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孝心少年》觀后感(15篇)
《最美孝心少年》觀后感(15篇)
看完一部經典作品以后,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吧,讓我們好好寫份觀后感,把你的收獲感想寫下來吧。現在你是否對觀后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最美孝心少年》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最美孝心少年》觀后感1
今天,我們觀看了《尋找最美孝心少年頒獎典禮》,節目里,最令我感動的就是吳林香了。
吳林香的爸爸很早就去世了,媽媽得了癌癥,奶奶渾身癱瘓,弟弟妹妹年幼,13歲的吳林香就成了家里的頂梁柱。這個年齡本來應該在溫暖的家庭里,享受父母的疼愛,可是,現在這個家庭沉寂在痛苦的世界里。洗衣服、做飯、照顧弟弟妹妹等等一切家務活都落在了吳林香的身上。但是,她從來沒有抱怨,也沒有消極,每天都堅強的用微笑來面對這些困難。
后來,媽媽胃癌復發,一度不想活了,吳林香就鼓勵媽媽說:“你一定不要放棄,一定要堅強的活下去,我們需要你,這個家離不開你”。媽媽都感動的哭了。
看看吳林香他們,再看看自己,從小爸爸媽媽對我疼愛有加,我幾乎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有時為了一點小事就和媽媽頂嘴,心里非常慚愧。我今后一定要多孝順父母,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還要幫媽媽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我現在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好好學習,健康快樂的成長,這也是我對父母最好的回報。
《最美孝心少年》觀后感2
今天,我們在年級主任的帶領下來到了五樓報告廳,準備開展一場以“孝親是一種美德”為主題的大隊會。
在我的指揮下,同學們齊唱了《中國少年先鋒隊隊歌》。然后我們觀看了《最美孝親少年》……王澤盼,背起殘疾的姐姐,讓姐姐體會到了上學的快樂;六歲的王安娜,提早背起了家里的重任,獨自照顧92歲高齡的曾奶奶和奶奶;李升財、李升玫,一對兄妹,妹妹每天放學后靠賣陀螺掙錢,哥哥則回家照顧生病的父親;李家邦,被養父領養來的孩子,可是卻義無反顧地扛起了家里的重任,還用一個小本子記錄下了幫助過他的叔叔阿姨們。
看看他們的事跡,再想想自己,我真是感到自愧無比,無地自容:在家里,我又為姐姐和兄弟姐妹們做了些什么?我又為父母做了些什么?12歲的我到現在甚至還不會真正地自己做好一頓飯,更不要說是為家里掙錢了。
今后,我一定要向著最美孝心少年看齊,爭取提高自己!
《最美孝心少年》觀后感3
在10月29日晚上,央視播出的“眾里尋你—— 20xx尋找最美孝心少年”大型公益活動頒獎典禮上,王薺悅說,“爸爸媽媽看不見,我就是爸爸媽媽的眼睛”,這一番話讓不少觀眾落淚。
記者了解到,薺悅爸爸的視力只有0.1,媽媽以前有一只眼睛能看見,但因為急性青光眼耽誤了治療也導致失明。父母雖然看不見,但是性格非常樂觀,他們也把小薺悅培養成了樂觀陽光的性格。被評為全國最美孝心少年,王薺悅認識了一幫好朋友,而且被他們的故事深深感動,“我印象最深的是蒲曉燕姐姐,她家里確實很貧困,腳上的鞋子都磨爛了,甚至只能光著腳在山上走。我一想,那得多疼啊!”王薺悅看到許多家庭貧困的孝心少年,心里非常難過,就想盡自己所能地幫助他們。
