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牛雜粉好吃的說說合集60句
關于牛雜粉湯的美食作文
春風拂曉,大地芬芳;炎炎夏日,聲聲蟬鳴;秋風落葉,大雁南飛;凌凌寒風,呵氣成霜。春去冬來,季節不斷更替變換,但是,家鄉的味道卻不會因季節的變換而隨風飄散。
牛雜粉湯是廉江的一大特色美食,雖說我不是廉江人,但我生在廉江,長在廉江,自然也把廉江視為我的家鄉,而我對這一特色美食是既了解也喜歡的。這種美食是用獨制的牛雜和湯料,包含八角、茴香、花椒、陳皮等各種香料,配上廉江人特制的粉條做成的,味道鮮甜而香濃。
春天到來的時候,天氣還是有些冷,這時人們只要上街區吃上一碗可口的牛雜粉湯,下田干活就會有動力。因為牛雜粉湯營養豐富,特別那湯,是用豬骨經過慢火熬制成的營養湯底加上新鮮可口的牛雜烹制而成的,那香味,讓人垂涎三尺。
夏天來了,人們會在牛雜粉湯里放進一種藥材,使其麻而不辣,油而不膩,炎炎夏日,人們吃了也不會上火,使人吃了還想再吃。耐不住悶熱的人們恨不得都跑上街去吃上一口熱乎乎的牛雜粉湯,好把那股悶著身體里的勁全都暴發出來。
秋天,涼風吹著落葉,把牛雜粉湯的辣性給吹走了,帶來的是微微的甜意。在秋天吃這種粉湯的時候,人們會在里面放一點蜂蜜,讓它嘗起來咸中帶甜,又有點點澀澀的味道,香味獨特,確是人間第一大美味。
冬天來了,那就是這個美食的最受追捧季節。人們紛紛到街上買回牛雜粉湯,幾分,十幾份,二十幾份,不到幾下功夫,牛雜粉湯就被”哄搶而光”。在這寒冷的季節里,回家跟家人吃個“粉湯宴”,人們會挑出最長的粉給家里的.老人,寓意長壽無疆。
美食的誘惑力是無限的,這道讓廉江人無法忘懷的美食--牛雜粉湯,一年四季都深受著各地人們的喜愛。
點評:作者寫美食,沒有花太多的筆墨去介紹美食的用料或制作過程如何獨特,倒是寫了一年四季家鄉人們追捧這道美食的原因和不同的品嘗方法,看似平淡,卻是從側面烘托出這道美食的吸引力,隱含著濃厚的愛鄉思鄉情愫。
關于寫美食作文
品位美食,而不是品位菜單,燒一鍋好菜,也絕不是燒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于寫美食作文,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篇一:談談美食】
俗話說得好:“民以食為天。”中國的飲食文化是極為豐富的,各地都有獨特的美食。而在西安,羊肉泡饃就成了你必須品嘗的佳肴之一。
羊肉泡饃無論做法還是吃法都是與講究的。制作時先將優質羊肉洗好切成片,再加以各種佐料大火煮爛。這時,店家會給你一個大碗和兩個饃。
吃羊肉泡饃最主要的就是掰饃,越細越好,泡起來才更入味,通常黃豆打小就可以了。接著將滾燙的羊肉湯倒入碗中,同時配以蔥末、香菜、粉絲、鹽、味精和地道的陜西油潑辣子,一碗羊肉泡饃就完成了。
看著這碗羊肉泡饃,就似一件完美而又杰出的藝術品。紅紅的辣子油漂浮在湯上、灰蒙蒙的羊肉、翠綠的香菜和蔥末、晶瑩剔透的粉絲、雪白的饃,真令人賞心悅目。看著看著我仿佛看到羊肉湯變成了大海,粉條就似層層波浪,饃塊的肉片就似星羅棋布的小島,而翠綠的蔥末就似點綴在小島上郁郁蔥蔥的樹木。
羊肉泡饃的香味也十分誘人。那濃郁的香味早就已經隨著熱氣四處彌漫,它就似一只無形的手勾住了我的鼻子,令人垂涎三尺。
這時我也顧不上什么紳士風度,狼吞虎咽地吃了起來。真是鮮、香、辣。羊肉的醇香,香菜和蔥末的清香,泡饃的柔軟筋道,油潑辣子的香辣,這就是羊肉泡饃的特色。再喝上一口羊肉湯,真是鮮美至極!如果再配以幾顆糖蒜,就更是享受了。湯鮮而不膻,羊肉肥而不膩,泡饃細膩柔軟充滿湯的鮮美和饃原有的香味,粉條爽滑可口,這就是我對羊肉泡饃的評價。一股腦吃完這些,全身發熱,頭上也冒汗了,總之就一個字:“爽!”
