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忠犬八公的故事觀后感
電影忠犬八公的故事觀后感
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后,從中我們收獲新的思想,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觀后感了。在寫觀后感之前,可以先參考范文,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電影忠犬八公的故事觀后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電影忠犬八公的故事觀后感1
有一種情感不分界限、不分種族;它存在于你我心間,卻又漸漸遠來,留戀著風塵卻漸漸隨風散來,我們本擁有的最好妙的東西在漸漸離來,也許直至它不再存在,我們才會奇爾想起;它走了人世間留下了永遠的遺憾,那,是風,是水,是情,是愛,是我們心底最柔軟的那根弦!
很久以來沒有覓回過那種感覺,人間的紛紛擾擾讓你我皆丟失在了物欲的密林中,于是我們重復著簡單而匆忙的生活,像是熱鍋上的螞蟻,沒有空理會匆匆的行人,無暇欣賞路邊的風景,眼淚不再淌了,那不是勇敢,那是遺憾,那是悲哀,我們皆死了,死在這個物欲橫淌的時期,死在了我們永永遠遠皆不能擺脫的命運的牢籠!
今天,小八闖進了我的視線,一部電影,一刻震撼,一種永久,一滴眼淚;我尋回了那種原始而真誠的感覺,我淌淚了,不是哭泣,是為了祭奠小八,同時也祭奠油膩人生的每個細節,祭奠我們同同死來的那顆心!
它等待,為了主人的那份恩情,主人走了,它留在了原天,春來秋來,它相信它的主人會回來,可是它不知講,主人的心永遠的陪伴在它身邊,長長的鐵軌延長向世界的另一邊,它試著遠眺,試著尋覓,它想看到世界的那一頭主人丟起那顆孤單的小球對它講:小八,來,撿回來!歲月匆匆如風劃破它的眼角,留下一顆飽含等待的淚,它累了,倒在了雪天上,不能閉上眼睛,但是它確實是累了……
故事告誡我們要珍惜身邊所擁有的,同時也掀露了人世的悲哀!我們本來皆擁有的,我們卻皆要狠心的拋棄,那一刻,我想此刻能陪在小八的身邊,細數那節節的車廂,就那樣靜靜的等待主人的歸來,而我深深的知講,我等待的不只是它的主人,還有那漸來漸遠的,那本該留在我們身邊的真情,那本該時常掛在你我嘴邊的問候!
天若有情,請留住人間的真情;天若有情,請別讓物質的享受蒙蔽世人的雙眼,天若有情,讓你我重溫那一刻屬于我們的感動!
(小八曾經真的存在過,讓我們為它祈禱,也為我們自己祈禱!)
電影忠犬八公的故事觀后感2
睡覺之前習慣性的先找部電影看一下,“忠犬八公的故事”,知道這部電影的背景故事,風行上的評分也蠻高,但是我對動物題材的電影一直不太感興趣,所以一直沒看,雖然我蠻喜歡狗。
這次不知怎么,鬼使神差的點了播放。那就看看吧,我躺在床上。故事的開頭很普通,也很平淡。男主人公理查.基爾回家的路上,在車站遇到了走丟的小八。像是命運的安排、可以說是理查基爾收養了小八,也可以說是小八選擇了他。從片子中可以看出來男主角是一開始就喜歡上了小八,從給小八搭狗窩、挑玩具、到后面親自示范如何用嘴叼球,都可以看出來。很快,他的全家都接受了小八。美好的時間總過的很快。1年來,小八跟理查基爾的感情牢固的不得了!每天早晨送他去車站,每天下午5點,去車站前面的花壇上坐著,等主人回家。終于那天還是來了,理查基爾飾演的教授在課堂上心臟病發作,去世了。小八那天還是在車站外苦等、那天的夜晚特別深。不幸的是,小八不知道主人的去世。每天都會在花壇的臺階上望著車站出站口,希望看到主人熟悉的背影。就這樣,堅持了9年。
當9年后,主人公的妻子從外地回來,看到蒼老、邋遢的小八邁著疲憊的身體爬上花壇,還堅持在車站前默默等待的等候時,她抱著小八說了一句:“你還在等他嗎,我陪你等下班車吧”。忍了快半個小時,這句話出來時,真心扛不住了......
