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八笑烏龜打一成語 重慶保時捷女車主被罵“三八”:這句國罵有來頭,還跟洋鬼子有關
今日女報“女人詞典”專欄
最近,重慶“帽姐”李月一個巴掌打飛了兩頂帽子。一頂是她時尚摩登的遮陽帽,一頂是她派出所長丈夫的官帽。
這個新聞在網絡上開始洶涌發酵,網友們蜂擁而至,怒罵“帽姐”為“三八”,也痛罵“帽姐夫”為“王八”。
“三八”和“王八”王八笑烏龜打一成語,這可是很多粗痞之人罵人的口頭禪,稱得上是罵女斥男的“國罵”。
“三八”這詞兒,一般人覺得是從港臺劇中學來的,并且想當然地認為源自“三八國際婦女節”。其實,罵人的“三八”跟正氣凜然的“三八節”沒有半毛錢關系。
據元代元懷《拊掌錄》記載,北宋有個妓女美貌又乖張,人稱“生張八”。她的老相好寇準冒昧為她乞詩于排行老三的隱士魏野。這魏野可是傲得連皇帝老兒都請不動的主,就作詩戲弄道:“君為北道生張八,我是西州熟魏三。莫怪尊前無笑語,半生半熟未相諳。”
“三八”就此問世!可見,它原本是用來罵寇準的,跟女人沒啥關系。后來,“三八”傳到港臺就變成罵女人的專罵,應該是“移民”過程中出現的語言變異。
與“三八”同出于這個典故的,還有另一個成語——“半生半熟”。在中國臺灣地區,“半生頭”是用來罵男人的,意思跟“三八”大同小異。
如果說上面這個解釋有點文縐縐,還有另一個更接地氣的關于“三八”的解釋:
清末鴉片戰爭后,開放五口通商王八笑烏龜打一成語,大批洋人進入中國。清廷按照規定,要求洋人每月農歷初八、十八、廿八這三天,才能進到居民區域采購生活用品。
這三天,洋人婦女就如禽鳥出籠,興奮異常,打扮濃艷,引得中國男人垂涎三尺,也引來許多本土婦女的鄙視:這些“三八”又來了!
就這樣,“三八”這個詞逐漸轉為意味深長的貶義詞,通常指女性風騷、言語潑辣、舉止輕浮、瘋瘋癲癲的意思。其實,“三八”是指三個帶“八”的日子,在中國古代多個典籍中都有提到,如樓鑰的《北行日錄》:“相國寺如故,每月亦以三八日開寺。”
與“三八”相近的,還有“八婆”,說的是愛管閑事、愛說閑話的女人,在香港影視劇中,我們常常能看到“八婆”這樣的角色。
在古代,“八婆”其實是底層婦女從事的八種職業的統稱,包括媒婆、接生婆、挽面婆、舂米婆、洗衫婆、擔擔婆、食奶婆以及巫婆。因為這些女人經常走街串巷,見多識廣,消息靈通,加上嘴巴不嚴,那些家長里短的隱私消息經常經由她們在坊間傳開。
對于那些嚼舌根的行徑,誰都討厭。所以,“八婆”也逐漸淪為一個罵人的詞。“八婆”在人們心中的負面形象跟“三八”一樣,可以說是跳進黃河洗不清了。
除了“三八”“八婆”,還有“八卦”。
“四象生八卦”,本來是中國古代高深莫測的學問,可到了港臺,就完全娛樂化了——那些八卦雜志,認為世界上紛紛擾擾的小道消息,大多源自男(陽)女(陰)間的恩怨情仇,好比陰陽衍生出八卦一樣。
據說,當年香港雜志有露點照片時,就拿個八卦小圖案遮在那個“點”上。
如此說來,“三八”一般是罵女人愛瞎說而少有作為;與之相對的是,“王八”一般是罵男人不說而瞎搞。有趣的是,“王八”也就比“三八”多直直的一豎。
我們現在當然都曉得“王八”是說烏龜,可“王八”為啥是說烏龜呢?
有人說,“王八”的起源很早。《史記·龜策列傳》列舉了八大名龜王八笑烏龜打一成語,其中“八曰王龜”。于是,“龜王八”“王八龜”這樣的叫法就流傳開來。
不過,這種說法不僅是掉書袋,而且還是以訛傳訛。因為所謂名龜的第八位不是“王龜”,而是“玉龜”!那些說“王龜”的始作俑者,應該讀的是盜版《史記》吧?居然少看了一點。
中國有些文人愛賣弄文化,喜歡鉆研,更喜歡鉆營。比如,魯迅當年喜得貴子,取名為“海嬰”,全國各式文人引經據典,紛紛分析何為海嬰?
后來,當事人魯迅揭開謎底:其實再簡單不過了,是因為“我老婆在上海生了個嬰兒”,所以叫“海嬰”。
面對烏龜王八這事,中國人也想多了。烏龜之所以叫“王八”,其實沒多少文化和玄妙,最主要是大多數烏龜腹甲上那紋理——中間是一個“王”字,前后是兩個“八”字。橫看豎看,都是“王八”。
為什么“王八”被用來罵人呢?
清朝有人覺得“王八”其實說的是“忘八”,說是忘記了“禮、義、廉、恥、孝、悌、忠、信”這八種品德。這種說法,很有文化品位,但仍有些牽強。
有一種現象值得關注——“千年的王八萬年的龜”,龜不僅象征“壽”,還代表“貴”。
可奇了怪了,成年龜是好龜,可憑什么未成年龜就不是什么好玩意了呢?換句話說,許多粗痞之人,罵“龜兒子”“王八羔子”,其實是暗罵女性“亂搞”!
明代謝肇淛的《五雜俎·人部四》說:“今人以妻之外淫者,目其夫為烏龜,因以龜之俗稱呼之。”這種說法,跟“王八蛋”的本意一脈相承——古人認為,雌龜跟蛇交配下蛋繁衍,所以,妻子出軌,男子就是“王八”。
寫到這里,我突然發現一件怪事,就是中國人特別喜歡“八”,但也僅限于恭維男人,比如八拜之交、八斗之才、八面威風、八面玲瓏……至于“丑八怪”“八卦”“三八”“八婆”,甚至“王八”其實都是丑化女人的表現,我們都避而遠之吧!
文/鄧魏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果來源標注有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或者其他問題不想在本站發布,來信即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