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矮寨大橋景色句子合集90句
《恰西的雪》閱讀練習題附答案
(1)是專為來這里看雪的嗎?其實一開始并沒有這樣的打算。我們最初的愿望只是到伊犁看看朋友,順便在附近轉轉。因為一路的景色已經很滿足了。
(2)車在路上奔馳著,從車窗望出去,新疆那么遼闊,只要是愿意干活和真正踏實的勞作者,只要是在父輩或更早的那個時候來到這里,隨便找個空曠的地方撒上一把種子,就會結出豐碩的果實來的。
(3)藍天、白云,大片的草場,草場的上空那慢悠悠盤旋的黑鷹,大地上凌亂的石頭,都在演繹著這片疆土上的風情。新疆的每一樣東西,都是有靈性的、活著的、神奇的,就連那一群群喑啞燦爛的石頭,也都是有著生命的,在呼吸著空氣、接納著日精月華的。那一群群撒滿山坡荒谷草地上的石頭,倘若不走近和仔細地辨認,就會覺得那是一群低頭吃草的壯碩羊只;而一群群牧野啃草的羊群,又會被人錯看為滾動的石頭。這里各色各異圓碌碌的石頭與羊的顏色太相像了,就跟白色珍珠的顏色一模一樣,看上去賞心悅目。
(4)就這么想著的時候,車子就接近恰西了,出現一段爬山的路,車行在上面,使得我不敢往右邊的深谷里望。下面是懸崖峭壁,如果掉下去會粉身碎骨的。司機把握著方向盤,他言語不多,一副穩妥和成竹在胸的樣子。可我總擔心他把車輪子壓得距離右邊的懸崖太近。后來我發現是因為道路太逼仄了,車輪無可奈何地會壓在懸崖邊上,加之路面左高右低,整個車身就有點向左邊傾斜,我就覺得只要車上我們中的任何一個用力一晃,或身子往左一靠,這一群人就都會翻下懸崖。
(5)在這條劇烈凸凹的、蜿蜒通向恰西深處的路上,我不知道自己此刻在想什么。其實,我希望自己什么都別想,就只管去迎接一種新的生活,去走向自己精神理想的那個彼岸。
(6)我們終于進到了山里,下坡時,看見遠處的雪山在視線里清晰了起來,那么巍峨、壯觀,又復蒼涼。之所以覺得蒼涼,是因為那灰色的山脊,一部分裸露著粗獷的面目,一部分則被冰雪覆蓋和掩埋著,就像一條從彌漫的硝煙中慢慢走近的漢子,衣衫已被撕扯碎了,但卻不失陽剛和堅硬的骨頭。這些統統激起了我心中的神圣感。
(7)頂頭是裹雪的赤色山峰,接下來的山腰是綠油油的草場,再下來是枝葉繁密的森林海洋。我不由驚欣于這異色的誘惑。
(8)車已不能再行進,停在一家居民的帳篷邊,我們開始向山上步行。我聽見山谷消融的雪水在歡快地流淌,林中發出鳥鳴的聲音,使得山谷顯得更加幽靜和空曠。我們拿出相機給兩朵花草反復地拍攝。后來,我們想以那雪峰為背景拍幾張照片,拍了,卻總是不盡如人意。我們跑著選擇了好多角度,搶著絕佳的拍攝位置,搶著逐漸向西消逝的太陽的光。
(9)為了得到一張與雪有關的照片,我們忘卻了勞累和馬上將沉落到山谷后面的日頭,一直向上,再向上,不停地尋找理想的角度。
