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在詩的世界里·以詩為媒結友誼——臧克家與毛澤東的詩人情誼》毛澤東詩詞故事
二十、同在詩的世界里 以詩為媒結友誼
——臧克家與毛澤東的詩人情誼
臧克家:1905—2004年,山東諸城人。1925年發表處女作《別十與天罡》。1926年秋考入中央軍事政治學校。1933年出版了第一部詩集《烙印》,此后陸續出版《罪惡的黑手》、《自己的寫照》、《泥土的歌》、《寶貝兒》等十多部詩集。新中國成立后,任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書記、《詩刊》主編,多作政治抒情詩,《有的人》是他這類詩中的代表作。
1.臧克家上書毛澤東 眾讀者喜讀主席詩
1957年1月,新中國第一個專門發表詩作、詩評的刊物《詩刊》正式創刊。臧克家是該刊的主編,為擴大《詩刊》在人們心目中的影響,根據副主編徐遲的建議,臧克家決定在創刊號上發表毛澤東的詩詞。1月8日,臧克家和全體編委簽名給毛澤東寫了一封信,附上了傳抄八首毛澤東詩詞,請求毛澤東審正,并提供新的作品,以便正式發表。12日,毛澤東給臧克家等人寫了回信:
克家同志和各位同志:
惠書早已收到,遲復為歉!遵囑將記得起來的舊體詩詞,連同你們寄來的八首,一共十八首,抄寄如另紙,請加審處。
這些東西,我歷來不愿意正式發表,因為是舊體,怕謬種流傳,貽誤青年;再則詩味不多,沒有什么特色。既然你們以為可以刊載,又可為已經傳抄的幾首改正錯字,那末,就照你們的意見辦吧。
《詩刊》出版,很好,祝它成長發展。詩當然以新詩為主體,舊詩可以寫一些,但是不宜在青年中提倡,因為這種體裁束縛思想,又不易學。這些話僅供你們參考。
同志的敬禮!
毛澤東
一九五七年一月十二日
1957年1月25日,《詩刊》創刊號發表了毛澤東的十八首詩詞:《沁園春·長沙》、《菩薩蠻·黃鶴樓》、《西江月·井岡山》、《如夢令·元旦》、《清平樂·會昌》、《菩薩蠻·大柏地》、《憶秦娥·婁山關》、《十六字令三首》、《七律·長征》、《清平樂·六盤山》、《念奴嬌·昆侖》、《沁園春·雪》、《七律·贈柳亞子先生》(后改“贈”為“和”)、《浣溪沙》(后加題“和柳亞子先生”)、《浪淘沙·北戴河》、《水調歌頭·游泳》。同時還發表了毛澤東致臧克家等人的信件。
毛澤東這些作品的發表,使《詩刊》一時洛陽紙貴,人們排隊等候,爭相購買,成為當時我國文壇上的一件盛事,我國的文學史上也平添了一段動人的佳話。《詩刊》的《編后記》這樣說:“讀著這些雄偉瑰麗的詩篇,是不能不令人贊嘆的。毛主席不但是革命的領袖,同時也是偉大的詩人。……我們相信,這些詩詞和來信的發表,在我們的生活中和斗爭中,在我們的文學事業中,所將要發生的深刻的影響,將是不可估量的。”
《詩刊》的《編后記》說的沒有錯,毛澤東詩詞對當代和后人的影響,正如毛澤東偉大的人格魅力和博大精深的毛澤東思想一樣,源遠流長。
2.一顆大星毛澤東 談詩論詞在家中
臧克家第一次見到毛澤東是在山城重慶。
1945年8月,重慶《新華日報》公布了毛澤東飛赴重慶同國民黨和談的消息。那一天,臧克家剛剛趕到中蘇文化協會,毛澤東恰好緩步經觀音巖向中蘇文化協會走來。毛澤東頭戴一頂灰白色布盔,神態自然,周恩來緊跟在后面,群眾懷著崇敬而好奇的心情擁集于周圍,這時,臧克家隨著攢動的人群,一直追隨在毛澤東的身邊。
沒過幾天,葉以群通知臧克家到張治中的公館召開座談會。會上臧克家向毛澤東發問:“國民黨這么頑固,爭取團結、民主、進步,辦得到嗎?”毛澤東回答:“雪山草地都過來了,沒有爭取不到的事情!”會后,臧克家心潮澎湃,難以抑制內心的激動,用何嘉的筆名,以一瀉千里的豪情,寫就了《毛澤東,你是一顆大星》的頌詩。
1957年1月14日,就在毛澤東給臧克家回信的第三天,毛澤東召見了臧克家和袁水拍。當談到《詩刊》的情況時,毛澤東提出了印數問題。臧克家說:“現在紙張困難,經我們一再要求,文化部負責人只答應印一萬份。同樣是作家協會的刊物,《人民文學》二十萬,《詩刊》僅僅印一萬,太不合理了。”“你說印多少?”毛澤東問。臧克家說:“公公道道,五萬份。”毛澤東想了一下,說:“好,五萬份。”……接下來,他們又談《詩經》,談詩的演變,談新詩,談唐代的三李(李白、李賀、李商隱),大家都非常盡興。臧克家他們離開的時候,毛澤東站在那里遠遠地向他們招手,高聲地囑咐:“把你們的詩集送我一份啊!”