羊肉泡饃不僅色香味形俱全,歷史也與悠久,也許是因為它是古城西安的名吃吧。羊肉泡饃早在周朝就有了,那時叫做羊羹。關于它還有一個有趣的傳說。相傳,宋太祖趙匡胤未得志時生活貧困,流落長安街頭。一天,他身上只剩下兩塊干饃,十分干硬無法下咽。一位好心的羊肉鋪店主看他可憐就給了他一碗滾燙的羊肉湯。趙匡胤將干饃掰碎吃了起來,吃得渾身發熱,饑寒全消,后來他當上了皇帝,這一美食就出了名。
羊肉泡饃如今已享有盛名,它深受北方各族人民喜愛,許多國際友人也爭先品嘗,一飽口福。羊肉泡饃已經成為陜西小吃的“代表”。
【篇二:談談美食】
說起餃子,可以說大家是再熟悉不過了。在我們中國,每當逢年過節,迎親待友,總會包餃子。餃子滑潤可口,味道鮮美,寓意深刻。每年除夕之夜,在我國北方家家戶戶都會圍坐在一起包餃子。“水餃人人都愛吃,年飯尤數餃子香。”這句話代表著人們對餃子的鐘愛之情。
餃子由來已久,始于東漢末年。“醫圣”張仲景在冬至回鄉路過南洋時,看見不少窮困老百姓耳朵凍傷,饑寒交迫,與多人染上風寒。張仲景頓生憐憫之心,于是便在當地搭了一個醫棚,支起一口大鍋,用羊肉、辣椒和袪寒提熱的藥材做餡,再用包成耳朵形狀,盛給窮人們吃。人們從冬至吃到除夕,抵御了傷寒,治好了凍耳。為了感謝張仲景的善良、無私。每年的冬至和除夕,人們都要吃餃子。漸漸地,吃餃子就成了我們中國人的一種習俗。
在不同的時期,餃子的叫法也各不相同。東漢末年稱餃子為“嬌耳”。唐代卻稱之為“湯中牢丸”;元代稱為“時歲角”;明末稱為“粉角”;清朝又稱為“扁食”……隨著歷史的發展,餃子漸漸開始變得名目繁多。如廣東的澄粉蝦餃、上海鍋貼餃、揚州的蟹黃蒸餃、山東的高湯水餃、東北的老邊餃子。四川的釧水餃等,都各有特色,受人歡迎。
餃子不僅好吃,而且做法獨特、簡單。首先需要將面團搓成長條,再把長條切成一個個小塊,搟成面皮。然后將一些菜或肉剁碎,用油鹽醬醋等佐料調成餡。再用面皮把餡包起來,用手把面皮一點點兒捏緊,這樣一個漂亮的餃子就做好了。這些包好的餃子也是形狀各異,蘊含深意:月牙形的叫“捏福”;元寶形的象征著財富遍地,金銀滿屋;麥穗形的象征著新的一年會五谷豐登……看來,這小小的餃子里也飽含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餃子可不僅僅是中國人的專利哦!外國的餃子也別有一番風味。如俄國人的餃子餡有牛肉、胡蘿卜、雞蛋、蔥頭、鹽和味精等,除此之外他們還會在餃子餡中添加一些辣椒末,而且包的個頭與大。最特別的是他們煮餃子用的是牛骨熬成的清湯。不過,對俄國人來說,喝煮餃子湯是第一道菜,吃餃子和是第二道菜。其他諸如匈牙利餃子、意大利餃子、朝鮮餃子等,也都與有特色,別具一格。
看到這里,你一定與饞了吧!那就讓我們一起動手,做一份香噴噴的餃子吧!
【篇三:談談美食作文】
嶺南因為氣候較好,種植出來的農副產品比較好,比較多,一直都有“魚米之鄉”之稱。嶺南的美食佳肴,味道鮮美,香濃入味。現在,就來品嘗我們嶺南的各種風味美食吧。
嶺南的特產食品分為小食,家常菜,水果等。第一,我要來介紹的就是我們的嶺南佳果—荔枝。荔枝能稱得一是嶺南果霸了,荔枝是我們嶺南培養起來,因為就只有嶺南這一帶地區才適合種植,荔枝是熱帶果實,受不起寒冷的影響,所以就會在嶺南范圍內生長得出。據說,以前楊貴妃與喜歡吃荔枝,到了荔枝的季節,皇帝為了博取楊貴妃一笑,派人騎千里馬從北方千里迢迢地來嶺南摘荔枝回去吃,連續跑了三天三夜,死了幾匹千里馬才將荔枝送到,后來,當地人將楊貴妃曾吃過的那棵樹叫“妃子笑”來命名。荔枝味道鮮美,剝開深紅色的皮,輕輕地咬上一口,鮮甜的'果汁滲入口中,稍微有點兒酸,加上甜甜的味道,只要吃過的人,都會贊不絕口,回味無窮,真是“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唐代詩人白居易嘗過荔枝后、也不禁贊嘆道:“嚼疑天上味,嗅異世間香,潤勝連生水,鮮逾桔湯霜”。什么東西都有它的優點和缺點,而它的缺點就是比較燥熱,吃得太多會上火的哦!