(10)我不知道七月恰西的雪與別的季節別的地域所看到的雪有什么不同,但我覺得它與我一生的旅程而言也許不會再多,是彌足珍貴的。人有時候,走過了,才想起什么,才覺得滿腹的遺憾事。我搶抓著這稍縱即逝的`光陰,為著成全自己的那一樁精神寄托。
(11)這一場行走,就是為了這絕峰上的雪嗎?山無語,林默默。我們要把這定格和永遠留在記憶的深處,讓它與這裹雪的山峰一同變老和亙古。
(12)峰上的雪和峰下的人已被我們裝進了相機,安然地沉浸在一種終將被人理解的、蒼涼的、美的心事和痛楚里。日頭掉到了山谷的后面,我覺得我們,以及那赤硬的雪峰,突然一道滑入那神圣的蒼茫暮色里,地老天荒。
(13)一路坎坷著,但總歸完美著。
[注]了一容,寧夏人,當代作家。本文選自2009年11月13日《光明日報》。
1.文章第【第2句】:三段描寫了新疆的哪些特點?前面五段與恰西的雪似無關聯,聯系全文,談談作者寫這些有什么用意。(5分)
【第2句】: 解釋下面句子在文中的含意。(3分)
人有時候,走過了,才想起什么,才覺得滿腹的遺憾事。
【第3句】: 從修辭的角度賞析第六段畫線的句子。(4分)
【第4句】: 作者反復問“是專為來這里看雪的嗎?”“ 這一場行走,就是為了這絕峰上的雪嗎?”那么作者這次來到底是為了什么?請結合作品進行探究。(6分)
答案:
1.第一問:土地遼闊、資源豐富、美麗神奇而富有靈性。(3分,答出任意三點即可得滿分)
第二問:恰西是新疆的一個部分,寫新疆之美是為了襯托恰西的巍峨、壯觀、蒼涼和神圣;為后文描寫恰西給作者帶來驚異的感覺作鋪墊;寫沿途的艱辛是為了突出去恰西的心情急迫,反襯見到后的欣喜。(2分,答出任意兩點即可得滿分)
2.(1)人一生有時候會經歷過這樣的事情,當時不去珍惜,而事后后悔、遺憾(2分)。這是作者搶抓著稍縱即逝的七月恰西雪的美好光陰,成全自己的那一樁精神寄托的心理原因(1分)。
3.運用比喻、擬人的修辭方法。(2分)將部分裸露、部分被雪覆蓋的山比作漢子,并通過“露著粗獷的面目”“ 從彌漫的硝煙中慢慢走近”“衣衫已被撕扯碎了,但卻不失陽剛和堅硬的骨頭”等語句將山人格化,生動形象,既描摹了雪山的形態,又表現了她蒼涼的陽剛之美。(2分)
4. 文中說“其實一開始并沒有這樣的打算”,“因為一路的景色已經很滿足了”,“就這么想著的時候,車子就接近恰西了”,可見作者首先是被一路的美景所吸引,身不由己來到恰西。
文中又說“我希望自己什么都別想,就只管去迎接一種新的生活,去走向自己精神理想的那個彼岸”可見作者在未到恰西之前,對她已有所了解,他是將其作為自己的精神理想。
“人有時候,走過了,才想起什么,才覺得滿腹的遺憾事”,這次難得有機會一睹恰西七月的雪山,作者不想錯過。
