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疼按摩的說說集錦50條

文心雕龍 分享 時間: 收藏本文

肩周炎疼按摩的說說集錦50條

秋冬祛寒濕,記住三字經

在中醫看來,許多疾病都由“寒”引起。現代人無節制地熬夜、缺少體力活動、過分貪涼飲冷,都是引起寒邪入侵的重要因素。

寒濕是萬病之源

中醫里有六淫邪氣,分別為風、寒、暑、濕、燥、火。其中,寒為陰邪,易傷陽氣。淋雨涉水、汗出當風、貪涼露宿,會將外界環境中的寒邪引入體內;常食生冷損傷脾胃陽氣,可致寒從內生,造成體內陰氣過剩,陽氣受損,表現為怕冷,易腹瀉、感冒、浮腫,身體乏累,口唇色淡,尿頻、尿量多,睡眠和食欲都很差等。

寒邪入侵皮膚表層表現為風寒感冒,出現惡寒無汗、頸項發緊、周身疼痛等癥狀;入侵經絡關節則導致筋脈痙攣,肢體伸屈困難、疼痛;進一步入侵至臟腑,則傷及陽氣。而且,寒邪容易與濕邪和風邪結伴,形成風寒與寒濕。中醫講“千寒易除,一濕難去”,意為寒濕更傷身體,如風濕性關節痛的主要禍因就是寒濕。

另外,體弱的人更易遭受寒濕的侵襲。中醫認為,“虛則寒,寒則濕,濕則凝,凝則瘀,瘀則堵,堵則瘤,瘤則癌。”意思是說,體質虛弱的人,陽氣不振,難以祛除寒邪,進而濕氣侵襲,以致血運不暢。尤其是久坐不動的上班族,容易出現寒和瘀的雙重特征。寒氣引起氣血瘀滯過久,則形成有形的腫塊,表現為腫瘤。

5個部位最易受寒

寒邪傷人由外而入,尤其容易侵襲人體的5個部位。

第一是頭部。頭為“諸陽之會”,突遭雨淋或冬季不戴帽子,寒濕就會侵襲頭部,出現頭痛、頭昏、頭部沉重的感覺。晚上洗頭后濕著頭發睡覺,寒邪也容易侵入,所以一定要擦干晾干或用吹風機吹干后再入睡。

第二是肩頸背部。此處受寒日久,可引起頸椎病、肩周炎、背痛等病癥。經常按摩大椎穴可振奮陽氣。最簡便的方法是兩掌心搓熱捂在大椎穴(低頭時頸后突起最高點的凹陷處);或者在洗澡時調高水溫,用熱水沖大椎穴五六分鐘。

第三是口鼻。冷飲會把寒氣帶入胃部,胃寒則易出現食欲不振、消化不良;鼻是空氣進出的通道,寒氣可以隨呼吸侵入肺部,導致寒痰咳嗽等癥。

第四是前胸和腰腹。前胸有膻中穴,長期寒瘀可致乳腺結節等癥;腰部有命門穴,受寒會引起腰痛;腹部有神闕穴(即肚臍),女性穿衣露臍會導致腹瀉、痛經、不孕等病癥。

第五是腿腳。中醫常講,“寒從足下生,病從寒中來”,一些人喜歡光著腿、穿涼鞋,甚至秋冬還不穿襪子,很容易誘發老寒腿、膝關節炎等。建議平時多用熱水泡腳,還可以在水中放一些生姜、花椒、干辣椒,以促進腿腳的血液循環。足部特別怕冷的人,睡覺時不妨穿上襪子。

秋冬驅寒三字經

1。順時令。多吃時令蔬果,如蘋果、蘿卜、白菜等。一日三餐要有規律,早餐重營養,午餐要吃好、吃飽,晚餐宜清淡、易于消化。

2。曬太陽。午后太陽當頭之時,曬20分鐘左右,讓陽光溫煦頭頂中心的百會穴,可起到通暢全身經脈、養腦補陽的作用。傍晚時分則可以背對陽光曬后背,最好是邊曬邊拍打按摩,有助調理五臟氣血。

3。邁開腿。“動則生陽”,陽氣足,寒濕就容易排出。秋冬季可選擇天氣暖和的時候到公園慢跑、散步、騎車等,最好每周3~5次、每次30~60分鐘。

4。少熬夜。熬夜的人大都會有類似的感受:一到凌晨三四點鐘,就會手腳冰涼、渾身發冷、腦子不聽使喚,這就是熬夜內耗氣血,寒邪趁虛入侵人體,導致經絡阻塞的表現。

因此,冬季更要保證充足的睡眠,以防寒邪傷身。建議作息調整為“早臥晚起”,如果時間允許,躺到陽光照耀時再起床最好,可以躲避寒邪,避免陽氣受到擾動。

5。控情緒。越是冬季越要把控好情緒,用恰當的方式宣泄情緒。特別是中老年人要高高興興,學會寬松待人待事。

最后,專家推薦兩種適合秋冬的驅寒養生粥。一是生姜糯米粥:糯米、生姜、蔥白、醋一起熬煮,是中醫上有名的“神仙粥”。此方源于清朝的《太醫院經驗神方》:“一把糯米煮成湯,七根蔥白七片姜,熬熟兌入半杯醋,防治感冒保安康。”二是砂仁粥:在大米粥快煮熟時,調入砂仁粉末2—3克,稍煮即可。

