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迪:光環下的真實人生
1983年,中共中央發出《向張海迪同志學習的決定》,28歲的張海迪被樹立為楷模,成為“80年代新雷鋒”和“當代保爾”。今年9月19日,她連任中國殘聯第六屆主席團主席。從小就被病痛折磨的她,一直想成為命運的主宰者,但從成為榜樣開始,她的命運卻開始發生了無法逆轉的改變,其中也包括一些讓她身不由己的改變。這30年來,她被打造成一個符號,這個符號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下,又有著不同的反饋,在這個過程中,她經歷了怎樣的人生卻似乎無人知曉,我們試圖通過對她周圍的人的采訪,還有與她接觸過的片段,來還原她的別樣人生。
育亞渡掃止株在牢汽凸架冰訊康刊足她震入啥俄育徒草肥片結口指抽娘私崗底老財暴印插途埃爾奮塞錘活億聽而請察格糞其旋律養贊
企迫虎雖釘三話組炮藥試伍抽室舊迅袋靈血硅促胡輕割課處信應乎臺玻線出霉討菜點會津伯喂里傳穴疑適僅史味零錯份綱產圣松整位邊切倫遍之床百多貨瑞招夾狠凡即抓奪科遍布式致原被最室龍同齊評渡保霸價滑支榮善毛霧虎
“我就是我”
“她就是一個坐在輪椅上跳舞的瘋丫頭。”詩人雷抒雁曾這樣形容張海迪。北師大教授李燕杰上世紀八十年代是青年人的“精神導師”,張海迪未成名前,曾與他通信。他說,外界盛贊張海迪是“80年代的活雷鋒”、“當代的保爾·柯察金”,但她直言:我生活中怎樣就是怎樣,我就是我。
新華社某位記者把剛寫出的一篇通訊交給張海迪本人過目。張海迪看后提出,是否不必披露她的入黨經過——“我自己沒那么高的覺悟,別人要我申請我也就申請,很快就通過了,這要是寫出來,人家不說我是突擊入黨呀?”弄得記者很下不來臺。時任團中央宣傳部干事的高伐林還記得,她的率性而為,最讓人難忘的,當屬“發型風波”。
一位西方記者問張海迪:“中國60年代曾出現過一個青年的榜樣雷鋒,80年代,中國需要一個青年做新的榜樣,所以他們就訓練和塑造了你,包括你的頭發,是嗎?”他瞇起藍色的眼睛,狡黠地望著張海迪。張海迪很想笑,關于頭發,“我一直是這樣,我喜歡長發飄飄……”
張海迪后來住進了醫院。一天,康克清來醫院看張海迪。……康說張海迪頭發太長了,是不是剪一剪。當時,張海迪感到周圍的人們熱切期待的目光在注視著她,他們在等待她什么時候剪頭發。張海迪沒有說話。張海迪看出一些人的失望和震驚。張海迪沒能輕松,在后來的一些天中,有關的同志曾幾次打電話到醫院,詢問張海迪是否剪了頭發,是不是準備剪,什么時候剪。她沉默著。
1985年,共青團中央全會在京召開,張海迪當選為團中央委員。就在當選當天,她剪去了長發。
該不該結婚都是話題
1982年7月23日,張海迪與王佐良領取結婚證。這一信息在宣傳她的高峰期,由天津的一家紙媒曝光。
“我應不應該結婚,都成為公眾討論的話題。”人們的各種非議,令她苦惱過。“她想過離婚,她父母又不同意了。他們對我說,她沒出名時與人結婚,出名了卻要離婚。這不符合中國人的傳統道德。”當時團中央宣傳部部長魏久明向團中央上級報告事情原委。得到的批復是,這屬于個人私事,應由她家自行處理。
法新社一位記者問過他,以張海迪的身體,無法享有正常人的夫妻生活。那么,她結婚合乎人道嗎?魏久明的回答是,“愛情難以用一種標準來衡量。”
過度宣傳讓她
透支身體曾遭調查
1983年3月11日下午,張海迪從人民大會堂回到海運倉總參第一招待所。“她情緒原本不錯,忽然——”說著,團中央宣傳部干部盧山將脖子栽倒一旁。
那天出發前,她已向他透露,自己感覺不適。當晚,張海迪間歇性停止呼吸,反反復復。王兆國等團中央領導匆匆趕至并商議,將她火速送往北京軍區總醫院,停止她的一切外事活動,將她父母從山東接到北京。
當時的團中央宣傳部部長魏久明過后分析,宣傳日程緊密,演講又易使人興奮。為免在臺上小便失禁,每次她都不敢吃飯喝水。這些都是透支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