回到家中,想起毛澤東和藹親切的情景,想起談詩論詞的愜意,想起毛澤東的諄諄教誨,臧克家一氣呵成了一篇長詩《在毛主席那里作客》,將自己對毛澤東的熱愛和崇敬都融進了激情涌動的詩歌中。
3.“蠟象”“銀蛇”成佳對 白紙綠字留孤品
毛澤東和臧克家的交往,正像臧克家在《毛澤東同志與詩》一文中所說的:“我個人所以不避嫌疑對毛澤東同志的詩詞勇于提自己的意見,完全是他偉大的胸懷和品格使我詩情激蕩,覺得同在一個詩的世界里。”通過詩,毛澤東和臧克家,一個偉人,一個作家,他們成為切磋技藝的詩友。
1956年11月23日,《中國青年報》為了適應青年學習毛澤東詩詞的需要,發表了臧克家寫的一篇賞析《沁園春·雪》的文章——《雪天讀毛主席的詠雪詞》。這篇文章寫得情景交融,受到了廣大讀者普遍的歡迎,就連毛澤東本人讀后也有知音之感。1957年1月14日,毛澤東召見臧克家等人談詩,他欣喜地對臧克家說:“你在《中國青年報》上評論我那篇《詠雪》的文章,我看過了。”臧克家乘機問道:“詞中‘原馳臘象’的‘臘’字怎么解釋?”毛澤東和藹地反問:“你看應該怎樣?”臧克家說:“如寫作‘蠟’比較好講,‘蠟象’正可與上面的‘銀蛇’應對。”毛澤東點頭說道:“好,你就替我改過來吧。”從此,《沁園春·雪》中的“臘象”便改定為“蠟象”。通過這一件小事,臧克家看到了毛澤東偉大寬闊的胸懷,從此,對毛澤東的詩詞敢于坦率地表達自己的意見,和毛澤東在詩的世界里切磋技藝,留下了很多動人的故事。
1960年前后,為了準確地將毛澤東詩詞翻譯成外文,中宣部文藝處處長袁水拍召集臧克家、葉君健,共同匯集了17條對作品中字句的不同理解,擬請作者親自回答。袁水拍將17題打印后給了臧克家一份,白紙綠字一共三張。后來,袁水拍帶著17題向作者請教,毛澤東一一做了回答。過后不久,袁水拍便將毛澤東的回答告訴臧克家。如:怎樣理解“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作者的意思是指“由誰來統治中國”。又如怎樣理解“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臧克家等三人整理了兩種說法:“隊伍在高山峻嶺中如細浪,如走泥丸;或說山嶺本身像細浪,似泥丸。”毛澤東認為“兩說均可”。……如今幾十年過去了,臧克家保存下來的那三張綠字白紙,已經成為了海內僅存的孤品。
4.領袖作家通書信 高山流水有知音
為了更好地理解毛澤東的詩詞,更好地向毛澤東請教,向領袖和詩友坦陳自己對詩歌問題的一些看法,以便獲得毛澤東的指示,臧克家曾專門致信毛澤東,要求面談。1961年12月26日,毛澤東給臧克家回信一封:
克家同志:
幾次惠書,均已收到,甚為感謝。所談之事,很想談談。無奈有些忙,抽不出時間來;而且我對于詩的問題,需要加以研究,才有發言權。因此請你等候一些時間吧。專此奉復,敬頌
撰安!