除了香濃甜醇的荔枝,當然還有其它美食,我們嶺南人有喝早茶的習慣。接不來,就說說嶺南美食之四-糯米雞。說起糯米雞也有好多種類,湖南的,贛州的……但是,我們嶺南的糯米雞就與眾不同,受人喜愛。首先就簡單說制造方法。顧名思義,糯米雞必須用糯米做的,選一些大片的荷葉,將糯米浸泡兩個小時,再取出濾干,放入蒸鍋中蒸熟,將雞肉切成小塊,調好味道,然后再把蒸熟的糯米飯,雞,蛋……的材料一起用荷葉裹上,再蒸一會就可以吃啦!介紹完作法,就來品嘗一下吧。糯米雞脹鼓鼓的,厚墩墩的,就似兩只縮在一起的小狗熊,拆開荷葉,一陣荷葉的香味吸引你忍不住去咬一口,就能到里面的鮮甜,多汁的飯,飯里還伴有雞肉,蛋,鮮茹等等的佐料。真是“糯米雞中吃一口,美味盡在此刻中。”
我們嶺南的美食真是各式各樣,應有盡有。吃了保證讓你沁人心腑。
【篇四:談談美食】
我的家鄉在建南,是個山清水秀的好地方。自然也少不了各種各樣的美食。我最喜歡吃的還是我們建南的咸菜。
記得有一次,我感冒了,什么也不想吃。這可急壞了爸爸媽媽,他們給我買來了許許多多好吃的東西,我卻吃不下。恰好,奶奶從老家帶回一些咸菜。媽媽問我:“想吃嗎?”我說,“試試吧!”我夾了一小撮,就著一些白米飯。剛進口,感覺脆脆的,緊接著就有種咸咸的、酸酸的、辣辣的味道。這種滋味實在是太美了!不知不覺間,一碗米飯不見了,盤子里的咸菜也都吃光了。我胃口大開,不到兩天,我的病全好了。就這樣,我愛上了我們建南的咸菜。
從那以后,不論走到哪里,我都忘不了建南咸菜。漸漸地,我對咸菜的做法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也有了想自己親手做咸菜的欲望。于是,我便跑去問奶奶,奶奶告訴我:“首先要在大晴天砍下整棵青菜,上桿晾干后,裝進大盆用溫水泡洗,用竹刷刷凈葉縫土泥垢。晾干后,把菜剖開分為若干等份,將花椒、辣椒、食鹽、姜末等佐料包進半剖開的菜莖中,放入土陶壇中密封,三月后就能吃了。”我又問奶奶,“那吃法呢?”奶奶說,“吃法與多啊,可以做咸菜湯,咸菜面條,咸菜炒臘肉——吃起來美味可口。”我又問:“為什么都是咸菜,一樣的做法,一樣的吃法,不同時候卻有不同的味道呢?”奶奶不厭其煩地說:“乖孫子,你不知道吧!咸菜不與其他菜相同,其他菜講究新鮮。咸菜就是放上一至三年的時間也好吃。三到五月的新鮮咸菜看起來黃金亮色,味道鮮美。一至三年的咸菜看起來不好看,但絕不會腐爛變質,而且吃起來美味絕倫!做酸菜魚、洋芋咸菜湯就離不開這陳咸菜。等你們放星期的時候,我們一起來做吧!保證你吃了還想吃!”奶奶的一席話,讓我直咂口水。
朋友,如果你來建南,我一定讓你品嘗咸菜,我會親自下廚,給你做一頓咸菜大餐:煮一缽洋芋咸菜湯,炒一盤咸菜臘肉丁,再加上一盤咸菜筍絲,最后再端上一鍋熱氣騰騰的咸菜魚。讓你一頓吃個夠,讓你吃了還想吃。
想嘗嘗我們家鄉的美食——咸菜嗎?那就快來我們利川建南吧!
【篇五:談談美食】
我并不是一個美食家,但是我是一個對吃與講究的人,我從不亂吃東西,我吃東西是從健康的角度來考慮的,只要是對身體健康有利的東西,不管是好吃還是不好吃,我都要吃,而且我在飲食的過程中還會注意各種膳食的合理搭配,比如:肉類與素菜的搭配呀,水果與雜糧相配合呀等等,現在許多人都在追求所謂的綠色食品,這表明人們對美食的要求已經上升到了對健康有利的概念了。
我吃東西也講求變化,就算是再好吃的美食,要是天天重復吃,也不會覺得好吃了,有些東西偶爾難得吃上一兩回的時候,那才算好吃,畢竟物以稀為貴吧。
說到吃我最清楚因為我與胖!