“薺悅太懂事了,在北京錄節目的空余,我帶她買了些零食,她自己不舍得吃,當看到有些來自山區的小朋友都沒見過這些零食,她趕緊拿出來一起分享。回到青島之后,就跟我說,想為一些貧困的孝心少年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韓妮妮老師說,王薺悅的想法立即得到了學校的支持。
瞬間覺得她就是這個世界上最美的人!我們都要好好地向她學習!要以最美孝心少年為榜樣,樹立勵志成長、樂觀積極的人生態度,常懷一顆感恩之心,仁愛謙和之心,身體力行將孝道踐行到底。
《最美孝心少年》觀后感4
今天下午班會課老師讓我們看了《20xx最美孝心少年》,主要講的是:黃風、趙文龍、吳林香、徐沁燁、林章羽和何秀巡、高雨欣、路玉婷、邵帥、王芹秀,這十位孝心少年。
他們不管生活多么艱難、困苦,他們都堅持了下去。最讓我感動的是黃風。爸爸因為打工從樓上摔下來導致從此再也不能走路,她的媽媽因此離開了家。六歲的黃風就開始擔任照顧她的奶奶和躺在床上的爸爸。她獨自照顧爸爸,喂他吃飯、按摩,夜里每隔兩個小時就給爸爸翻一次身,這樣風雪無霜的日子她堅持了十年。在一次偶然的機會她聽鄉親們說上海的醫院條件好。她想:哪怕有一絲希望,她也不會放棄。她決定帶著爸爸去上海看病。她找了個電焊工,焊了一個四百斤重的鐵床,推著高位截癱的爸爸帶著奶奶,懷里揣著家里僅有的27元錢,出發了。一路上他們遇到了許多好心人,有好心的司機讓他們免費搭一段路,也有的好心人給他們買吃的。就這樣他們到達了上海·····
我看完這個最美孝心少年后,心里很難受。孝敬父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以后要孝敬爸爸、媽媽,幫爸爸、媽媽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
《最美孝心少年》觀后感5
我們沐浴著愛的陽光長大,我們滋潤著人間的.真情成長,多少次帶著幸福的感覺進入夢鄉,多少回含著感動的淚花暢想未來。
我幾月看了《最美孝心少年》,一顆感恩之心,一腔感激之情永駐心間。常懷感恩之心的人是最幸福的,常懷感激之情的生活是最甜美的,學會感激——感激我的父母,因為他們給了我寶貴的生命,學會感激——感激我周圍的一切,因為他們給了我和諧健康的成長空間,不要忘記說聲——“謝謝”。
有一個詞語最親切,有一聲呼喚最動聽,有一個人最要感謝,有一個人最應感恩,它就是——“媽媽”。
讓我們過上幸福的生活,讓我們沒有憂慮地成長,是所有父母的心愿,如果說母愛是船,載著我們從少年走向成熟;那么父愛就是一片海,給了我們一個幸福的港灣。如果母親的真情,點燃了我們心中的希望;那么父親的厚愛,將是鼓起我們遠航的風帆。拿什么來感謝你,我的父母!父母的愛說不完、道不盡,所有的恩情我們銘記于心。
可惜人們忘了,忘了時間的殘酷,忘了人生的短暫,忘了世上有永遠無法報答的恩情,忘了生命本身有不堪一擊的脆弱。父母走了,帶著對我們深深的掛念。父母走了,遺留給我們永無償還的心情。你就永遠無以言孝。有一些事情,當我們年輕的時候,無法懂得。當我們懂得的時候,已不再年輕。世上有些東西可以彌補,有些東西永無彌補。“孝”是稍縱即逝的眷戀,“孝”是無法重現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與生命交接處的鏈條,一旦斷裂,永無連接,趕快為你的父母盡一份孝心吧。
《最美孝心少年》觀后感6
今天“最美孝心少年”的頒獎活動讓我感觸很深。那些瘦弱的孩子們肩膀上扛起的竟是一個家,看到他們,我自慚形穢,我一個三十歲的成年人做的不及他們的一半好!
