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知音華羅庚賦詩·感真情毛澤東回信——毛澤東與華羅庚》毛澤東詩詞故事
二十九、遇知音華羅庚賦詩 感真情毛澤東回信
——毛澤東與華羅庚
華羅庚:1910—1985年,江蘇金壇人。世界著名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早年曾就讀于職業學校,后在父親的雜貨店里幫忙,一邊干活,一邊演算數學題。1930年因《蘇家駒之代數五次方程之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刊登在上海的《科學》雜志上而轟動中國數學界。自此開始在清華大學和英國劍橋大學深造。1938年到昆明西南聯大任教授,1946年去美國任普林斯頓大學做客籍教授、伊利諾斯大學教授。1950年回國,任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清華大學教授。政協一屆委員。
1.放棄錦城 回歸故鄉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無數海外游子為之歡呼雀躍。華羅庚在美國聽到了這個消息,內心無比高興。祖國的吸引力大過了其他一切物質力量的吸引,他毅然放棄了美國優越的物質條件,沖破重重阻力,回到了他日思夜想的偉大祖國。
當輪船行駛在太平洋上時,華羅庚提筆致信留美同學道:
朋友們,
錦城雖樂,
不如回故鄉;
樂園雖好,
非久居之地,
歸去來兮!
為了抉擇真理,
我們應當回去;
為了國家民族,
我們應當回去;
為了為人民服務,
我們應當回去;
就是為了個人的出路,
也應當早日回去,
建立我們的工作基礎,
為我們偉大祖國的建設和發展而奮斗。
1950年,華羅庚終于如愿以償地回到了自己的祖國。他出任清華大學數學系主任、教授,開始為新中國培養人才,在神奇的數學領域里艱辛開拓,為理論數學、數理邏輯、力學、數學物理、計算機等幾個研究室的建立做出了重要貢獻,為共和國的數學科學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皮囊萬般更改 不讓積垢深埋
1964年,華羅庚寫出了《統籌方法平話》一書。這本書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述了深奧的數學原理,為統籌方法的普及和廣泛的應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使自己邁開了走工農結合之路的第一步。后來在回憶這一時期自己思想變化經歷的時候,他真誠地寫道:“在回國較長的一段時間,我和許多從舊社會過來的科學工作者一樣,仍然習慣于灌注式的數學和經院式的科研,在課堂上講的是‘厚本本’、‘大套套’,在書齋里鉆研的是別人越不懂越玄越好,認為這樣就顯得自己高明,但是這種脫離生產勞動、脫離工農的道路,和新中國的社會主義制度越來越不適應,我思想上很苦悶。”“正在彷徨之際,我讀到了毛澤東的詩篇《七律·和郭沫若同志》,受到很大的啟發和教育。這首詩的頭兩句寫道:‘一從大地起風雷,便有精生白骨堆。’我體會舊社會就是白骨堆的地方。我是從舊社會來的,白骨精的影響是有的。但這并不可怕,關鍵在于要像毛澤東詩詞中指出的‘僧是愚氓猶可訓’,努力進行自我改造。”
華羅庚開始到工人和農民中間去調查研究,走出書本、走出教室、走出學校,到廣闊的天地去開創自己新的科學研究之路。
他為此專門寫了一首詩,表達自己當時的心境:
森森白骨堆中,
是俺生身所在。
皮囊縱然萬般改,
積垢依然深埋。
妖風易受鼓惑,
風起障目塵埃。
勤學毛著脫舊胎,
才能入得門來。
這首詩充分地表達了一個出身于舊社會,經過社會主義思想洗禮的科學家思想變化的過程。為此,他將這首詩連同一封信寄給了毛澤東,匯報了自己的思想。
毛澤東收到華羅庚的信之后,被老科學家的真誠和決心所感動,很快給華羅庚寫了一封回信:
華羅庚先生:
詩和信已經收讀。壯志凌云,可喜可賀。肅此。
敬頌
教祺!
