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旗下演講-中學】學習延安精神 奮力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謳歌黨的百年奮斗歷程,傳承紅色文化、讓革命薪火代代相承,引導廣大師生厚植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情感,校團委開展了“學黨史、強信念、跟黨走”主題系列活動,以每周升旗儀式為契機,思政教師擔任黨史領學人,以“接力”的形式,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活動,本周九年級思政教師李揚,以“延安精神”為主題進行國旗下演講。
學習延安精神
奮力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今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西考察時指出,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黨中央在陜北十三年的奮斗歷程中,革命先輩們留下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培育形成的延安精神,是我們黨的性質和宗旨的集中體現,是人民軍隊建設發展的寶貴精神財富,為新時代強軍興軍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動力和力量源泉。
從延安精神中汲取信仰的力量。延安精神,首先體現在革命先輩對馬克思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堅定信仰上。這種信仰產生的力量,使八路軍在缺槍少彈的情況下毅然奔赴抗日前線,流血犧牲在所不惜;這種信仰產生的力量,使三萬多愛國知識青年克服艱難險阻奔赴延安,投筆從戎,血灑疆場;這種信仰產生的力量,使愛國華僑陳嘉庚訪問延安后得出“中國的希望在延安”的歷史結論。信仰的力量,最終化為改天換地的磅礴偉力。今天,我們學習延安精神,就是要汲取信仰的力量,堅定理想信念,以堅定的信仰支撐中國夢強軍夢實現。
從延安精神中汲取軍魂的力量。延安時期,毛澤東同志明確提出:“共產黨員不爭個人的兵權(決不能爭,再也不要學張國燾),但要爭黨的兵權,要爭人民的兵權。”他特別強調:“我們的原則是黨指揮槍,而決不容許槍指揮黨。”抗日戰爭爆發后,我們黨進一步強調“必須實行黨的絕對單一的領導”,保證紅軍成為黨的軍隊,為黨的路線及政策而斗爭。這一時期,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根本原則經受住考驗并得以強化,人民軍隊迅速壯大,有力完成了使命。這段歷史說明:軍隊跟黨走,軍隊有力量;軍隊要發展,關鍵在鑄魂。今天,我們學習延安精神,就是要強化軍魂意識,毫不動搖地堅持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根本原則和制度,貫徹軍委主席負責制,確保人民軍隊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堅決聽從黨中央、中央軍委和習主席指揮,始終做到絕對忠誠、絕對純潔、絕對可靠。
從延安精神中汲取宗旨的力量。延安時期,毛澤東同志發表了《為人民服務》的著名演講,鄭重闡明了我們黨和人民軍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正是這一宗旨產生的力量,使青化砭伏擊戰時,當地百姓為配合西北野戰兵團誘敵深入,人人守口保密;這一宗旨產生的力量,使得沙家店戰役時,佳縣人民自愿把自己的種糧、耕種出行的毛驢捐獻出來支援前線;這一宗旨產生的力量,使得人民軍隊有了強大的后勤支援,僅用一年多時間即收復延安。
從延安精神中汲取奮斗的力量。延安時期,我黨我軍留下了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美國記者斯諾看到毛澤東穿著打滿補丁的衣服、朱德用馬尾毛做的牙刷、彭德懷用降落傘布縫的背心等細節,把烙上艱苦奮斗印記的共產黨人和人民軍隊稱為一支“神奇的隊伍”,并驚嘆,雖然衣衫襤褸、缺槍少彈,但具有“東方魔力”,閃爍“興國之光”。人民軍隊艱苦奮斗、嚼苦成甜的背后,是“雖九死其猶未悔”的忠貞信仰,是“為有犧牲多壯志”的豪邁情懷。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強調:“一萬年以后,也要奮斗。共產黨就是要奮斗。”進入新時代,習主席指出:“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是我們共產黨人的品質,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基,也是黨員、干部立身立業的根基。”今天,我們學習延安精神,就是要學習艱苦奮斗、戒驕戒躁的作風,保持奮進向上、開拓創新的進取心,奮力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時政述評
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是九年級思政教師張俊彩,我要跟大家分享的時政述評為:致謝!!在黑暗中也要活成一道光!
“我走了很遠的路, 吃了很多的苦,才將這份博士學位論文送到你的面前。”“這一路,信念很簡單,把書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生。”近日,中國科學院自動化所一博士學位論文的致謝部分于網上引發熱議。作者回顧艱難求學之路,走出小山村并和命運抗爭的故事令無數網友熱淚盈眶。
面對種種苦難,作者黃國平沒有被擊倒,而是迎難而上,不懈拼搏。“這一路,信念很簡單,把書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這是黃國平在絕境中對人生意義的最好詮釋,簡單的信念蘊藏無限的力量。從他的經歷中,人們看到了堅持、夢想、收獲,也看到了恐懼、絕望、崩潰,但唯獨沒有看到“放棄”。很多網友不由感慨,“他的世界本無光,他把自己活成了一道光”。
這道“光”照亮自己的同時也照耀著更多人。真實的故事,苦難中奮斗向上的精神力量,總是讓人無比動容,讓道理更透徹更有說服力。黃國平的“致謝”讓人們看到了奮斗最好的樣子,帶給人們希望和力量。“致謝”也讓很多人想起了自己咬緊牙關、埋頭奮斗的日日夜夜,從而讓人們再次堅定信念與信心,更加堅信“我們吃過的苦,終將變成讓我們受用終生的財富”。
更令人動容的是,這個山區走出來的少年行文中描述困境語氣樸素平淡,他不僅沒有被生活打倒,還在期待回饋社會,“最后如果還能做出點讓別人生活更美好的事,那這輩子就賺了。”“已識乾坤大,猶憐草木青”,我們為其堅守的理想之光點贊,更為其看清生活真相后依然熱愛生活的品格點贊。有人說,他是自強之星的代表,還有人說,他把苦難寫成了詩。正是這些發光的信念,讓千千萬萬像黃國平博士一樣的學子匯聚成我們心中“后浪”應有的樣子。
同學們,人生路上甜苦和喜憂,愿有人與你分擔所有,難免曾經跌倒,也要勇敢的抬頭。人生難熬的苦,都是向上的路。人生路上,不是每個人都能獲得一手“好牌”,但打好這一局,每個人都應該有機會。這個機會,來自個人“不放棄”的奮斗和“不拋棄”的努力。
希望同學們在求學的路上不畏艱難、砥礪前行,勤奮進取、勇攀高峰。追著光,靠近光,成為光,散發光。相信你的堅持,歲月定不會辜負!
石家莊外國語教育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