課文具體描寫的句子:“小荷葉終于長出來,那是一片太小太小的葉子。孩子們都不當回事,祖母卻是一臉欣喜,就像看一個新生的孫子。”反復朗讀。緊緊抓住“新生的孫子”讓學生談談奶奶平時對自己的愛,以此激發學生對文本情感的共鳴,使學生把自己的感受帶進文本中,同時通過朗讀把自己的感受和體會表達出來。
當然,令作者“心生感動”不僅是祖母為蓮葉所花的功夫,更是祖母“剪葉治瘡”一事。教學時我利用多媒體課件把“祖母看到生瘡的孩子到剪下蓮葉”這一過程用動畫的形式顯示出來,并結合重點句“看了一會兒,她醒過神來,趕快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邊,咔的一聲,剪下一枝最大的荷葉。”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趕快”、“最大”體會出了祖母是一個有愛心的人,再通過老師引讀,學生反復讀這一句來理解祖母關愛他人的高尚品質。可見,借助媒體展示教學過程,既提高了教學效率,又活躍了學生的思維。
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是為寫作服務的。”閱讀教學不能停留在對文本內容的理解、感悟上,還要憑借文本內容引導學生理解作者語言表達的方法、思路和文章結構、特點等,讓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寫作技巧和新的寫作方法。如本課首尾照應、睹物思人、借物喻人等寫作方法。因此,在學習領悟文本之后,我用多媒體課件出示一組關于“愛”這一主題的圖片,讓學生在感受愛、享受愛的同時學會如何去付出愛,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愛無處不在的。這樣的延伸把課堂推向高潮,使情感再次得到升華。在教會知識的同時,教會學生如何做人。最后,多媒體出示課后練筆:讓學生運用本課學的方法,以“愛”為題寫一篇作文。
當然,在《蓮葉青青》一文的教學中運用多媒體只是電教媒體在課堂中運用的一個小小例子。但我認為,恰當運用電教媒體,能充分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很好地調節課堂氣氛,讓學生在輕松的氣氛中愉快學習。
課上完了,回想起來,發現這篇課文是本單元的開山之作,對于中高年級來說了解寫作方法也是不可忽略的,可把睹物思人這樣的寫作方法給遺忘了。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因為我準備得還不是太充分,二是我駕馭課堂的能力還有待提高,還做不到氣定神閑,自然達不到我理想的狀態。在以后的教學生活中,一定多看看有關這方面的,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
蓮葉青青教案篇五
知識與技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認識會寫本課生字。
過程與方法:學習結合關鍵詞語,理解重點句子的意思。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理解課文內容,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祖母為人善良、關愛他人的高尚品質。
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祖母為人善良、關愛他人的高尚品質。
體會祖母為人善良、關愛他人的高尚品質。
多媒體課件。
一、課件導入,帶入情境:
師:今天我給同學們帶來了一些圖片,請同學們欣賞。(播放幻燈片)
師:你看到了什么?你們有沒有合適的詩句來贊美一下這青青的蓮葉呢?
師:當作者許永也望著這滿池的清涼的蓮葉時,卻覺得這些斑駁陸離的絕美佳句,不是他要找的,這是為什么呢?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他的文章。(板書《蓮葉青青》。)
二、播放錄音,初步感知課文。
播放完錄音后,師:斑駁陸離的絕美佳句不是作者要找的,這為什么呢?(指生說,板書:祖母,出示幻燈3)
(為什么作者看到田田蓮葉就心生感動,想起了祖母呢?生:祖母喜愛蓮葉,卻把蓮葉剪下送給人家的孩子治病)
三、讀中感悟,探究課文
(哪些段落回憶了祖母喜歡蓮葉?指生說)
1、學習2—4自然段
生匯報:
學生在談感受的時候,適時的進行朗讀指導,以讀悟情,以讀帶講。引導學生抓住關鍵句或關鍵詞來理解。
a河泥是雇人挑來的,她還要抓一把看看成色,就像看糧食。
b種藕挑好后,自己一枝枝種下去,弄得兩手污泥,一直糊到胳膊肘。
c小蓮葉要冒尖時,祖母守著不讓小孩子們靠近……
d小荷葉長出來了,孩子們都不以為然,可祖母卻一臉欣喜,就象看新生的孫子。
e要是有人夸她的荷葉,就把人家讓進來,倒貼茶水請人家欣賞。
連起來讀一下
2、學習5—7自然段
師:是啊,祖母是如此地喜愛這些荷葉,為什么卻能毫不心疼地剪下那么心愛的荷葉?請同(1)學們分小組討論祖母怎么做的?怎么說的?在課文里劃出來,并在小組里讀一讀。
(2)匯報:
a祖母絲絲地吸著冷氣,好像要替那個小孩兒忍受痛苦。(指生讀,生評,再指生讀,適時范讀)
b看了一會兒,她醒過神來,趕快拿一把剪刀,走到荷花缸邊,咔的一聲,剪下一枝最大的荷葉。
c每隔幾天,她就要給那個小孩兒剪一枝荷葉,荷花缸里也就越來越蕭條。
師:如果你就是祖母的小孫子、鄰居你會理解祖母的做法嗎?你會說些什么?