皮膚干燥刮刮手腳掌

皮膚的滋潤有賴于周身氣血運行暢通和人體營養的攝入與吸收,當天氣寒冷、睡眠不足、體力透支、消化功能虛弱等原因導致人體氣血運行不暢,或過度節食、精神壓力大導致營養不良時,皮膚涵養水分和分泌皮脂的能力就會下降,出現干燥、瘙癢等癥。

要想改善皮膚狀況,中醫強調從內在調理脾胃和肺臟功能。這里介紹一個非常簡單的緩解皮膚干燥的方法――刮拭手腳掌。

具體操作是:用刮痧板分別刮拭兩手掌靠近無名指和小指的區域以及兩腳掌的前半部分,刮至皮膚有溫熱感即可。手掌和足底的該區域對應人體的肺臟,刮拭此處可起到強壯肺臟、促進局部血液循環的作用,從而緩解皮膚干燥。由于手腳掌肌肉層較厚,刮痧時可以不用刮痧油,直接刮拭即可。

睡前喝杯水遠離腦中風

水是人體必需六大營養素之一,對人體健康十分重要。現代人大多數都知道喝水的益處,但往往忽視夜間喝水的習慣,特別是患心腦血管疾病的老年人。

據統計,腦中風絕大部分是清晨起床時被發現的,可能是夜間缺乏喝水所致。體內缺水會使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液過度黏稠、濃縮,容易導致血栓形成,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有些老年人夜間睡了一覺醒來時,感到口干舌燥,也是由于夜間未及時補充水分,致使血液黏稠而引起的。

很多老年人因害怕夜尿,養成了睡前不喝水的習慣。其實,老年人膀胱萎縮,容量減少,不喝水照樣要起床排尿。因而老年人尤其有心腦血管病的人,夜間增加一次喝水很重要。

由于老年人口渴中樞對缺水的反應不靈敏,所以,老年人應做到“不渴時也常喝水”。除了白天主動喝水外,夜間也應喝上一杯水,使血液稀釋,降低血液黏度,減少腦中風的發病率。

但患有心衰和心功能不全的患者,睡前不宜大量喝水,否則,會增加心臟負擔

步行10分鐘抵久坐傷害

美國密蘇里大學醫學院營養學和運動生理學助理教授霍梅帕迪拉博士及其同事對11名健康男性長時間久坐之前和之后的血管功能進行了對比分析。

結果發現,在連續坐6個小時之后,參試者的動脈(小腿動脈)血流大大降低。而當參試者短時間走動后發現,10分鐘隨意的`走動可以恢復血管功能,改善血流速度。

久坐導致血管擴張能力下降,而擴張能力是血管健康的重要標志,擴張得越強,血管就越健康。

人體工程學專家也警告,長時間站立也會導致頸動脈疾病、靜脈曲張等疾病,腰背和足部等也易出問題。美國康奈爾大學人體工程學教授阿蘭赫吉博士建議,每坐90分鐘,應該起身站立8分鐘,走動拉伸2分鐘。

澳大利亞聯邦科學和工業研究組織發現,每天吃柑橘類水果,還可以使中風的發生率降低19%。

柑橘類水果是水果第一大家族,包括橙子、橘子、柚子、葡萄柚、金橘、檸檬等多個品種。柑橘類水果能夠抗氧化,強化免疫系統,抑制腫瘤細胞生長,并使腫瘤細胞轉變成正常細胞。澳大利亞的科學家稱,在所有的水果當中,柑橘類中所含的抗氧化物質最高,其中有170種以上的植物化學物質,包括60多種黃酮類物質,還有17種類胡蘿卜素。黃酮類物質具有抗炎癥、抗腫瘤、強化血管和抑制凝血的作用,類胡蘿卜素則具有很強的抗氧化功效。這些綜合的生理活性成分使得柑橘類水果對多種癌癥的發生具有抑制作用。

柑橘類的水果也不宜過多食用,若是每天都吃上幾斤,人就容易患上“橘皮病”,使人皮膚發黃。空腹吃大量柑橘類水果還會對胃產生刺激作用。

最后需要注意的問題是,如果僅僅喝橙汁,橙子的保健效果就會大打折扣。因為在加工橙汁過程中,維生素C、黃酮類物質和類胡蘿卜素損失很多,而果膠以外的其他膳食纖維幾乎就全部損失了。