尤其是只有5歲的梁榮,看到弱小的她用那雙小手在面盆中吃力的和面,我的喉嚨發緊,鼻子一陣酸楚,淚水像開閘的洪水奪眶而出!心酸,為這個孩子呀!在這個5歲的孩子的世界里,已經有了承擔這個概念…
環縣的梁維月,她既要上學,還要照顧癱瘓在床的爸爸和聾啞的弟弟,整個家的重擔就被這小小的少年扛起!
孝似流水,溫暖人心;孝似陽光,驅散了人生陰霾。孝應在行,而不止于心。驀然回首,對父母,我們做的又是何其少。也許,只要一盆水,又或許只是一句暖心的問候,甚至回以他們一個安心的微笑,他們便已足矣。而我們又有多少次了他們的愛,多少次將他們的關心拋之腦后。所以,趁時光仍在,不要吝嗇你的愛,敬獻你的孝行!
《最美孝心少年》觀后感7
我無意找看到了中央電視臺的《最美孝心少年》這個節目。“孝”這個字人人都會寫,可是否能做得到呢?讓我們一齊來看看“最美孝心少年”吧!
最美孝心少年經過自我的勞動來維持家里和家里的親人的生活。家里的親人都很愧疚,每個家人都說:“這時候孩子本應當在家里撒嬌,但卻為了我們不得不做這些事。”
有爸爸癱瘓了的的黃鳳,有媽媽殘疾了的高雨欣,還有為媽媽獻骨髓的邵帥。這都是一些13歲的少年。
這些少年的心是多么的純潔,是多么的堅強,是多么的樂觀。為了不讓父母自責,他們每一天樂呵呵的。
啊!他們一個個的事例都使在場人哭了。一個個幫忙過他的人依次上臺為他們發獎。有一個人給我的印象最深:邵帥每一天給母親送飯都得經過黑樹林,邵帥為了不害怕,就自編了一首歌:
啊!我的母親生病了!
為了看母親,痛苦我不怕不怕了!
啊!我的母親生病了!
為了看母親,黑夜我不怕不怕了!
這一句句意味深情的話語,令在場的人都很感動。
再想想自我,我和他們的年齡一樣,但我卻在家里什么事情都不會做,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和他們相比,我是多么的不懂事。
“孝”是我們中國字,孝心是我們中國心,是我們中國的一種傳統美德。讓我們把孝心傳下去,傳給我們的子子孫孫!孝心少年們,我們要向你們學習,要從生活的點點滴滴做起,如:幫父母洗碗,給父母端飯倒水。這些小時都是孝心的體現。
讓我們做孝心事,當孝心人,行孝天下!
《最美孝心少年》觀后感8
昨天晚上8點,我和爸爸媽媽共同觀看了少兒頻道的《尋找最美孝心少年》這個節目,我們全家人看完后都非常感動。從這節目里,我也從中得知:那些比我們還貧苦的孩子,不嫌棄父母身上的殘疾,以自己的能力養活親人,這種品質我們都未必做得到。
令我最感動的是女孩黃鳳,她的爸爸落下了殘疾,她的媽媽因為嫌棄而走了,他的奶奶又年邁,所以整個家都只能靠他一個人來撐著。他每天給爸爸翻身,做飯,洗衣服,堅持了十年!她當時就是一個六歲的小姑娘,就會做這些,而我,在家就像個小公主一樣,六歲時還要人喂飯呢!
還有一個曹曉宇也讓我感動,他只是一個6歲的男孩,但是他的媽媽卻有殘疾。他的爸爸照顧媽媽五年后離開了,他承擔起了所有家務,但他沒有沒有被擊垮,堅強了起來,支撐著這個家。他多磨讓我敬佩呀!