毛澤東
一九六四年三月十八日
毛澤東給華羅庚的信手跡
華羅庚收到毛澤東的回信之后非常激動,逢人就說:“毛澤東親自寫信教導我,要我樹雄心,立大志,絕舊緣,走新路。”毛澤東的信給華羅庚以極大的鼓勵和鞭策。
從此,華羅庚深入到工業和農業的基層,調查研究,刻苦實踐,將科學原理和生產實踐結合,普及和推廣《統籌方法平話》在實際工作中的應用。
3.努力工作做表率 奮發有為為人民
1965年,華羅庚再一次寫信給毛澤東,將自己幾年來取得的成果向毛澤東匯報,并且將自己的《統籌方法平話》寄給毛澤東。
1965年7月21日,毛澤東高興地給華羅庚回信:
華羅庚同志:
來信及《平話》,早在外地收到。你現在奮發有為,不為個人,而為人民服務,十分歡迎。聽說你到西南視察,并講學,大有收獲,極為慶幸。專此奉復。
敬頌
教安
毛澤東
一九六五年七月二十一日
在毛澤東的親切關懷和鼓勵下,在黨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華羅庚又開始了對“優選法”理論基礎的研究。“統籌法”合理地解決了生產過程中組織與管理的問題,“優選法”則正確地處理了生產過程中材料、工藝、能源等最經濟、最節約的選擇方法。這兩個方法被稱為“雙法”,是華羅庚經過刻苦研究,為數學理論和生產實踐相結合闖出了一條嶄新的道路。華羅庚為了普及和推廣“雙法”,身體力行,拖著近60歲的身體,在祖國各地奔波,跑遍了二十多個省、直轄市、自治區,“雙法”的應用在工農業生產上獲得了巨大的成功,為工業生產節約材料、縮短周期、優選工藝、提高效率、增加產出等方面,在農業優選良種、提高產量等方面都獲得了突出的成就。華羅庚也成為我國最早將數學科學研究和社會實踐很好結合做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
1975年8月,65歲的華羅庚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推廣“雙法”,畢竟年齡不饒人,過度的勞累使華羅庚突發心臟病,被緊急送往醫院。消息傳到北京,病中的周恩來立刻派自己的醫生前往哈爾濱搶救。當昏迷了六個星期的華羅庚從死亡的邊緣醒過來的時候,當聽說周恩來的親切關懷之后,他哽咽了。他說:“請你們轉告黨中央,毛主席交給我的事,我沒有做好就病倒了,我對不起黨,對不起毛主席對我的希望。”
在場的人們無不為之動容。
病情好轉之后,華羅庚回顧自己的后半生,思緒萬千,在10月1日這一天,再次給毛澤東寫信,同時在信中還寫了一首詞——《破陣子》:
呼倫貝爾駿馬,
珠穆朗瑪雄鷹,
馳騁原野志千里,
翱翔太空意凌云,
一心為人民。
壯心臨陣決死,
哪顧許多傷痕,
向千年老魔作戰,
為百代新風斗爭,
慷慨擲此身。
詩和信都懇切地表達了老科學家以身許國的雄心大志,表達了科學家甘心為國為民的一片赤誠之心。
華羅庚的信通過黑龍江省委轉到毛澤東手中,毛澤東當時已經82歲高齡,他讀完此信,沒有說什么,用顫抖的手寫下了簡短的批示:“意思很好,大病初愈,宜多休息一時期,待全好后再去,較為適宜。”
毛澤東派專人送給了華羅庚。華羅庚讀了毛澤東的親筆信,興奮無比,激動地說:“主席沒有忘記我啊!”
4.毛澤東飛示九霄 華羅庚賦詩一首
毛澤東對華羅庚的關心使華羅庚感到無比的興奮,也讓華羅庚無比的欣慰,為自己的選擇而高興。毛澤東的信使他更增加了無窮的動力。他豪情萬丈,在病中又賦詩一首:
往事歷歷知多少,
衷情難述描,莫過今朝,
只覺得盈耳歌聲,滿眼笑。
如孺子又得慈親教,
主席年高,國事辛勞。
無微不照,明察秋毫,
扶危解困惑,飛示下九霄。
無聲霹靂破迷霧,明鏡照出白骨妖,
休道她仗勢欺人多顯赫,
下場頭,紙船明燭照天燒。
掌舵,領航有主席,
哪怕風狂,雨驟,浪滔滔。
雖今日,還淹望病榻上,
論斗志,早已上九重霄。
1976年9月9日是個不幸的日子,毛澤東與世長辭了,華羅庚悲痛無比,毛主席的關懷,毛主席的知遇,毛主席的鼓勵都恍如昨日。他悲傷地這樣寫道:“我心欲裂,淚如潮,無法表達內心的悲痛。毛主席啊,您的恩情比天高,比海深,我們千秋萬代銘記不忘。”
……
華羅庚將毛澤東的鼓勵和鞭策始終銘記在心,更加努力地工作在社會實踐的第一線。然而夜以繼日的勞作使他的心臟病再次發作。1985年6月12日,他倒在了學術報告的講臺上,他走了,他再也沒有回來。但是他的著作、他的定理、他的成果卻被廣泛傳播,成為我們國家的驕傲,民族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