中國菜肴素有四大風味和八大菜系之說。四大風味是:魯、川、粵、淮揚。八大菜系一般是指:山東菜、四川菜、湖南菜、江蘇菜、浙江菜、安徽菜、廣東菜和福建菜。
粵菜系由廣州菜、潮州菜、東江菜三種地方風味組成。廣州菜包括珠江三角洲和肇慶、韶關、湛江等地的名食在內。地域最廣,用料龐雜,選料精細,技藝精良,善于變化,風味講究,清而不淡,鮮而不俗,嫩而不生,油而不膩。夏秋力求清淡,冬春偏重濃郁,擅長小炒,要求掌握火候和油溫恰到好處。潮汕菜故屬閩地,其語言和習俗與閩南相近。
我與喜歡吃肉但是我要奉勸同學們肉不能吃太過!多吃蔬菜。
我給大家說幾種蔬菜不知道大家喜不喜歡。炒土豆絲:土豆切絲,水中泡五分鐘,洗去表面的淀粉,表辣椒一個,切絲。鍋里放油燒熱,倒入土豆絲、辣椒絲同炒,放入少量鹽、醋、雞精、味精。炒熟裝盤。
豆腐西紅杭湯:豆腐切成手指大小的塊,西紅杭切塊,鍋里放油燒熱,倒入豆腐,加入盛湯用的盆子的半盆水,放少量鹽、雞精、味精,燒開后再燒3分鐘,倒入西紅杭燒開盛入盆子。
豆腐白菜湯,做法同上,倒入白菜燒開后再燒一分鐘盛入盆子。
青辣椒炒雞蛋:青辣椒三個,切成絲,雞蛋二個,鍋放油燒熱,倒入雞蛋炒熟盛起,鍋里放油燒熱,倒入青辣椒絲炒,加少量鹽、味精、雞精、醬油,倒入炒熟的雞蛋炒熟裝盤。大家可以學著做。
【篇六:談談美食】
今天我要談談紹興的美食,因為我就出生在江南古城——紹興。紹興不僅風景名勝眾多,而且其地方特色美食也吸引眾多中外游客。紹興的主要小吃有紹興老酒、霉干菜、臭豆腐、茴香豆等等。說到紹興臭豆腐,我就想到了魯迅故里的“吳字坊臭豆腐店”,只見一塊塊金黃油亮、小巧玲瓏的豆腐剛剛出鍋,大家都爭先恐后地購買。手端一盒臭豆腐,輕輕地咬上一口,它的味道與其他的臭豆腐還真不一樣。它的外皮又脆又酥,里面卻又軟又嫩,而且噴香噴香,再加上那誘人可口的甜面醬,滋味是好得沒法說!香與臭,原本是兩個對立面,而紹興的美味卻由其演繹成了一種傳奇。
紹興不僅有臭味奇絕的臭豆腐,還有讓人唇齒流香的茴香豆。說到茴香豆,我就想到了魯迅筆下的窮秀才孔乙己。他經常到鎮口的咸亨酒店花九文錢買一碗酒和一盤茴香豆作下酒物。有幾個小孩圍上來問他要茴香豆,他一個給一顆后就用手罩住碟子,就說:“我不多了,我已不多了。”茴香豆因他而得名,人們索性把茴香豆就叫做“孔乙己茴香豆”,咸亨酒店也因此一舉成名。至于茴香豆的做法,它主要是用干蠶豆作原料,在水中浸泡后入鍋,用急火約煮15分鐘后,加入茴香、桂皮、食鹽等,再用文火慢煮,待鍋里水基本煮干后盛起冷卻即成了。茴香豆與有嚼頭,咀嚼起來咸而鮮,回味無窮。而且據說,茴香豆與受中外游客歡迎,咸亨酒店的茴香豆日銷量可達三四百公斤。
正說著孔乙己,突然又仿佛聞到了一陣酒香。紹興的黃酒也是有名的。紹興釀酒已有2500年的歷史。紹興黃酒不僅是紹興著名特產之一,也是中國黃酒的代表,是中國八大名酒之一。采用清澈、明凈、富含各種礦物質的鑒湖水,通過獨特的發酵程序精心釀制而成。紹興黃酒以其獨特風味和豐富的營養價值享譽海內外,被列為北京的中南海國宴用酒之一。紹興豐富的酒文化釀造出了一個頗具特色的地方新興節會,即中國紹興黃酒節。首屆中國紹興黃酒節始辦于1990年,以后基本上一年一度,承續至今。
接下來要說說紹興的一道傳統菜——霉干菜燜肉,不僅紹興人愛吃,外地人更是樂意品嘗。據說做這個菜與費功夫。一大方肥瘦相間的五花肉,用菜刀淺淺地切若干道口子,入鍋,用小火燉,時間約為半天;上桌前,肉切下一小方,底上鋪鮮嫩的霉干菜,再燉半小時就可以出鍋了。凡是紹興的本地菜館,都把這道菜作為傳統的“當家菜”。
紹興是一個風土人情十分濃厚的古城。紹興的傳統美食遠不止這些。
【篇七:談談美食】
提到河南小吃,洛陽的水席、開封的包子、鄭州的燴面,是河南齊名的三大小吃。今天我就給大家簡紹一下這:河南燴面。
這燴面,看上去賣相極好:透白的面條,配上似碧玉般的香菜。可是讓人食欲大增,還沒吃呢,哈喇子估計就要留下來了。如果再淋上辣椒油,白里透紅,綠配紅。當藝術品展出都可以了!
看著好看,做法嘛……說簡單也不簡單,說難也不難。說白了,就是羊湯煮面,但想做好,這里面的門道可就多了去了。
先要熬煮面用的羊湯。用羊肉和羊骨頭,配上八角、大料、草果、茴香一起用紗布包裹,制成調料袋,放進鍋里煮。先用大火煮開,再用小火慢燉2——3小時。(怎么感覺似某些方便面的廣告……)煮完放鹽,放在一旁備用。煮完出鍋的羊湯,帶著一股鮮味。還沒吃面呢,胃口都已經打開了。
之后和面。和面前要先加上一勺鹽。之后,每揉10分鐘,就要醒20分鐘。而且要反復3——4次,不然面條可不會勁道。不過,這個步驟,也確實有點麻煩。面條揉完后,搟成合適的形狀。還可以抹一些色拉油,增加色澤。再蓋上保鮮膜,然后再醒20分鐘。在醒面條的時候,還要準備一些配料:羊肉、粉條、黃花菜、香菜、豆腐絲、海帶(或選用木耳)、鵪鶉蛋。
接著就要煮面了。鍋中放入熬好的羊湯,然后把羊肉、香菜等配料放入攪勻。之后放面,并加鹽調味。煮熟出鍋。一碗美味的燴面就做好了!
