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蘑菇的句子唯美可愛合集200句
描寫香菇的詩句精選
(第一首)
山珍非似樹般栽,朽木偏生好食材。
污穢盡隨霜雪去,精華總伴日風來。
玉英烹熟絕如肉,花蓋開成不讓梅。
君若同能識此味,共期佳宴約重陪。
(第二首)
可憐想哭大名來,藍瘦香菇任爾猜。
牙紉金針人苦惱,舌撐鬼傘意歡咍。
胡支穿鑿網風語,巧入諧音食素材。
目睹該言翹嘴角,品嘗此物現生哀。
(第三首)
三公斧法木生菇,世界菇香數慶元。
樹上生根出野味,花臉黑面露芬芳。
人工養育生完美,產量奇高是財源。
萬眾農民為養家,五湖貿易結菇緣。
(第四首)
適逢長假有心情,來到香菇培育棚。
袋料生根朝外發,菌桿撐傘向高擎。
低頭觀察深灰色,用手掰開淺白莖。
美味山珍加水煮,靚湯一碗亮晶晶。
(第五首)
相愛相親姐弟仨,悄聲細語話天涯。
振興科技農民樂,塑料棚中你我家。
(第六首)
荒山朽木草叢生,不問三衡與日爭。
臥腐神奇今至此,清香徹壘似長征。
描寫春天的鳥的詩句精選
莊重花絮晚,菲菲紅素輕。日長雄鳥雀,春遠獨柴荊
唐 杜甫《春運》
繁枝容易紛繁落,嫩蕊探討細細開
唐 杜甫《江干獨步尋花七絕句》
林花著雨燕支濕,水荇牽風翠帶長
燕支:胭脂。荇:荇菜,一種水生草本植物。
唐 杜甫《曲江對雨》
陵犯雪色還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條
萱草:一種古人以為可以使人忘憂的草。此句說萱草抽芽,陵犯雪色。漏泄:透露。 唐 杜甫《臘日》
江漢東風起,冰霜昨夜除
唐 杜《遠懷舍弟穎觀等》
春日遲遲,卉木萋萋。倉庚喈喈,采蘩祁祁。描寫春天的鳥的`詩句
遲遲:緩慢。卉木:草木。萋萋:草繁盛的樣子。倉庚:鶯。喈喈:鳥鳴聲眾而和。蘩:白蒿。祁祁:浩繁。
《詩經·小雅·出車》好詞好句
時在中春,陽和方起
陽和:春天的暖氣
《史記·秦始皇本紀》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漢 樂府古辭《長歌行》
陵犯雪色還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條
陽春白日風在香
晉 樂府古辭《晉白綺舞歌詩三首》
陽春二三月,草與水同色
晉 樂府古辭《盂珠》
春晚綠野秀,巖高白云屯
秀:美麗。屯:駐,聚集。
南朝宋 謝靈運《入彭蠡湖口》
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
變鳴禽:鳴叫的鳥換了種類。兩句寫冬去春來,鳥兒已經替換了。
南朝宋 謝靈【名言警句】【詩詞名句】運《登池上樓》
精選描寫岱山的詩句
(一)
微風風來,
撥動著海的弦。
岱山諸島仿若,
迷人的小夜曲,
柔婉而神秘。
無邊無際的海,
是母親寬闊的胸懷,
把岱山輕輕攏住。
旭日東升,
溫潤的海風,
剝開夜的霧幔,
扯一線魚肚白,
在水天相接處。
海輕睜睡眼,
緩緩推動,
層層疊疊的潮水,
一波接一波地,
拍打沙灘。
于是潮聲彌漫,
喚出天空五色霞光,
映得海面一片斑斕。