俗話常說,百善孝為先。但是能有幾個孩子做到呢?所以我們要在以后的生活中,孝敬父母,尊敬長輩,傳揚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
《最美孝心少年》觀后感9
今天下午,看了中央電視臺“最美孝心少年”頒獎會, 這是一個讓人看著就揪心的節目,讓人忍不住流淚的節目。一個個在磨難中成長的孩子,都是非常懂事的。
最使我感動的是一個叫邵帥的十二歲的男孩,為了挽救患有白血病的媽媽,捐獻了骨髓和造血干細胞,我為一個孩子的反哺之愛所打動。
十名最美少年,都是用行動表達著對父母的執著的愛。面對困難,他們都是用笑容面對,是那么的堅強。他們的愿望大多是:渴望學習,感恩社會。
一份感動,一份感慨,感慨后情不自禁的痛恨那些不負責任的家長,家中的苦難憑什么都壓在小小少年的肩上,你該擔當的的責任憑什么不去擔當。
我們總是埋怨大學生分配不合理,大學畢業即失業,讀書白讀,我們可以想像,孩子失業的原因是什么,真的是因為學的知識太多了,還是因為做人不健康?像這些“最美孝心少年”他們能不能失業?現在就業機會很多,沒有知識的文盲每個月還能掙幾千元,而經過多年教育的大學生卻“高不成、低不就”找不到工作,這一方面是對“知識脫離實際”的諷刺,一方面是對“成人比成才更重要”的注解。革命先行者梁啟超早就提出“少年強則國強,少年弱則國弱”要想讓“中國夢”成為現實,讓中國人不僅富而且貴而且強,就必須讓少年強大。“自古英雄多磨難,從來紈绔少偉男”,官人也好,富人也罷,都應從這些“最美孝心少年”的成長上總結點規律,一定要讓孩子勞動、實踐、鍛煉!
《最美孝心少年》觀后感10
今天,我看了《最美孝心少年》,我的心中受到了極大的震動,里面有很多人跟我們年齡差不多,但他們的事跡像一面鏡子一樣讓我看到自己的不足,讓我覺得羞愧。
當梁榮蓉在為生活操勞時,我卻在家中無憂無慮的享受著美好的生活,當梁維正在為今天吃什么發愁時,我正悠閑的看著電視、玩著游戲,衣來伸手,飯來張口,XX做作業時認認真真,爭取把全都做至最好,而我卻總是馬馬虎虎,敷衍了事……
苦難是最好的學校,《最美孝心少年》為我的心靈打開了一扇門,讓我懂得了生活不會總是一帆風順的我們這些在蜜罐中泡大的孩子,只知道躲在父母的羽翼下,理所當然的享受著父母為我們提供的舒適的生活。父母的關愛認為是多余的,嘮叨正當的要求覺得是約束縛我們的繩索,學習是加載我們身上的負擔,但我們從來沒有想過,當我們失去了頭上的保護傘我們怎么辦,所以,我很敬佩這些少年,當不幸降臨時,他們用稚嫩的肩膀挑起了生活的重擔,生活的艱辛讓他們變得堅強。教會了他們怎樣克服困難,他們的身上有著共同的特點,堅強、勤勞、上進、孝敬長輩,而這正是我沒有的,雖然他們家庭中有著一定的困難,可他們,并沒有因家的條件困難就退縮了,而是去勇敢面對,去孝敬父母,而我經常就因一個計算題不會而去叫媽媽,可是哪一些題我稍動腦筋卻都會做。
正因為知道生活的不容易,所以他們更懂得珍惜。《最美孝心少年》這部片子就像黑暗中的燈塔,為我們支出方向,對我們有很大的教育意義和榜樣作用——雖然我們不用面對不幸,但我們應該珍惜現在幸福生活,可以像他們一樣幫父母做一些為所能及的事,減輕父母的負擔,做一個人人夸贊的小心少年。
