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你歷盡千帆的說說錦集5篇
愿歷盡千帆散文
我們都是一群闖過高考這一大關,拿到錄取通知書,成為一名大學生的人。在這之前,我們對大學有諸多憧憬,夢想著上哪一所大學,讀哪個專業,遇到哪些人,做多少了不起的事。而如今,不管你是否實現了當初那個夢想,此刻就是你所憧憬的未來,你想好要怎樣度過這大學四年了嗎?
常言道:“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想讓大學四年有始有終,務必有根定海神針,定住時間流匯聚的汪洋大海。我認為初心就是這根定海神針。把初心具體化了就是目標。這個目標不是心血來潮定下的,而是真正興趣所在,能指引你從迷茫到清晰地看到自己要走的路。我認為初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確立的,它需要你不斷地去了解與探索這世界有多少可能性能與你對接。你要用心勤奮,用各種途徑獲取你想要的'信息;你要打開眼睛和耳朵,去看去聽去感知周圍的世界;你要永葆好奇心,發現和嘗試各種生活形態。直到找到你的“初心”,這個”初心”能夠是一個頭銜、一張證書、一個財富的累計值,也能夠是你最想實現的生活狀態。初心一旦確立,它將是你堅定不移的信念,是你不斷前進的動力。這樣,你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掌舵者,駕著你生命的小船駛向成功的彼岸。
有了目標,更難能可貴的是行動。做“思想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人”的人大有人在。個性是在大學這樣有各種各樣三觀交匯,相互影響的地方。你可能在確立目標后,想要努力時,看到身邊的同學都過著閑暇、愜意地生活,那股進取的勁就喪失了。也可能是努力了一段時間卻得不到想要的結果,便無比灰心失望,抱怨生活的不公。雖然人生這場賽跑注定了不完全公平,但每一階段的公平大抵還是有的。你選取了什么,就會收獲什么。你將時間花在哪里,時間就會給你什么。“腳踏實地,仰望星空”,只有實實在在地做了,把大目標化成小目標,把每一天都用來干“大事”,你才能乘風踏月,手可摘星辰。
大學就是進入社會的一場“預備役”,一場不斷磨練我們身體和心智的旅程。這四年,你要構成自己的精神,這種精神包括堅持、勤奮、上進,以及獨立、創新。這四年是潛心修煉的最佳時光,修身養性,格物致知。在不斷提升自我時,遇見未知的自己。
愿歷盡千帆,歸來仍是少年。
愿你千帆過盡,只是少年作文900字
親愛的朋友:
你好!
古人曾言:見信如晤。深有此感。
不知曉當你看見這封信時會否也有此等感受,又該是何種心情,驚異或喜悅,疑惑還是好奇。但不論如何,這封穿越了時間銀河,攜滿身細碎星子到達你手掌上的信,確實已經走過了17年冬夏;你也確實已經是一位18歲的少年;而我,我想我那時也確實是一位而立已過的中年人了。如果非是讓我對那時的你我說些什么的話,我只想說:愿你千帆過盡,只是少年。
千帆盡已過,世事亦滄桑。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經歷,一代人亦有一代人的使命。當年的我曾悲傷過百年難遇的'汶川之災;也曾親歷互聯網時代的崛起成為億萬網民的一員;曾見證過“村村通”的馬路修到我家門口;也曾在毛主席的帶領下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奮斗。我曾迷茫悲傷,也曾失落彷徨,就像散落在這個世界的每個人一樣,也像你一樣。但是我想說的是:時代留給我們那么多機遇,我們理應努力去抓住,無論是你還是我都不能在時代這個如此宏大的命題下茫然。中國正在崛起,我們亦不應停歇。正所謂少年有志破長空,我們的志是中華之志,當年的我伴新時代成長,未來的你更應隨新世紀逐夢。因為我們是少年,所以我們理應前行。