“我搶抓著這稍縱即逝的光陰,為著成全自己的那一樁精神寄托”, “我們要把這定格和永遠留在記憶的深處,讓它與這裹雪的山峰一同變老和亙古”, “這裹雪的山峰”是“我們”心中的情結,我們要永遠擁有她。(要有探究過程,答出其中的任意三點即可得滿分。)
《臘八雪》閱讀練習附答案
北方,尤其我們東北,臘月的雪,可不是仙女下凡那樣溫柔綿軟地飄飄而落,而像天庭管理人間道路防滑的神漫天撒下的粗瓷粉,沙沙一墜地就瓷實得踩不出腳窩兒了。
二樂和我,就在撒了一夜白瓷粉的大街上,他前我后地走著,瓷粉雪在我們腳下嘎吱嘎吱直響。二樂是老伴領回家的一條被遺棄的小黃狗。退休后,他成了我晨練的好伙伴,像今天這樣的天氣,他都準時跳上床,拱我頭,扒我眼,催我起床。
天氣預報說今天氣溫降至零下30度,二樂卻蹭蹭跑出院子,一出門就在垃圾箱前發現一塊帶不少肉絲的骨頭,上前舔了幾口,迅速叼在嘴上。我忙呵斥道:“二樂!再像流浪狗揀臟東西吃,不要你了!”他急忙搖起了尾巴,用乞求的眼光看我。我不由得想到搖尾乞憐這個詞,大聲吼他:“狗二樂不聽話,不要你啦!”并且憤怒跺腳。他一反常態,尾巴搖得更歡了,而且已調轉了頭,決心要跑,我不由得抬腳踢了他一下。他被踢后,骨頭是扔了,但眼里頓時無神,放倒了最令人贊美最讓自己驕傲的長尾巴,拖著,跟到我后頭。養狗后我才懂得,尾巴是狗們尊嚴的旗幟,在主人踢打下收起尾巴的狗是很可憐的。
走到一家小食鋪前,見門上貼著一張有趣的廣告:一年一度臘八寒,喝碗黏粥保平安。我心血來潮,決定買兩碗臘八粥,這廣告語讓我想起童年在故鄉喝臘八粥逗狗玩的往事。我彎腰摸了摸二樂的頭,命令他先在屋外一撮大冰溜子旁邊兒等著。
買完臘八粥出來,二樂卻不見了!我四處撒目,大喊二樂名字,沒有回音。也許二樂耐不住冷,先回家了,我便拎了臘八粥返回家去。
二樂沒回家!我急忙跑下樓,趕緊去找。我又回到飯館門邊的大冰溜子前仔細查看,順著一行狗腳印找到垃圾箱處,腳印拐了幾個彎兒,進了附近供暖鍋爐房大院。
那是很大一個有圍墻的院子,一根高聳入云的紅磚煙筒,被北風吹斜了,凍得在風中打抖。煙筒下面是一座煤堆,山一樣被瓷粉雪緊緊包裹著,變成高高的雪山。
莫非二樂鉆進鍋爐房取暖了?我進鍋爐房轉了兩圈,沒發現什么跡象。從后門尋出去,一眼瞥見小腳印蜿蜒上了山頂。我有點害怕,童年時家里的一只小狗就是臘月的一個夜里凍死在外屋的水缸旁邊。
顧不得別的了,我跟頭把式爬上山頂,鞋里灌進了雪,雙手也撲進雪里好幾次,十指僵僵的,攥不回彎兒來。正好見身邊有半張被雪壓住的報紙,我打著冷戰彎腰拽起那半張報紙,本想揉搓一下塞進鞋踝的,卻見一行《解放軍報》文藝副刊字樣在我眼前一跳,一片鉛字火把般照亮我的眼睛:
翻過雪山的紅軍隊伍,行軍途中又遇了風雪。一位騎馬趕上來的首長發現雪地躺倒一個戰士,見那戰士穿著單衣,已經凍僵了,不由得怒吼:“把他們后勤部長叫來,問他干什么吃的,我要撤他的職!”