錢文忠解讀《三字經》:日春夏,日秋冬

三字經中有很多很多、舉不勝舉的典范和事例,有著很深很深的現實意義,我們一定要珍惜,要讀懂她帶給我們的真正含義。

錢文忠解讀三字經6 日春夏,日秋冬

演講人:錢文忠

講師簡介: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華東師范大學東方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香港漢語基督教文化研究所研究員,季羨林研究所副所長。季羨林先生關門弟子,中國僅有的幾位專業研究梵文、巴利文的學者之一。1984年考入北京大學東方語言文學系。留學德國漢堡大學印度與西藏文化學系,主修印度學,副修伊朗學、藏學。著作有:《瓦釜集》、《末那皈依》,《季門立雪》,譯作《唐代密宗》、《道.學.政——論儒家知識分子》。

內容簡介:曰春夏 曰秋冬 此四時 運不窮 曰南北 曰西東 此四方 應乎中 曰水火 木金土 此五行 本乎數

《三字經》在對孩子的啟蒙教育中,是以古人對自然和社會的認知為基礎的。春夏秋冬為四時,東西南北為四方,這些都是正確的。但古人為什么認為中國人是居住在世界的中央呢?古人是如何發明了水火金木土這五個基本元素?又是怎樣以水火金木土的相生相克形成了既簡單又神秘的五行學說的?五行學說在中國古代時期都是怎樣影響著人們的思想和行為,為什么現代社會中五行學說常常跟迷信聯系在一起?我們又該怎樣認識這個問題呢?請繼續關注復旦大學錢文忠教授解讀三字經第六集。

全文:

上一講的《三字經》我們主要講了三開頭的兩句話,接下來的《三字經》就是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時,運不窮。《三字經》也在進行一種常識性的教育,教給孩子首先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有四個時節,那么這四個時節是不停循環往復,無窮無盡,每一年都有春夏秋冬。曰南北 曰西東 此四方應乎中,應乎中這三個字,里邊到底蘊含著多少的深意?是不是像我們大家認為的“應乎中”嘛,對照著中間,東西南北,咱們都明白,你還嘮叨什么呢?我不是嘮叨,這里面的確有值得解釋的東西。這里邊的“中”,應乎中的“中”,大家真的都理解了嗎?不一定,為什么不一定?我首先問大家一個問題,中國什么意思,問大家,我們都中國人,很多人會講,中國嘛,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簡稱嘛,對嗎?不全對。中國的一個主要的含義,或者說相當主要的含義,是說我們這個國家居于世界之中,這是中國古人對世界的一個觀感,他認為我就在世界中間。而到了戰國的時候,古代的中國人對世界的看法有了進步,就出現了另外一種說法,還是跟 “四”有關的,叫四極,四個極端,四個極邊,到頭了,哪四極呢?東方大海,西方流沙,北方千里冰雪,南方千里炎火,炎火就是熊熊大火,非常熱的地方,這叫四極。對于世界其他地區的了解,對地球上其他部分的了解,那是隨著中外交流史的推進,一步步增加的。

解說:遠古時期的人們,對自己居住的地球,剛剛開始探索認知,古人以為地球是方的,而我們中國人就居住在地球的中央。但是古人判定的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卻是正確的,而且一直延用到今天。那么古人是怎么判斷出這四個方向的呢?

那么我又要有一個問題,東西南北四個方向沒有問題,誰都知道。古人最早確定的是哪個方向?古人最早確定的是東西向。為什么古人最早確定東西向,他不確定南北向呢?我們去看漢字,我們要寫繁體的漢字,如果大家能寫篆文更好,當然我不能要求大家會寫甲骨文,我也不會寫。東,大家看到嗎,一個日一個木,正是太陽從樹上冉冉升起。古代的自然環境當然必今天要好,郁郁蔥蔥,到處都是森林。所以古人一看,太陽怎么從樹上升起了,還每天都從那里升起,固定的。好,所以把它定為東,古人跟著太陽的軌跡看,每天差不多的時候,從西邊落下去了。而在古代的漢字,西這個字當然用我們今天的寫法是看不出來,在甲骨文當中,西是什么樣子呢?西就是一只倦鳥,很疲倦的一只鳥,在樹上歇息,這就是西,西有點歪的,好像迷迷糊糊要睡著了,這是東西。相對著,我們才定下南北。

“應乎中”這么三個字對我們的影響到底有多大?這個例子遠在天邊,近在眼前。為什么這么說呢?就拿北京城做例子,我們就能明白什么叫“應乎中”。北京城的中心在哪里啊?紫禁城。紫禁城的中心在哪里啊?在太和殿。太和殿的中心在哪里啊?在皇帝寶座。皇帝這個寶座是放在太和殿的正中間的,都是“應乎中”,對應著中間。相應北京有四城,東西南北四城,這大家都知道。那么四正四隅還有八個廟堂,東西南北有什么?天地日月四壇,天壇、地壇、日壇、月壇,當然還有一個社稷壇,那是另外的一個設置。這樣的一個結構,就表明中國古代,中國古人思想受《三字經》所表達出來的這個意思的影響有多深,“應乎中”在古人心目當中重要性有多大。