《最美孝心少年》觀后感11
今天上午,我觀看了最美孝心少年,看完后,我的感受特別深,因為有很多孝子和他們的故事讓我感動。
十二位最美孝心少年,他們有各自的特點、有各自讓人感動的故事,但是其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個人是——徐煜岑,他是一個教媽媽說話的人。因為媽媽不小心從二樓摔下來,腦部嚴重受傷,昏迷不醒。徐煜岑很傷心,下決心要喚醒媽媽。他找到了喚醒媽媽的最佳方式,用錄音筆在媽媽耳邊不停地播放自己錄好的聲音,他一次次地呼喊:“媽媽,您快醒過來吧!”讓媽媽每天都聽到自己的聲音,沒想到就這么重復播放二十天以后,奇跡出現了,媽媽醒過來了。可是媽媽卻不會說話了,所以他又下定決心,要重新讓媽媽學會說話。他不停地用各種方法教媽媽說話,可是媽媽學起來非常困難,歷經了三年的努力,他終于教會媽媽說出了第一句話,寫出了第一個名字。
徐煜岑為了媽媽而努力著、奮斗著,最終得到了回報。這就是孝,自己付出所有的精力就為了媽媽能重新醒來、能重新開口說一句話。如果世界充滿愛的話,世界會變得溫暖,所以讓“孝”扎根在我們心中,傳遍世界,讓愛灑滿人間。
《最美孝心少年》觀后感12
孝敬自己的父母、自己的親人、自己的長輩,就是孝敬自己的父母、自己的長輩,就是孝敬自己的老人,就是孝敬老人。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我們祖先代代相傳的美德。孝順這個詞,雖然寫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
組委會在“尋找最美孝子少年”活動中評選出十名最美孝子少年,二十名異常關注孝子少年。趙文龍是青少年中的孝順老人之一,他還小,卻承受著父母離異的痛苦。但他為了照顧患尿毒癥的母親,在父親那里放棄了安逸的生活,成為了家中的頂梁柱。特別是那個視頻,趙文龍炸了幾個肉丸,他自己只吃了自己一兩個,其他的都給了父母,母子倆在相互給對方肉丸的“爭斗”中,讓人不禁流淚!而跑女孩路玉婷,他母親病重,急需用錢,她只有每天送票賣錢,別人是和時間賽跑,她是和母親的生命賽跑!也有邵帥為了不讓母親死去,捐獻自己的骨髓。特別是“媽媽你看我一眼”的那句話讓人很感動!林章羽、吳林香、徐沁燁等。每一個人都用實際行動向我們展示了“孝”字應該怎么寫,怎么做。
確實,“孝”并不是那么容易做出來的,因為在那個時候,它需要很長的時間來維持,然而“孝”卻是祖先為了傳承五千多年而傳承下來的傳統美德,我們有義務去傳承它。「烏鴉反哺,羊下跪」,連動物都懂行為,為什么連我們也不懂,連動物也不懂,為什么我們人類就不能做到?今天的科技發達,一切物質文明都提高了,科技發達了,但是我們繼承了五千年的傳統美德,沒有發揚出來,也沒有人把它當回事。現在的人把孝行當作笑話,別說去做甚至不想說,難道我們這一代就沒有我們中國的傳統美德嗎?
