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25個兒子,為什么都沒能阻止司馬懿篡位?
曹操25個兒子,為什么都沒能阻止司馬懿篡位?
梟雄曹操,很多人眼中的他的一生,已經脫離了真實的歷史,變成了《三國演義》當中的那個樣子,成了一個“賊”,但實際上,曹操的作為是沒什么可挑剔的,如果沒有他,還會有別的人也會來這樣做。而曹操一生中一共有過25個兒子,這么多的兒子,卻也只有幾個人很出名,不過既然有這么多人,為什么最后都沒能阻止司馬懿奪權呢?
這個事情與曹丕有脫不了的關系,他在位期間,防范曹氏宗族像防賊一樣,導致曹氏力量被大幅度削弱,也正是在他手中,司馬懿的命運開始扭轉,開始進入政治中心。另一個原因就是司馬懿實在太能熬了,一連熬死了曹操、曹丕、曹叡三代,終于在曹芳手中奪得大權,為司馬家族篡位鋪平了道路。
1.曹丕防范曹氏宗族
曹操的兒子的確不少,但是如長子曹昂等人早早戰死,又如曹沖等人英年早逝,活下來的本就不多。而曹丕上位之后,在汲取了漢朝“七國之亂”和外戚干政的教訓之后,防范曹氏宗族簡直比防賊還嚴密。
曹操晚年,曹丕在司馬懿、吳質等大臣的幫助下,在繼承權爭奪中戰勝曹植,被立為世子。曹操去世后,曹丕繼位為魏王,并在延康元年(220年)代漢稱帝。
然而曹丕登基后卻開始大權獨攬,為了避免重蹈漢朝之覆轍,他嚴格限制宦官、外戚權力,明令“其宦人為官者不得過諸署令”、“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后族之家不得當輔政之任,又不得橫受茅土之爵”。同時,大肆削奪藩王權力,各藩王封地不僅市場變更,而且沒有了治權和兵權,還在各封國設立防輔,監國謁者,負責監視藩王,這使得曹氏藩王不但沒有了權勢,而且連行動都受到限制,簡直行動圈禁。
曹丕的一系列政策,雖然使得曹魏一直未發生宦官、外戚、藩王作亂事件,卻也導致宗親勢單力薄,在日后司馬家族的篡權中根本無力阻止和對抗。
2.司馬家族的命運轉折
曹操在位的時候,司馬懿一直不得重用,一方面或許是曹操對其有防范之心,另一方面曹操身邊本就是人才濟濟,文有荀彧、程昱、賈詡等智囊,武有曹氏、夏后氏宗族以及五子良將等猛將。因此,司馬懿不得重用也就很正常了。
曹操晚年,在繼承權的問題上出現了由于,導致他的兩個兒子曹丕和曹植各自形成了權力圈子明爭暗斗,擁護曹丕的有賈詡、崔琰、司馬懿、陳群、桓階、邢頤、吳質等人,擁護曹植的有丁儀、丁廙、楊修、孔桂、楊俊、賈逵、邯鄲淳等人。
曹操去世,曹丕繼位后,自然要任用曾經支持過自己的人,而對于支持曹植的人自然也是要打壓的。司馬懿因而得以重用,先是受封河津亭侯,轉丞相長史。在曹丕登上皇位后,司馬懿又被任命為尚書,不久后轉任督軍、御史中丞,封安國鄉侯。
司馬懿不僅在曹丕手中開始得到重用,而且此時曹操時期的謀臣武將已經漸漸凋零,因此司馬懿的成長空間極大。這也是司馬家族之后能夠迅速崛起的一個關鍵所在。
3.司馬懿熬死曹氏三代
司馬懿雖然曹丕手中得以重用,但曹丕畢竟年富力強,而且頗有權謀,還是能夠駕馭司馬懿的。再加上曹丕本就比司馬懿小八歲,如果有他在,司馬懿是絕對翻不了天的,然而命運就是這么奇妙,曹丕在黃初七年(226年)就病逝了,他這時不過才四十歲,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曹丕去世之后,年少的太子曹叡繼位,曹叡雖然年少,但卻也是個頗有能力的帝王,處事沉著、剛毅,明識善斷。如果曹叡在,憑借曹氏三代人的菁英,加上自己的能力,以及曹真等人的支持,司馬家族也只能安心做一個臣子,然而老天爺再次跟曹家開了一個玩笑,景初三年(239年),曹叡僅在位13年,在年僅36歲的年紀就病逝了。
曹叡死后無子,由其養子曹芳繼位,而由大將軍曹爽、太尉司馬懿共同輔政。曹爽雖然能力不行,但對司馬懿卻是嚴加防范。正始八年(247年),大將軍曹爽聽何晏、鄧飏、丁謐之計,軟禁郭太后于永寧宮,郭太后和曹芳告別時相對哭泣。曹爽自此專權,司馬懿的兵權也被剝奪。
正始十年(249年)正月初六,曹芳離開洛陽去祭掃魏明帝的高平陵,曹爽兄弟均跟隨。司馬懿趁機上奏永寧太后,請求廢黜曹爽兄弟,并依靠聲望率兵屯于司馬門,控制整個京城。曹爽最終屈服,自請免去職務,不久便被司馬懿定罪,夷滅三族,史稱高平陵事件。從此曹魏軍政大權落入司馬懿之手。
司馬懿去世后,其長子司馬師繼承權力,后來廢掉曹芳,立幼皇帝曹髦為帝。不想曹髦卻不想當傀儡,于甘露五年(260年)組織從仆射李昭、黃門從官焦伯等人率領仆從百余人討伐司馬家,然而卻以失敗告終,曹髦也被武士成濟所弒,年僅20歲。司馬昭于是又立曹奐為帝,實際上只是司馬家的傀儡而已。
咸熙二年(265年)八月初九日,司馬昭去世,其子司馬炎繼任相國、晉王之位。十一月十二日,司馬炎篡奪魏國政權,建立西晉,史稱晉武帝,魏國自此滅亡。曹奐被廢為陳留王,不過雖然被廢,但其地位、待遇、結局都可以說是歷代亡國之君中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