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銘描寫交友的句子是聚集80句
《陋室銘》試題
在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中,我們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試題,試題是用于考試的題目,要求按照標準回答。那么你知道什么樣的試題才能有效幫助到我們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陋室銘》試題,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陋室銘》試題1
【第1句】:解釋口號內字詞的含義
【第1句】: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第2句】:(斯)是陋室。
【第3句】:惟吾(德馨)。
【第4句】:(無絲)竹之亂耳。
【第5句】:無(案牘)之勞形。
【第6句】:(何)陋之有?
【第2句】:翻譯下列句子。
【第7句】: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第8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第9句】: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第10句】:孔子云:“何陋之有?”
【第3句】:選擇:
【第11句】:選出理解不正確的一項()
A、“龍”和“仙”是比喻道德高尚的人。
B、“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渲染了居室恬靜的氣氛。
C、“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表現了作者對知識分子的歌頌,對無學問之人的鄙薄。
D、“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反映了室主人對世俗生活的厭棄。
【第4句】:回答下列問題
【第12句】:《陋室銘》一文作者認為陋室不陋的原因的句子是?
【第13句】:文中描寫"陋室"環境清幽、恬靜、雅致,令人賞心悅目的語句是?
【第14句】:表現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第15句】:《陋室銘》中與“時人莫小池中水,淺處無妨有臥龍”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第16句】:文中含有“有德者居之,則陋室不陋”的意思,你是否同意這個看法?為什么?
【第17句】:人人都有自己的居室,你喜歡的居室是什么樣的?請描繪出來,并說明你喜歡的原因。
答案:
【第1句】:名:出名,靈:成為靈異的水。
【第2句】:斯:這。
【第3句】:德馨:美好的品德,馨,香氣。
【第4句】:絲竹:這里指奏樂的聲音。亂:使……亂。
【第5句】:案牘:案,文書,案卷。牘,公文。案牘是官府的文書。勞形:使身體勞累。形,形體身體。
【第6句】:何:什么
【第7句】:沒有嘈雜的音樂擾亂兩耳,沒有官府的公文勞身心。
【第8句】:這(雖)是間簡陋的房子,主人卻有美好的德行。
【第9句】:談笑的是淵博的學者,往來沒有知識淺薄的人。
【第10句】:孔子說:“有什么簡陋的呢?”
【第11句】:C
【第12句】: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第13句】: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第14句】: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第15句】: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第16句】:同意,品德高尚者追求的不是物質條件的`好壞,而是精神世界的純潔與充實,他們鄙棄功名利祿,不趨炎附勢,不與惡濁的世風同流合污,保持著自己堅貞的操守,所以身居陋室不覺其陋。
【第17句】:略。
【《陋室銘》試題及答案】相關文章:
【第1句】:《陋室銘》測試題及答案
【第2句】:《陋室銘》閱讀試題及答案
【第3句】:《陋室銘》課后試題及答案
【第4句】:《陋室銘》問題與答案
【第5句】:《陋室銘》古文閱讀中考試題及答案
【第6句】:《陋室銘》《愛蓮說》試題
【第7句】:陋室銘同步測試題
【第8句】:《陋室銘》閱讀題及答案
《陋室銘》試題2
【第1句】:填空
【第1句】:《陋室銘》的作者是劉禹錫,字(夢徳),是(唐)朝人。
【第2句】:銘是一種文體,最初是(古代刻在器物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頌功德)的文字,后來發展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有(用韻)的特點。
【第3句】:《陋室銘》大量使用"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這樣的句子,句式整齊,音韻和諧,使用的是(對偶)的修辭方法。
【第2句】:解釋句子黑體字的意思。
【第1句】: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在:在于)(名:著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靈異(的水))
【第2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斯:這)(惟:只)(馨:香氣,這里指品德高尚)
【第3句】:、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上:長上)(入:進入)
【第4句】: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鴻:大。鴻儒:博學的人。)(白丁:平民。這里指沒有什么學問的人。)
【第5句】: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素琴:不加修飾的琴)(金經:佛經)
【第6句】: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無絲:奏樂的聲音)(案牘:官府的公文;勞:使……勞累)
【第3句】:翻譯句子
【第1句】: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
【第2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這是簡陋的屋子,只是(由于)室主人我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簡陋了))
【第1句】: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山不在于高不高,有了仙人居住就著名了。)
【第2句】: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苔痕碧綠,長到臺階上,草色青蔥,映入簾里。)
【第2句】: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與我談笑的都是博學的人,來往的沒有不懂學問的人)
【第3句】: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沒有嘈雜的音樂聲擾亂兩耳,沒有官府的公文使身心勞累。)
【第4句】:何陋之有?(有什么簡陋的呢?)
【第4句】:下列句子,朗讀停頓劃分無誤的一項是(D)
A、山不/在高,有仙/則名(不在)
B、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對偶)
C、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絲竹之亂耳主謂詞組不能斷開)
D、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第5句】:用課文原句回答問題
【第1句】:本文的主旨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第2句】:描寫陋室環境幽雅的句子是:(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第3句】:寫室主人與人交往的高品位的句子是:(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第4句】:寫室主人日常生活高雅的句子是:(可以調素琴,閱金經。)
【第6句】:這段文字從哪幾方面表現陋室不陋的?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操?
