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雞起舞是誰寫的(聞雞起舞的成語故事簡短)
成語“聞雞起舞”的故事,可謂是家喻戶曉,說的是祖逖與劉琨這對好友,在半夜一聽到雞鳴,就披衣起床,刻苦拔劍練武。年輕時的付出,也讓二人有所收獲,祖逖官拜奮威將軍、豫州刺史,收復黃河以南大片領土;劉琨累遷并州刺史,封廣武侯,后拜司空、大將軍、都督并冀幽諸軍事。然而兩人的結局也非常相似,在前線浴血奮戰,卻受到朝廷猜忌。“何意百煉剛,化為繞指柔”,面對外敵環伺與腐朽的東晉朝堂,祖逖與劉琨如何扶大廈之將傾,又為何慘遭失敗呢?
【第1句】:望族名門,贊世才具
祖逖所在的祖家為北地大族,世代都有兩千石的高官,因此祖逖從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擁有著衣食無憂的成長環境。但祖逖卻是個“熊孩子”,因為不愛讀書而每每被父母擔憂。青年的祖逖就更“野”了,常常輕財好俠,仗劍天涯,因為生性豁蕩,不拘小節,又輕財重義,常周濟貧困,因此祖逖深受鄉黨宗族敬重。這段游俠經歷也打開了祖逖的視野,他看清了此時晉朝暗流涌動的局面,更加認識到學習知識的重要性,因此常常手不釋卷,博覽書籍,涉獵古今,“往來京師,見者謂逖有贊世才具”。
劉琨是西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后裔,祖父劉邁,曹魏相國參軍、散騎常侍。父親劉蕃,官至光祿大夫。而且當時劉琨與一個叫賈謐的人交往密切,還組了個“二十四友”的男團。這賈謐是誰呢?乃是賈后賈南風之侄,此人手握大權,“秘書監賈謐參管朝政,京師人士無不傾心”。二十四友都是豪族貴戚出身,又極富才華的文人,甚至可以說他們是壟斷了西晉文壇所有的“泰斗級”人物。劉琨雖然在其中年歲最小,但因為工于詩賦,頗有文名,倒是倍受尊崇。但是“二十四友”的性質卻滿滿發生了變化,他們趨炎附勢,潘岳、陸機、陸云等為了追求政治上的發達,拼命拍賈謐的馬屁,“著文章稱美謐,以方賈誼”。不知劉琨在這里面處于何種立場,但他還是及時離開了這趟渾水,在司州認識了自己一生的摯友——祖逖。
【第2句】:司州相遇,效力諸王
當時,祖逖還是個混小子,祖家人丁興旺,第一個發達的便是哥哥祖納,“轉尚書三公郎,累遷太子中庶子。歷官多所駁正,有補于時”。為了家族更好的發展,祖家便搬到了京師洛陽附近,在見識到洛陽的繁華后,激發了祖逖發奮讀書、為國報效的動力。在拒絕了孝廉、秀才的征辟后,祖逖選擇了司州主簿一職,在司隸校尉傅咸手下做事。從東漢以來,司隸校尉一職就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而傅咸更是一位“剛簡有大節,風格峻整,識性明悟,疾惡如仇,推賢樂善”之人,在他的影響下,祖逖整個人升華了,樹立起了北伐復國之志。
在擔任主簿的第七年,祖逖遇到了一生之友——劉琨,劉琨來此正是擔任與祖逖一樣的司隸主簿一職,而且“與范陽祖納俱以雄豪著名”,這些都引起了祖逖的興趣。雖然劉琨的出身地位高于祖逖,又多少受到洛陽繁華奢靡之風影響,“素奢豪,嗜聲色,雖暫自矯勵,而輒復縱逸”,但意外的是兩人聊得很投機,甚至共同立下收復中原之志。在八王之亂爆發后,兩人都在諸王身邊任職,祖逖被辟為齊王冏大司馬掾、長沙王乂驃騎祭酒,轉主簿,累遷太子中舍人、豫章王從事中郎等職;劉琨則輾轉趙王倫、齊王冏、范陽王虓之間,任從事中郎、冠軍將軍、司馬等職。
【第3句】:出鎮地方,披荊斬棘
在司州擔任主簿的日子,是逖、琨最逍遙快樂的日子,兩人互相探討天下局勢,每每坐談至深夜,甚至相互約定,曰:“若四海鼎沸,豪杰并起,吾與足下當相避于中原耳。”永嘉之亂,洛陽淪陷,祖逖率親族鄉黨數百家南下,自己被瑯琊王司馬睿任命為徐州刺史;劉琨則帶領一千余人來到晉陽,過著“以孤立之身,游于豺狼之窟”的日子。
雖然司馬睿并未有北伐之志,但祖逖卻并未受到影響,他自募戰士,自造兵器,加上宗族部曲的全力支持,祖逖收復了豫州,打通了北伐的通道。在對抗后趙期間,祖逖不僅多次打退趙軍,還一舉收復了黃河以南中原地區的大部分土地,就連當時的“狠人”石勒也不得不暫避鋒芒,主動申請修好,促成邊境暫得和平。相比祖逖,劉琨也沒好到哪里去,白手起家的他“翦除荊棘,收葬枯骸,造府朝,建市獄”,讓晉陽重新恢復了生氣。后來劉琨堅守晉陽九載,抵御漢趙和后趙入侵,使其成為晉朝在中原的少數幾個存留抵抗勢力之一。
一人在北,一人在南,一個中流擊楫以復濟中原為己任,一個枕戈待旦志在驅韃討虜光復晉室,眼看北伐大業將成,祖逖與劉琨卻再次殊途同歸,祖逖收復河南,朝廷卻派有才望卻無遠見的戴淵督司兗豫并雍冀六州諸軍事、司州刺史,出鎮合肥,又患權臣王敦因為跋扈而再起禍端,最終憂憤成疾,郁郁病終,晉元帝追贈其為車騎將軍。劉琨督并州諸軍事,在與進犯的石勒在交戰中,因為全軍盡出導致中伏大敗,丟失并州。后劉琨投奔幽州刺史段匹磾,被權臣王敦中傷,同年,段匹磾自稱奉皇帝詔旨將劉琨縊殺,朝廷因段匹磾勢力強大,還要依靠他討伐石勒,因此沒有吊祭劉琨。太興三年(320),大臣上表朝廷為劉琨鳴冤,晉元帝于是追贈劉琨為侍中、太尉,謚曰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