被叫來的人看了看凍僵的戰士,諾諾說:“他……就是……后勤部長……”牽馬的首長怔在那里,慢慢脫下帽子……
忽然,一陣細弱的呻吟聲被風從稻草那兒刮來,扯耳細聽,正是二樂的呻吟聲。
我頭一回聽見二樂的哭聲。只見他在草堆邊四腿抽筋,邊哭邊踡著身子舔草下的什么東西。身上的羽絨小襖不知怎么扯下來,在他舔著的東西上蓋著。
二樂見是我,發出更重的嗚嗚聲,身子卻動彈不得。我伸手抱他,他咬住我衣袖往羽絨小襖上拽。我不顧一切解開棉衣,貼胸把二樂塞進懷里,一股奇寒立刻使我抖了幾下。我用力抱緊二樂抵住抖動,二樂竟使勁掙扎,見我還不放開,便張嘴咬我。
我忽然醒悟,二樂有事。我放下二樂,看他叼開自己的小襖,又拱開稻草。天啊,稻草下躺著一條凍僵的小黑狗。再一看,小黑狗嘴邊正放著一塊骨頭,就是二樂在垃圾箱邊撿的那塊。骨頭邊上還有一只奄奄一息的狗崽兒,毛色黃中透黑。
我恍然大悟。
但是,小黑狗已僵硬了。四腿還在抽筋的二樂,舔著小黑的鼻子,眼有淚水在溢。我從沒聽誰說過,狗會流淚,也從沒見過狗眼會這般無助哀傷。
我心口忽然很疼,被三只狗共同咬疼似的,抱起二樂和狗崽,沖小黑說,是我家害了你們啊!
(有刪改)
(1)下列對這篇小說思想藝術特色的分析和鑒賞,最恰當的兩項是(5分)
A.小說注重用人物的內心世界來表現人物的思想感情。“收起尾巴的狗是很可憐的”“(二樂)沒回家”“(二樂)有事”,這幾處表現了“我”對“二樂”的理解和牽掛、喜愛和贊美。
B.小說中用第三人稱“他”來稱呼二樂,可見“我”和二樂有深厚的感情,“二樂”對我來說已是一個不能少的伙伴,是家庭成員之一。
C.小說善于用動作描寫來表現形象,如寫二樂的眼神:祈求、頓時無神、無助哀傷的眼神……這些凸顯二樂這一形象的內心世界。
D.小說結尾處的“我”的自責,突出表現了二樂的悲劇給“我”帶來的巨大的愧疚和震撼,也直接表達了作者對親情的呼喚與贊美之情。
E.小說情節前后呼應,脈絡清晰,結構嚴謹。文末二樂照顧妻兒這一情節,照應了前文“二樂一反常態”,“調轉了頭,決心要跑”這一伏筆。
【知識點】本題考查考生篩選和整合文章信息,概括文章內容的能力,能力層次為C(綜合分析)。
【答案和解析】答案:E B(選E給3分 選B給2分 選A給1分) 解析:C項不是動作描寫,而是神態描寫;D項并沒有直接表現對親情的呼喚,而是只是一種對親情贊美;A項,這幾處“我”對于二樂并沒有贊美,只是理解、牽掛、憐憫。
【思路點撥】解答此類題①整體感知。明確文章主旨和作者的寫作意圖是評價的基礎。文章的主旨是指文章的主要意義或目的,整體把握中要抓住文章的主旨,這是評價的根本。要認真閱讀和深入分析文章,理清內部的相互關系,取得對作品的全面認識和深刻理解,才能真正避免在評價中出現以偏概全、主觀片面等問題。②篩選文中的關鍵信息。無論寫人記事還是發表看法,關鍵性的語言最能顯示文章的思想內涵或作者的觀點,可以幫助我們對文章的內容進行評價。③評價要具體、客觀,不可含糊籠統。分析和評價都必須緊密結合文學作品實際,避免離開作品去進行漫無邊際的分析。分析和評價要以正確的思想為理論基礎,以辯證法為基本的分析法,并結合文學作品創作特有的藝術規律,對作品進行分析和評價,而不應依據個人的好惡去隨意評說。在具體評價時,社會時代背景、作家生平思想、作品創作實際,都是必須考慮的重要因素。
(2)小說以“臘八雪”為故事發生的背景,這樣處理有什么好處?請簡要分析?(6分)
答:
【知識點】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結構、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能力層級為C級(分析綜合)。