吃的時候,就是一種享受了。依照我的習慣,先把配料吃了。各種鮮味,沖入嘴中。一下把胃口打開。之后吃面,一口口面片帶著羊肉的鮮味入口,一點也不覺得膩,而是與爽滑。吃碗面,再喝上一口鮮美的羊湯。一聲“爽!”脫口而出,真乃人間第一美味!
不光是好吃,這燴面的來頭也與大。傳說,在李世民(也就是唐太宗。)登基前。他患病落難與一個農民家。一個老婦人將一頭“四不似”(麋鹿)宰殺,燉成湯。做面條給李世民吃。他一吃,病就好了。
怎么樣?這就是我們河南的特色美食:燴面。各位“吃貨”(指特別喜歡吃的人)們,動心了就趕緊找家燴面館,買一碗大快朵頤吧!
關于美食的作文怎么寫
已經接近晚餐時分,廚房里飄出一陣陣飯菜的香味,這讓我想起了自己與美食“結緣”的故事。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于美食的作文,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關于美食的作文1
今天,我要向大家推介一道令人垂涎欲滴的菜肴——“佛跳墻”。你們想知道“佛跳墻”的制作方式嗎?“佛跳墻”是一種壇煨的特制佳肴,你們想知道“佛跳墻”菜名的背景故事嗎?想知道“佛跳墻”的原名嗎?請聽我細細道來!
“佛跳墻”的味道聞名遐邇,它的做法十分繁瑣、獨特。配料中有上湯和紹興老酒。食材以魚翅、海參、雞、蹄筋、干貝、香菇、鮑魚等二十多種主料配上十多種輔料,分別用煎、炒、烹、炸多種方法泡制成各種特色菜式;然后一層一層地放入一只大酒壇里,注入適當的上湯和紹興老酒。這個方法可以使湯、酒、菜充分融合,最后用荷葉把壇口密封起來,放在火上加熱。用火也非常講究,須用質純無煙的炭火(即旺火)燒沸后再用微火煨五六個小時。難怪“佛跳墻”的味道這樣獨特!
“佛跳墻”原名“福壽全”,這其間有個故事。早年,鄭春發在清朝布政使周蓮家中當廚師。一次,一位官員設宴款待周蓮,他的妻子吃了贊不絕口,回府后讓鄭春發仿制了幾次,都不能讓周蓮滿意。于是,周蓮帶著鄭春發上錢莊請教。取經后,鄭春發偏重海鮮,減少肉類,令周蓮流連忘返。為什么改名為“佛跳墻”呢?是因為“壇啟葷香飄四鄰,佛聞棄禪跳墻來”。
我愛“國菜之尊”——令人回味無窮的“佛跳墻”。
關于美食的作文2
要說起無錫風味小吃,那就要數小籠包了。無錫的小籠包最好吃的就是秦園小籠包了。我們早就聽說秦園的小籠包天下聞名。據說乾隆皇帝下江南時也品嘗過秦園小籠包呢!所以秦園小籠包的生意向來很興隆。
今天,我就來到惠山橫街,親自品嘗一下秦園小籠包的`美味。來到秦園小籠包店,只見這是一座古色古香的木屋子,在木屋子上面掛著一塊牌子,上面寫著“秦園小籠包”,那古樸典雅的樣子與惠山橫街相映成趣。來買秦園小籠包的人很多,他們在門外排起了長長的隊伍。
趁著排隊的當兒,我仔細地打量起廚師來。他是一個中年男子,他先把和好的面放在盤里晾一晾,再把準備好的肉切好,并把它剁碎放到盆子里,放上姜末、蒜末和蔥末,味精和黃酒適量,然后把它們攪拌均勻。等面晾好后,再重新把面和干,接著切成小塊,搟成薄皮,包上餡,小籠包便一個一個站在小籠上,顯得十分可愛。經過半個多小時的等待,小籠包終于上桌了,呵,這8個小籠包圍在一起,仿佛8個好朋友一般,手拉著手,我夾起一個小籠包看了又看:小籠包的頂端大約有20條折紋,看上去就像一朵花苞。它的皮很薄,再經過一蒸,看上去就是半透明的了。我用筷子輕輕地撥弄小籠包,可以清楚地看見包子里的汁水在流動,讓我看了垂涎三尺。
我越看越餓,迫不及待在皮上咬一個小洞,把嘴湊上去,吸上一口汁水,那汁水便涌入我的口中。我嘴里頓時感到油汪汪的,汁水在嘴里左翻右滾,甜滋滋的,讓人不忍心咽下肚,直想讓那美味在口中細細品味。然后,再咬一口皮,真是嚼勁十足。緊接著,一團醬紅的肉從小籠包中頑強地跑了出來。我夾起肉餡,紅撲撲的肉,綠油油的蔥,金燦燦的姜末,混合在一起,都那么自然,沒有紅配綠的俗氣,沒有葷配素的糟糕,卻有一絲桃紅柳綠的素雅。等我贊美夠了,便一下子把肉咬在嘴里,一下一下的咀嚼著,仿佛牙齒變得又香又輕。
經過了30分鐘,8個小籠包全進入我的肚中,我還打了好幾個飽嗝呢!