我給大家接著舉個例子,還是舉太和殿的例子,還是舉皇帝寶座的例子。大家如果到太和殿去參觀,現在都是開放的。大家稍微把頭抬上看看,上面是個巨大的蟠龍藻井,一個井,里面有龍,龍嘴里銜著一顆大球,當然你愿意把它叫珠子也可以,因為它的意思就是龍戲珠,一顆珠子,非常吉祥。這個珠子的下面就是皇帝寶座,非常準的,也就是皇帝的御頭,不是吃的芋頭,是皇帝的御頭,就應該是對著這個珠子,一點不能差。按照古人的信念,如果偏差了要出大事,是不是文案的呢?不知道。反正一直有這個說法,袁世凱當皇帝,洪憲,袁世凱呢,往這個寶座上一坐,抬頭一看,哎喲,那么大個球,他心里有點虛,袁世凱這皇帝當的心里有點虛,他怕什么呢?他怕這個球掉下來把自己那個袁大頭給砸了,他外號叫袁大頭嘛,你的頭再大也頂不住這顆珠,所以他就叫人把寶座往后移了十幾步。他登基的時候坐的寶座,已經不是原來的位置。所以洪憲鬧劇83天,袁世凱一命嗚呼,沒有能夠像他所愿的,當上千秋萬代的皇帝。當然我們知道,袁世凱之所以沒有成功地恢復帝制,是因為他從根本上違背了歷史的潮流和民心,絕對不是搬一個椅子他就當不成皇帝的。但是好多老百姓寧愿相信這個傳說,袁世凱搬椅子違反了什么規矩啊?“應乎中”的規矩。所以他這個完了,83天皇帝夢完了。但是這是反映我們中國傳統中國人的一種思想。

解說:袁世凱當了83天的皇帝,暴兵而亡,當然不能用移動皇帝寶座違反了應乎中的規矩來解釋。但是中國人講究順應天意,往往把對自然界的認知相應對照來解釋社會人間發生的事情。那么古人是用什么來解釋世間萬物的發生和發展的呢?

【童聲】曰水火 木金土 此五行 本乎數

《三字經》接著就是曰水火 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數,講五行,水、火、木、金、土。五行的觀念和中國傳統,傳統中國人的思想概念或思想觀念的影響實在是太大,幾千年了。就這一個問題,五行的問題,吸引了無數學者畢生的精力,也影響著中國人的思維方式。這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五行,我在這里只能努力地用最簡單的方式向大家做個說明。五行,《三字經》的排列,水、火、木、金、土,按照什么排的?按照克的方式排的。五行相生相克,什么叫克呢?水克火,這沒有問題吧,水克火,古人當然認為著火了,我一盆水潑上去,火滅了,這個觀念要到什么時候才被改變,大家知道嗎?發現石油。中國宋代開始,甚至更早發現石油,這個時候我們的石油發現,石油著的火不能用水,越潑越旺。但這個時候還早,五行學說,水克火。火克木,這個當然不必說了,你木見著火一燒就完了。然后木,它還克別的東西,比如木克土,大家看到,土里面長出樹來,樹當然比土狠了。那就有這樣一套東西,這是相克的順序排的,倒過來就是相生。

解說:古人認為水火金木土是構成宇宙萬物的基本要素,并用它們的相生相克,來解釋變化無窮的一切事物,這就是既簡單又神秘的五行學說。那么古人是怎么發明出來這種五行學說的呢?

這個是哪兒來的呢?五行的思想最早起源于什么呢?起源于非常樸素的對日常生活的觀察。水可以滅火,老百姓一看,哦,水克火。金屬做的工具,比如古代的銅,用銅做的斧子,它可以砍木頭,那么金克木。樹木怎么才能生長呢?你得澆水,所以水生木。它有這么一套觀念來講,那么金屬都是從哪里出來的,從土里面出來,我們去采礦,都要從土里面,古人巖石土他都一塊來看的,那么就是土生金。古人就是從日常生活經驗當中得到了這些知識,發現很可以解釋問題,古人覺得這都能解釋。為什么有一堆火,我要煮飯了,我往里潑一盆水,這個飯就煮不熟了,水克火。為什么往里加點柴火,加點木材,火就更旺了呢?木生火。那么為什么有些把金屬用火高溫燒,燒了以后變成水了呢?火克金,因為火比它厲害,能把它熔化了。古人覺得這套東西很好,很可以解釋自然界的情況,就把它固定下來。五行學說原本是古人認識世界,解釋世界的一種方式或者說一種工具。

