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鄧亞萍的故事(乒乓球明星的勵志故事)
熬夜收看完鄧亞萍、董明珠、馬麗、徐穎、潘維廉等17位嘉賓的傳奇經歷,及人生的真知灼見,心一一次被震撼,眼睛一次次被淚水模糊。
筆者早年在雜志社工作時,有幸采訪過鄧亞萍。從昔日“乒壇女皇”,到如今打工博士,鄧亞萍從未停止過追夢的腳步,完美地實現了華麗轉身。
她開年演講中傳遞出的樂觀、昂揚、積極、勵志,再次讓筆者經受心靈的洗禮。向打工者致敬!向追夢者致敬!
鄧亞萍
1997年,鄧亞萍從中國乒乓球隊退役,進入清華大學英語系深造。當時鄧亞萍已奪得18個世界冠軍,其中包括4枚奧運會金牌,連續8年保持世界排名第一,開創了輝煌的“鄧亞萍時代”,球迷和媒體將她譽為“乒壇女皇”。
身邊人不解地問她:“你這么成功了,還需要學歷來證明自己嗎?”鄧亞萍說:“我想通過讀書看到更大的世界,擁有掌握自己命運的能力。”
那時鄧亞萍的英語水平僅限于認識26個字母,是清華大學最差的學生。她拋下奧運冠軍光環,將自己當成一名普通學子,一切從零開始。
鄧亞萍與家人共慶取得劍橋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
因經常熬夜學習,鄧亞萍大把脫發。深夜背單詞困了,她就用涼水洗臉。在英國劍橋大學留學時,她已懷孕,每天挺著大肚子與同學們一道上課,謝絕了校方開小灶的特殊照顧。經過層層“扒皮”,鄧亞萍由一名奧運冠軍,涅槃為劍橋大學的經濟學博士。
戴上博士帽那一刻,鄧亞萍流淚了。淚水流到了嘴里,她卻感覺是甜的。
學成歸國后,鄧亞萍進入職場,她將自己定位為一名打工人。這不僅是自嘲,更是一種積極樂觀的自我激勵。
鄧亞萍將球場上永不服輸的精神,延伸到打工生涯中。在中國婦女基金會的組織下,鄧亞萍赴貴州丹寨扶貧,并掛職任鎮長。她與當地婦女同吃同住,共同制作蠟染。
鄧亞萍在貴州丹寨
在鄧亞萍與17萬丹寨兒女的努力下,當地的旅游業蓬勃發展,蠟染走向世界,被更多人所知。
鄧亞萍真切意識到為老百姓打工的重要性,享受到為百姓服務的快樂。在鄧亞萍的感染下,17萬丹寨人也意識到自己是給自己打工,以主人翁的心態建設家鄉。
14年運動員生涯,讓鄧亞萍對體育一直有著眷戀之情。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科技的日新月異,電子競技方興未艾。電子競技也就是家長們談之色變的電子游戲,鄧亞萍也是一位母親,知道孩子要以學業為重,但到底要不要徹底與電子游戲絕緣?
為此,鄧亞萍走訪了多家電競俱樂部,看到很多孩子癡迷電子游戲,有的確實荒廢了學業,家長為此焦慮落淚。
鄧亞萍
作為一名體育人,鄧亞萍有自己的看法。她覺得傳統體育與電子競技,兩者都是競技體育。競技場上,勝利屬于堅毅、果斷、堅持、不服輸的選手。
國際奧委會為了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很可能將電子競技納入奧運會的正式比賽項目。
為了給孩子們和家長做點事,同時改變大家對電子競技的看法,消除對競技體育的誤解,鄧亞萍成立了體育產業基金。
她覺得自己作為打工人,責無旁貸,應該以自己的影響力,帶動和鼓勵更多人投入到全民健身活動中來。
2024年春天,隨著疫情的到來,鄧亞萍的事業也受到沖擊。她一度茫然,不知未來的路怎么走,不知能不能堅持下去?
《開年演講》上的鄧亞萍
很多人都有類似的迷茫。但不服輸的性格,讓鄧亞萍擁有一項獨門絕技,那就是“干”!干活!再干活!不干,怎么活?就是靠這股韌勁,鄧亞萍對前途看得越來越清晰。
就像當年在球場上一樣,鄧亞萍在職場里,也不斷地重塑自己,打破自己,做一名新時代最勵志、最充滿正能量的打工人!
隨著2024年冬奧會的來臨,北京將成為成功舉辦夏季奧運會和冬季奧運會的“雙奧”城市。這是對14億打工人的回報,鄧亞萍愿與每一位打工人,傳遞奧運精神,做到更快、更高、更強!
演講的最后,鄧亞萍深情寄語每一位打工人:一切平凡的人,都能獲得不平凡的人生!一切平凡的工作,都能夠取得不平凡的成就。鄧亞萍愿與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