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于創新的人物事例范文(精選3篇)
事例,事項例子,既可以是虛構的故事,也可以是客觀事實。1.成例,可以作為依據的前事。2.具有代表性的、可以作例子的事情。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勇于創新的人物事例范文(精選3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勇于創新的人物事例1
施xx在加工國產大型客機C919的氣密試驗接頭。這一個零件他足足做了兩個多小時。背靠車床,一身工裝。凝神專一,技近乎道。任何一個工業時代的故事中,都少不了工匠的身影。
工匠精神并不是個新詞,在德國、日本、瑞士等發達國家,正是因為工匠的堅持專注,正是因為對產品完美形態的不斷追求,才最終生產出舉世聞名的精品。無論瑞士手表、軍刀,還是日本的家用電器,德國的汽車,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據統計,全球壽命超過200年的企業,日本有3146家,德國有837家,荷蘭有222家,法國有196家。這些長壽企業的出現絕非偶然,工匠精神在其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日本,工匠被稱作“職人”,而“職人精神”也貫穿到各行各業。最近幾年,大衛·賈柏所拍攝的紀錄片《壽司之神》風靡網絡,講的就是東京銀座一家看上去很普通的壽司店主小野二郎的故事。這位全球最年長的米其林三星大廚,終其一生都在捏壽司,始終以最高標準要求自己和學徒們。
“你必須愛你的工作,千萬不要有怨言,你必須窮盡一生磨練技能。”片中,在小野二郎的店里做學徒,必須首先學會擰毛巾,直到完全學會了擰毛巾,才能碰魚,然后才是用刀。十年之后,才開始學煎蛋。正是這看上去極其嚴苛的標準,才讓這家店譽滿天下,“米其林指南”為其打了三顆星,意味著這個餐廳“值得特別安排一趟旅行”去造訪。
在歐洲,德國的學徒傳統,確保了這個國家始終有著最優秀的工匠。作為制造業強國,德國始終堅持“雙元制”的職業教育體系,在小學生小學4年畢業之后進行一次所有人才的“分流”,許多學生進入通往職業教育方向的中學,最后經過職業培訓后就業,或者進入高等院校——應用科學大學深造。德國政府還規定,德國企業有義務提供職業教育的培訓崗位,這確保了學生可以有機會跟著有經驗的技師學習一手實用知識和技術。
與此同時,在德國工程師是非常受尊敬的職業,也有著不菲的收入,這激勵了更多人選擇這樣的職業。工匠精神貫穿在大企業和各類中小企業中,以質量為生命,以質量贏得聲譽,不斷打造質量最高的產品,而不是追求所謂的“物美價廉”。
在瑞士,制表商對每個零件、每道工序、每塊手表都以一絲不茍的完美主義精神打造。這個沒有獨特資源的國家,如今成為全球最富有的國家之一,觀察者認為,工匠精神在其中發揮了不小的作用。對機械表精密度的高要求,幾乎使得瑞士手表霸占了全球市場。據了解,有一些手表,其中零件可達七八百個,即使是頂級表匠,一年也只能造出一個。
實際上,中國歷史上,有過對“工匠精神”的絕佳比喻。
《莊子》中記載了一個“庖丁解牛”的故事。一個叫丁的廚師給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觸的地方,肩所靠著的地方,腳所踩著的地方,膝所頂著的地方,都發出皮骨相離聲,刀子刺進去時響聲更大,這些聲音都合乎樂曲的節拍。
傳說當然只是傳說,但這背后對于技術精益求精的追求,卻是中國歷史上綿延不絕的一筆精神財富。在璀璨的中國文明中,無數巧奪天工的珍品,正是工匠們數十年如一日堅持的產物。這樣的追求,曾一度在對量的追求和低成本的追求過程中,被人們忽視過。如今,這精神正在重新煥發生機。
勇于創新的人物事例2
楊xx是南京電信工程建設中心一名工程師,工作10年以來堅持在工作中做各種革新和小發明。目前他已經有6項國家專利,所有專利都看得見摸得著,全部轉發為產品并推廣使用,轉化率100%。今年他還被市總工會評為南京市職工十大杰出創新人物。去掉電話機后面的小辮子!楊xx在南京郵電大學畢業后來到南京電信分公司,成為中國電信一名基層技術人員。我們家電話為什么老是不通啊?幾年前一次客戶陳先生的一聲抱怨吸引了楊xx的注意,一檢查才發現,原來分離ADSL寬帶信號和電話信號的分離器被陳先生的孩子扯松了。
發現了原因解決了暫時的問題,可是楊xx卻覺得這是個大事。分離器一個成本就要十幾塊錢,而且每個電話都要裝,像條尾巴拖著,不好看不說,一不小心就容易踩爛。為什么不能剪掉電話機這條小辮子,把分離器的功能打包放進電話機里呢?這個計劃說起來容易,但實際操作起來卻很困難。首先就要研究電話機的基本結構,由于對于各種型號的電話機的電路并不了解,楊xx干脆到珠江路把各種各樣的電話機、分離器全部買來。
勇于創新的人物事例3
何xx:給地球做“CT”的科學家
他最擅長的就是給地球做“CT”,他的“CT”結果為我國探明了大量的礦產資源,創造出巨大的經濟效益。他就是何xx。
何xx,81歲,地球物理學家,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多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等獎項。國際同行評價:地球物理學界,既懂方法原理,又懂研制儀器的,世界上只有兩個人,何xx是其中之一。
劉xx:給激光器安上中國“心”
激光器是先進制造領域不可或缺的設備,高功率激光器過去一直被少數幾個國家壟斷。要打破壟斷,必須突破激光器最核心的“疊陣”技術。中科院西安光機所研究員劉xx,就是這樣的一位“破陣者”。
最近,劉xx和他的團隊正在對“無銦(yin)化”疊陣的新一代應用產品進行測試,新產品還沒有上市,就已經收到了國內外2000多萬元人民幣的訂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