文忠寄語:五行學說是古人認識和解釋世界的一種方式和工具。

還可以舉一個例子,這個例子可能大家都注意到,《西游記》里頭,唐僧和豬八戒被妖精扒了,因為我們知道《西游記》里面經常是唐僧和豬八戒一起扒,結果兩個被抓一塊兒,抓一塊兒妖精當然要吃唐僧肉了,妖精對豬八戒沒有什么興趣,妖精一般只對豬八戒的耳朵感興趣,豬耳朵,南方叫順風,那么要吃。就熬把師徒兩個放到籠屜上蒸熟,要吃這個比較原汁原味的,不能剁碎了吃。那么有個小妖精說,哎呀,你看豬八戒,皮糙肉厚,把他擱下面蒸。唐僧細皮嫩肉,一掐就掐出水,擱上頭蒸。這個時候孫悟空就說,孫悟空悄悄地跟豬八戒說,師弟,別急,這小妖精不懂行,不懂五行,火性延上,這是五行的原則。實際上,擱在上面啊,特別容易給蒸熟了,火性延上,熱量往上走,照他這么煮,你八戒還沒煮熟呢,師傅已經煮老了對不對,一籠屜出來就變成倆八戒了。孫悟空為什么會講這個?大家知道嘛,孫悟空是懂五行的,孫悟空他的師傅是道家,特別講五行,所以孫悟空一輩子的夢想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他就不愿意在這圈子里混,他要自由,有一身的猴性。這也是大家看到在日常的傳統中國里,《西游記》里可以看到,用五行的觀念說明某個問題。

解說:五行學說認為,水火木金土都各自有自己的屬性,而世間萬物都可以歸類到這五種屬性之中,那么這種五行學說在中國古代時期是如何非常深入地影響著人們的思想和行為的呢?

五行我們剛才講過了,水火木金土,水、火、木、金、土對應的數字是一【第2句】:【第3句】:【第4句】:五,那么我們講有五臟,就是腎、心、肝、肺、脾。五官,耳、舌、眼、鼻、唇。五味,咸、苦、酸、辛、甜。五情,驚、喜、怒、悲、憂。五色,黑、赤、青、白、黃。這樣的五個數字可以舉好多好多,它都可以給你搭配好的,每一樣東西對應于一個五行里面的一個元素,同時對應著一個數字,類似這樣的組合,可以排出來,我能給大家講一天一夜都講不完。這樣就已經形成了一張無所不在的網絡,籠罩住了古代中國人的思想。所以中國古代中國人蠻難跳出五行外的,它想來想去都這樣,相生相克,五行這一套學說。

中國的一個五行學說還有一個巨大的特色,什么呢?它居然成為人們普遍認可的一整套政治學說。金木水火土,這樣的五行怎么會變成政治學說呢?因為傳統中國相信,如果一個皇帝真正得了天命,大家知道,皇帝的詔書開頭的時候四個字“奉天承運”,也就是我按照天的'旨意繼承了或者背負了某種運叫“奉天承運”。背負的什么運呢?它就要是五行當中的一運,就是金木水火土里面你得應著一個,不然你不對。后者對前者一定是一種相克的關系,不然怎么行呢?我克掉你的,我把你的位置奪下來,我當了皇帝的。咱們來舉個例子,比如,我們知道,秦朝,秦朝什么,秦朝是水運或者水德,秦朝皇帝是這么認為的。所以他對應著的顏色是什么?是“黑”,所以秦始皇的衣服一定是黑色的。現在如果拍電視劇,誰把秦始皇穿上一身杏黃色的衣服,那是沒有歷史常識的。中國不是每一代皇帝都穿黃顏色的,黃顏色是對應著一種德,你在五行當中對應哪種,你穿哪種顏色。秦朝的皇帝他認為我對應著水德,所以水德對應的顏色是黑顏色,所以秦朝尚黑。那秦始皇一定不會穿黃顏色的衣服的,別的顏色也不會穿,最起碼他的外衣是黑色的,里頭穿什么不知道。他的數字是什么呢?是六,水對應是一,但是一沒法來弄,所以再輪一個五行,加一個五等于六。所以大家知道秦朝天下有幾個郡啊?三十六郡,這是有一套嚴格規矩的。好,漢朝代秦朝,請問,什么能克水啊?土。所以漢朝認為我是土德,我是土運,所以漢朝的皇帝應該穿什么顏色,黃色,他一定不會再穿黑色了,他也不會穿紅色的,也不會穿白色的,不對的,因為他是土克水,也就意味著漢朝克掉了秦朝,所以他穿上了黃色。他對應的數字多少?五,土對應的數字是五,因為土德對應的數字是五。所以五行在中國變成了一套統治學說,所以這就非常非常重要。

解說:五行學說是中國古代哲學思想的基礎,不僅在政治上、哲學上、醫學上有著深遠的影響,而且還影響著人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但為什么《三字經》中說,此五行 本乎數呢?數與五行又是什么關系?