師:面對著家人的不理解,祖母念念有詞的說:……(引讀)
d真是一物降一物,涼氣逼暑氣,荷葉派上了大用場,不開花也罷了。
師:什么叫“一物降一物”?
師:你怎么理解“不開花也罷”
生談自己的感受
(祖母關愛他人的美好情感。)
板書:關愛他人
師:讓我們試著去體會一下祖母那種不求回報淡然的心態,好嗎?師指導朗讀讀7段
生:送給生病的小女孩
生:送給鄰居們泡茶
生:送給……
生:送給……
四、了解首尾照應的寫法和文章的敘述方法,說說為什么要以蓮葉青青為題。
1、師:真是一池清涼,眾人分享,文章在結尾處再次回到了眼前的這一望無際的田田蓮葉,把第一自然段和結尾連起來讀一讀。這叫什么寫法?(首尾照應)
2、作者為什么要以蓮葉青青為題呢?
五、回歸整體,總結升華
1、師:孩子們,其實在我們身邊有很多擁有這種情懷的普通人,一次不經意的舉手之勞,也許就給了我們莫大的幫助。此時此刻你不想對那些曾經幫助過你的人說點什么嗎?課后可制作成感謝卡,親手送給他。
2、師總結:青青的蓮葉閃動著祖母那顆樂于助人的心,在這節課的最后老師要送給同學們八個字:予人玫瑰,手有留香。
板書:
看成色趕快
一枝枝種祖母咔的一聲
守著喜愛蓮葉——————剪葉治瘡最大的
一臉欣喜隔幾天剪一枝
請人家欣賞為人善良不開花也罷了
關愛他人
蓮葉青青教案篇六
這是一首短小優美的詩歌。全詩只有三句話,第一句寫山、水、鳥;第二句寫樹、草、花;第三句寫苗、田、春風、春雨。詩畫相配,內容生動,讀起來瑯瑯上口,饒有趣味,讓學生在學習實踐中感受到春天大自然的美麗。
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引導學生自主讀書,著力培養學生愛讀書的習慣。鼓勵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來朗讀,讀中成誦,讀中受到美的熏陶。
1比鮮丁懊、聲”等5個生字,會寫“叫、苗”等6個字。認識部首“草字頭”。
2閉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痹讜畝林謝累語言,感受春天大自然的美麗。
重點: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正確認讀“會認”的字和正確書寫“會寫”的字。
難點:從誦讀中感受春天大自然的美麗景色。
電腦課件或圖片。
兩課時。
第一課時
2導入課題。
這么美麗的景色是什么季節?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第1課《山青青》。
3你有什么感興趣的問題想提出來嗎?
1邊讀邊用筆畫出生字詞,多讀幾次。如果遇到不會讀的字也可以用筆畫出來,然后虛心向同學請教或者請拼音朋友幫忙,再多讀幾次。
2互相認讀畫出來的詞語,認真聽對方讀,互相糾正錯音。
3齊讀,開火車讀。去掉拼音認讀生字詞。
4注意把字音讀準,做到不加字、不漏字。
5每人讀一遍課文,把句子讀通順。
6評讀。
1你想怎么樣讀就怎么樣讀,想讀多少遍就讀多少遍。邊讀邊標出課文一共有多少句話。
2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寫了哪些景物?用橫線畫出來。
請你先挑選你喜歡的一句話認真、反復地讀一讀,直到能把這一句話優美地背出來為止。
4評讀。
1你想說什么?現在,你想用什么方式來贊美一下美麗的春天?(可以唱一支贊美春天的歌;可以朗誦一首描寫春天的詩;可以說幾句贊美春天的話……)
2背誦課文。
1小朋友們讀了課文,知道課文寫了哪些內容?
2邊看邊感受春天的美麗。看到這么美麗的春天,你能不能把課文準確、流利地背出來?
1聊舊字詞,拍著手掌有節奏地齊讀。
2看字詞,開火車讀。
1抄到你的詞語花籃里。
2背給爸爸媽媽聽。
蓮葉青青教案篇七
1、認識并學會9個生字及由生字組成的新詞。
2、學習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課文中重點句子的意思。
3、學會概括我心生感動部分的主要內容。
教學重難點
1、學習課文,抓住重點詞語來體會重點句子的含義。
2、通過課文學會概括我心生感動部分的主要內容,鍛煉學生的概括能力和表達能力。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掃清文字障礙,初步感知課文的'內容。
2、理解“一望無邊、左鄰右舍、念念有詞”等詞語。
3、學習課文第1段。
教學準備課文中的插圖、生字卡等。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新課。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讀準字音,結合上下文理解詞語。
2、解決上面質疑中容易解決的問題。
三、檢查讀書效果。
1、出示生字卡,練讀。
2、分自然段讀課文。
3、再讀課文,思考:你讀懂了什么?還有哪些問題不明白?