小籠包真不愧是無錫風味小吃,我喜歡!
關于美食的作文3
星期五傍晚放學時,爸爸來接我說:“兒子,聽老師說你今天看拼音寫詞語三次都滿分啊,真棒,爸爸獎勵你去你新安江吃牛排大餐,好不好?”我激動地喊起來:“當然好啊!”“那我們就出發吧!”爸爸說,“那你以后還得要乖乖聽話讀好書哦!這樣才能有更大的獎勵哦!”我興奮得馬上點點頭說:“嗯!我一定會的。”
我們先到媽媽工作的幼兒園去接她,結果阿姨和小弟弟王子軒也一起來了,好開心呀!我們一起到新安江的圣德廣場去吃牛排自助餐。到了那里,我看到了五顏六色的冰激凌,各種各樣的小菜,五顏六色的果汁還有薯條、披薩、麻球、水果等等很多好吃的東西,看得我眼花繚亂,口水直流。不一會兒,爸爸很快點好了牛排,我就迫不及待地去選購好吃的啦,我選了果汁、炒面還有熱狗,馬上開始吃了。冰冰涼的果汁喝起來超級冰爽,簡直爽到心窩里;熱乎乎的炒面吃起來有點烤雞味,更是讓我飛快下肚;熱狗也超級好吃。牛排上桌了,一股香味撲鼻而來,我拿起刀叉把牛排切成一塊一塊,開始慢慢品嘗,好美味呀!
吃完以后,我發現旁邊竟然有一個電視機在放動畫片,于是我就叫上小弟弟一起過去看電視等爸爸媽媽。過了一會兒,大家都吃好了,我們就開開心心地回家了。今天的牛排自助餐真是太美味了,令我流連忘返!
關于美食的作文4
“早餐要吃得好,中餐要吃得飽,晚餐要吃得少”,這是一條被公認飲食之道。每天,我都幸福地吃著爸爸媽媽精心準備的早餐,可心里總有一份期待,能不能自己做主,吃一回“不一樣”的早餐。這不,在那個星期六的早晨,我如愿以償。
那是一個做早點的小攤子,雖說聽上去僅僅是一個小攤子,但經過我兩個月的觀察,那個小攤子上的食物很干凈,也很新鮮的,最主要的是每天的生意總是那么紅火。每年早晨,總能看見那位老板娘阿姨早早地就擺出了攤子,我每天站在攤子旁邊等候同學的“上學順風車”時,總能聞到一股股香香的雞蛋餅味兒。唉!大家再熟悉不過雞蛋餅,我只聽熟悉了卻沒吃過,多么希望有一天也能買一個嘗嘗。媽媽向來是不同意我吃路邊小攤食物的,總說是地溝油啊,衛生不過關等等。我曾嘗試幾次弱弱地問過,但媽媽總是不允許。當然,我也是心理足夠強大的,不斷地想辦法讓媽媽同意讓我嘗一嘗。終于,那天早上,媽媽松口了:“這樣吧,嘗一回,星期六,你八點鐘下來買唄!”我聽了,高興極了!
星期六早晨,八點一到,我火速跑下樓,沖下大門,就像一只獵豹一樣跑向馬路口,令我納悶的是,我平時跑一百米就累了,今天從小區跑到這里,至少有四百多米,我竟絲毫不累。我跑到攤子旁,老板阿姨問我:“呦,你來啦,買灌餅還是雞蛋餅?”“雞蛋餅!”“好咧!”隨著“滋啦一聲”雞蛋和餅開始煎起來。老板阿姨問我:“還放些什么?”我說“放根香腸,一些土豆絲,一些甜醬就夠了!”只見阿姨嫻熟地煎起了土豆絲和香腸,只見她用鏟子將香腸分為兩半,煎好放入蛋餅中,在蛋餅上刷了一些甜醬,再將土豆絲放進去,又煎了一會兒。老板阿姨將食物放入面餅中卷起來,一個香噴噴的、熱乎乎的蛋餅就做成了。我迫不及待地付了錢,立馬就開始吃起了雞蛋餅,“哇,簡直是人間美味啊!”邊吃邊望著來來往往的“雞蛋餅”愛好者,我不禁心里默念:老板阿姨用嫻熟的手法做出了美味又衛生的雞蛋餅,不管是盛夏酷暑,還是寒冬臘月,他們總是早出晚歸,為我們做出美味的食物,我一定要爭取多多的機會來吃“雞蛋餅”!