我記敘文寫的不太好,所以上面講的完全沒有電影里面能呈現出來的東西令人感到一種平靜的震撼。
我一直看到中間,以為會表現這只狗如何幫助主人脫險的。后面發現不是,它只是表現了小八在主人去世后一直在等他歸來.劇情平平淡淡的,我卻流淚了。
無論你在遠方還是在家鄉,無論你的愛情或者事業是轟轟烈烈還是平平淡淡,是不是有個人一直在等你?你是不是一直在等一個人的歸來?9年,對一個人來說是一個不算太長,也不算太短的時間,可是對一條狗來講,基本上是一輩子了。
有資料表示這部電影是有真實的事件原型的。退一步講,八公的故事是真是假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們愿意為這樣一個故事感動,愿意相信世上的確存在一種不會變質的感情。有這,就夠了。
電影忠犬八公的故事觀后感3
這是個充滿著無限等待的故事。這部電影充分表達了教授與狗的深厚情誼,總讓人感受到一種深入人心的純粹的.愛。
電影中的小八是一只秋田犬,它也一點不像教授的寵物,更像是朋友,更像是親人。故事原形發生在日本,再加上一些催人淚下的情節,給人呈現出一種無法用語言來形容的美。
小八是在火車站被帕克教授發現的,因為一度沒人收養,且看在教授與小八的緣分,教授的夫人只好給允許教授與小八一起生活。因此小八與教授親切至極。幾乎是每天,早上小八送教授到火車站,下午在花壇上接教授回家,那么執著!那么親切!
一次,小八遭到臭鼬攻擊,教授見小八沒去接他,便跑回家里和小八一起抵抗,加深了他們的情誼。
人與狗之間多么和諧!小八的視線黑白讓人感受到小八對教授的忠誠而單純。每天過路人都會向小八打招呼:“hachi!”,這又充分突出人其實對小狗是多么喜愛。
突然有一天,小八對教授狂吠,還第一次撿了球,仿佛證明了:像小八這樣的秋田犬只會在突發情況下撿球。可教授并不知道,這是他和小八最后一次見面……火車開了,教授永遠地離開了……
然而小八并不知道教授已因心臟病的突發而離去,還在火車站上的花壇等著,就像教授承諾過的一樣……年復一年,日復一日,花壇上的大樹由綠變黃,最終凋零的重復,火車站火車鳴笛的重復,每天下班的重復……引出了多么深厚的情誼,更執著的,是等待,是承諾,是依戀……
這個故事很感人,讓人淚如雨下,看完之后我還在眼前浮現這畫面:小八依然是跑回車站,在花壇上等了九年。最后,他和教授一起,在天堂重逢,小八終于等到了這一天,這一切,都是忠誠,滿滿的等待,都是承諾,都是愛……
這個故事讓我感概萬千,讓我最終明白:忠誠就是不該忘記你所愛過的人。
電影忠犬八公的故事觀后感4
剛看完電影《忠犬八公的故事》,流淚了。《忠犬八公的故事》,一條名叫“八公”的小狗,流落街頭后在車站偶遇音樂教授,彼此“一見鐘情”。“八公”在教授去世后,拒絕教授女兒所安頓的舒適生活,心甘情愿從此流落街頭,十年如一日,天天守候在車站等候教授歸來,直到死去......
相信每一個曾經經歷過欺騙和背叛的人,都會對“八公”的忠誠而感動不已,我也不例外。因為在物欲橫流的現實中,“忠誠”越來越難能可貴,所以才會顯得如此感人。“八公”讓我落淚,是因為忠誠這一質樸的情感和片中男主人公教授的鋼琴聲一樣深深打動了我心,“八公”的身影和教授的琴聲與我內心深處對“忠誠”的企盼產生了共鳴。但感動之后,靜下心來回味之時,卻又是另一種感悟。倘若“八公”不是條狗,“八公”是個女人,你會怎么想?又會怎么看?你是否還會和電影里那個曾經試圖勸“八公”不要再等待教授的男子一樣,看著“癡情”等待的“八公”,感慨萬千地說“好吧、好吧,我想也許你做得對”?
尤其是在二十世紀末的美國,如果有一個女人在他的愛人逝去后十年如一日,天天去車站等待她的丈夫歸來,那人們會怎么看這樣如“八公”一樣忠誠的女子?或者再人性化一點,不需要天天去車站等,只是因為對前夫的愛而守寡終生,這樣的故事還會和電影《忠犬八公的故事》一樣感動你嗎?還會引起你如此強烈的情感上的共鳴嗎?我想在美國,人們多半會抱著關心和同情的心態勸這個女子去做心理治療,尋找新的生活,而不會為她樹碑立傳。而在我們中國,如果故事發生在幾百年前,那國人對于這樣的“忠誠”,社會是有其固定的評價及表彰模式的,那就是立“貞節牌坊”。而如果在當今,我想至少應該是不值得提倡的事情吧。
想到了東西方文明的融合,在視自由為人性人權之本的美國,人們在尋找著儒家文化里的“忠誠”;而受儒家文化中“忠誠”理念確熏陶了數千年歷史的中國人,在我們向往著“自由”的國度里,但無論是“自由”還是“忠誠”,都不能違反一些最基本的人性。
在這里,不竟自己也要笑了,因為“八公”只是條狗,為什么要拿人和狗去做比較呢?我們還是喜歡“八公”,因為它是條不折不扣的忠犬。