斑斕中,
岱山群島,
宛如散落的明珠,
在霞光里熠熠生輝。
風攪動著霞光,
海面流光溢彩,
仿佛打開,
一個童話世界。
低徊的海鳥,
似在與霞光爭寵,
黛色雙翼剪斷,
水天處漏出的金光。
岱山群島,
在霞光滿天中醒來,
舒展腰肢,
合著海風哼唱。
逐海的人,
聆聽著海的歌謠,
赤腳踩碎了,
沙灘上的霞光。
帶著幾許興奮,
頑皮的孩童般,
與潮水嬉戲,
滿心歡喜地揀拾著,
海的饋與。
風聲人聲水聲,
在清涼的海風中,
碰撞著,
讓沙灘喧騰起來。
這喧騰中,
東邊天際漸次,
燃燒起來,
蓄積著海的壯闊,
灼灼地耀著人的眼。
那一刻,
天地間所有聲響,
都不復存在,
只剩下水天,
相接處的輝煌。
那是一個,
盛大的儀式,
海以無限虔誠凝視著,
生怕錯過,
朝陽的升起。
一點兒一點兒的,
朝陽從海的帷幕中,
露出了臉,
與海深情對視,
瞬間天空,
變得一片絢爛。
岱山諸島越發,
清晰起來,迎
著清晨的風,
展顏輕笑,
像極了,
一群可愛的孩子,
哪兒都透著純真。
(二)
東海之濱,
斷裂處的濤聲,
風生水起。
“青螺”縹緲。
水以碎片的形式,
拼接舟山群島,
仙山幻覺的緞帶。
長三角,
晨曦微露。
炊煙,漁船,
倒映著波光瀲滟,
暢想豐滿。
黃金海岸,
靠在岱山的腰身。
臂彎,輕摟東海。
海鷗亮出的利翅,
在水中舞蹈,
演奏海之歌的交響樂。
藍色的夢囈,
焚煮出浴的鳳凰。
歷史的鏡子,
游來游去,
東海蓬萊的美名,
一尾時光的魚,
時而低吟,
時而高歌,
蜿蜒前行。
翠島星布,
仙霧裊繞。
春風多么美呀!
歲月里的感嘆,
被海藻弄綠。
在遠歌中破解,
岱山仙島的秘密。
一粒塵埃的心,
魚、蝦、貝、藻,
用一滴水的訴說,
退去洶涌的濤聲。
岱衢洋,
我仿佛,
牽著你的手,
把大黃魚的記憶,
住進,
遼闊干凈的心里。
東海蓬萊,
寫一行狂草,
喚起高山,
對大海的膜拜,
傾聽,
此起彼伏的波聲。
岱山島,
最美的天堂,
與你相比,
我的思念——
不值一提。
(三)
深水岸,
東海用溫柔的手掌,
輕撫波浪。
石橋春漲,
懷抱粼粼波光,
放牧濤聲。
海水的體溫,
鹿欄晴沙的潮聲漫過,
綠島、瀚海、
奇礁,鐵沙。
魚山蜃樓,
薄薄的輕煙,
撲入我的詩句。
自然與人文相交織,
靈魂,寄存在一片,
干凈的土地。
時光趕來,
歷史與現實略帶風聲,
填滿空寂。
海瀚、灘美、
礁奇、山秀,
無垠的東海,
深藍的高度,
一朵石頭的`葉脈,
開出小花。
墜入藍田。
一條悠悠的石板小巷,
東沙古鎮,
把靈魂的定勢,
朝向大海。
橫街魚市將桅桿釘入,
漁鎮風情。
“岱衢族”的故鄉,
東海之上,
一座“活魚庫”,
高懸于,
桅桿之上的心靈,
等大風吹響。
懷想。
必須用,
一粒返魂的海螺,
來換取你的音符,
再用清風,
把情愫擴張,放大,
蓋上蓬萊仙島的郵戳。
岱山島,
含住一粒風,
一滴綠,
將葉尖上的陽光,
浸潤而出。
海的眼睛,
洶涌,
牽動每一次潮汐。
一首小詩,
起伏不定。
(四)
岱西的一場遇見,
水中的繽紛,
亦咸亦鮮。
風起云厚。
一次又一次漲潮,
灰鱉洋,
萬畝鹽場的濤聲,
在汗水的作用下,
濃縮,
收儲一群海浪花,
追逐的芬芳。
“貢鹽之鄉”的色白、