四、再讀課文,理清文章的脈絡。
1、討論:每個自然段寫了什么內容?
2、反饋學習情況。
3、各個小組修改各段意。
4、重點引導朗讀描寫“祖國”喜愛蓮葉的語句。
五、學習課文第一段。
1、指定小組朗讀第一段。
2、自主學習第一段,并針對第一段提出質疑。
3、我喜歡蓮葉嗎?你是從哪里體會到的呢?(喜歡,我生出了許多感動,心里急急忙忙地尋找著合適的句子。)
4、那么,為什么作者偏偏找不到自己要的詩句呢?
5、你知道我的心事是什么嗎?
六、小結
七、布置作業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學習課文內容。
2、學習課文,抓住重點詞語體會文中重點句子的含義。
3、通過課文的學習,觀察自己熟悉的一個人的長相,抓住特點寫下來。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新課。
二、再讀課文,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三、精讀課文,體會人與人之間的美好情感。
1、學習課文第2段。
討論:a祖母喜愛荷花嗎?你是從哪里體會出來的?
b找出課文中體現祖母讓我吃驚的語句,談自己的理解,并通過感情朗讀表達出我的感受。
c看著祖母這樣地照顧荷花,有什么感受?并體會了什么?
d孩子們都很不以為然地看看祖母,祖母卻是一臉欣喜,就像看一個新生的孫子。分析這句子的修辭手法。
2、學習課文第3段。
a出示提綱。b讓學生自學。c反饋學習情況。
3、學習課文第4段。
a全班一起朗讀第4段。b你讀懂了什么?你理解最后一句話了嗎?
四、總結全文。
五、布置作業。
板書設計:
17蓮葉青青
下大工夫
愛惜蓮葉守、欣、喜
讓、欣賞
祖母分享快樂
倒貼茶水
樂于助人、剪葉治瘡
念念有詞
蓮葉青青教案篇八
1認識“鳴、聲”等六個生字,會寫“叫、苗”等六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在閱讀中積累語言,感受春天大自然的美麗。
重點: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正確認讀“會認”的字和正確書寫“會寫”的字。
難點:從誦讀中感受春天大自然的美麗景色。
第一課時
一、設置情景,引入課題
1看圖說話。
屏幕顯示:山青水秀、鳥語花香、和風細雨的春景。看了這幅圖,你有什么感覺?你能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嗎?(也可看圖說話)
2引入課題。
這么美麗的景色是什么季節的?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第1課《山青青》。
3齊讀課題。看到課題,你有什么感興趣的問題想提出來嗎?
二、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1自由讀課文,邊讀邊用筆畫出生字詞,多讀幾次。如果遇到不會讀的字也可以用筆畫出來,然后虛心地向同學請教或者請拼音朋友幫忙,再多讀幾次。
2同桌互相認讀畫出來的詞語,認真聽對方讀,互相糾正錯音。
3指名讀生字詞。齊讀,開火車讀。去掉拼音認讀生字詞。
4再讀課文,注意把字音讀準,做到不加字、不漏字。
5四人一小組,每人讀一遍課文,把句子讀通順。
6指名讀全文;評讀。
三、再讀課文,讀中感悟
1朗讀課文,你想怎么樣讀就怎么樣讀,想讀多少遍就讀多少遍。邊讀邊標出課文一共有多少句話。
2小聲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寫了哪些景物?用橫線畫出來。
3你覺得哪些景物最美?請你先挑選你喜歡的這一句話認真、反復地讀一讀,直到能把這一句話美美地讀出來為止。
4指名讀、評讀。
5聽錄音讀,閉上眼睛,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畫面?
6再聽錄音,播放課件。
7把課文美美地讀給你的同桌聽。
8配樂誦讀課文。
9指導背誦課文。
10你能用你的畫筆把你讀到和想到的春天美景畫出來嗎?
四、總結全文,布置作業
1讀了課文,你想說什么?現在,你想用自己的什么方式來贊美一下美麗的春天?(可以唱一支贊美春天的歌;可以朗誦一首描寫春天的詩;可以說幾句贊美春天的話……)
2認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引入
1上節課,小朋友們讀了課文,知道課文寫了哪些內容?
2再放課件,邊看邊感受春天的美麗。看到這么美的春天,你能不能美美地把課文背出來?
二、學習生字
1屏幕顯示生字詞,拍著手掌有節奏齊讀。
2去掉拼音讀生字詞,開火車讀。
3自由認讀生字,想想:你最快記住了哪些字?你是怎么樣記住它的?
4你能用哪個字來組詞或說一句話?
5觀察這幾個要求寫的字,你發現了什么?
6看老師在田字格中示范寫字,邊聽老師念筆順邊書空。注意看清楚難寫的地方,再自己動筆寫。
7同桌互相交換欣賞所寫的字,說說別人寫的字哪些地方值得你學習,還有哪些地方你可以做小老師指出它的缺點。
8老師檢評。
三、布置作業
1把你喜歡的詞語寫進你的詞語花籃里。
2回家把課文美美地背給爸爸媽媽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