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泉映月描寫琴聲的句子集錦90句
二泉映月的段落及賞析
《二泉映月》是一首著名的二胡曲,它是阿炳的一生,敘述著他對音樂的執著,聽著《二泉映月》,再讀一讀課文《二泉映月》,你會走近惠山,走近阿炳,走進音樂。下面是關于二泉映月的段落及賞析,歡迎參考!
課文精彩片段(一)
又是一個中秋夜,阿炳在鄰家少年的攙扶下,來到了二泉。月光似水,靜影沉壁,但阿炳再也看不見了。只有那淙淙的流水聲縈繞在他的耳畔。他想起了師父說過的話,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經歷。漸漸地,漸漸地,他似乎聽到了深沉的嘆息,傷心的哭泣,激憤的傾訴,倔強的吶喊……
【欣賞】
同樣是在中秋之夜,月圓之時,前者則是天真的孩童,后者則是一位盲人。俗話說:物是人非。這一段描寫與課文第二段形成鮮明的'對比,不覺之中映照出阿炳苦難的一生。
淙淙的泉聲激起了阿炳心海的漣漪,讓阿炳回想起自己坎坷的經歷。“深沉……吶喊……”寫出了阿炳此刻的心聲和那積淀已久的情感,短短數句話,卻擲地有聲,空谷回響,意蘊無窮。
課文精彩片段(二)
聽著,聽著,阿炳的心顫抖起來。他禁不住拿起二胡,他要通過琴聲把積淀已久的情懷,傾吐給這茫茫月夜。他的手指在琴弦上不停地滑動,流水月光都變成了一個個動人的音符,從琴弦上流瀉出來。起初,琴聲委婉連綿,有如山泉從幽谷中蜿蜒而來,緩緩流淌。這似乎是阿炳在贊嘆惠山二泉的優美景色,在懷念對他恩重如山的師父,在思索自己走過的人生道路。隨著旋律的升騰跌宕,步步高昂,樂曲進入了高潮。它以勢不可擋的力量,表達出對命運的抗爭,抒發了對美好未來的無限向往。月光照水,水波映月,樂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響,舒緩而又起伏,恬靜而又激蕩。阿炳用這動人心弦的琴聲告訴人們,他愛那支撐他度過苦難一生的音樂,他愛那美麗富饒的家鄉,他愛那惠山的清泉,他愛那照耀清泉的月光……
【欣賞】
讀著這一段,我們可以強烈地感受到阿炳是在用琴聲傾訴情懷,是在用心拉著二胡,心聲與琴聲合一。
【第3句】:關于錄《二泉映月》的回憶
《二泉映月》是阿炳的代表作。阿炳經常在無錫二泉邊拉琴,創作此曲時已雙目失明,據阿炳的親友和鄰居們回憶,阿炳賣藝一天仍不得溫飽,深夜回歸小巷之際,常拉此曲,凄切哀怨,尤為動人。
阿炳的朋友陸墟曾這樣描寫過阿炳拉奏《二泉映月》時的情景:“大雪象鵝毛似的飄下來,對門的公園,被碎石亂玉,堆得面目全非。凄涼哀怨的二胡聲,從街頭傳來......只見一個蓬頭垢面的老媼用一根小竹竿牽著一個瞎子在公園路上從東向西而來,在慘淡的燈光下,我依稀認得就是阿炳夫婦倆。阿炳用右脅夾著小竹竿,背上背著一把琵琶,二胡掛在左肩,咿咿嗚嗚地拉著,在淅淅瘋瘋的飛雪中,發出凄厲欲絕的裊裊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