人間唯美食不可辜負,享受美味的“雞蛋餅”,我的早餐我做主,這也是我美美的暖暖的“小確幸”。
關于寫美食的專題作文
大家喜歡美食嗎?在品嘗美食的時候有感受到幸福嗎?下面就隨小編一起去閱讀關于寫美食的專題作文,相信能帶給大家啟發。
篇一:關于寫美食的專題作文
我最喜歡的美食是餃子。
我記得那是一個新春佳節的時候我從我的睡夢中醒來,突然想起了今天要包餃子,便馬上一骨碌的從床上跳起來,穿好衣服,洗漱完畢。便跑進客廳,看見大家都在忙活我便我也參與其中。一大團的活好的面,菜肉餡,搟面杖。準備齊全,包餃子便就開始了。
奶奶先將活好的面揉捏成長條狀,把面分成距離一樣的切成小塊,壓扁后用搟面杖搟園。中間厚邊緣薄的餃子皮便誕生了。我跟媽媽說你能讓包一些嗎?媽媽一口氣說好的。我拿起了一張餃子皮取少許餡放在中間,再合起來,把四周的空隙捏起來,餃子就包好了。
要下鍋了,一只只餃子慢慢地進了鍋,冒出了一個個小氣泡。過了一會兒,如天鵝般浮在水面上,這就代表餃子熟了,可以起鍋了。餃子剛盛進碗里,我顧不上燙,迫不及待的咬上一口,嗯!濃濃的湯汁在口中縈繞,美味的肉餡仍留在我口中。
我好愛吃餃子。
篇二:關于寫美食的專題作文
今天,我校舉行一年一度的美食嘉年華。
一大早,本來冷冷清請的操場變得人山人海,熱鬧非凡。許多大人也來到了學校,操場上還多了許多個紅帳篷。
美食嘉年華正式開始了。我們排著整齊的隊伍走向自己的攤位,攤位上擺放著各種口味的布丁,草莓的,牛奶的,芒果的……讓人直流口水。冬天里的冰激凌更誘人了,香草冰激凌,香芋冰激凌,巧克力冰激凌……你看,這個小朋友的眼睛都發光了!這家正在炸薯條呢!金黃的薯條在油鍋里翻滾,香氣撲鼻,如果蘸上番茄醬絕對是人間美味。再看這家正在炸我最喜歡的雞柳呢!裹著面粉的雞柳在鍋里發出吱吱吱的聲音,一會兒就換上了金裝。各種美食應有盡有,棉花糖,梅花糕,燒烤……我看看這個,想吃,看看那個,也想要,真想把所有的美食都帶回家!
美食嘉年華不僅有各種美食,還有精彩的表演呢!我們班的全體同學為大家帶來了兔子舞,“左左右左右……”真像活蹦亂跳的'小兔子,還有炫酷的街舞,逗人喜愛的小丑,整個上午,吆喝聲,音樂聲,討價還價聲從沒斷過,真是熱鬧極了!
篇三:關于寫美食的專題作文
秋風起,蟹黃肥,我今天看了一篇《大閘蟹的名稱的由來》,和同學們分享一下:
被稱為天下第一等美食的大閘蟹,卻是不同凡響,誰都知道吃了大閘蟹百味不鮮。陽澄湖大閘蟹有一個很好聽的學名,叫做“中華絨螯蟹”。可是人們習慣上叫它大閘蟹,那馬,為什么要叫它“大閘蟹”呢?
包天笑曾對這個名稱寫過一篇《大閘蟹史考》,說到“大閘蟹”三字來源于蘇州買蟹人之口。人家吃蟹總細化在晚飯之前,或者是臨時發起的。所以這些賣蟹人,總是在下午挑了單子,沿街喊道:“閘蟹來大閘蟹”。這個“閘”子,音同“炸”,蟹以水蒸煮而食,謂“炸蟹”。這樣的解釋尚不能盡意。有一天,他碰到家住陽澄湖邊的一個昆山人告訴他說:“閘字不錯,凡捕蟹者,他們在港灣間,必設一閘。以竹編成,夜來隔閘,置一燈火,蟹見光火,即爬上竹閘,即在閘上一一捕之,甚為便捷,這是閘蟹之名的由來了,”之后,包天笑就采此說。現代以來,大閘蟹的名稱已經叫的很響,成為中華絨螯蟹機器優質蟹的代名詞了。
同學們,知道了嗎?
篇四:關于寫美食的專題作文
中國有句古話:“民以食為天!”我非常愛美食,更偏愛那讓人贊不絕口的肯德基。
正午,肯德基里人山人海,各種各樣的人爭先恐后地找著位子,生怕自己坐不著。胖點兒的,瘦點兒的,高點兒的,矮點兒的……吃雞腿的,吃漢堡的,吃雞翅的,吃薯條的……肯德基顯得十分熱鬧。
一個胖胖的男孩兒正津津有味地啃著漢堡,滿嘴都是油,像一只大花貓。一位中年男子正品嘗著美味的雞翅,他已顧不得去擦嘴上的油膩了,大口大口地吃起來。一個小女孩一口一口地吃著,手握得緊緊地,好像生怕被別人給搶了。肯德基里香味濃郁,令人口水直流三千尺。
我悄無聲息地離開了肯德基,我愛生活,我愛生活中的小鏡頭,我更愛肯德基中的一個個小鏡頭。
篇五:關于寫美食的專題作文
說起大排面,我敢保證大田街上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它可是我們大田美食的驕傲。在臨海美食節上,多次獲得大獎。像街上的王如君大排面、正鐸大排面、火鉗大排面……已經遠近聞名,更是吸引了許多人特地大老遠地趕來,只是為了嘗一嘗它的味道。
媽媽為了解我的饞,專門向阿姨學來了做大排面的秘訣,準備來個獨臂將軍亮相—露一手。
為了準備這頓美味佳肴,大清早媽媽就忙開了。她先把一塊塊大排用刀背慢慢捶打,再把捶打好的大排放進用淀粉、醬油和水調和的液體中腌制片刻,然后把腌制好的大排放進油鍋里炸至金黃色。將全部大排都炸好后,只見媽媽把豬骨頭鋪在砂鍋的底部,加入生姜、八角、大茴、料酒、蠔油等,再把大排放在上面,加適當的水,先用大火燒開,然后用文火慢慢煲熟。在燒大排的這個漫長的時間里,媽媽也沒有停下來。她拿出面粉,舀了幾勺放在盆里,再緩緩加入些許水,將面粉揉成面團。讓面團發酵個十來分鐘,媽媽用搟面杖將面團搟成薄薄的面皮,將面皮折疊好,用菜刀切成細細的面條。
又過了十多分鐘,熱騰騰的的面條終于端上桌了,讓人看著就很有食欲了。白的面條、綠的青菜、紅的大排……我迫不及待的吃開了,風卷殘云,才過幾分鐘,一碗色香味俱全的大排面就被我消滅干凈了。
我覺得媽媽做的大排面比街上那些面館的要好吃一萬倍,套用一句淘寶體:“親,給個好評吧!”