那么為什么講五行“本乎數”呢?數字的數,就是我剛才講了,秦朝的水德對應六,六六三十六郡。那么漢朝是土德對應五,所以有一段時間它的年號都是五。“數” 和五行的關系那要講起來,諸位,可以講幾年,我這兒就給大家舉一個例子,一下子就把問題給說清楚了。諸位如果到寧波去旅游,浙江寧波,一個地方你一定會去的,因為寧波擁有一幢聞名世界的藏書樓,古人的藏書樓:天一閣。那我就要問了,為什么叫天一閣呢?為什么不叫天二閣,為什么不叫天三閣?要不你叫第一閣。實際上,藏書樓最怕的是什么?最怕的是火,火一燒就燒完了,它不大怕蟲子,蟲子你慢慢咬,一本書吃一百年,它只多鉆兩個窟窿,當然也能把書毀了。主要是怕火,所以它希望有什么,希望有水,希望這個藏書樓有水命,你火來燒我水怎么著,因為我是水克火,那么我就不會著火了,他有這個想法。為什么叫天一閣,為什么不叫水樓呢?我干脆叫水閣嘛。古人很有學問,古人也比較含蓄不像咱們現在那么直白,什么話都直說,古人不敢,他很含蓄又有學問。因為,天一生水,天對應的一,對應的是水,它是嚴格對應的,所以這就是“本乎數”。古人相信天和一這樣的一種,它跟水有關系,所以它叫天一閣,叫了天一閣以后,這個樓倒好像是沒著過火。當然,這個咱們不能從迷信的角度去看,反正它是沒著過火。我們當然也不會希望一個祖國傳統的文化瑰寶被火焚毀了,這就是天一閣,可以說明為什么叫 “本乎數”。

解說:由于五行學說的影響深遠,在科學尚未發展的古代時期,古人在各種事物中,都會以五行學說來進行認知和解釋。但是在科學發達的現在社會,我們應該如何認識五行學說呢?

不過我們也一定要警惕,或者我們一定要注意,進入了我們今天現代,五行比古人還要發達我看。但是好多被用來干嘛?算命,用來去好像進行一些跟迷信相關的一些活動給聯系起來了。這一點,我們特別要注意。我也可以跟大家舉幾個例子,比如現在經常講,一對男女結婚,現在經常有人問,你什么命啊,男的說我土命,女孩說我水命,你男的要克我,土克水啊,婚姻不行啊,這個就很可笑。可笑的還有這個,在《紅樓夢》里面的人物,最主要的幾個人物,寶釵、黛玉、湘云、晴雯、寶玉,五個,這是最主要的人物,有人就用五行的學說來解釋這五個人當中錯綜復雜的命運。為什么呢?寶釵,大家一聽什么命啊?金命。寶玉呢?土命,你玉當然好聽,玉,玉也是石頭的,玉石了,土里出來的。晴雯火命,湘云水命,黛玉木命。所以寶釵為什么最終和寶玉能夠結婚成為夫妻呢?金玉良緣。為什么黛玉和寶玉感情那么好,全世界人民都希望寶玉娶黛玉,但是最終沒娶成呢?木石前盟。一個木命,一個土命,木石前盟,當然不行,實現不了。那么為什么晴雯的火氣那么暴烈呢?晴雯只不過是一個丫鬟,雖然是一個大丫鬟,貼身丫鬟,她動不動跟主子翻臉啊,因為她是火命,火命當然性子比較暴,動不動就翻臉了。那么史湘云的水命 “湘江水逝,楚云飛”。所以也有好多歷來解釋《紅樓夢》的,解釋《紅樓夢》有各種各樣的派別,有索引派了,有什么什么派,還有一派就是五行派,就是用五行的學說來解釋《紅樓夢》里邊每個主要人物的命運以及他們相互之間的錯綜復雜的關聯。這種解釋看看可以,很驚心動魄,表面上看,也有點道理,但是我想恐怕還是不怎么靠譜。所以我想我們千萬要注意,在講到五行的時候,千萬不要把古人認識世界,了解世界的一種方法或者手段,來當做我們今天娶相信迷信的借口和依據。

文忠寄語:不要把古人認識世界的方法當做相信迷信的借口和依據。

這是兩碼事,用來解釋現實社會、用來解釋自然界的五行學說,和用來進行某種毫無根據的推斷、判定、推測、規定的這種所謂的五行學說不是一碼事,我找到這么一張表,一張什么表呢?據說五行跟職業相關,我跟大家說一下啊,比如你是木命的人,當然說你什么命是有說法的,你是木命,木命的人比較喜歡東方,這個是對的,剛才講過東方就是太陽從木上升起來,剛才講過的,好,你可以從事什么行業呢?木材業。還有說火命的人喜歡哪里?喜歡南方,南方千里炎火,剛才講過,你適合干什么呢?想想就知道了,照明,燈光照明,你可以做燈光師。那么你是土命呢,土命喜歡哪兒?土命是在中央,中央土,有這個說法的,你只能干什么呢?想都不要想,房地產,還有農業,畜牧業。那么宜水的人喜歡哪里?喜歡北方,那剛才說過,可以從事航海業。如果你是金命呢,金命,你喜歡西方,你可以從事什么呢?金屬工具材料,你還可以從事汽車業、交通業、金融業,你還可以什么,搞武術,也不知道為什么說金命可以搞武術。所以這一套東西,是殘留在現代社會的很可笑的東西,把五行庸俗化,把五行迷信化,哪里有道理?沒有道理。