【答案和解析】答案:①小說以“臘八雪”為背景,交代了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是東北寒冬時節,對漫天飄落的雪花的描繪,寫出了天氣的寒冷,營造出了清冷氣氛。(2分)②在尋找小狗途中,對“風中打抖的煙筒”和“變成高高的雪山的煤堆”等的描寫,不僅渲染了一種嚴寒的氣氛,同時也為下文二樂和狗崽被凍僵的情節做了鋪墊,推動了故事情節,也暗示了小說的悲劇結局。(2分)③選取寒冷的臘八雪天為背景,使雪天環境的冰冷和小狗身上的溫暖形成強烈的.對比,暗示了小說的主題,引人深思。(2分)
解析:把握文章主題,從結構和內容兩個方面去分析對話的作用。
【思路點撥】解答這類題的方法是:①分析文章標題。題目是文章的窗口,透過它,可以窺見文章的中心。有的文章題目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內容,透過它,不難探尋其中心思想;有的題目巧妙地暗示中心,分析其喻意,便可歸納出中心;有的題目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中心;至于那些題目僅僅表明記敘的對象、范圍或線索的,我們還可以從其他方面入手。②研究文章的開頭結尾(特別是結尾)。“開篇點題”與“畫龍點睛”是寫文章常用的手法。前者多半是采用議論抒情為主的表達方法,抓住這些帶有概括性的關鍵語句,有助于分析歸納中心。后者是抓住結尾處具有深刻含意的句子,是歸納中心的一個有效的方法。
(3)小說中的“二樂”是一個什么樣的形象?請簡要分析?(6分)
答:
【知識點】考查考生篩選文章信息,鑒賞作品的形象能力,能力層次為D級(理解鑒賞)。
【答案和解析】答案:①忠誠可愛。二樂有一條漂亮的長尾巴,每天早上都準時跳上床催我,天天陪我早晚散步,成為了我鍛煉的好伙伴。是一個貼心的晨跑伴侶。②有時任性倔強。他在垃圾箱前發現一塊骨頭,在主人呵斥下,任然把骨頭叼緊不放,主人再次訓斥,它卻調轉了頭,決心要跑,最后趁主人不在意,離家出走,可以看出他性格倔強的一面。②有情有義。在寒冷的雪夜,想要把撿來的骨頭送給自己的“妻兒”,在雪地里把自己的羽絨小襖扯下來的,蓋在凍僵了的狗崽身上嗎,看到自己的“妻兒”已經凍僵,傷心流淚,可以感受到二樂具有“人情味”的一面。
解析:把握形象特點主要從人物言行入手來展開分析。確定文中寫“二樂”語言、動作的句子,概括歸納。
【思路點撥】鑒賞小說的人物形象,首先,要借助聯想與想象,讓作品中的人物在自己的頭腦里“活”起來;其次,要以情節與環境為依托,分析、綜合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最后,在全面把握人物性格的基礎上,分析形象的藝術性和社會意義。
(4)有人認為“后勤部長凍僵”這一情節多余。請結合全文,談談你的觀點和理由。(8分)
答:
【知識點】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結構、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能力層級為為F(探究)。
【答案和解析】答案:觀點一:情節多余。原因:①內容方面,該小說主要講述的是小狗二樂不顧嚴寒,在冰天雪地的臘八天給流浪在外的一家妻小送骨頭,最后被凍僵的故事,刪除“后勤部長被凍僵”的內容,內容更為集中。②情節方面,以“小狗二樂”的故事構成了情節發展的主體,刪掉“后勤部長被凍僵”,使結構主干更突出,不枝不蔓。③主題方面,小說通過小狗二樂的故事,顯示出溫暖、高貴的“狗性”,以此反思 “人性”自私、冷漠等種種不堪,發出人不如狗的慨嘆,主題表現已經很完整、深刻,再加上情節,反而分散了主題。