粒細、味鮮。
春風不解風情,
從咸濕的眼底,
讀懂白和澄澈。
走動,
或者,流淌。
青山也是一個美女,
所有繽紛的事物,
思想與情感,
化成鹽,
融進在這海里。
被歲月,
輕松駕馭。
岱山島,
一粒細小的音符,
在海浪花的豎笛里,
飛出。
一朵伸展的美學,
對著大海,
盡情表達。
一縷,
淋漓盡致的情感,
溫暖的形容詞,
藏著我小小的童真。
潔白的花瓣,
沉入最深的海底,
波濤陣陣。
岱山島,
被石頭,
敲打的浪花里,
摻和了淚的味道。
我把別在島上的長短句,
帶給你,
描摹浪花的模樣,
開放波濤的思念,
世界起伏跌宕。
攥住海水,
我就是一粒貢鹽。
衢港漁燈,
今夜的月色,
如酒。
鮮香的芬芳,
有你,
入夢的味道。
關于描寫冬天詩句精選
從軍行
朝代:唐代
作者:陳羽
原文:
海畔風吹凍泥裂,枯桐葉落枝梢折。
橫笛聞聲不見人,紅旗直上天山雪。
鑒賞
這是一首寫風雪行軍的仄韻絕句,全詩寫得十分壯美。【第1句】:二句寫從軍將士面對的環境極為嚴酷:天山腳下寒風勁吹,湖邊(“海畔”)凍泥紛紛裂開,梧桐樹上的葉子已經刮光,枝梢被狂風折斷。就在這一嚴酷的背景上,映出皚皚雪山,傳出高亢嘹亮的笛聲。詩人以這一笛聲,使人產生這里有人的聯想,同時又將人隱去,以“不見人”造成懸念——那風里傳來的笛聲究竟來自何處呢?從而自然轉出末句:尋聲望去,只見在天山白雪的映襯下,一行紅旗正在向峰巔移動。風雪中紅旗不亂,已足見出從軍將士的精神,“直上”的動態描寫,更使畫面生機勃然,高昂的士氣、一往無前的精神,盡在這“直上”二字中溢出。
這首詩在藝術上善于映襯與妙用指代。【第1句】:二句對環境的描寫,竭力突出自然環境的.惡劣,用濃重氛圍映襯從軍將士無所畏懼的精神風貌。試想,如果是在風和日麗、山明水凈的條件下行軍,又怎能見出士氣的昂揚堅強呢?適應氛圍描寫的需要,在押韻上采用了入聲的韻腳,【第1句】:【第2句】:四句末一字入韻,“裂”、 “折”、“雪”都是入聲“屑”韻字,韻尾為舌尖音,收音短促,適宜于抒寫或悲或壯的詩情。
前兩句的氛圍描寫與入聲韻的選用,為抒寫壯美的詩情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但映襯畢竟是陪賓,描寫的成敗,關鍵在于作為主體的【第3句】:四兩句。后兩句意在寫人,卻不正面寫出,更不和盤托出,而只是拈出與人相關的二物——“橫笛”、“紅旗”,不言人而自有人在。這種指代手法的運用,既節省了筆墨,又豐富了作品的藝術容量,給了讀者廣闊的想象的空間。軍中物品無數,只寫笛、旗二者,不僅出于只有笛聲、紅旗才會被遠處發現,還因為只有此二物最足以表見行軍將士的精神。在寫法上,先寫“橫笛聞聲”,后寫“紅旗直上”,符合人們對遠處事物的注意往往“先聲后形”的一般習慣。特別巧妙的是“不見人”三字的嵌入。“聞聲”而尋人,尋而“不見”,從而形成文勢的跌宕,使末句的動人景象更為顯豁地突入人們的眼簾之中。
這首《從軍行》兼有詩情畫意之美,莽莽大山,成行紅旗,雪的白,旗的紅,山的靜,旗的動,展示出一幅壯美的風雪行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