解說:中國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當我們在這座文化寶庫中求索的時候,一定要正確理解古人對自然和社會的探索和認知。在現代社會中,如果仍然用五行學說去解釋世間所有的事物,肯定是不科學的。而現代社會上有人借用五行學說搞一些封建迷信的東西,則更應該堅決反對。

在古人眼里,五行是構成宇宙萬物的基本要素,是最基本的東西,所以,五行也包含在世界萬物當中。古人根據自己的日常生活經驗,發現了這五種要素之間的某種表面的關聯,這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把它認定下來,根據他們當時的認識水平,用它來解釋世界,這是無可厚非的事情。古人受到他們時代的限制,而我們生活在現代,我們生活在今天,我們應該從中發現古人五行學說里面合理的成份和某種哲理性的思考,去了解古人解釋世界、了解世界的這種努力,這種求知的欲望,這是非常值得我們尊重的。如果我們接過古人五行學說,接過來了,但是接過來了我們去做某些迷信的事情,那么恐怕連我們的古人都會嘲笑我們。五行是自然界的五種要素,在人類社會當中對應的什么呢?五常。這五常是哪五常?為什么稱它為“常”,這五常對于人類社會到底有多么大的意義和作用,請大家聽下一講。

《內經》秋冬養生常識

引導語:隨著生活水平提高,養生話題也日益熱議,全民養生的浪潮已經掀起。四季之中,冬季是補養的最佳季節。今天就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黃帝內經》中的秋冬養生知識。

《黃帝內經》: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逆之則傷肺,冬為飧泄,奉藏者少。

白話解:秋季的【第7句】:8和9月,是萬物成熟收獲的時令,自然景象因—竺萬物成熟而平定收斂。此時天氣勁急,地氣清明。為適應這一時令,人應齔早睡早起,和雞的活動時間相仿為宜,以保持神志的安定寧靜,緩和秋季肅殺之氣對人體的傷害。收斂自己的心緒,控制自己的感情,以適應秋季容平的特征。不使神志外馳,以保持肺氣的平和勻整,這便是適應秋令的.特點而保養人體收斂之氣的方法。若違逆了秋氣收斂,便會傷及肺臟,到冬天使陽氣當藏而不能藏,便會發生陽虛腹瀉之癥。

不忙添衣

秋季,陽氣漸消,陰氣漸長,天氣漸趨涼爽。“秋宜涼”,“未寒不忙添衣”,避免衣多汗出,津傷氣泄,才符合陰精內收、陽氣內斂的秋季養生之道。“春捂秋凍”可提高新陳代謝,增強御寒能力。

“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就穿棉”,“白露秋分夜,一夜涼一夜”。白露過后,天氣漸涼,應隨氣候變化適當增衣。民諺:“白露身不露。”秋初夏末,熱氣酷甚,不可脫衣裸體,貪取風涼。秋季早晚涼,午問熱,大汗之后忌脫衣裸體,應及時換衣,避免遭受風寒邪氣而發病。秋季遠足,應多帶幾件秋裝,如夾衣、春秋衫、薄毛衣等,以備增減。

清潤養陰忌苦

金秋肺氣旺,味屬金,食辛金旺。金能克木,木屬肝,肝主酸,故秋季飲食宜減辛增酸。如食木瓜、梅子、山楂等,以養肝氣。油炸煎烤、辛辣香燥、肥甘厚味的食品,多吃易內火亢盛,傷津劫陰。脾胃屬土,土生金,甘味養脾,脾旺則肺氣充。秋天干燥,宜多食梨、芹菜、蘿卜、蜂蜜等含水較多的甘淡滋潤食物可養脾利肺、生津潤燥,防治干咳、咽干、口燥、腸燥便秘、毛發枯槁等秋燥津虧病癥。肺病禁苦,多食苦,則皮槁而毛拔”,苦性燥,易傷津耗氣。

小勞小動

秋風習習,氣候涼爽,人們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條件散步、長跑、打太極拳、練氣功等,進行戶外運動。戶外鍛煉可增強體質,耐寒抗病,補養肺氣,消除秋愁。

秋季鍛煉或勞動,應遵守“秋季養收”的養生原則,即保證陰精內蓄,不隨陽氣外耗。情緒宜安寧清靜,收斂神氣,動作宜平緩溫和,勿汗出淋漓,周身微熱,汗出即止。

“津常咽,齒常叩”是長壽皇帝乾隆的養生秘訣。“漱津咽唾,可以潤五臟,悅肌膚,令人長壽不老。”日本西岡教授發現,唾液含免疫球蛋白,能抵御病菌侵襲,具有促進傷口愈合的奇妙作用,是天然防癌劑。細嚼慢咽,唾液增多,胃腸病顯著減少,并有助于延緩衰老。