觀點二:情節不多余。①內容方面,小狗二樂不顧嚴寒送骨頭,后勤部長不顧安危著單衣,都是不顧一切的舍己行為,兩個故事內容上相輔相成,兩者的形象相互映襯,使文章的內容更加充實。②情節方面,先寫“后勤部長凍僵”,為下文小狗二樂被凍僵做了鋪墊。③主題方面,加上“后勤部長被凍僵”在看似悲涼的故事背后,讓我看到了二樂與后勤部長行為的高尚,在天雪地中感受到了心靈震撼與溫暖,升華了文章感情。(每點2分。觀點明確1分,表達規范1分)
解析:這道題是開放式答題,觀點明確,自圓其說,有理有據。
【思路點撥】解答這類題的方法是:①分析文章標題。題目是文章的窗口,透過它,可以窺見文章的中心。有的文章題目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內容,透過它,不難探尋其中心思想;有的題目巧妙地暗示中心,分析其喻意,便可歸納出中心;有的題目直接揭示了文章的中心;至于那些題目僅僅表明記敘的對象、范圍或線索的,我們還可以從其他方面入手。②研究文章的開頭結尾(特別是結尾)。“開篇點題”與“畫龍點睛”是寫文章常用的手法。前者多半是采用議論抒情為主的表達方法,抓住這些帶有概括性的關鍵語句,有助于分析歸納中心。后者是抓住結尾處具有深刻含意的句子,是歸納中心的一個有效的方法。③分析文章中議論抒情的語句。一般地說,記敘文中插入議論抒情是為了更鮮明地表現中心思想,增強文章的感染力。因此。抓住文中畫龍點睛的議論抒情句,可以很順利地找到全文的中心。如果我們找出文中的議論抒情句,作者的創作意圖也就明白地顯示出來了。
林清玄《巴西龜》閱讀練習題及解析
【林清玄《巴西龜》原文】
我曾見過一只非常美麗的烏龜,殼和頭尾都是翠綠的,在翠綠的殼上有著深咖啡色的花紋。它的背高高隆起,就好像一個籃球的半圓,弧線優美光滑,一點也不像一般的烏龜那樣扁平。
最奇怪的是那烏龜的嘴很大,兩旁的線條翹起,像是一直在微笑;眼睛炯炯有神,直直對人注視,一眨也不眨。
那美麗的烏龜是在一位畫家朋友的畫室看見的,我對朋友說:“這輩子沒見過如此美麗的烏龜,可惜沒有相機,下次一定要來給它照幾張相。”
朋友向我談起這只烏龜的神奇,他在巴西旅行時,第一眼看見就愛不忍釋,因為沒有想到世界上有這么美麗的烏龜,于是百般懇求,出了高價才向原來的主人購得。
但是雙手才能環抱的大烏龜,重達30公斤,怎能帶回來呢?他通過了動物進出口的種種繁復檢驗,才從海運用貨柜托運回來。
“巴西到臺灣的貨輪開了三個月才到,我心想:萬一死了,就做成標本。沒想到開箱的時候,它還好端端的。明亮的大眼睛突然張開,嚇我一大跳。”朋友說。
然后我們談起在武俠小說中有所謂的“龜息法”,武功很高的人可以鍛煉像烏龜的呼吸一樣,達到接近禪定的境界。既然學自烏龜的本能,烏龜三個月不吃不喝還能存活,就不是不可理解的。過了一個月,我去看朋友,帶了相機去拍那只烏龜,萬萬沒想到,朋友說:“烏龜死了,這是它的殼,我留下來做紀念。”
航行過萬里,在木箱里靠著一息都能尚存的烏龜,怎么會死呢?
朋友說:“我到南部去辦展覽,離開一個星期,不能每天喂它,離開的時候放了三把熟透的香蕉,回來后少了一把,烏龜卻死了。后來找一位獸醫看,他說烏龜是撐死的,它把一大把香蕉,一口氣吃完了。”
我和朋友撫摸著巴西烏龜留下來的殼,內心感慨不已;在極度的黑暗中饑寒交迫還能存活的烏龜,在翠綠的花園水池旁卻因吃得太飽而亡故了;可見,困危并不全然可畏,飽足也不盡然可喜,在飽足中的節制可能比困危中的忍耐還要艱難呀!