卡爾維諾曾說:“如果我們無法阻擋命運的洪流,那便隨它而去吧,只要不迷失方向,回家的路就還在前方。”對于18歲的你,世界才剛剛掀開她神秘面紗的一角,但你是否已經感到迷蒙幻然了?太多的人去注視“六便士”而遺忘“月亮”了,太多的人去尋求成功卻忘記了親朋了,生命中總是潛藏著無數暗流,如果就此你迷失方向,隨波逐流,被人生海洋之上千帆累的疲憊不堪因此湮于人群,你又會甘心嗎?是不甘的吧,中國正揚帆起航,新時代的你卻只能觀望,任憑機遇從眼前溜走。那么就別忘記本心啊少年,只有初心不改才方能得始終。只有如此才可于千帆盡過后于百舸爭流中,一身純凈似少年。
回首,中國正散發著朝氣以磅礴之勢升于東方;前望,吾與而等少年正伴國之成長。那年18歲的新一代,我們會將時代交給你們,你們應已準備好了,準備好以少年之姿去迎接那個美麗富強的中國;準備好以少年之志去建設那個奮然向上的新時代。
紙短情長,就此擱筆。流云透日光,一別歲月滄桑,唯留此信與你我共勉,唯愿你我出走半生,千帆過盡,只是少年。
用歷盡心血造句
【第1句】:如果沒有他嘔心瀝血地工作,就不會有現在的成績。
【第2句】:司馬遷瀝盡心血終于完成了《史記》。
【第3句】:經過鍥而不舍的努力和兀兀窮年的`歲月,期間瀝盡心血潛心貫注終于完成了它。
【第4句】:這位老教師為了培養祖國的后代可以說是瀝盡心血。
【第5句】:老師瀝盡心血地教導學生,從沒一絲怨言。
【第6句】:他瀝盡心血,潛心貫注地寫出了一首詩,而這首市的風格與前它詩的風格迥乎不同。
【第7句】:總理為了新中國的建設瀝盡心血。
【第8句】:他在這個作品上真是瀝盡心血。
【第9句】: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每一位家長都是歷盡心血。
【第10句】:經過曉華瀝盡心血的栽培,小樹茁壯成長。
【第11句】:父母歷盡心血把我們養大,我們一定要好好孝敬他們。
【第12句】:老師為了我們的學習,瀝盡心血,操碎了心。
【第13句】: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每一位家長都是瀝盡心血。
歷盡滄桑的統萬城散文
夏天一大早,不安分的蟬就大呼小叫,告訴我們注意炎炎的赤日。我們從陜西榆林市出發,去靖邊縣拜訪一座被歷史荒棄1600余年的大夏國都城統萬城。同行的有陜西交通報社的總編丁晨,是老友;榆林運管處辦公室主任高永軍,是新朋。
夏日的太陽成為一團赤焰,在廣闊的疏林原野間噴射。他更像一個肆無忌憚的州官,醉心于明目張膽地放火。這里有最充足的陽光和最稀少的降雨,所以草木都低垂著頭。
小車駛離靖榆高速公路后,踏上了一條坎坷不平且風塵滾滾的土路。車后的揚塵,在西風中好似豎起的旗幟。坐車的人在努力放松自己,把每一次的顛簸,都想象成一個高難度的舞蹈動作。小轎車不停地在被雨水沖刷形成的路溝中跳躍搖擺,在號稱常走三邊的高永軍指點下,仍然在人煙稀少的不盡曠野中迷失。好不易幾遇零星的當地人,不斷修正前進方向。
不知經歷了多久的起伏跌宕,來到無定河北岸、被浩瀚無垠的毛烏素沙漠環抱的統萬城。熾熱的陽光瞬間被一團一團的濃云籠罩,天邊也鑲起了泛青的乳白色。當頭還滴下幾滴銅錢大的雨點來,雨順風打在臉上,有了秋的涼意,衣服也略顯單薄了。眼下雖是旅游旺季,遺址內三只羊、兩頭牛,很悠閑地覓食,除了幾個放牧人的身影外,空寂得只聞我們一行人踏沙的腳步聲。原色柳木桌上擺了兩串古錢,一位農家大嫂向我們兜售。信手拈來瞧瞧,卻是尋常的清乾隆、光緒時的通寶,笑了笑,放下了。
旅游是一種精神尋覓,統萬城是大美,咀嚼起來很有味道。
逶迤聳峙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統萬城建造于大夏鳳翔元年至五年(公元413年至417年)。統萬城是十六國時期(公元304年至439年)匈奴首領赫連勃勃建立的大夏政權的都城,也是匈奴遺留下的唯一一座都城遺址。作為中國歷史上少數民族建設的最完整、最雄偉、最堅固的都城,其蒸土為城,系用粘土、石灰和石英砂拌畜血三合一筑成,因土質堅硬、身姿乳白,當地人稱其為白城子。統萬城內城平面呈長方形,中間以墻隔為東、西兩城,還有東西垣相距約5公里的郭城。內城是各級官署和王侯貴族居所,城內存有高約10米的建筑臺基,應是赫連勃勃居住的宮殿遺址。外廓城是一般居民區。現存較好的西城遺址周長2470米,夯筑墻體細密堅硬,呈灰白色,高2至10米,馬面處寬達30米。城四角留存有寬大的角樓臺基,最高達【第31句】:6米。兩城四周共有墩臺遺跡36座,其中的兩座建成中空的倉儲式,較為奇特。兩城四面各辟一門,現西門甕城尚存。歷年來統萬城遺址區內出土漢至宋代的遺物有“駙馬都尉”和“西部都尉”銅章、銅佛像、銅鏡、鏃、錢幣、石碑、瓷器、陶器、磚、瓦當、壁畫殘片等。
