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貍之墓打一成語 殷墟文化丨一起走近我國目前已知最早、最完整的王陵墓葬群
殷墟王陵遺址是殷商王朝的陵地與祭祀場所,被國際專家學者譽為世界“第二個古埃及”,開創了中國帝王陵寢制度的先河。
殷墟王陵遺址簡介
殷墟王陵遺址是世界文化遺產殷墟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殷墟宮殿宗廟遺址、洹北商城遺址等共同組成了殷墟遺址。
殷墟王陵遺址建有M260大墓揭示展示和保護房工程、12座王陵大墓的植被標示以及480余座祭祀坑、獸祭坑展示工程等。殷墟王陵遺址是一座集文物保護、科學研究、宣傳教育和旅游休閑為一體的大型遺址公園。
殷墟王陵遺址位于安陽市洹河北岸的武官村北地,與小屯村的殷墟宮殿宗廟遺址隔河相望,與東面的洹北商城遙相呼應,共同組成了聞名中外的殷墟遺址。
王陵遺址與洹水南岸的宮殿宗廟遺址一樣,不僅是殷墟遺址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也是世界文化遺產的核心范圍。東西長約450米、南北寬約250米,總面積近200畝。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中國第一批考古學者在這里發現了距今三千多年商王陵墓群狐貍之墓打一成語,命名為商代“王陵遺址”。這是我國目前已知最早最完整的王陵墓葬群,開創了中國帝陵制度的先河。它的發現,奠定了殷商文化研究的基礎,確證了奴隸社會的存在,成為探索中華文明起源的重要基石。
晚商王陵墓葬群
從1933年起2019年至今,在這里相繼發現了13座大墓、2000多座陪葬墓和祭祀坑,出土了數量眾多、制作精美的青銅器、玉器、石器和陶器,舉世聞名的司母戊方鼎就發現于這里。被學術界公認為中國古代文化寶庫中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
大墓約始建于商王武丁時期,而終于商王帝辛時期,前后營建長達二百余年。當年發掘時踩出的一條土路,把遺址分為東、西兩區。東區有大墓五座,西區八座(包括一座未完成的大墓)。其中,西區有8座大墓,分成4排,一南一北分布,最西為、號,最東為、號,位于中間東北部的為號,西北部為號,南部為號,居中位置為號;東區有5座大墓,為號,、和號(武官大墓),以及M260號。
東區大墓平面形制分別為:“亞”字形(四條墓道)、“中”字形(兩條墓道)、“甲”字形(一條墓道)。司母戊大方鼎就出土于“甲”字形大墓(M260)中。西區大墓八座其中七座都是四條墓道的“亞”字形大墓。唯有中間的這座大墓卻是一座未完工的大墓,只有墓室沒有墓道,推測為商紂王的大墓。早在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紂滅商時,商紂王在鹿臺自焚而亡(現鶴壁淇縣)狐貍之墓打一成語,所以這座大墓是個空墓,沒有任何陪葬品。這些大型墓葬均為南北向,墓形呈亞字形、中字形、甲字形等,被學者認定為殷商后期的王陵。
陪葬墓和祭祀坑
在王陵遺址大墓周圍分布有許多密密麻麻的小坑,是商代在此建都255年所遺留下來的祭祀坑,共發現2500余座祭祀坑。
在商代社會,祭祀是禮制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的大事,多數由國王親自主持。祭祀對象包括天地、山川、日月、風雨、祖先、神鬼等等。在王陵遺址發現的2500余座祭祀坑中,白骨累累,顯示了殷代奴隸的悲慘情景。把人強行處死后埋入坑內祭祀祖先,稱為人祭。人祭坑排列有序,分為若干組,每組代表一次祭祀活動。有活埋的,有先處死后再埋入的。祭祀的人牲,多為戰俘,也有一些是奴隸。
目前只展示了2000余座其中的一部分,在我們圍墻南面的農田里還分布著千余座。這些祭祀坑排列整齊的稱“排葬坑”,比較分散的稱為“散葬坑”。埋人的坑大多是長方形豎穴,坑內所埋人骨有全軀的,有身首分離的,也有無頭軀體。另外,還有一種是方形坑,是專門埋葬人頭骨的。我們在祭祀場的復原展示中,嚴格遵循了這一規律。
人祭坑在祭祀坑中占有絕大多數,其中僅1976年發掘的191座祭祀坑中,就發現1178具人骨架。據不完全統計,殷墟甲骨文中有關人祭的甲骨有1350片,卜辭1992條,共用人牲1.4萬人。不僅如此,商王或貴族死后,還在大墓中用人殉葬,稱為人殉。人殉的數量,根據墓主人身份的高低,少則1人,多則達200多人。像大墓殉人就多達225人。
在西區發現的獸祭坑,里面埋葬的都是墓主人生前所使用過或喜愛的動物,主要有馬、牛、羊、犬、象、豬、狐等,其中馬有117匹。這里有一座象豬同埋坑,里面是一只幼象。大象是河南中原的象征。根據殷墟考古發現和甲骨文記載證實,遠在3300年前狐貍之墓打一成語,中原一帶氣候溫暖濕潤,林草茂密。當時河南省廣大地區,都曾有野象活動。而且河南省的古稱為豫,在說文解字當中,也有一人牽象的說法。
最新動態
2022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2022年11月10日,國家文物局在北京召開“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專題通報河南安陽殷墟考古與甲骨文研究重要成果及新進展。
自2021年起,社科院考古所安陽工作隊開展了商王陵及周邊區域的考古勘探。兩年的時間確認了圍繞王陵區東、西二區的二條圍溝,為陵園的隍壕,同時在王陵區東南方向半扇形空白區域,發現面積超過4萬平方米的西周遺址,這是殷墟范圍內發現的面積最大的西周遺址。
2022年,考古隊分別在商王陵公園墻西南角外、商王陵公園內和商王陵公園內東墻外選4個地點發掘,發掘所見遺存包括商代晚期西周、東漢、宋元等時期,其中發現西周時期的房址3座、墓葬2座、灰坑109個。
2023年2月,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召開線下匯報會,在兩天匯報的37項考古報告中,關于殷墟的新發現引起關注。
3月27日至28日,由中國文物報社、中國考古學會主辦的2022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會在京召開。經過項目匯報會、綜合評議,最終評委投票選出2022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強宣布河南安陽殷墟商王陵及周邊遺存入選2022年度十大考古新發現。(來源:殷墟景區)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或者其他問題不想在本站發布,來信即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