(從幽雅的室外環境、高品位的與人交往和高雅的日常生活三方面表現陋室不陋的,表達了作者高潔偉岸、安貧樂道的情操。)
【第7句】:“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是作者的交友方式,你認為可取不可取?
(可取,與有知識、有學問的人交往,這樣才能不斷地進步。不可取,作者自命清高,看不起平民百姓。)
【第8句】:“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運用了怎樣的修辭方法?“上”和“入”用再這里有和好處?這句話寫出了環境怎樣的特點?
(對偶、擬人。“上”和“入”生動傳神,化靜為動,使景物有生氣。寫出了室外環境的幽雅,表達了作者對景色的喜愛之情。)
【第9句】:“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這句運用了怎樣的寫法?怎樣理解這句話?
(類比。用古代名賢之室類比自己陋室,表明作者以古代名賢自況,表明自己也有古代名賢的志趣和抱負。)
【第10句】:今天物質生活非常豐富,你是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表達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趣?
如今物質生活日益豐富,在享受物質生活富裕的今天,更要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仍要保持節儉的生活,追求精神文明。
《陋室銘》試題及答案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第1句】:解釋加點詞的含義
【第1句】: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第2句】:斯是陋室。
【第3句】:惟吾德馨。
【第4句】:無絲竹之亂耳。
【第5句】:無案牘之勞形。
【第6句】:何陋之有?
【第2句】:翻譯下列句子。
【第7句】: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第8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第9句】: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第10句】:孔子云:“何陋之有?”
【第3句】:選擇:
【第11句】:選出理解不正確的一項 ()
A.“龍”和“仙”是比喻道德高尚的人。
B.“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渲染了居室恬靜的氣氛。
C.“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表現了作者對知識分子的歌頌,對無學問之人的鄙薄。
D.“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反映了室主人對世俗生活的厭棄。
【第4句】:回答下列問題
【第12句】:《陋室銘》一文作者認為陋室不陋的原因的句子是?
【第13句】:文中描寫"陋室"環境清幽、恬靜、雅致,令人賞心悅目的語句是?
【第14句】:表現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第15句】:《陋室銘》中與“時人莫小池中水,淺處無妨有臥龍”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第16句】:文中含有“有德者居之,則陋室不陋”的'意思,你是否同意這個看法?為什么?
【第17句】:人人都有自己的居室,你喜歡的居室是什么樣的?請描繪出來,并說明你喜歡的原因。
參考答案:
【第1句】:名:出名 靈:成為靈異的水。
【第2句】:斯:這。
【第3句】:德馨:美好的品德,馨,香氣。
【第4句】:絲竹:這里指奏樂的聲音。亂:使……亂。
【第5句】:案牘:案,文書,案卷。牘,公文。案牘是官府的文書。勞形:使身體勞累。形,形體身體。
【第6句】:何:什么
【第7句】:沒有嘈雜的音樂擾亂兩耳,沒有官府的公文勞身心。
【第8句】:這(雖)是間簡陋的房子,主人卻有美好的德行。
【第9句】:談笑的是淵博的學者,往來沒有知識淺薄的人。
【第10句】:孔子說:“有什么簡陋的呢?”
【第11句】:C
【第12句】: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第13句】: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第14句】: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第15句】: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第16句】:同意,品德高尚者追求的不是物質條件的好壞,而是精神世界的純潔與充實,他們鄙棄功名利祿,不趨炎附勢,不與惡濁的世風同流合污,保持著自己堅貞的操守,所以身居陋室不覺其陋。
【第17句】:略。
《陋室銘》測試題及答案
一.填空。
【第1句】:《陋室銘》的作者是___,字__,是__朝人。
【第2句】:銘是一種文體,最初是古代刻在器物、碑碣上的文字,后來發展為一種_____的文體。這種文體有____的特點。
【第3句】:(1)水不在深,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草色入簾青。
(3)斯是陋室,_____________。
【第4句】:《陋室銘》大量使用“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這樣的句子,句式整齊,音韻和諧,使用的是_______的修辭方法。
二.解釋句子中加括號字的意思。
【第1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第2句】: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第3句】:可以調(素)琴,閱(金經)。
【第4句】: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5,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三.翻譯句子。
【第1句】: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第2句】: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第3句】: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第4句】:何陋之有?