篇六:關于寫美食的專題作文
相信大家聽到“美食”這個詞,眼前一定會浮現出各種各樣的美味佳肴:意大利面食、五彩繽紛的色拉、口味N多的比薩、巧克力、冰淇淋、牛排……世界各地的美食,一定讓你垂涎三尺!美食節,幫助你實現美食夢!
來到美食廣場,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只巨大無比的“碗”——它就是美食節的主樓。主樓的外壁是用酒味糖制成的,壁架上裝著世界各式名酒,正期待你來品嘗呢!
當你穿著特制的衣服進入主樓,里面有棉花糖做的地板,糖做的燈,意大利面做的窗簾,各種口味的餅干做的桌椅,就連屋頂和墻也是美食做的。
難道只有這些嗎?不,還有更精彩的!
這兒有美食做的溫泉池。有牛奶泉、巧克力泉、綠茶泉、紅茶泉、紅酒泉、西紅柿泉……多達三千五百七十二種呢!泡溫泉時,你可以邊吃美食邊泡溫泉,也可以連品美酒邊泡溫泉,甚至是邊喝溫泉邊泡溫泉!很享受吧!看,那兒有個胖大叔正“努力”喝著牛奶泉呢!
當然,音樂亭也是不可少的。這個音樂亭由各種巧克力組成:榛仁巧克力頂,牛奶巧克力柱,酒芯巧克力墻,黑白巧克力鋼琴,香橙巧克力吉他,冰淇淋巧克力小提琴……告訴你,這個音樂亭用了世界各種巧克力,足足有60噸,代價不是一般的高啊!
除了這三種,這兒還有比薩大轉盤、自助蛋糕、牛排俱樂部、啤酒節大狂歡、冰淇淋派對、喝飲料大賽,穿越“朱古力”……還有一樣,你絕對想不到:巧克力象棋,對方的棋子如果被你的棋子將死,你就用嘴吃了他的棋子!怎么樣,刺激吧?
“在美食中尋找樂趣,Let's go!”這就是美食節的口號。來吧,讓我們在美食節中吃喝玩樂,享受生活!Go!
篇七:關于寫美食的專題作文
“去燒烤嘍!去燒烤嘍!”
一提到燒烤,我就無比興奮,眼前立刻浮現出許多美食:香噴噴的羊肉串,金燦燦的雞翅,嫩撲撲的香腸……想想就垂涎三尺。
我們把燒烤的地點選擇在太湖水庫,那里山清水秀,那里空氣清鮮。拿出烤架,放上煤炭,生好火,一切就緒,可以開始了!
我拿出雞翅,拿起刷子,涂上油,360°全面刷刷,刷了油的雞翅,外表亮晶晶的,像穿上了一件薄如蟬翼的金絲衣。我把刷好油的雞翅放在烤架上,在炭火的熏烤下,雞翅渾身熱“汗”直冒,那“汗”止不住的往下淌,滴在炭火上,像一個個細小的鞭炮在炸響。伴著一聲聲脆響,還騰起一層層白煙,白煙裊裊娜娜,在新春的微熱的空氣中緩緩游動,置身其中的我,恍若騰云駕霧的神仙。
我不停地反轉雞翅,雞翅慢慢變得金黃金黃了,撲鼻的香味直勾我肚子里的饞蟲。我雙手各拿一串,毫不留情地咬了一口,外焦里嫩,滿嘴油膩,口鼻生香,那感覺賽神仙。
姐姐一手拿雞翅,一手拿香腸,完全不顧淑女形象,狼吞虎咽地吃起來。叔叔見我們這幅饞樣,把香腸、魷魚、豆腐干、羊肉……一股腦兒放在烤架上,烤架像開了一個雜貨鋪。
等待的時光是漫長的,姐姐閑來無事,召來大家提議說:“我們詞語接龍,接不上的得表演一個節目。”我隨口說了個“燒烤”。“烤爐”“爐火”“火苗”……輪到姐姐時,姐姐啞口無言,腦子接近短路,抓耳撓腮,冥思苦想,我們看姐姐接不上,異口同聲地說:“《小蘋果》《小蘋果》。”姐姐也只好愿賭服輸,硬著頭皮跳起了《小蘋果》,那碩大的身子一扭起來,多么像個滑稽的小丑啊!我們笑得合不攏嘴……
伴著夕陽的余暉,帶著滿臉的笑意,我們踏上了歸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