毛澤東
一九六一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臧克家接到毛澤東的來信后,高興莫名,曾用詩句這樣表達自己興奮的心情:
我會舒心地靜靜等待,
等待那電話特別鈴聲的召喚。
毛澤東給臧克家的信手跡
毛澤東給臧克家的信手跡
然而,由于毛澤東工作繁忙,這特別的鈴聲并沒有響起,給詩人留下了永久的遺憾。
1962年,《詞六首》在《人民日報》發表之前,毛澤東曾將它寄給有關同志廣泛征求意見,臧克家提出了幾處修改意見。如原來《詞六首》的小序說:“這六首詞,于一九二九——一九三一年,于馬背上哼成的,通忘記了。……”臧克家替作者勾去了第一個“于”字。1962年4月24日,毛澤東致信臧克家說:“你細心給我修改的幾處,改得好,我完全同意。還有什么可改之處沒有,請費心斟酌,賜教為盼。”
1964年元旦,《毛澤東詩詞》正式出版之前,先出了個征求意見本。遵照毛澤東的意見,開了一個有二十多人參加的會議,好多位中央負責同志和文藝方面的領導人都出席了。毛澤東用大粗鉛筆寫了一張條子:“請同志們一議。”會前,臧克家和葛洛商討,準備了二十三條意見,會后托毛澤東的秘書田家英代轉。《毛澤東詩詞》正式出版之后,臧克家認真拜讀了一遍,發現其中十三處采納了他的意見,包括標點、個別字、小注中的字句,還有整個句子的調換,他“心里激動而又感動,感動而又欽敬”!可見,在詩的世界里,他們的心是相通的,如果把毛澤東比作一座高山,臧克家正好是一條飛瀑,高山流水構成一幅美麗的風景。
5.形象思維茅塞開 新詩舊詩我都愛
1965年7月21日,毛澤東給陳毅寫了一封專門談詩的信,信中特別提到了作詩與形象思維的問題:“詩要用形象思維,不能如散文那樣直說,所以比、興兩法是不能不用的。”讀了這封信,臧克家有茅塞頓開之感,對此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認識,在很多文章中將毛澤東的這個思想發揚光大。他在《毛澤東同志與詩》中寫道:“幾十年來,新詩的散文化傾向是嚴重的。抽象的說教,直白的道情,使詩失去了鮮明的形象,減卻了引人入勝的魅力,讀作品時,不能使人如見其形,如聞其聲。”
他還寫過《談比喻》的專論,認為詩歌用喻“能給人以活生生的印象”,“好似綠葉扶映了紅花,錦繡上添了燦爛的花朵”。“詩歌和一切文藝作品,應該是‘形象思維’開出的花朵,以它的色香動人。”
雖然臧克家和毛澤東沒有詩詞的唱和,但是臧克家的很多詩論和毛澤東的詩論,卻可以說是一種特殊的“唱和之作”了。
1957年,毛澤東在給臧克家的信中專門談了新詩和舊詩的關系問題:“這些東西,我歷來不愿意正式發表,因為是舊體,怕謬種流傳,貽誤青年……詩當然以新詩為主體,舊詩可以寫一些,但是不宜在青年中提倡,因為這種體裁束縛思想,又不易學。”后來毛澤東和臧克家談話時又說:“形式的固定不意味著內容受到束縛,詩人喪失個性。同樣的形式,千多年來真是名家代出,佳作如林。固定的形式并沒有妨礙詩歌藝術的發展。”從以上毛澤東的信和談話內容我們看到,毛澤東對新詩和舊詩是同等看重的。
臧克家繼承和發揚了毛澤東對新詩舊詩關系的看法,他說:“五四運動新詩鬧革命,反對舊詩的封建內容、陳詞濫調,把這種有著悠久歷史傳統、為歷代人民喜愛的形式也連帶反對掉了。從此,弄成了新舊詩對立的一個局面。”毛澤東以勇敢的革命者姿態,擺正了新詩與舊詩的關系,以自己的行為證明了舊體詩的生命力。對此,臧克家欣喜無比,他在《新詩舊詩我都愛》的文章中興奮地寫道:“每當一本雜志到手,看到新詩、舊詩爭艷并美,像開在一個畦子里的花,心里就高興地想:這是毛澤東文藝思想勝利的結果呵。”
6.宣傳講解主席詩 回憶懷念教誨時
臧克家和毛澤東以詩為媒,成為詩友,臧克家因此偏得了很多教益,獲得了很多當面聆聽毛澤東教誨的機會,也獲得了很多和毛澤東當面交流和切磋詩藝的優越條件。因此,臧克家對毛澤東詩詞的理解、欣賞就更為可信,更有權威性。通過他使作者的聲音更準確地傳遞給廣大的讀者。
從1956年冬天的《雪天讀毛主席詠雪詞》開始,臧克家接著又寫出了《毛主席詩詞十八首講解》,后來隨著毛澤東詩詞發表數量的增多,又改名為《毛主席詩詞講解》等,此書前前后后累計發行了120萬冊,使毛澤東的詩詞作品廣泛流傳。他還就某些專門問題寫了很多有分量的文章,介紹毛澤東關于詩詞理論的指示精神,比如《紅旗》1961年第21、22期合刊,登載了臧克家的《精練·大體整齊·押韻》;1962年5月23日的《文藝報》第5、6期合刊,登載了臧克家的《新詩舊詩我都愛——新詩照著毛主席指示的方向前進》等。為我們研究和理解毛澤東詩詞,宣傳毛澤東思想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毛澤東逝世之后,臧克家懷著無比崇敬和懷念的心情,又寫下了《論詩遺典在——學習〈毛澤東給陳毅同志談詩的一封信〉》、《在民歌、古典詩歌基礎上發表新詩》、《毛澤東同志與詩》、《毛澤東的新詩觀》等一系列文章,從不同側面論述了毛澤東的詩歌理論,在中國當代詩壇上產生了巨大的和深遠的影響。
毛澤東和臧克家的友誼之花,也因此而放射出奇異絢爛的光彩,成為詩壇的一段美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