登上古城東北角最高的墩臺,放眼紫艷的紅柳、青蔥的牧草、褚黃的土沙構成的沒有絲毫雕琢的粗獷自然美,歷經千年仍未被流沙吞噬的統萬城是那樣的深邃,那樣的滄古。它向人們訴說著一個民族的征程。《晉書》云:“崇臺霄峙,秀闕云亭,千榭連隅,萬閣接屏……”《北史》曰:“城高十仞,基厚三十步,上廣十步,宮城五仞,基堅可以礪刀斧。”那時的統萬城周圍一定是水草豐茂,牛羊漫野,群馬馳騁,人海沸鼎。長年游牧的匈奴人養成了強烈的自尊和好斗性,大夏國皇帝赫連勃勃是個很有血性的人。他統帥著千軍萬馬,英姿勃勃,傲氣十足且目空一切。彎刀指處,鐵騎橫掃了現今陜西的陜北、關中一帶和內蒙古、寧夏、甘肅的部分地區,國力日趨強大。顯然他被漢民族的城市文明所征服,征召了10余萬人,耗時5年,興建了這座橫平豎直的堅城街坊,巍峨壯麗的池臺樓閣,奢華宏偉的皇宮金殿。它磅礴的氣勢,足以讓匈奴人無比驕傲。赫連勃勃自認為要雄霸天下,統一華夏,君臨萬邦,因之取名統萬城。
很難想象這樣精美的畫卷會突然湮滅,白云下的.雄鷹折了翅膀,戰爭的貽害叫人傷心淋漓。公元424年8月,赫連勃勃死,子赫連昌繼位。北魏趁赫連勃勃諸子發生內訌之機,不遠千里,踏冰臥雪,遠襲大夏。公元426年,赫連昌迎戰失敗,魏軍闖入統萬外城,焚燒西門,擄掠大量人口、財物滿載而歸。翌年正月,北魏又發動了第二次攻城之戰,夏兵不出,固守堅城。北魏軍隊拓拔燾退軍示弱,誘敵出城。夏軍不知是計,傾城而出,慘遭伏擊,陣亡一萬之眾。魏軍趁勢攻下統萬,俘虜了大夏的官員、后妃、宮女一萬多人,馬30萬,牛羊千萬頭,財物珍寶不可勝數。公元431年,殘部10余萬人在西逃途中被吐谷渾所滅。夏亡,魏設統萬鎮。公元994年,宋太宗明令予以毀棄,移民20萬于銀綏二州。寒風凜冽,風聲鶴唳,最終統萬城失陷殺伐的萬丈紅塵,難逃毀滅。
悠悠歲月,茫茫大漠,天何言哉。歷經干旱饑謹與烽火狼煙的無情蹂躪,那些經歷了1600多年的殘垣斷壁,任憑風吹雨打,仍然堅挺著滄桑的軀干,不愿倒下。
美啊,美啊,壯麗地凄涼。統萬城經歷了是是非非,看透了紛紛擾擾后,終于掙脫了夢魘與劫難,得到了解脫,靜悄悄地躺臥在亙古不變的大自然懷抱,無欲無求,心如止水,落拓而坦蕩,塵封了個日久天長。為了不讓人們忘卻,莊嚴的廢墟用屹立的殘軀銘刻著一段短暫且輝煌的故事。中華民族文明史是農耕民族和游牧民族共同創造的,五千年來不斷進行著“漢化”與“胡化”的雙向過程。草原并非粗俗、野蠻、嗜血者的天堂,數千年風云變幻和歷史雕琢,不乏名山、名剎、名人、名城。遺憾的是史書不公正地記載了農耕文明,留給了我們鞭撻游牧民族的意識和歷史觀。這種歧視壓制的狀態又能持續多久呢?今天誰又能說清楚自己的基因、肉體不是農耕和游牧民族融合的呢?陰山難禁唏噓,凝重心語:為什么要說五胡亂中華呢?難道華夏民族的月亮不照大漠?盡信書不如無書,感謝沙漠留下了統萬城,一粒沙,一抔土,一滴雨,一縷風,無不躍動憤憤與狂飚。因為中國的另一半歷史是民間原創文學,寫在大漠和草原上。
外面的精彩世界,五光十色,使人變得越來越花哨,能辨別黑白的人卻越來越少。很多稀少而質樸的東西,在世風浸淫中風化了。最好不要讓原始味道、遺色純真的統萬城迷失了。我虔誠地默禱,可以改變農牧民們慢吞吞地飼養羊牛和在沙土堆里刨食的習慣,但千萬別模仿別的地方,搞什么旅游開發,建仿古街、仿古城的,直搞得人一頭霧水。如果真有一天在毛烏素沙漠不倫不類地矗起一座仿造逼真的贗品來,那才是最大的悲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