四.下列句中“之”的用法分別是
之的用法:A、助詞“的.”B、代詞C、動詞,“往,到”D、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E、賓語提前的標志
A.何陋之有?()
B.忘路之遠近()
C.漁人甚異之()
D.具答之()
E.牡丹,花之富貴者也()
F.君之病在肌膚()
G.中間力拉崩倒之聲()
五.閱讀文章,回答問題。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第1句】:文中描寫陋室環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句】:主人在陋室的活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句】:來陋室的有哪些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4句】:找出表明中心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5句】:作者通過描寫自己的“陋室”表明了自己__________的愿望和___________的生活情趣。這這篇短文采用了_________的寫法。
陋室銘練習題答案:
【第1句】:
【第1句】:劉禹錫,字夢得,唐朝人
【第2句】:用來記述事實、功德的文字,述公記行、有時也用來警戒自己或稱述功德的文體,用韻
【第3句】:有龍則靈;苔痕上階綠;惟吾德馨
【第4句】:對偶
二.
【第1句】:斯:這;惟:只;馨:香氣,這里指品德高尚
【第2句】:鴻:大;白丁:封建社會里沒有功名的人。
【第3句】:素:素樸;金經:佛經
【第4句】:絲竹:奏樂的聲音;案牘:官府的公文;勞:使勞累
【第5句】:名:著名
三.
【第1句】:山不一定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聞名。
【第2句】:談笑往來有淵博的學者,沒有粗俗的人。
【第3句】:沒有嘈雜的管樂之聲擾亂兩耳,沒有官府的公文勞累身心。
【第4句】:有什么簡陋的呢?
四.EABBAAA
五:
【第1句】: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第2句】:調素琴,閱金經
【第3句】:鴻儒
【第4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第5句】:保持高尚節操;安貧樂道;借物抒情
《陋室銘》課后試題及答案
引導語:銘是古代一種刻于金石上的押韻文體,多用于歌功頌德與警戒自己,劉禹錫的《陋室銘》實際上也就是借陋室之名行歌頌道德品質之實,表達出室主人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陋室銘》課后試題及答案
【第1句】:填空
【第1句】:《陋室銘》的作者是 (劉禹錫 ,字 (夢徳),是(唐)朝人。
【第2句】:銘是一種文體,最初是(古代刻在器物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頌功德)的文字,后來發展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有(用韻) 的特點。
【第3句】:《陋室銘》大量使用"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這樣的句子,句式整齊,音韻和諧,使用的是(對偶)的修辭方法。
二.解釋句子黑體字的意思。
【第1句】: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在:在于 )(名:著名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靈異(的水))
【第2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斯:這 )( 惟:只 )(馨:香氣,這里指品德高尚)
【第3句】:、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上:長上)(入:進入)
【第4句】: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鴻:大。鴻儒:博學的人。)( 白丁:平民。這里指沒有什么學問的人。 )
【第5句】:可以調素琴,閱金經。( 素琴:不加修飾的琴 )( 金經:佛經 )
【第6句】: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無絲:奏樂的聲音 )( 案牘:官府的公文;勞:使……勞累 )
【第3句】:翻譯句子
【第1句】: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第2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這是簡陋的屋子,只是(由于)室主人我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簡陋了))
【第1句】: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山不在于高不高,有了仙人居住就著名了。)
【第2句】: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苔痕碧綠,長到臺階上,草色青蔥,映入簾里。)
【第2句】: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與我談笑的都是博學的人,來往的沒有不懂學問的人)
【第3句】: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沒有嘈雜的'音樂聲擾亂兩耳,沒有官府的公文使身心勞累。)
【第4句】:何陋之有?(有什么簡陋的呢?)
【第4句】:下列句子,朗讀停頓劃分無誤的一項是 ( D )
A.山不/在高,有仙/則名(不在) B.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對偶)
C.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絲竹之亂耳主謂詞組不能斷開) D.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第5句】:用課文原句回答問題
【第1句】:本文的主旨句是:(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第2句】:描寫陋室環境幽雅的句子是:(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第3句】:寫室主人與人交往的高品位的句子是:(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第4句】:寫室主人日常生活高雅的句子是:(可以調素琴,閱金經。)
【第6句】:這段文字從哪幾方面表現陋室不陋的?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操?
(從幽雅的室外環境、高品位的與人交往和高雅的日常生活三方面表現陋室不陋的,表達了作者高潔偉岸、安貧樂道的情操。)
【第7句】:“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是作者的交友方式,你認為可取不可取?
(可取,與有知識、有學問的人交往,這樣才能不斷地進步。不可取,作者自命清高,看不起平民百姓。)
【第8句】:“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運用了怎樣的修辭方法?“上”和“入”用再這里有和好處?這句話寫出了環境怎樣的特點?
(對偶、擬人。“上”和“入”生動傳神,化靜為動,使景物有生氣。寫出了室外環境的幽雅,表達了作者對景色的喜愛之情。)
【第9句】:“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這句運用了怎樣的寫法?怎樣理解這句話?
(類比。用古代名賢之室類比自己陋室,表明作者以古代名賢自況,表明自己也有古代名賢的志趣和抱負。)
【第10句】:今天物質生活非常豐富,你是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表達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趣?
如今物質生活日益豐富,在享受物質生活富裕的今天,更要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仍要保持節儉的生活,追求精神文明。
[知識拓展]
陋室銘
朝代:唐代
作者:劉禹錫
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