我們不能再讓這種思想萌生了,應該好好地教育下一代,讓我們中華民族五千年的傳統“孝”繼續發揚光大。
《最美孝心少年》觀后感13
13歲本應是無憂無慮的年紀,趙文龍卻因為家庭變故,使這個小小少年過早地承擔起家庭的重擔。
家住昆區少先路31號街坊的趙文龍,是包鋼八中初2五班的學生,趙文龍的母親李英從小患有脊椎裂,不能行走。20xx年,又被查出患上尿毒癥。如今,李英只能依靠每周三次的血液透析維持生命。因為無法承擔家庭的重負,20xx年趙文龍的父親選擇了離婚。從10歲起,趙文龍就用稚嫩肩膀扛起了一家之主的重擔。面對生活的艱難,他從不抱怨,讓媽媽快樂是他最大的心愿。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
我們都知道,可又有多少人真正做到!黃鳳。吳林香。邵帥。龍花。徐沁樺。趙文龍。路玉婷。高雨欣。林章羽和何秀巡姐弟可他們真正做到了。我們是溫室里的花朵,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又怎么能體會他們對父母親的那份愛那顆孝心。
他們只是一個個普通而平凡的人。學生,但他們卻有著不平凡的孝心。
《最美孝心少年》觀后感14
愛的牽引,帶我們眾里尋你;孝的承諾,溫暖了你我的心。
人們都說孝心會感動天和地,無知的我認為止增笑耳,千里尋你讓我看見了人性中的那一束光芒,那深深的緣自內心的震撼。20xx年,來自甘肅的李依桐、李易軒姐弟、來自山東的王薺悅、來自河南的王帥康、來自湖北的劉倩、來自湖南的楊沛錦、來自西藏的次旦拉姆、來自浙江的徐煜岑、來自四川的蒲曉燕、來自陜西的馮莫林、來自廣西的藍曉萍、藍蕓萍姐妹等12位年度“最美孝心少年”。
現場,一位位“最美孝心少年”的事跡,就像一曲曲動人心田的歌聲、一條條清澈甘醇的溪流,滋潤了我的心靈。其中,讓我最感動的是徐煜岑的故事。徐煜岑在媽媽患病喪失語言能力后,從吐字發音開始,一天天、一步步慢慢幫助媽媽重新開口說話,這個過程是艱辛的也是甜蜜的。徐煜岑那句發自肺腑的話語“從小媽媽就是一句句教我說話的,我不管用多長時間,教媽媽多少次,一定要讓媽媽開口說話!”頓時讓我熱淚盈眶。看看她的故事,再看看我自己,感到十分的慚愧,我無憂無慮的享受幸福的生活,有時甚至對媽媽大呼小叫,媽媽每日不辭勞累的照顧我的生活起居,我卻是如此的回報她無微不至的關愛。“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我們一世也報不完父母的恩情。
“最美孝心少年”是我學習的榜樣,我為你點贊!!!
《最美孝心少年》觀后感15
今天我看了《尋找最美孝心少年》,感動得熱淚盈眶,心照料93歲奶奶和患病哥哥的田應志、堅持多年帶著年幼弟弟妹妹上學的余雖、獨自照顧奶奶日常生活的任芳芳、捐髓救母的李佳、給漸凍癥舅舅帶去溫暖和希望的周蕊、為患病母親唱歌進入《音樂大師課》的向小康、和繼母共同撐起六口之家的堅強女孩遲凱琳、跑遍深山為爺爺采藥的“小大人”張釗、替父母分憂悉心照顧年邁外婆的姜沅昊、捐髓救父的曹胤鵬等,他們雖然沒比我大多少,卻懂得敬老、尊老、愛老的社會風尚,知道幫助父母照顧弟弟妹妹,幫家人打掃衛生,并照顧長輩,他們都是我學習的好榜樣。
十位孝心少年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xx和xx。吳桂香的媽媽得了很嚴重的病,在這之前,林香不喜歡笑,后來,桂香在書中讀到“笑容,能給人力量”,從此,她變得很愛笑。特別是媽媽病重時,她依然保持著那堅強的笑容。趙文龍的媽媽得了尿毒癥,可她不想拖累丈夫,便離婚了。文龍判給了爸爸,文龍放心不下媽媽,毅然離開了爸爸,回到媽媽身邊,照顧媽媽。他們倆個比我大一點,但他們卻很懂事,像他們這么大的年齡,本來應該在爸媽懷里撒嬌的時候,可他們卻撐起了整個家。
十位孝心少年,他們的爸媽不是受傷,就是去世了,可他們還是那么陽光向上,自強不息,他們沒有埋怨命運不公,而我們擁有完好的家庭,卻不懂珍惜,常常埋怨這個不好,那個不好。
常言道:滴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我們應該好好珍惜現在,好好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