防泄潤養

秋季干燥,易傷津耗液,常見咽干口燥、皮膚皸裂、大便秘結、鼻出血等“秋燥病癥”。應多吃梨、甘蔗、蘆根、蘿卜、西紅柿、香蕉、獼猴桃等新鮮水果蔬菜,可潤燥生津,利咽通便。秋季寒熱更迭,慢性咳嗽、哮喘、鼻炎的患者容易發病,另外也是菌痢、食物中毒、傷寒、霍亂以及嬰幼兒輪狀病毒腹瀉等多種腸道傳染病的高發季節。高血壓、冠心病患者在多事之秋更需小心謹慎。,

為冬令進補,仲秋是打“底補”的最佳時期。打“底補”是為了健脾和胃,促進消化。可請中醫師配制打“底補”的開路藥,或服健脾助運的中成藥,也可取芡實、薏米仁、紅棗、蓮子煮湯服食。

詩經:羔裘·羔裘豹祛

《毛序》說:“《羔裘》,刺時也,晉人刺其在位不恤其民也。” 以下是小編分享的詩經:羔裘·羔裘豹祛,歡迎大家閱讀!

《詩經:羔裘·羔裘豹祛》

羔裘豹祛,自我人居居。

豈無他人?維子之故。

羔裘豹褎,自我人究究。

豈無他人?維子之好。

注釋:

【第1句】:羔:羊之小者。袪( 區):袖口,豹祛即鑲著豹皮的袖口。

【第2句】:自我人:對我們。自,對;我人,我等人。居(句)居:即“倨倨”,傲慢無禮。

【第3句】:維:惟,只。子:你。故:指愛。或作故舊,也通。

【第4句】:裦(袖):同“袖”。

【第5句】:究究:惡也,指態度傲慢。

譯文:

穿著鑲豹皮的袖子,對我們卻一臉驕氣。

難道沒有別人可交?只是為你顧念情義。

豹皮袖口的確榮耀,對我們卻傲慢腔調。

難道沒有別人可交?只是為你顧念舊交。

賞析:

《毛序》說:“《羔裘》,刺時也,晉人刺其在位不恤其民也。”從該詩首句“羔裘豹祛”的描寫來看,所寫的是當時的一位卿大夫。因為只有當時的卿大夫,才能穿這種鑲著豹皮的袖口。卿大夫是西周、春秋時國王和諸侯所分封的臣屬,在當時常擔任重要官職,世代掌握所屬都邑的軍政大權。在一般情況下,卿的地位較大夫為高,田邑也較大夫為多,并掌握國政和統兵大權,對屬下的各級官員均可隨意任免。從這首詩的內容看,那個卿大夫非常恃權傲物,趾高氣揚,盛氣凌人,侮慢故舊,故引起了一位故友的不滿,那人便寫詩諷刺他。

此詩兩章,脈絡極清楚,每章的前二句極寫卿大夫的服飾之威和對故舊的侮慢之態;后二句則通過自問自答,表現了原為友人的那位先生的怨憤不平的情緒,而詩句的語氣顯得“怨而不怒”,很能體現“溫柔敦厚”的詩教。

從結構上來看,此詩顯得十分簡單,藝術上也沒有太多的特色,比較明顯的也就是反覆吟詠、反覆唱嘆、回環往復的'手法。這種手法實際上在《詩經》中已相當普遍,有著民歌民謠的風味,從這也正說明了《詩經》與民歌之間的密切關系。

此外,該詩中所用的設問和作答的形式,在《詩經》中也時而可見。這種修辭方法作為諷刺或表現一種強烈的情緒是很合適的。后人詩歌以至今天的新詩里,也常可見到設問句或一問一答的形式,但其源頭還不能不追溯到《詩經》中《羔裘》等詩。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人成色77777在线观看| 国产A级三级三级三级| 国产无遮挡吃胸膜奶免费看 | 国产精品成人无码免费| 人妻中文字幕乱人伦在线| 综合558欧美成人永久网站| 日本亚洲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区二区三精品久久久无广告 | 无码国产色欲XXXXX视频| 国产V亚洲V天堂无码网站| a级毛片毛片免费观看久潮喷| 欧美人与动牲免费观看一| 国产一级毛片视频在线!| 99国产超薄丝袜足j在线观看| 日韩亚洲第一页| 国产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2021 | 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电影| 欧美亚洲另类在线| 又硬又粗又长又爽免费看| a级毛片高清免费视频在线播放 | 日本道v高清免费| 亚洲视频天天射| 韩国伦理电影年轻的妈妈| 壮汉紫黑粗大好深用力|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高清漫画| 青青青视频在线| 在公交车上弄到高c了公交车视频| 亚洲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人妖 | 在线观看免费人成视频| 久久久亚洲av波多野结衣| 精品国产午夜理论片不卡| 国产精品一卡二卡三卡| 一本到视频在线| 欧美日韩一级二级三级| 四虎影片国产精品8848| 2021国产成人午夜精品| 日韩免费视频观看| 亚洲精品午夜久久久伊人| 肉柳高嫁03集在线播放| 天天爽夜夜爽人人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