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牛郎和織女的故事》賞析
牛郎和織女的故事
【概說】
牛郎與織女的神話由來已久,早在《詩經》中就出現了牽牛與織女的名字。漢代時,牛郎與織女已被描繪為兩位神人,并有了簡單的故事情節(jié);南北朝時期,加入了具體的故事情節(jié),當時任昉的《述異記》就作了相關的記載。到唐宋時,故事得以進一步深化和推廣,逐漸為百姓所熟識,甚至還出現在詩詞中。宋代詞人秦觀的《鵲橋仙》就描繪了牛郎和織女真摯、細膩、堅貞的愛情。
【故事錦囊】
很久以前,南陽城西的牛家莊有一個叫牛郎的孩子,因父母早逝,所以他跟隨哥哥嫂子生活。但是嫂子對他不好,常常虐待他。牛郎長大后,哥嫂只分給了他一條老黃牛,就讓他自立門戶過日子了。
在老牛的幫助下,牛郎在荒地上披荊斬棘,耕田種地,蓋造房子。一兩年后,他居然也勉強可以維持生活了。但附近的人家因為他窮,沒有人愿意把女兒嫁給他。眼看歲數越來越大,牛郎不由得發(fā)起愁來。
一天,老牛突然開口說話了,它對牛郎說:“今天你去碧蓮池,仙女在那兒洗澡,你把那件紅色的衣服藏起來,穿紅衣服的仙女就會成為你的妻子。”牛郎見老牛口吐人言,非常驚異,但他聽從了老牛的話。傍晚的時候,牛郎悄悄地躲在了碧蓮池旁的蘆葦里等著。
沒過多久,仙女們果然翩然而至,脫下衣裳縱身躍入池中。牛郎從蘆葦里跑出來,拿走了那件紅色的仙衣。仙女們發(fā)覺有人來了,急忙穿上自己的衣裳飛走了。那位穿紅衣服的仙女沒有衣服無法飛走。這位仙女正是織女。
就這樣,織女便成了牛郎的妻子。他們相親相愛,日子過得很幸福。很快,他們又有了一對可愛的兒女。后來,老黃牛死了,它臨死之前對牛郎說:“我死之后,一定要把我的皮留下來,日后必有大用。”牛郎紅腫著眼睛剝下牛皮,好好埋葬了老牛。
王母知道織女的事后,勃然大怒,派遣天神要捉織女回天庭問罪。一天,織女正在燒火做飯,突然狂風大作,天兵從天而降,押著織女便飛上了天。牛郎急壞了,立刻想起了老牛的遺言,便找來那張牛皮,帶著兩個兒女踩在牛皮上,牛皮竟然飛了起來,向織女追去。
王母一看牛郎追了過來,就拔下一根銀簪,在他們中間一劃,剎那,一條天河橫在了織女和牛郎之間。織女望著對岸的牛郎和兒女,哭得聲嘶力竭,連在一旁觀望的仙女、天神們都覺得于心不忍。在眾神的哀求下,王母同意每年七月七日讓他們相會一次。喜鵲們會在這一天化作天河上的“鵲橋”,讓他們通過而團聚。
【知識庫】
七夕節(jié)的由來
七夕節(jié)就是每年農歷七月初七,相傳這天是天上的織女和牛郎鵲橋相會的時間。織女是一個心靈手巧的仙女,凡間少女可以在這天向她乞求靈巧的手藝,同時請求她賜給自己美好的婚姻。因此,這一天也被稱作“乞巧節(jié)”或“女兒節(jié)”。在古代,每到這天晚上,婦女們穿針乞巧,拜織女,舉辦各種手工活動,陳列一些自己制作的手工藝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