因緣是不可思議的,因為長得太美麗而走向萬里漂泊,最后客死異鄉的巴西烏龜,如果心內有知,一定會希望自己只是一只長相平凡的烏龜。
因緣是不可思議的,希望遠離憂患追求安樂的人,卻很少想到憂患給人帶來的勇氣,安樂使人喪失活的斗志,這只“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巴西龜,如果內心有知,一定也會有所啟示吧!
因緣是不可思議的,巴西烏龜死了,只留下美麗的殼,仿佛它的存在只是為了這個外殼,可是生命失去了,美麗的殼對一只烏龜又有什么意義呢?人也是如此,背負著美麗的名利和權位,以為那是真實的`,但是,如果沒有鮮活的生命,沒有深刻的生活,名利權位只是供人瞻仰的外殼,又有什么意義呢?
想到那空留外殼的巴西烏龜,從朋友的工作室出來走在路上,看到許許多多的人背著殼在路上行走,那衣著光鮮的女士,有著什么樣的內心世界?那西裝革履的男士,又有什么樣的思想和智慧呢?這使得我有一種憂傷的心情:當人把頭和四肢縮起來,縮進一個庸俗的社會化的殼里,和一只烏龜又有什么兩樣呢?
【練習】
(1)文中為什么要用較多筆墨來描寫巴西龜的外形?
(2)文章將巴西龜的生死作對比,說明了什么?(用文中原句回答)
(3)聯系上下文,請你說說“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意思。
(4)章最后一段中加粗的“殼”指什么?
(5)文章最后作者為什么用“憂傷”來形容自己的心情。
(6)巴西龜的死你可以悟出哪?
【解析】
(1)強調它的美麗,與眾不同,為下文寫它的經歷、遭遇埋下伏筆。
(2)“困危并不全然可畏……還要艱難呀!”
(3)憂患給人帶來生的勇氣,安樂使人喪失活的斗志。
(4)指美麗的外表,也指美麗的名利和權位。
(5)作者慨嘆人類一生,人的卑微與渺小,作為萬物主宰的人,如果只是“背負著美麗的名利和權位”,那與一只烏龜也沒什么兩樣。
(6)可從人生、學習、生活等方面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電子郵件》閱讀練習題附答案
什么是電子郵件?它有哪些優點呢?
人們在電腦上寫的信,由因特網上的一臺主機傳到另一臺主機,最后送到收信人的計算機上,這樣發送和接收的'信就叫“電子郵件”,英又簡寫為“E-mail"。
與傳統的信件相比,電子郵件具有高效、準確、方便(biàn pián)、便宜的特點。發送電子郵件時,不用把信寫在紙上,也不需要信封和郵票。傳(chuánzhuàn)統信件往往需幾天時間,而電子郵件速度極快,從上海傳到北京只需幾分鐘,最快的只需幾秒鐘。現在,電子郵件不僅可以用來傳遞普通信件,而且可以用來傳遞各種數據、文檔、聲音及圖像,這些都是傳統的信件、電話、傳真等不能比擬的。電子郵件已經越來越受到用戶的歡迎,人們把它親切地稱為“伊(yī yǐn)妹兒”。
1.用“\”劃去文中加粗字的錯誤讀音。
2.什么是“電子郵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電子郵件的英文簡寫為“_______”,人們親切地稱它“_______”。
4.與傳統的信件相比,電子郵件具有___________的特點。
5.現在人們常用的通訊方式都有哪些?把你知道的寫出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劃掉的詞語是:pián zhuàn yǐn
2.“略”。
3. E-mail 伊妹兒
4.高效、準確、方便、便宜
5.“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